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1.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4214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1.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1.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1.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1.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1.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边塞战争诗四首,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作者简介,岑参,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

2、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浪漫主义写法:,想象,夸张,侧面描写:,阴山胡儿语,表明所说为真,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沙砾燃云、浪波煎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技法探究:浪漫主义写法,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

3、,化实为虚。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拓展阅读:试分析下列诗中的浪漫主义写法。,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只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表达”热海“之”热“。,一醉,夕阳落,送别时间之长,柏台,御史台,霜威,秋霜肃杀,执法如山,比喻,热海炎

4、气为之薄,敬重友人,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炎威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热”与朋友的“霜威”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本诗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知识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

5、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总结: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岑参的诗笔力雄健而富有英雄气概。他以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成就。,塞下曲,李益,作者简介,李益(748827),唐代诗人。字君虞,中晚唐的重要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后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李

6、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他善于从乐府民歌里吸取其生动活泼的精神,用凝练精美的语言,塑造出鲜明无比的形象,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用典,伏波愿宁死卫边,马革裹尸而还。定远侯晚年处边地而思归。晋人与姜戎败秦,使其只轮无返。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四句中句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伏波裹尸还,惟愿,生入关,何须,反问,不希望活着回家,宁愿战死沙场,保家卫国,本诗的一二句用了什么写法表明思想感情的?,对比:一褒一贬,只轮,比喻,敌人,海窟,借代,沙漠中的敌营,莫遣,用典:杀敌要彻底,一箭,比喻,唐朝军队,射天山,比喻,定天山,用典:应有队伍留守要塞,仍留,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

7、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却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典故的正反运用。,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侯班超事,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典故,是正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四句中,诗人将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技法探究:用典,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8、,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安定边疆的心愿。,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主题思想,如何鉴赏诗歌典故:,(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分析下列诗歌中借典抒情的手法。,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

9、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用典故抒情 。,本诗总结:,这首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的余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此诗句句用典,语言凝练,准确生动直抒胸臆,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问侠骨香。” 王维“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处城。 ” 杜甫,边塞诗的发展

10、,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边塞诗的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