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多彩的民族风情课件PPT.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2498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彩的民族风情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多彩的民族风情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多彩的民族风情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多彩的民族风情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多彩的民族风情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多彩的民族风情,龙渠中心学校 代晓宇,中国行政区划图,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云南的少数民族,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

2、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云南是全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在云南均有,堪称中国

3、的“宗教王国”。,阿昌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瑶族,藏族,壮族,彝族,白族,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火把节,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

4、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三月街,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解放后,三月街已发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三朵节,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中国云南的纳西族有一别具风格的祭祀性节日,叫“三朵节”,也叫“三多节”。 “三朵节”是纳西

5、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 也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该节源于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朵颂”,就是“祭三朵”。,鄂伦春民族风情,鄂伦春民族近古以前即游猎于黑龙江上游左岸(今俄罗斯境内),17世纪中叶,沙俄东侵黑龙江流域时,鄂伦春人为避难迁徙至大、小兴安岭一带。长期的游猎生涯,造就了他们勇敢强悍、不屈不挠的性格。 1953年9 月,在党的关怀下,鄂伦春人实现了定居生活,并由原始社会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定居五十多年来,逊克的鄂伦春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的是砖瓦房,喝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吃的亦是山珍海味。民族风情旅游也搞得红红火火。,穿衣特色,大衣叫“

6、苏恩“,是冬天穿的皮袍,用狍皮 精心缝制,狍皮为面、毛为里,穿起来非常暖和。皮靴叫“其克密“,是用16只狍腿的皮拼制成的短靴,以野猪皮或熊皮做底,以狍筋代线缝制。在雪地上穿着适用,轻便保暖。“灭塔哈“,是用狍头做的皮帽。用白桦树皮制作的器皿,有桦皮篓、桦皮盒,做工精巧,上面用彩色丝线刺上美丽的图案,是民族工艺。,苗族服饰,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放特色。古时,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上身穿花衣,着百褶裙,头发,包赫色头帕,穿船形双鼻绣花鞋,佩戴银饰。清代“改土归流”后,男子逐渐以裤代裙,裤管短而宽,穿土产花格子对襟衣。老年人裹黑布头巾,打绑腿、束腰带。妇女服装,胸前、袖口和裤筒,滚边绣

7、花,过腰大而长,袖大而短,皆系满襟,没有衣领。衣服有琵琶襟、套襟、四角挖云、四叉式之分。但也有两臂皆白上衣,短马褂,下不著,长裙青红相间,自成文彩。亦有绣花卉者,上衣下裙以层数多者为美。,土家族服饰,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拄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

8、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 艳挑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新疆民族节日,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两大传统节日,即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回族过肉孜节较隆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其他民族过古尔邦节比较隆重。节日期间,民族群众要穿上盛装,准备丰富的食品,有的人家要宰羊,民族之间互相登门拜访,表示庆贺。肉孜节又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年必须封一个月斋,伊斯兰教历9月为“斋月”,封斋期间白天不吃不喝,太阳落山之后,才能吃喝。10月1日为开斋日。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是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月10日,具体为肉孜节后的第70天,公历日期每年不固定。,古尔邦节,肉孜节,我们是一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