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02 PN结,03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半导体器件是由硅元素构成的,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第一节 N型导体与P型半导体,1.1 本征半导体,当硅原子组成硅单质时,最外层的电子互相结合,在每个原子核周围形成四对共价键。 此时所有的电子都被牢牢束缚在原子核周围,不能移动,所以硅单质是不导电的 我们把这种完全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共价健,第一节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1.2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磷元素的半导体成为N型半导体,磷元素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在形成共价键之后还多出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很容易摆脱原子核的
2、束缚,形成自由移动的载流子,从而让半导体导电,磷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为正离子,在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 。,第一节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1.3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硼元素的半导体成为P型半导体,硼元素最外层只有三个电子,在形成共价键之后少了一个电子,形成一个空穴,可以吸引临近的电子填补到这个空穴之中,形成电流,从而让半导体导电,在P 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硼原子,接受一个电子变为负离子,空穴,01 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02 PN结,03 三极的管工作原理,第二节 PN结,2.1 PN结的形成,多子的扩散运动,
3、浓度差,P 型半导体,N 型半导体,内电场越强,漂移运动越强,而漂移使空间电荷区变薄。,扩散和漂移这一对相反的运动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空间电荷区的厚度固定不变。,形成空间电荷区,把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PN结,因两端的浓度差,N区中的多子电子扩散到P区,与P区中的空穴复合,在交界面形成一个空间电荷区。,随着空间电荷区的形成,在PN结内部形成了一个从N指向P的内电场,在内电作用下N区的少子空穴向P区漂移,P区少子电子向N区漂移,第二节 PN结,2.2 PN结正向偏置,IF,当在PN结两端加上一个正向偏置电压时,内电场被削弱,空间电荷区变薄,扩散运动增强,当正偏电压大于0.7伏时
4、,空间电荷区消失,PN结处于导通状态,第二节 PN结,2.3 PN结反向偏置,当在PN结两端加上一个反偏置电压时,内电场被增强,空间电荷区变厚,漂移运动增强,形成了一个由少子移动而形成的漂移电流IR,但因为PN结中的少子很少,所以这个IR十分微弱,约等于0,此时PN结截止,视同为一个断开的开关,第二节 PN结,2.3 PN结反向偏置,当在PN结两端加上一个反偏置电压时,内电场被增强,空间电荷区变厚,漂移运动增强,形成了一个由少子移动而形成的漂移电流IR,但因为PN结中的少子很少,所以这个IR十分微弱,约等于0,此时PN结截止,视同为一个断开的开关,PN 结变宽,IR,01 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
5、体,02 PN结,03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3.1 三极管的结构,三极: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两结:集电结、发射结 三区:饱和区、截止区、放大区,基区:最薄, 掺杂浓度最低,发射区:掺 杂浓度最高,发射结,集电结,集电区: 面积最大,第三节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3.2 三极管的工作电路,集电结反偏:VBVE,第三节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基区空穴向发射区的扩散可忽略。,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电子不断向基区扩散,形成发射极电流IE。,进入P 区的电子少部分与基区的空穴复合,形成电流IBE ,多数扩散到集电结。,从基区扩散来的电子作为集电结的少子,漂移进入集电结而被收集,形成ICE。,集电结反偏,有少子形成的反向电流ICBO。,第三节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级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基极电流IB微小的变化能够引起集电极电流IC较大变化的特性称之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IC与IB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IC=IB,的值在三极管被生产出来之后就确定了,其范围一般为50200,三极管的实质是用一个微小电流的变化去控制一个较大电流的变化,是CCCS器件。 。,第三节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可以把三极管想象成一个水龙头,B极是水龙头的开关,而IC就是流出的水,随着空间电荷区的形成,在 IB越大,开关也就开得越大,流出的水也就越多,IC也就越大,B极,C极,E极,IC,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