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敷贴中药的基本理论.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2566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敷贴中药的基本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敷贴中药的基本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敷贴中药的基本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敷贴中药的基本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敷贴中药的基本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敷贴中药的基本理论,六安市中医院放疗科,目录,1,中药药性的概念,何为药性?,药性又称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何为药性?,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一、四气,1四气的含义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

2、之一。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则是首先由本经提出的。,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一、四气,一、四气,此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如党参、山药、甘草等。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平应入性?一直有争议,但从文献记载或临床实践来看,平性是客观存在的,故平应入性。),一、四气,2四气的确定及作用(1)四气的

3、确定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一、四气,药性的确定: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一、四气,(2)四气的作用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暖肝散结、

4、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一、四气,3四气的意义(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本经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指出药性寒热与治则的关系。 (2)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会加重病情。 (3)如果当用热药而用温药,或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反之,当用温药反用热药,或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 (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热并用。 (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治本

5、,必要时反佐以热药。 (6)“寒无犯寒”、“热无犯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使用寒热药物时,还应注意季节变化对药物的影响。,二、五味,1五味的含义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药味。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药食的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 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这就是最初的“滋味说”。,二、五味,2五味的确定(1)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即口尝。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乌梅、木瓜之酸,芒硝、海藻之咸等。 (2)后来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

6、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因此,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3)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二、五味,: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确定味的主要依据,药物的滋味,药物的作用,二、五味,3五味的作用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同时还论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的损害。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对五味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补充发挥,综合

7、前人的论述和用药经验,分述如下:,二、五味, 辛:能散、能行、(能润),有发散、行气行血、润养作用。发散外感表证(薄荷); 行气气滞证(橘皮); 活血血瘀证(川芎); 润养润肺(款冬花)、滋肾(菟丝子) 开窍闭证,湿浊证(麝香)。,二、五味, 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和药、缓急作用。补益虚证(人参); 调和药性用在复方中(甘草);缓和毒性配有毒药物(大枣);缓急止痛拘急疼痛证(芍药)。,二、五味,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五味子)生津止渴津伤口渴(乌梅)。 (附: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相似),二、五味, 苦: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降泄,通泄,燥湿,坚阴作

8、用。清泄火热火热证(栀子);泄 泄气逆气逆证(杏仁);通泄大便便秘证(大黄); 燥湿寒湿证(苍术);湿热证(黄连); 泻火坚阴阴虚火旺证(黄柏)。能坚:“苦能坚”的提法源于内经。 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后世举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的痿证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坚阴”之理解释之。 而泻火与存阴乃属因果关系,故“存阴”是间接作用,“泻火”才是直接作用,因而“苦能坚阴”实与“苦能清泄”直接相关。,二、五味,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和泻下作用。软坚散结瘰疬,瘿瘤(海藻);泻下通便便秘证(芒硝)。 另咸味尚有引药入肾和补肾作用;催吐作用,如盐汤探吐。,二、五

9、味,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淡渗利水水肿、小便不利(茯苓),三、升降浮沉,1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上升提举(向上)降下达降逆(向下)浮向外发散(向外)沉收敛固藏(向内)泄利二便(向下)。,三、升降浮沉,2药物升降浮沉趋向性的认定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的病势趋向: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利、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三、升降浮沉,3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药性升浮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药性沉降大多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

10、、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四、归经,1、定义: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2、确定归经的依据: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经临床观察得来的。失眠心悸心主神志心病酸枣仁安神归心经胸闷咳喘肺病桔梗、苏子止咳归肺经,四、归经,3、临床意义1)便于辨证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2)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 3)指导临床预防用药。 4、归经与性、味、升降浮沉理论结合归肺经的药物性: 温紫苏;热干姜;凉薄荷;寒黄芩味: 辛麻黄;甘党参;苦杏仁;酸五味子,四、归经,5、注意的问题 1)归经有时侧重于脏腑,有时侧重于经络,如归膀胱经:羌活经络(太阳经),泽泻脏腑(膀胱腑)。

11、 2)脏腑经络定位不能与解剖部位混淆。 3)归经是药后机体效应,不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徐灵胎,五、毒性,判断药物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1、 概念广义:指药物的一切偏性 “毒者,气味之偏也”狭义: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广义:一切药物的总称 “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 狭义:仅具毒性作用的药物,毒性,毒药,五、毒性,2、中毒原因1)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长2)药材的品种、质量3)炮制不当 4) 服用不当5)配伍不当3、对临床的指导1)“以毒攻毒”,有其可利用的一面;2) 一般药物无毒,少数药有毒。,五、毒性

12、,4、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1)严格炮制:2)控制用量:3)注意用法:4)讲究药物品种、质量。,2,中药治病的基本机理,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扶正祛邪,消除病因,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称之为药物的偏性。 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即“以偏纠偏”。,3,中药配合应用规律,配伍1、概念 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的特点,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 2、目的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疗效;2)抑制、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3)扩大药物治疗范围,全面兼顾病情。

13、 3、内容 (七情单味药的应用与药物合用后六种关系)。1)单 行:用单味药治病“单方不用辅也”,2)相 须:功效类似药物合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同类不可离也” 3)相 使:两药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我之佐使也” 4)相 畏: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药减弱或消除 “受彼之制也 5)相 杀:一药能减弱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 “制彼之毒也” 6)相 恶:二药合用,一药或二药的功效降低、甚至消失“夺我之能也” 7)相 反:两药同用能增强或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两不相合也”,4、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相须与相使提高疗效相畏与相杀降低毒性相恶加以注意 相反避免使用,4,用药禁忌的概

14、念,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证候禁忌、饮食禁忌等。1、配伍禁忌在选药组方时应当避免合用的药物,金元时总结为“十八反”与“十九畏”。,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2、妊娠用药禁忌一般对母体不利、对胎儿不利、对产程不利,对产后儿童生长发育不利的药应禁、慎用。禁用类:毒性强、药性猛如巴豆、斑蝥、芫花、牵牛、三棱、麝香等。慎用类:通经破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如红花、桃仁、大黄、枳实、附子、冬葵子、薏苡仁等。 3、证候禁忌注意寒热、虚实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1)病情禁忌:一般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食物;热性病忌辛辣、油腻、煎炸之品;寒病忌生冷之品;肝阳上亢忌辛热助阳之品(椒、蒜、酒);脾虚忌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品;疮疡、皮肤病忌鱼、虾、蟹等;2)药食禁忌:蜜反葱,鳖甲忌苋菜,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等。,5,用药剂量与用法,6,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