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31391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7 页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填写时间年级 初三 学科 物理 上课时间阶段基础( ) 提高( )强化( )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地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地区分串并联电路之间的差别。2.学会测电阻的方法。3.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由教师在教导中口述)重难点1.串并联电路之间的区别和规律。2.测电阻方法的区别和规律。课后作业:教师评语及建议:第 2 页 共 17 页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公式: I = R= U=IRUR UIU电压伏特(V) ;R

2、电阻欧姆() ;I 电流安培(A)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 R= 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UI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nII21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nII21电压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nU2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 nU2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

3、联电阻之和 ;nR21若有 n 个相同的电阻 R0 串联,则总电阻为 ;0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都大。并联电阻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路的倒数之和 ;nRR21若只有两个电阻 R1 和 R2 并联,则总电阻 R 总 = ;R1R2R1+R2若有 n 个相同的电阻 R0 并联,则总电阻为 ;0把 几 个 电 阻 并 联 起 来 相 当 于 增 加 了 导 体 的横 截 面 积 , 所 以 并 联 总 电 阻 比 每 一 个 并 联分 电 阻 都 小 。分配特点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U1U2R1R2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

4、成反比=I1I2R2R1电路作用 分压 分流*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增大;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减小。第 3 页 共 17 页考点分析: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阻是固有特性,不会因为不加载电压就不存在电阻。欧姆定律的定义和相关公式。例题:1在某电阻两端加 4V 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 是 0.2A,若要使通过它的电流为0.6A,应在这个电阻两端加_V 的电压 。分析与解答:要求“应在这个电阻两端加_V 的电压”,就是先了解电阻,根据电阻和点流利用欧姆定律算出电压。所以应该先利用“在某电阻两端加 4V 电压时,通

5、过它的电流 是 0.2A”求出电阻为 20 。然后再利用之前这个电阻和已知所需要的电流求出电压为12V。2在某电阻两端加 4V 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 是 0.2A,若该电阻不接入电路中,不加载电压,则通过该电阻电流为_A,该电阻的阻值为_欧姆。分析与解答:该题实际为求电阻,但是引入了一个“该电阻不接入电路中,不加载电压,则通过该电阻电流为_A,”来诱导学生犯错,显然电流为零,很容易让人认为电阻也为零,事实却不然,电阻阻值是固有属性,即使不加载电压,其电阻也依然存在。课后习题:一、填空题: 1.电压是产生_的原因,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_。 2.导体中的电流强度

6、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 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_。这个结论叫做_。 其公式是_3.有一根导线, 如果两端加上 6 伏的电压,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 0.6 安培,可知它的电阻为_;如果给它加上 15 伏的电压, 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_;此时导线的电阻为_; 如果导线两端的电压为零,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_, 此时它的电阻为_。二.选择题: 1.R=U/I 的物理意义是: (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 导体的电阻越大;B、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大,体的电阻越小; C、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 跟电流强度成反比; 第 4 页 共 17 页D、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之比值。2

7、 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其电阻一定增大B 导体中的电流增大,其电阻一定减小C 若导体不接入电路,其电阻为 0 D 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无关。电阻的测量变阻器:1、 滑动变阻器:电路符号: 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铭牌:例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 1A ”的字样,表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A。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见右图):接线时必须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如果选择“全上” ( 如图中的 A、B 两个

8、接线柱) ,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近于0,相当于接入一段导线;如果选择“全下” (如图中的 C、D 两个接线柱) ,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是最大值且不能改变,相当于接入一段定值电阻。 上述两种错误的接法都会使滑动变阻器失去作用。当所选择的下方接线柱(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在哪一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就在哪一边。 (例如:A 和 B 相当于同一个接线柱。即选用 AC、BC 或 AD、BD是等效的。选用 C 接线柱时,滑片 P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减小;选用 D 接线柱时,滑片 P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增大。 )(滑片距离下侧已经接线的接线柱越远,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2、

9、 电阻箱: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的变阻器。电 阻 箱 的 读 数 方 法 : 各 旋 盘 对 应 的 指 示 点 ( ) 的 示 数 乘 面 板 上 标 记 的 倍 数 , 然 后 加 在 一起 , 就 是 接 入 电 路 的 阻 值 。3、 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的比较:相同点: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能起到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作用。不同点:滑动变阻器有 4 种接法,电阻箱只有 1 种接法;电阻箱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而滑动变阻器不能读数;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而电阻箱不能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第 5 页 共 17 页伏安法测量小

10、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 R=UI【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实验电路】【实验步骤】按电路图连接实物。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 R= 算出UI小灯泡的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 R= ,计算出每次的电阻UI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实验表格】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 平均值 R/123【注意事项】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11、保护电路。考点分析:电阻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学会选用适当的电表。理解并掌握控制变量法。1、欧姆定律的两个实验: 例 1:某同学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表 1、表 2 实验数据。 电压 U(V) 1 2 4 电流 I(A) 0.1 0.2 0.4 表 1 电阻 R() 5 10 15 电流 I(A) 0.6 0.3 0.2 表 2 比较表 1 数据,可得什么结论?比较表 2 数据,可得什么结论?第 6 页 共 17 页例 2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为达到研究目的,实验必须保持_不变。(2)在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 3V,电流表的示数为 0.6A,现将

12、阻值为 5 的电阻换成 10 的电阻接入电路来进行研究,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_。分析与解答:在这两个实验中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一下几点: 1、两个实验都体现了初中物理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就是:控制变量法; 2、实验中都要用到滑动变阻器,但是作用不一样,需要大家区别开来,在研究 I-U 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在研究 I-R 的关系实验中它的作用是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3、在利用这个实验结论解题时,一定要记住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是没有关系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若待测 电阻阻值在 10

13、 左右。 实验原理_ 在图中的“o”内填上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符号。实验前,开关应_,滑片 P 应放在变阻器的_端。 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 在实验中的故障: 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读数,电压表有示数,故障可能是_。 闭合开关并移动滑片 P 后,发现电压表无示数,但电流表却有示数,故障可能是_。分析与解答:很显然,本题使用的是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学生考虑清楚其原理和步骤等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而后面的故障排查也正是中考的考点之一,也需要学生学会思考并解决。正确答案为:(1)根据欧姆定 律 I=U/R 得 R=U/I(2)略(3)断开 最右端 (4)得到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取平均值,从而

14、减少误差。在实验中的故障: 略例 3: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第 7 页 共 17 页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学习用伏安法测一只电阻的阻值。如果这个电阻是阻值约 20 欧的小灯泡,所用实验器材画在图 8-3 中。请你在左边方框中画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然后在右边用画线的办法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要选择正确。分析与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课堂的知识使用伏安法测量一只电阻的阻值,其中也有了不少提示,考查了学生对伏安法的掌握与理解,以及对整个实验的接线的注意事项。解答:略课后习题:2006 年黄冈市)谢敏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R1 的阻值(约 9 左右),电源选用两

15、节干电池。 (1)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 (2)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 3v 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或_。 (3)清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 P 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_(填“增大”、“减小”、“不变”),当 P 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 R=_。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理由是_。第 8 页 共 17 页2 某同学用如图(3)所示的电路测一个小灯泡的电阻的阻值,不慎将电压表的两接线柱短路了,则( )A 电流表有可能烧坏B 电压表有可能烧坏 C 电流表和电压表都可能烧坏 D 不会发生任何事故。3 为了探究

16、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亮亮设计了如图示的电路图。(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元件连成电路。(2)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不变,调节滑动变阻滑片的位置,改变_,记下对应的电流值。第 9 页 共 17 页(3)如要利用上图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中所示。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4 图(2)所示当开关 S 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由 a 滑到 b 的过程中( )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串并联电阻的特性以及日常

17、应用考点分析:了解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区别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例题:1. 已知两个阻值相同且阻值为 R 的电阻,则这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_,这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_。分析与解答:本题没有提供确切的数据,只是提供一些代数,考查学生对电阻串并联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的熟练程度。答案:2R R/2第 10 页 共 17 页2.将一阻值是 4 欧的电阻 R1 与 R2 串联, 其总电阻是 10 欧, 则 R2=_, 若将它们并联,则它们的总电阻为_。分析与解答:同样是考查对串并联电阻的规律理解和掌握,换汤不换药,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重难点,不难解决。答案:4 欧 12/5 欧3.在图所示的

18、电路中,R1=40 欧, I1=0.2 安, 电源电压 U=_伏, 若 R2=10 欧, 则I2=_。分析与解答:本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以显然看出这一个是并联,电路,再按照其规律很容易算出答案。答案:8 欧 0.8 欧4.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 若加在小灯泡上的电压是 7.1 伏,通过两个小灯泡的总电流是 1.42 安, 则小灯泡的电阻是 ( ) A、10 欧; B、5 欧; C、0.5 欧; D、0.1 欧。分析与解答:这个题目主要考查对并联电路电阻电流等规律的掌握,在学生未熟悉其规律时,建议先作简易的电路图进行分析,再进行解答。答案:A5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R1

19、:R2=3:4。则 S 闭合时,甲、乙两电压表示数之比 U 甲:U 乙与 S 断开时甲、乙两电流表示数之比 I 甲:I 乙分别是 ( )A. 3:4 , 1:1 B. 3:4 , 3:4 C. 3:4 , 4:3 D. 1:4 , 4:3分析与解答:本题难度在于电路图看起来较为复杂,很多同学会出现看不懂图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直接按照题目条件分开来考虑,画出对应的电路简图,然后分析其中的关系,再进行作答。答案:C第 11 页 共 17 页6. 在一只灯泡上标有“2.4V,0.3A“的字样,它表示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 _ ,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 _.如果用电压是 3 伏的电池组供电,为使灯泡正

20、常工作应给灯泡 _ 联一个阻值是 _ 欧姆的电阻.分析与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铭牌的识别以及灵活利用串并联电阻去解决问题的思维。答案:略课后习题:1. 电阻 R1=5 欧,R2=10 欧,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9 伏的电路中,通过 R1 中的电流是_安,R2 两端的电压是_伏。2. 把 8 欧和 4 欧的电阻并联后,接到电源两端,测得总电流为 1.5 安,则电源电压是_伏,通过 8 欧电阻中的电流是_安。3. 把 R1=6 欧,R2=18 欧,串接在 12 伏的电路里,则通过 R1 的电流为_安,通过 R2 的电流为_安,R1 两端的电压是_伏;R2 两端的电压是_伏。4. 一个电阻两端加 4

21、V 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200mA,当电压增大到 9V 时,其阻值为_;若用“0 0.6A”和“0 3A”两量程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应选用的量程是_。5. 一只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 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4A,现将该小灯泡接在 12V 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_联一个_ 的电阻。6 导体甲的电阻比导体乙的电阻大。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里,则甲两端的电压比乙两端的 电压_;若把它们并联在电路里,则通过的电流强度甲比乙_。7下面四对并联电阻,总电阻最小的是( )A两个 4 B一个 4,一个 6C一个 1,一个 8 D一个 2,一个 784 个电阻,电阻值都是 R,把它们并联

22、起来,总电阻是()A4R BR/4 C4/R D2R9两条长度相等、截面积不等的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则粗电阻丝()A电流强度较大 B电流强度较小第 12 页 共 17 页C电压较大 D电压较小10修理电器需要一只 150 的电阻,但只有电阻值分别为 100、200、600 的电阻各一只,可代用的办法是( ) A把 200 的电阻与 600 的电阻串联起来 B把 100 的电阻与 200 的电阻串联起来C把 100 的电阻与 200 的电阻并联起来 D把 200 的电阻与 600 的电阻并联起来3.有一用电器的电阻为 20 欧姆, 正常工作时,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 0.5 安培。

23、 (1)把这个用电器接到 12 伏的电源上时,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多大?试分析这时用电器能否正常工作?(2)如果接在 12伏特的电源上, 要使它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第 13 页 共 17 页综合测试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2 分)1填表: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电路图电流特点 I I1 I2电压特点总电阻分流分压2滑动变阻器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 来改变 的为了使滑动变阻器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一般将它 联在电路中,并且通常在使用前将滑片调到 的位置上3装 有 两 节 新 干 电 池 的 手 电 筒 , 它 的 电 压 是 V。 若 灯 泡 的 电 阻 为 10 , 当

24、它 正 常发 光 时 , 通 过 灯 丝 的 电 流 约 是 。4如图 1,R 1=15、R 2= 10。当 R1增大到 20 时,电压表示数将_,若将 R1除去,电压表示数将_,电流表示数_。 (填增大、不变、减小)5. 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 30 mA 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据此可以 推断,人体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 ) ,人体电阻约 。图 1第 14 页 共 17 页6. 电 阻 R1:R2=4:3, 它 们 并 联 后 接 入 电 路 中 , 通 过 它 们 的 电 流 之 比 为 , 它们 两 端 的 电 压 之 比 为 。 将 它 们 串 联 后 接

25、入 电 路 中 , 它 们 两 端 的 电 压 之 比 为 。7. 一 段 导 体 两 端 的 电 压 是 6V 时 , 通 过 导 体 的 电 流 是 200mA, 则 该 导 体 的 阻 值 为 ; 若 使 该 导 体 两 端 电 压 变 为 3V, 则 该 导 体 的 电 阻 为 。8甲乙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4 和 8,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在 12V 的电源两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则通过甲电阻的电流是A,乙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V.9两个定值电阻上分别标有“20,1A”和“20,05A”字样,将两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在某一电路中,则该电路两端所加的最大电压为 ;若将两定值电阻并联起来接在某一

26、电路中,则该电路两端所加的最大电压为 10触电时有电流通过人体,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 和 ,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 36V 的电压才是安 全的11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 2所示。由图可知,元件甲的电阻是 ,将元件甲、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 2V 的电源两端,则流过元件甲的电流是 A,流过元件乙的电流是 A。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断开后,电路中的电流为零,因此电源电压也为零B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C电压表有一定的量程,使用时选择的量程越大越好D在并联电路中,不论灯泡是大是小,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

27、相等13一只 10 的电阻与一只 0.1 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 】A、等于 1 B、小于 0.1 C、等于 10.1 D、大于 0.1 小于 1014教室里装有多盏电灯,每多开一盏灯,则教室内电路的【 】A总电阻增大 B总电压增大 C总电流增大 D总电压、总电流都不变15在如图 3 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压为 12V,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大阻值是 50,电阻R1的阻值为 10当变阻器的 p 端从 a 端滑向 b 端时,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 】 A0.24A0.2A B0.2A 0.24A C0.2A1.2A D1.2A0.2A16发生电火灾后,产生应该做的是【 】 A用水灭火 B.用灭

28、火器灭火 C用砂子灭火 D.切断电源并拔打 119 火警电话17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图 2BA C图 4图 5PVAS图 3 图 6第 15 页 共 17 页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D保护电路18如图 4 所示, AB 和 BC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A , B , BCUACIABCUABCIC , D ,19如图 5 所示,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 右滑动过程中【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

29、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20张弛同学在做“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的实验时,她将一只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及开关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但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都不亮,为了检查电路故障,她另取一只电压表将表分别与小灯泡、开关并联时,表的指针均不动;将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表的指针明显偏转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A电源没电了 B小灯泡处开路 C滑动变阻器处开路 D开关处开路21在研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路如图 6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 1A”字样。在 a

30、、b 间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 R,移动滑片 P,使电压表示数为 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 20 的电阻接入 a、b 间时,电压表示数始终无 法达到 1 5V,其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 3V 太高C20 的阻值太小 D控制的电压 15V 太高三 计算题(每题 6 分,共 12 分)22. 如图 7 所示,R 1=10,闭合开关 S 后,电压表 V2的示数 U2=2.4V,电流表 A 的示数I=0.4A。求:(1)电压表 V1的示数 U1 。 (2)电阻 R2的阻值。以下是小谢同学的解答过程:解:因为 R 1、R 2并联,所以 U1=U2=2.4VI1U 1R

31、 12.4V100.24AI2II 10.4A0.24A0.16AR2U 2I 22.4V0.16A1 5小谢同学的错误根源是:_。你的解答是:(要写公式)23如图 8 所示的电路, R130, R210,开关 S 闭合后,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0.4A,求电源电压、通过 R2的电流和干路中的电流。 (要写公式)图 7图 8第 16 页 共 17 页四、实验题(共 26 分,24 题每空 2 分, 其他题每空 1 分)24小敏用如图 9 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 6V。改变电阻 R 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 R 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 4 次

32、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乙图中。(1)实验过程中,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视(选填序号 );A变阻器滑片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2)在丙图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3)实验中,他所选择的变阻器是(选填序号);A10 0.5A B20 1A C50 2A(4)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5)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 0,电压表示数接近 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25.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了图 10 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 5、10、15,电源电压是 3V,滑动变阻器 的阻值范围是 020。(1)他们在探究某一因

33、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 法,实验分两步进行: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2)根据 10 甲图的电路图连接 10 图乙的实物图(导线不能交叉,与电路图完全一致)。(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4)排除故障后,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一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首先选择 5 的定值电阻做实验,读取完电流表示数后,直接拆下 5 的定值电阻改换成 10 的定值电阻,并立即读出电流表示数,他认为这样操作简捷高效。那么,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中两个错误: ; 。图 10第 17 页 共 17 页

34、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欧姆定律 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闭合开关 S,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根据测量的电压、电流的值算出 RX的电阻值.U/V I/A RX2.8 0.4图 11(5)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作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像,如图 9 丙 所示,则在实验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应为 V。(6)由图丙可 以得出结论: 。26.下面是小华拟出的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讨论:略请你评价此实验报告:(1)报告不够完整,应添上的报告项目是: ;(2)从实验步骤看,主要缺陷是: ;(3)本实验缺的主要元件是 ;添加的主要元件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和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可知 RX=_;(4)就小华原来电路 图而言, RX的测量阻值不很大,其实电流表也具有一定的较小阻值.如 果将电流表看成一个小电阻,而电压表按图 11 方式进行连接,则电阻值的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 、 “准确”或“偏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