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炎 儿一病区 许晨,肺炎的概念,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啰音为特征,是儿科常见病,是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肺炎的分类,1.病因分类 2.病理分类 3.病程分类 4.病情分类,病因分类 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衣原体性、真菌性、原虫性、非感染性因素等。,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3.病程分类急性(1个月)、迁延性(1-3个月)、慢性(3个月),4.病情分类轻症肺炎只有呼吸系统症状,无全身中毒症状;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严重外,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并累及其他系统(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重
2、症肺炎临床表现,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神经系统:脑膜刺激征阳性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实验室检查,血象: 细菌感染:WBC、N,核左移,中毒颗粒。 病毒感染:WBC正常或偏低。 病原学检查:多次的痰培养有助明确。 X线征象: 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可见两肺有非特异性小斑片状阴影,并可融合成大斑片状浸润阴影,以两肺下野、心膈角及中、内带居多,有时可见肺脓肿、脓胸、脓气胸和肺大泡等的征象。,胸片,支气管肺炎,案例分析,1020 阮浚城 男 3y Z311547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10天 现病史: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痰液色白粘稠,剧咳影响睡眠,无明显
3、呼吸困难及发绀 ,自服阿奇霉素,美普清及镇咳药无明显好转,七天前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39度以上,于外院就诊,予以“头孢呋辛+阿奇霉素针”静滴2天,热退,但咳嗽症状无明显好转。5天前于我院就诊,予因培康+头孢呋辛静滴5天,咳嗽咳痰症状好转,2天前患儿体温再次升高达39,血常规示:白细胞27.35*109/L,胸片示:两肺炎症改变,予头孢哌酮+强的松治疗。 现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急诊拟“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导致体温调节失衡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排痰能力不足有关 3.焦虑:与陌生环境有关 4.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心力衰竭,中
4、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脓胸,护理措施,1.环境和休息: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注意通风 2.体温观察:每四小时测量体温,高热患儿每小时测一次 3.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 4.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汗湿的衣服及时更换 6.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 7.物理降温:a.头部冷敷或冰袋冷敷b.温水浴或温毛巾擦拭c.酒精擦拭 正确及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等药物,用药护理,抗生素使用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青霉素是首选药,护理措施,1.休息,保暖,多饮水 2.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3.鼓励患儿有效咳嗽
5、,经常更换体位,协助拍背促痰,并评估痰液的色,质,量 方法:五指并拢,掌指关节略屈呈空心状, 轻拍背部,方向是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护理措施,1.在患儿住院期间,多抽空陪伴患儿说话,交流 2.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服务,耐心详细回答患儿及其家长提出的问题,以消除陌生感 3.及时做好有关疾病康复的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护理,以取得患儿及家长的护理配合 4.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护理措施,高热惊厥的护理 1.先把患儿放到平坦,较宽敞的大床或地板上,使其头偏向一侧,揭开衣扣和裤带 2.取一筷子,外面包一层清洁的纱布,插在两侧或一侧大牙之间,以防舌咬伤以及舌后坠,必要时清除口鼻腔的
6、异物 3.用拇指掐压患儿的人中,给予氧气吸入 4.可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于额头(物理降温) 5.保持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保持室内安静,护理措施,预防心力衰竭的护理 1.保持安静,半卧位,尽量减少刺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控制输液速度,滴速应控制在每小时5m1/kg 3.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心率突然加速,气促明显,烦躁不安以及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通知医生,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 1.若患儿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应考虑脑水肿,中毒性脑病 2.若患儿发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中毒症状加重,呼吸困难,频繁咳嗽,咳出大量脓性痰,多提示可能并
7、发了肺脓肿 3若患儿突然病情加重,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绀、脉率加快、烦躁不安、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应考虑并发脓胸或脓气胸的可能 4.若患儿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考虑中毒性肠麻痹,健康宣教,下一阶段护理要点: 1.注意休息和保暖,以免再次感染。 2.避免去人流较多,人群密集场所,以防交叉感染,病情反复。 3.宜食营养丰富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健康宣教,健康教育: 1.出院后,要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2.可适当补充高蛋白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家长正确用药。 4.必要时可门诊随访。 5.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去人群较多的公共场合。,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