收藏 分享(赏)

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34340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外科 38 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2 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相当于疖、皮肤脓肿、头皮穿凿性脓肿及疖病。2.1 诊断依据2.1.1 局部皮肤红肿热痛。2.1.2 可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2. 1. 3. 1 石疖(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指头大小的红色肿块,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2

2、. 1. 3. 2 软疖(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 3公分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 日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2. 1. 3.3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未破如蛐蟮拱头,已破如蝼蛄串穴。2. 1. 4“疖病”的特点是此愈彼起,经久不愈,应检查有无消渴病或其他慢性疾病。2.2 证候分类2. 2. 1 热毒蕴结:常见于气实火盛的患者。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者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可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苔黄,脉数。2. 2. 2 暑热浸淫: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及产妇多见。可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苔薄腻,脉滑数。2. 2. 3 体虚毒恋

3、:疖肿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常见于体质虚弱或有某些慢性病患者,并有相应的全身证候。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疖肿消散或渍后愈合,全身症状消失。2.3.2 好转:再发疖肿数减少,症状减轻。2.3.3 未愈:疖肿此愈彼起,不能控制。3 痰毒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痰毒是感受风热湿毒,气血被毒邪壅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包括颈痈、腋痈、胯腹痈。相当于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3.1 诊断依据3. 1. 1 在颈、腋、腹股沟等处,起核状肿块。初起皮色不变掀热疼痛;化脓时皮色转红,疼痛加重,核块变软,有应指感;溃后脓出稠黄。3.1.2 有恶寒发热,头痛

4、,全身不适等症状。3.1.3 发病前多数有外感风热及在相应部位有急、慢性感染病灶或皮肤创伤史。3.1.4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3.2 证候分类3.2.1 风热痰毒: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2.2 肝郁痰火:肿块发生在腋下,全身发热,头痛,胸胁牵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3.2.3 湿热蕴结: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全身发热,患肢拘急,小便黄热。苔黄腻,脉数。3.2.4 热胜酿脓:局部皮肤红肿发亮,焮热疼痛,肿块变软,有应指感。全身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3.2.5 余毒凝滞: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亦轻,唯肿块僵硬不消

5、。3. 3 疗效评定3.3.1 治愈:未化脓者局部肿块消散;溃后疮口愈合,发热等全身症状消退。3.3,2 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减轻,肿块僵硬缩小者。3.3.3 未愈:局部及全身症状加重。4 有头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有头疽是因外感风热、湿热、火毒之邪,气血瘀滞,结聚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局部红肿热痛,有多个脓栓堆积为特征。多发于中老年尤其以消渴病多见,易出现“陷证” 。相当于痈。4.1 诊断依据4.1.1 初起局部红肿,中央有白头,逐渐增多,溃后脓出黄稠。4.1. 2 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脉数等。一、二候时症状明显,三、四候时逐渐减轻或消失。4.1.3 局部症

6、状分为四候,每候 7 天左右。4.1.3.1 一候成形:在红肿热痛的肿块上有多个脓头。4.1.3.2 二候化脓:肿块增大,从中心开始化脓溃烂,状如蜂窝。4.1.3.3 三候脱腐:坏死皮肉逐渐脱落,红肿热痛逐渐减轻。4.1.3.4 四候生新:腐肉脱落,脓液减少,新肉生长,逐渐愈合。4.1.4 本病以中老年为多见,好发于颈后或背部。4.1.5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常规检查血糖、尿糖。4.2 证候分类4.2.1 火毒凝结: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脓液稠黄,能迅速化脓脱腐。全身发热,口渴,尿赤。苔黄,脉数有力。4.2.2 湿热壅滞:局部症状与火毒凝结证相同。全身壮热,朝轻暮重,

7、胸闷呕恶。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4.2.3 阴虚火炽: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紫滞,疼痛剧烈,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全身发热烦躁,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细弦数。4.2.4 气虚毒滞: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灰暗不泽,胀重木痛,腐肉不化,脓液稀少,易成空腔。全身畏寒高热或身热不扬,小便频数,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白或微黄,脉数无力。4.3 疗效评定4.3.1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伤口愈合。4.3.2 好转:全身症状基本消退,疮口未完全愈合。4.3.3 未愈:全身及局部症状加重,或并发“陷证” 。5 颜面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颜面疔疮

8、是感受火热之毒,或因昆虫咬伤,皮肤破损染毒,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而发生的病变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颜面部疖和痈。5.1 诊断依据5.1.1 多发于唇、鼻、眉、颧等处。5.1.2 局部开始为一个脓头,肿块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或麻或痒。继之红肿高突,可发展为数个脓头,焮热疼痛。5.1.3 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如有神昏谵语,皮肤瘀点应考虑“疔疮走黄” 。5.1.4 颈颌部多有臖核肿大疼痛。5.1.5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症状严重者应作血细菌培养。5.2 证候分类5.2.1 热毒凝结: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5.2.2 火毒炽盛:疮形平塌,肿势散

9、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有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搜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洪数。5.3 疗效评定5.3.1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5.3.2 好转: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局部硬结未完全消散。5.3.3 未愈:局部和全身症状未见改善或发展为“疔疮走黄” 。6 手部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手部疗疮是因外伤后感染毒邪,火毒阻于皮肉,患处出现红肿剧烈疼痛,容易损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手指化脓性健鞘炎、掌中间隙感染等。6.1 诊断依据6,1.1 蛇眼疔:初起时多局限手指甲一侧边缘,有轻微的红肿热痛,一般 23 日即化脓;若脓液侵入指甲下,则在指甲背面

10、现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甲床溃空或有胬肉突出,甚或指甲脱落。6.1.2 蛇头疗:生于指头,初起或痒或麻,灼热疼痛,化脓时肿大如蛇头,红热显著,疼痛剧烈,伴有恶寒发热。若不及时切开,溃后则脓液不断,肿痛不消,多是烂筋损骨的征象。6.1.3 蛇腹疔:生于指腹,患指整个红肿,不能屈伸,疼痛逐渐加重,伴有畏寒发热等。化脓时胀痛剧烈。溃后脓出,症状逐渐减轻。如损伤筋骨,则愈合缓慢,并影响手指功能。6.1.4 托盘疔:生于手掌,成脓时掌部凹陷消失,手背肿胀反而明显,肿胀可波及前臂,伴有恶寒发热。因患处皮肤韧厚,虽已化脓,不易向外穿透,亦有损伤筋骨可能。6.1.5 本病手部常有创伤史。6.1.6 血白

11、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溃后不愈合者,作X 线摄片检查确定有无损骨。6.2 证候分类6.2.1 火毒凝结:局部红肿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数。6.2.2 热胜肉腐:红肿明显,疼痛剧烈,肉腐为脓,溃后脓出肿痛消退;如溃后肿痛不退,脓液不断,可能是筋骨腐蚀。舌红,苔黄,脉数。6.3 疗效评定6.3。1 治愈:全身症状消退,肿痛消失,疮口愈合。6.3.2 好转:全身症状消退,肿痛、疮口未全愈合。6.3.3 未愈:局部和全身症状加重,有朽骨形成或手部有严重功能障碍。7 红丝疔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红丝疔多因手足皮肤损伤,感染邪热火毒,走注经络,呈红丝显露,迅速上攻手膊或小腿的急性

12、感染性疾病。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 。本病指急性淋巴管炎。7.1 诊断依据7.1.1 红丝显露先从手、前臂或足、小腿部开始,可延伸至肘、腋或膝、股缝处,同时有臖核肿痛,肿胀疼痛。病变深者,皮肤微红或不见红丝,但可触及条索状肿胀和压痛。7.1.2 一般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数等症状。7.1.3 四肢远端有化脓性病灶或创伤史。7.1.4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7.2 证候分类7.2.1 火毒入络:患肢红丝较细,全身症状较轻。7.2.2 火毒入营:患肢红丝粗肿明显,迅速向近端蔓延。全身寒战高热,烦躁,头痛,口渴。苔黄腻,脉洪数。7.3 疗效评定7.3.1 治愈:红丝退净,全身症状消

13、失。7.3,2 好转:红丝消退,全身症状消失,留有索条和压痛。7.3.3 未愈:患肢红丝不消,甚至结块化脓,或合并“走黄” 。8 烂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烂疔多由皮肉破损,接触污泥、脏物,感染毒邪,以致毒聚肌肤,皮肉迅速腐烂,流出臭秽污血的危急重症。毒邪走散可并发“走黄” 。相当于气性坏疽。8.1 诊断依据8.1. 1 多发于足及小腿,偶见于手背、臂部。8.1.2 初起皮肤破伤部位感觉胀痛,创口周围皮肤红、热不明显。数日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出现水疱,破后流出淡棕色浆水,气味臭秽,疮口周围呈紫黑色,轻按患处可有捻发音,重按可有污脓溢出,混以气泡。8.1.3 伴有寒战,高热,头痛,神

14、识时昏时清,烦渴引饮,小便短赤。8.1.4 若肿热蔓延,腐烂不止,持续高热,神识昏迷,为合并“走黄” 。8.1.5 发病前多有肢体创伤和泥土污物接触史。8.1.6 局部脓液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可发现革兰氏阳性棱状芽胞杆菌和大量红、白细胞。血白细胞总数增高,红细胞总数显著下降,血红蛋白下降。X 线检查见有气泡阴影。8.2 证候分类8.2.1 湿火炽盛:初起患肢有沉重和紧束感,以后逐渐出现胀裂样疼痛,创口周围皮肤呈红色、肿胀发亮,按之陷下,迅速蔓延成片。12 日后肿胀剧烈,可出现水疱,皮肉腐烂,高热持续。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数。8.2.2 毒入营血:壮热头痛,神昏谵语,气促,烦躁不安,呃逆呕吐

15、。局部胀痛,伤口周围高度水肿发亮,迅速成暗紫色,有血疱,肌肉腐烂,脓液稀薄,混有气泡溢出,恶臭。舌质红绛,苔薄黄,脉洪滑数。8.3 疗效评定8.3.1 治愈:局部和全身症状消失,伤口愈合。8.3.2 好转:局部和全身症状有改善。8.3.3 未愈:局部及全身症状与体征不能控制,合并“走黄” 。9 发颐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发颐多由外感或手术后,汗出不畅,余邪热毒未能外达,结聚于颐颌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伴高热为特征。相当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9.1 诊断依据9.1.1 初起颐颌部肿胀疼痛,逐渐增大延及耳之前后,口颊内第二臼齿相对的腮腺管口红肿,压迫局部,可有粘稠

16、的分泌物溢出。化脓时肿痛加剧,腮腺管口溢脓。9.1.2 伴有高热、口渴、便秘等症。如体质极度虚弱,可出现神昏谵语等。9.1.3 发病前多有某些急性热病史,或胸腹部手术史。一般单侧多见,也有双侧同时发病者。9.1.4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9.2 证候分类9.2.1 热毒蕴结:颐颌之间结块疼痛,张口不利,继则肿痛渐增,检视腮腺管口常现红肿,压迫局部有粘稠的分泌物溢出,身热。苔薄腻,脉浮数。9.2.2 毒盛酿脓:颐颌间结肿疼痛日增,甚至肿势延及面颊和颈项,掀红灼热,张口困难,继之酿脓应指,腮腺管口能挤出脓性分泌物,高热口渴。苔黄腻,脉弦数。9.2.3 热毒内陷:颐颌间肿块多平塌散漫,肿

17、势可延及脸面和颈项,焮红灼热,疼痛剧烈,汤水难咽,壮热口渴,痰涌气粗,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9.2.4 余毒未清:病程日久,经常反复发作,发作时颐颌部肿痛,腮腺管口能挤出脓性分泌物,每在进食时颐颌部感到胀痛,口内常有恶臭。苔薄黄或腻,脉滑。9.3 疗效评定9.3.1 治愈: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9.3.2 好转:全身症状缓解,局部疼痛减轻,肿块未消。9.3.3 未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未见好转,或合并“陷证” 。10 丹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丹毒多先由皮肤、粘膜破损,外受火毒与血热搏结,蕴阻肌肤,不得外泄,致患部鲜红灼热,有如涂丹为特征的急性感染疾病

18、。生于下肢者称“流火” ;生于头面的称“抱头火丹” ;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相当于急性网状淋巴管炎。10.1 诊断依据10.1.1 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10.1.2 局部红赤灼热,如涂丹之状,肿胀疼痛,红斑边缘微撬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红斑上有时可出现水疱、紫斑,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病变附近有臖核肿痛。10.1.3 开始即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10.1.4 可有皮肤、粘膜破损或脚癣等病史。10.1.5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10.2 证候分类10.2.1 风热毒蕴:发于头面部,恶寒发热,皮肤掀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

19、水疮,眼胞肿胀难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10.2.2 湿热毒蕴:发于下肢。除发热等症状外,局部以红赤肿胀,灼热疼痛为主,亦可发生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苔黄腻,脉洪数。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疯(象皮腿) 。10.2.3 胎火蕴毒:发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可呈游走性,并有壮热烦躁。10.3 疗效评定10.3.1 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退,血象正常。10.3.2 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未全消。10.3.3 未愈:全身与局部症状未能控制,出现“陷证” 。11 流注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流注是因感染邪毒,流窜血络,阻于膜理肌肉之间,出现一处或数处漫肿、微热疼痛

20、的脓肿。有暑湿流注,湿痰流注,余毒流注,瘀血流注,骼窝流注之分。相当于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和骼窝脓肿。11.1 诊断依据11.1.1 多发于躯于或四肢。一处或相继数处肌肉深处出现脓肿。初起患处酸痛漫肿,皮色不变;成脓时患处肿痛显著,皮色转红,按之应指;溃后脓出稠厚,肿痛渐消,疮口愈合。发于骼窝者,患肢屈曲难伸。11. 1.2 发病前有疮疖等化脓性病灶,或跌仆损伤、感受暑湿等病史。11.1.3 有恶寒发热、汗出而热不退。11.1.4 以夏秋季节发病为多。11.1.5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11.2 证候分类11.2.余毒攻窜:发病前有疔疮、痈、疖等病史。全身伴有壮热

21、,口渴,甚则神昏谵语。苔黄,脉洪数。11.2.2 暑湿交阻:多发于夏秋之间。初起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呕恶,周身骨节酸痛,胸部可布白 pei(陪) 。苔白腻,脉滑数。11.2. 3 瘀血凝滞:劳伤筋脉诱发者,多发于四肢内侧。跌打损伤诱发者,多发于伤处。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微红,或呈青紫,溃后脓液中央有瘀血块。妇女产后恶露停滞而成者,多发于小腹及大腿等处。发病较缓,初起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化脓时出现高热。11.3 疗效评定11. 3.1 治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消失,疮口愈合,血象正常,脓肿不再出现。11.3.2 好转:全身症状减轻,肿块未完全吸收,或疮口未愈。11.3.3 未愈:局部及全

22、身症状未能控制。12 瘿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瘿瘤是内有郁火,外感风热邪毒,结于瘿囊而成。证见喉结两旁结块肿硬疼痛。相当于急性甲状腺炎。12.1 诊断依据12.1.1 突然发病。颈前一侧或两侧结块疼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皮色不变,按之疼痛,其痛可牵及耳后枕部,活动及吞咽时加重。12.1.2 严重者可伴有声音嘶哑,气促,吞咽困难,溃破后脓出臭秽。12.1.3 发病前常有口腔、咽喉及颈部等化脓性感染病史。炎症一般发生在甲状腺原有结节或囊肿内。12.1.4 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甲状腺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12.2 证候分类12.2.1 风热痰凝:局部结块疼痛明显,伴恶寒发热,

23、头痛,口渴,咽干。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12.2.2 气滞痰凝:肿块坚实,轻度作胀,重按才感疼痛,其痛常反射至后枕部,或有喉间梗塞感,痰多,一般无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12.3 疗效评定12.3.1 治愈: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退。12.3.2 好转:肿块局限,疼痛减轻,全身症状消失。12.3.3 未愈:局部及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13 肉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肉瘿多因情志内伤,痰浊凝结,聚而成块,发于结喉两旁,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相当于甲状腺腺瘤。13.1 诊断依据13.1.1 瘿囊内肿块,呈圆形,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无疼痛和压痛。并发出血时,肿块可迅速增大,伴有胀痛。1

24、3.1.2 肿块增大时,可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13.1.3 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妇女。13.1. 4 超声波检查及同位素扫描有助诊断。13.1. 5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胺酸(T3) 、血清四碘甲状腺原胺酸(T4 )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检查可了解甲状腺功能。13.2 证候分类13.2.1 气滞痰凝:颈部肿块,不红,不热,不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可有呼吸不畅或吞咽不利。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13.2.2 气阴两虚:局部症状同上。性情急躁,易怒,怕热,易汗,口苦,心悸,失眠,多梦,手颤,善食,消瘦,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弦。13.3 疗效评定13.3.1 治愈:局部

25、肿块及全身症状消失。13.3.2 好转:局部肿块缩小,全身症状减轻。13.3.3 未愈:局部肿块无缩小,全身症状无改善。14 瘰疬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瘰疬因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结于颈项而发病。以结核累累成串,溃后脓出清稀,疮口经久不愈为特征。相当于颈部淋巴结结核。14.1 诊断依据14.1.1 初起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亦不疼痛。病情发展,核块与皮肤粘连,有轻度疼痛。14.1.2 化脓时皮色转为暗红,肿块变软,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疮口潜行,久不愈合,可形成窦道。14.1.3 可有肺痨病史或肺痨病接触史。14.1.4 结核菌素试

26、验强阳性,血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捡可助诊断。14.2 证候分类14.2.1 气滞痰凝:多见于瘰疬初期,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14.2.2 阴虚火旺: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14.2.3 气血两虚: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14.3 疗效评定14.3.1 治愈:肿块消散或窦道愈合,全身症状消失。14.3.2 好转:肿块缩小或窦道脓水减少,全身症状改善。14.3.3 未愈:肿块不消,窦道不愈合,全身症状未改善。15 乳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乳痈多因乳头破碎,风邪外

27、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久化热而成。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特征。相当于急性乳房炎。15.1 诊断依据15.1.1 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15.1.2 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15.1.3 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15.1.4 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15.1.5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15.2 证候分类15.2.1 气滞热壅:乳汁淤积结块,

28、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苔黄,脉数。15.2.2 热毒炽盛:壮热,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15.2.3 正虚毒恋: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15.3 疗效评定15.3. 1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15.3.2 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或疮口尚未愈合。15. 3.3 未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16 乳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

29、、疗效评定乳痨多由素体肺肾阴虚,或先患肺痨、瘰疬而后继发乳痨。乳房结块不痛,数月后肿块化脓,脓出稀薄,疮口不易收敛,又名乳痰。相当于乳房结核。16.1 诊断依据16.1.1 发病缓慢,乳房偏上方有一个或数个结块,皮色不变,推之可动。16.1.2 化脓时结块增大,与表皮粘连,色转暗红,有轻微波动感,轻度触痛。16.1.3 溃后脓出稀薄,并夹有败絮样物,可形成漏管,愈合缓慢,有时可串延胸胁、腋下。16.1.4 本病常发生在 2040 岁已婚素体虚弱的妇女。病久可伴有潮热,盗汗,消瘦,颧红等症状。16.1.5 血沉增快,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必要时做病理组织活检。16.2

30、证候分类16.2.1 气滞痰凝:多见于初起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伴心情不畅,胸闷胁胀。苔薄腻,脉弦滑。16.2.2 阴虚痰热:多见于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状物。伴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质红,苔黄,脉细数。16.3 疗效评定16,3.1 治愈:肿块消散,或疮口愈合,全身症状消失。16.3.2 好转:肿块缩小,或疮口接近愈合,全身症状基本消失。16.3. 3 未愈:肿块增大,疮口久不愈合,全身症状无改善。17 乳疠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乳疠多因肝肾不足,痰瘀凝结而成。乳房结块发生在乳晕部一侧或二侧,呈半球形,触之疼痛。相当于乳房

31、异常发育症。17. 1 诊断依据17. 1. 1 乳房单侧或双侧、对称或不对称性增大。在乳晕后方有一扁圆形肿块,韧硬,境界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不粘连,伴有触痛。少数患者乳房增大隆起,而无明显肿块。17.1.2 男性青春发育期者,持续数月可自行消散。17.1.3 如单侧乳房肿块,坚硬而不规则者,应做病理活检以排除乳岩。17. 1.4 排除慢性肝炎、肝硬化、长期服雌性激素、异烟肼、毛地黄等引起的乳房异常发育。17.2 证候分类17. 2. 1 肝气郁结:性情急躁,遇事易怒,乳房肿块胀痛,触痛明显,胸胁牵痛。舌质红,苔白,脉弦。17.2.2 肾气亏虚:多见于中老年。轻者多无全身症状。重者,偏于肾阳

32、虚,面色淡白,腰腿酸软,容易倦怠,舌质淡,苔白,脉沉弱;偏于肾阴虚,头目眩晕,五心烦热,眠少梦多,舌红,苔少,脉弦细。17.3 疗效评定17.3.1 治愈:乳房肿块消失。17.3.2 好转:肿块缩小。17.3.3 未愈:肿块无变化或增大。18 乳岩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乳岩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气滞痰瘀互结而成。乳房部结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后期可病灶转移。相当于乳癌。18.1 诊断依据18.1.1 大多数发生在 4560 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曾生育者多见。18.1.2 初期:乳房内有一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渐长大。

33、18.1.3 中期: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块形如堆栗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推之不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18.1.4 后期:溃后岩肿愈坚,疮口边缘不齐。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状如翻花,常流臭秽血水。患侧上肢肿胀。18.1.5 可在患侧腋下、缺盆上下凹处触到质地坚硬的肿块,或转移至内脏或骨骼。可出现发热,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18.1.6 钼钯 X 线乳房摄片、液晶热图像检查、乳头血性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18.2 证候分类18.2.1 肝郁痰凝: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

34、胁胀,或伴经前期乳房作胀或少腹作胀。乳房部肿块皮色不变。苔薄,脉弦。18.2. 2 冲任失调:经事紊乱,经前期乳房胀痛。或婚后从未生育,或多次流产史。舌质淡,苔薄,脉弦细。18.2.3 正虚毒炽: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18.3 疗效评定18.3.1 治愈:肿块消散。18.3.2 好转:肿块缩小或保持稳定。18.3.3 未愈:肿块增大,全身症状无改善或见恶化。19 乳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乳癖是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乳房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相当于乳腺增生病。19. 1 诊

35、断依据19.1.1 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19.1.2 乳房可有胀痛,每随喜怒而消长,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19.1.3 本病多见于 2040 岁妇女。19.1.4 钼钯 X 线乳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液晶热图像等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19.2 证候分类19.2.1 肝郁痰凝: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19.2.2 冲任失调: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先后失调,量少色淡,或经

36、闭。舌淡,苔白,脉沉细。19.3 疗效评定19.3.1 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19.3.2 好转: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19.3.3 未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20 粉刺性乳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粉刺性乳痈由肝郁化热,肉腐化脓而成。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排出。乳晕或乳房部出现肿块,溃后形成瘘管,与乳头相通,经久反复不愈。相当于浆细胞性乳腺炎或导管扩张症。20.1 诊断依据20.1.1 发病以一侧乳晕部较为多见,亦有双侧同时发病。患者常伴有乳头内缩史,在凹陷的乳头内可有带臭味的渣样物质分泌。少数病人伴有乳头溢液,呈血性或水样。20.1.2 乳晕旁有结块疼

37、痛,皮色微红,约 710 天成脓。溃后脓液带有臭咪,久不收口,或愈合后又复发。化脓时有发热、头痛。20.1.3 反复发作,可致疤痕形成,在乳晕部出现僵硬之肿块,且与皮肤粘连。20.1.4 溃后久不收口,形成乳漏,其特征是用球头银丝从疮孔中深入,可从乳头中穿出。20.1.5 本病多发于非哺乳期 2040 岁的女子。20.1.6 钼钯 X 线摄片,乳晕导管造影,或作乳头溢液涂片检查,有助诊断。20.1.7 本病应与乳岩相鉴别。20.2 证候分类20.2.1 热毒蕴结:乳晕旁结块红肿疼痛,伴有发热,头痛。苔黄腻,脉滑数。20.2.2 余毒未清: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愈时发,局部可有僵硬

38、肿块。20.3 疗效评定20.3。1 治愈:肿块消失,疹管愈合。20.3.2 好转:红热疼痛消失,肿块缩小,瘦瘘近愈。20.3.3 未愈:肿块不消,瘘管不愈。21 乳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乳衄是因肝脾两伤,肝经火郁、脾失统血而发。证见乳窍溢出血性液体,在乳头或乳晕部可摸及肿块。相当于乳腺导管乳头状瘤及乳腺导管乳头状癌。21.1 诊断依据21.1.1 乳头经常有血性分泌物溢出。21.1.2 可在乳头根部触及肿块,可移动,不与皮肤粘连,挤压乳头时可见血性分泌物。21.1.3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21.1.4 乳头分泌物涂片作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造影。可帮助诊断。21.2 证候分类21.

39、2.1 肝郁火旺:乳孔溢液,颜色鲜红或暗红。可伴有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21.2.2 脾虚血亏:乳孔溢液,颜色淡红或黄色稀水。伴有面黄倦怠,食少,虚烦不眠。舌淡,苔白,脉细弱。21.3 疗效评定21.3.1 治愈:乳头溢血停止,瘤体消失。21.3.2 好转:乳头溢血减少,瘤体缩小。21,3.3 未愈:乳孔溢血不减,瘤体增大。22 乳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乳核由冲任失调,情志所伤,血瘀痰凝互结于乳房而成。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硬,边界清楚,推之活动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相当于乳腺纤维腺瘤。22.1 诊断依据22. 1. 1 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

40、乳房外上象限为多见。22. 1. 2 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22.1.3 好发于青少年女性。22. 1. 4 钼钯 X 线摄片,红外线热图像等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作病理检查。22.2 证候分类22. 2. 1 肝气郁结:一般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痛,推之可移。可有乳房不适,胸闷叹息。苔薄白,脉弦。22. 2. 2 血瘀痰凝:一般肿块较大,坚实木硬,重坠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有月经不调,痛经等症。舌暗红,苔薄腻,脉弦细。22.3 疗效评定22.3.1 治愈:肿

41、块完全消失。22.3.2 好转:肿块缩小。22.3.3 未愈:肿块无改变。23 肠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肠痈是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致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本病主要症状。相当于急性阑尾炎。23.1 诊断依据23.1.1 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23.1.2 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23. 1. 3 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23.1.4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3.2 证候分类23. 2. 1 气滞血瘀: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紧。气

42、滞为主者,腹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23. 2. 2 瘀滞化热: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23. 2. 3 热毒炽盛: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或有界限不清之包块。高热。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23. 3 疗效评定23. 3.1 治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血象正常。23. 3.2 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23. 3.3 未愈:症状和体征加重,出现并发症。24 水疝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水疝是由先天肾气不足,脾失健运及外伤

43、等,使水湿内停于肾子(睾丸)及子系(精索)所致。以阴囊下垂肿大或子系处有痰包为特征。相当于睾丸鞘膜积液及精索囊肿。24.1 诊断依据24.1.1 多为单侧性阴囊肿大,逐渐增大,伴阴囊下坠感。24. 1.2 睾丸鞘膜积液者阴囊肿大如卵圆形,表面光滑有波动感,与阴囊皮肤不粘连。睾丸及附睾不易摸到。24.1.3 精索囊肿在精索上们及囊性肿块。24.1.4 先天性水疝,多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在卧位或推压阴囊,肿块可逐渐缩小或完全消失,站立后又可出现。以婴幼儿为多见。24.1.5 继发性水疝,常有外伤、感染、血丝虫等病史,一般发病较急,肿块不因体位变动而有所改变。24.1.6 透光试验阳性,如有血性液体、

44、乳糜及反复感染时可为阴性。穿刺可抽到液体。24.2 证候分类24.2.1 肾气亏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则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舌苔薄白,脉细滑。24.2.2 湿热下注:阴囊潮湿而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腻,脉数。24.2.3 肾虚寒湿:多见于病程长久,阴囊寒冷,皮肤增厚,坠胀不适。可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24.2.4 瘀血阻络:有睾丸损伤或睾丸有肿瘤病史。能触到肿块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质紫暗,苔薄,脉细涩。24.3 疗效评定24.3.1 治愈:局部肿物消失。24.3.2 好转:局部肿块缩小。24.3.3 未愈:局部肿物无变化。25 子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致评定子痈是由湿热下注厥阴之络,致气血凝滞而成。以阴囊胀痛下垂,睾丸肿胀疼痛为特征。相当于急性附睾炎,慢性附睾炎与急性睾丸炎。25.1 诊断依据25.1.1 急性子痈25. 1.1. 1 起病急骤,初起仅感一侧睾丸或附睾胀痛和下坠感,迅速出现肿胀和疼痛。25.1.1. 2 波及子系时,子系呈条索状肿硬疼痛;波及阴囊时,阴囊红肿灼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