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赴深圳学习考察有感改革创新之路漫步莲花山 再沐改革潮赴深圳学习考察有感改革创新之路蔡富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经济特区,从改革开放之初“ 三天一层楼” 的深圳速度,到如今 仅 一市便拥有 3 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百万家中小微企业,在改革的“破” 与创新的“立”中,深圳敢为天下先,始终走在前列,成为开放崛起的风向标。去年 12 月 12 日至 17 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委 组织部在深圳市经理学院组织的“ 湖南省县市区领导 干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专题培训暨励志示范班”的学习, 实地参观了深圳地标莲花山和深圳一些知名企业。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紧紧跟随十八大习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的脚步,努力寻
2、找中国改革创新的基因,解码深圳这座被习总书记寄予厚望之城。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融入冷水滩区发展实际,近日写下所看、所感文章,以期有所悟、有所用。感受“莲花山潮”之景:创造工地、创新高地、创业福地1、奇迹创造的工地。深圳 1979 年常住人口 31 万,建设用地规模 3 平方公里,人均 GDP606 元。 2017 年常住人口达到 1137.87 万,城区面 积 2000 平方公里,人均 GDP18.7 万元。先后诞生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GDP 比重到4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 60%。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 55242家,世界五百强
3、本土企业 4 家,中国五百强企业 30 家,主营收入超百亿企业 65 家,其中超千亿企业 8 家。境内外上市企业 321 家,本地企业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总量连续 9 年居大中城市首位。全面形成了高新技术业、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智造中心、创新中心。这座创下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奇迹的城市,用一个个“率先”“首个” ,论证 着改革 创新对一个城市发 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发展创新的高地。2012 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燕尾服的决定等“1+10”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科技信用贷款补偿机制和担保体系,建立天使投资人登记制度,设立专项资金鼓
4、励创业资金与技术对接,VC/PE 机构达 1.5 万家,注册资本超过 1.1 万亿元。 “创 新投 ”累计投 资企业 548 家,其中 97 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市; “高新投 ”累计为 1.9 万家初创期科技企 业提供 2100多亿元担保服务。以腾讯、华为、中兴、华大基因、研祥智能、大疆科技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华为、中兴、腾讯、华星光电4 家深圳企业合计的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 7500 件,接近于美国 8000 件全国总数。 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的2014“中美创新人物 ”专题,在中国 10 位年度创新人物名单中,有 5 位创新人物来自
5、深圳企 业界。近三年在境外设立投资 200 万美元以上研发机构 90 家,出台国际协同创新计划,与以色列、澳大利亚、芬兰等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长效机制。目前,有 27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扎根深圳,4 家 500 强诞生在深圳。33、万众创业的福地。目前深圳全市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 14 个,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 89 个。已建成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等高校 12 所,全日制在校生增至 9.05 万人,专任教师 4994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 50.92%,其中全职院士增至 8 名。计划未来高校数超过 23 所,2020 年在校生人
6、数达到 20 万人。在寸土寸金的南山区黄金地段,深圳市政府无偿拿出 77 亩土地,全额投资建设 15 万平方米专业孵化器引进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以柴火空间、创客工作坊、虚拟大学园、软件园、互联网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硅谷动力电子商务港等为代表的多元化、专业型、互动式孵化器群为支撑,形成了多元化、网络化、专业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感慨“两地发展”之别:理念差别、实体差距、机制差异1、理念有差别。发展最大差别就是理念差别。深圳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面对发展中问题的一贯做法是“先干后说、多干少说、甚至干了也不说”,坚 持“ 不争论、不刮风、不埋怨,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方 针,保
7、护了干部群众的发展热情,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形成了抓经济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率先冲破“所有制” 的禁 锢,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发展其他所有制形式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全社会营造政治上认同、经济上正位、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的良好环境。冷水滩区虽然有开放领先的传统,是全省第一个设立凤凰园经济开发区、第一个买户口的县区,但比较深圳而言,发展的理念、改革的步伐、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在同一个档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视程度4还不够,创业创新的意识能力还不强。2、实体有差距。2017 年深圳实施产业新动能培育、新兴产业布局、优质企业扎根、机器换人推广、 “独角兽” 企业培育等十大行动
8、。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5743.87 亿元、5302.47 亿元,分别增长 13.1%、12.7%。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51 家,其中 26 家升级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4 家;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共资助新兴产业项目 373 个;IF 设计大奖深圳获奖 142 项,连续六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冷水滩区域规模工业企业 165 家,2017 年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70.2 亿元,同比增长8.5%。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装备制造产业突破百亿产值,高科技工业园也成为百亿园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63 家,实现产值 198.6
9、5 亿元,增长 18.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专利 175 件。上市企业 3 家,列入湖南省上市后备库 7 家。横向比较 看发展,两地差距十分悬殊。3、机制有差异。深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得益于一套完整有效的体制机制,发展机制注重顶层规划。冷水滩区经济社会发展机制还不太健全。主要表现在:企业承载能力不强,产学研各方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关系。辖区内一些科研机构还存在管理分散、行业分割、实力不均、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同系统、部门和单位对科技资源实行封闭管理,资源共享和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难以形成集成优势。特别在创新机制方面,创新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促进机制滞后,缺乏推进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压力。感
10、悟“创新发展”之责:观念转变、思路转换、产业转5型1、思想观念转变力度要更大。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把推创新的着力点放到产业结构升级和集群优势形成上来。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全区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好资源型经济如何向高附加值经济转化的问题、解决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的矛盾等等。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建设经济强区的第一要务,让我们的每一位干部,每一个群众,都能认识到招商引资对于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都能自觉关心和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从而在全区上下形成一个“ 人人想招商、人人 谋招商、人人干招商 ”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上新的台阶。2、培育实体经济步伐要更快。推进企业制度创
11、新。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支持企业创新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引导性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将企业研制生产国内、省内首台(套 )产 品的 奖励限额 提高,明确对研发团队 的奖励比例; 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 5%的企业,给予不低于研发投入额度 15%的奖 励。支持高校牵头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采取“ 政府有限期 资 助、高校具体实施、企 业以会员制形式参与” 的模式,不断提升我区科研院所的 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水平。激活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完善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赋予科研
12、院所充分的自主权,允许其自主确定研究方向、聘用人才和调配仪器设备,促进科研院所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经营机制灵活的知识创新主体。3、改革创新平台载体要更优。以园区为载体,以骨干企6业为主体,集聚企业科研力量,打造园区科研洼地和产业化基地。集中力量推进总部经济大厦建设,在落实现有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在股权激励、人才特区、科技金融、财税改革、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通过政府自建、政策引导、配套支持等方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能力。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以增强自主研发、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能力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按照类别和级别予以配套支持。
13、对创新平台实行定期评价、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更好地为创新各方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开展中小微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所、区内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平台等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快提升自身技术实力。4、体系机制创新效果要更好。加大科技资金投入。重点对产业升级具有牵动力的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倾斜,向技术含量高、产学研结合、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节能减排的创新项目倾斜。重视对科技企业的上市引导和培育,加大对企业在股改和上市等关键成长期的资金支持,通过资本市场助推科技创新。创新资金使用模式。改变政府资金“点对点” 、“一 对一”支持方式,逐步加大财政对企业间接投入
14、比例。强化普惠制奖励引导作用,加大对全区企业申请及获得专利授权的普惠制奖励力度,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鼓励银行开发更多符合科技创新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对科技贷款达到一定规模、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成效显著的银行机构,给予贷款贴息或财政资金奖励。通过创投、担保、小贷、租赁、股权交易、基金等多种金融工7具和金融产品,放大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效应和使用效益。5、优化政务环境举措要更实。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加强对企业服务、引导和激励,激发企业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争取政策条款上有更大的突破。比如,简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程序,降低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的门槛;对科技人员留职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资本注册实行“自主认缴 ”或“零首付”;区级平台在孵企业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 5 年内全额奖励返还企业等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从司法和行政两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处力度,规范、整顿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秩序,形成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营造良好人才环境。建立党委政府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安排或增加科技人才专项经费,全面落实博导、博士后津贴待遇,设置“ 创新人才 奖” 等措施,做到以感情、事 业和待遇留住人才。(作者系冷水滩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