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 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贾 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袁 枚: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注: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齐己早年曾 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 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一,诗 歌 鉴 赏,炼字,考试说明 涉及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炼字题中重要的几类词;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炼字型
2、题型,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1、诗中的某个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赏析) 3、此诗有的版本是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一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动词 形容词 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表颜色的词,炼字的基本内容:,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3、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炼字篇 之,必杀技一,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例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炼字篇之动词,二、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例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潜、
4、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细致。,炼字篇之,必杀技二,炼形容词,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炼字篇,三.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
5、、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炼字篇之,必杀技三,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颜色词,“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
6、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炼字篇,数量词,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前后对照,描写一片花飞,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的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怨愁。,动词 生动形象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 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你敢试试么?,题目:该
7、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神,请说出它的妙处。 答案:“挂”字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形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没有结构上的作用,不用答),题目:本诗最后一句的“空”字历来被评论家称道,请你说说它妙在哪里。,答案:“空”字写出芳花自落、小鸟鸣叫无人欣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伤感和浓浓的惜春之情。 (没有修辞手法,没有转化,没有前后照应,不用回答),答题步骤:,析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述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炼字题如何解答?,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
8、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行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一个“看”字淋漓尽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绿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意思。这使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化为了春天的生机
9、与活力。(析字义) “绿”字表现了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的野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仿佛春风一过,江南大地便万物复苏一般。(绘景象) “绿”字更好地写出江南春天时节家乡的美丽景色,是人借以此景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表情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
10、言状的凄怆之情。,“炼字”总结 第一、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形容词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人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 第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第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哲理。,这样写答案,格式: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
11、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描写景象) 。这个想象、比喻(明手法)非常生动、新奇,由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是诗人愁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感点明作用)。,针对性练习,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题:“两山
12、排闼送青来”一句中哪两个词运用得好,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排”、“送”两字用得好; 步骤一:析义 “ 排 ”是 闯 的意思;“ 送 ”是 赠给 的意思;步骤二:述景两个动词,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 人格化 。写出两山迫不及待地 闯进门来,把苍翠的山色 双手送上 ,生动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三:作用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即时训练,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分,指出诗眼)。 步骤二: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分,就词语和句子本身分析)。 步骤三:“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分,就全诗意境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