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842年南京条约,1919年巴黎和会,1954年日内瓦会议,1971年第26届联大,2008年八国峰会,旧中国的外交,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你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吗,屈辱,“跪”,“站”,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经济实力低下,综合国力弱,弱国无
2、外交。,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直接原因:人民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面貌焕然一新,原因是什么?,50外交奠基,70外交盛果,新时期外交建树,单元结构,60外交困境(孤、封、包),“一边倒”,“一大片”,“外交突破”,“全方位外交”,本课知识框架,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本课线索,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3、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新中国独立与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基础。,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孤立,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无援地位,影响:有利于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巩固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宣告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终结。,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
4、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他们不改变敌视态度,我们就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毛泽东,另起炉灶,“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从各个角落以至门窗缝里,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
5、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毛泽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40年和28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坚决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
6、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假如你是一名新中国的外交官,正好出席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就这些问题说说你的看法。,虚拟一刻,“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果实,保卫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一边倒?,独立自主?,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7、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提出目的、内容、意义),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53年,与印度;54年,与印度、缅甸(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排除美国的干扰,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背景:目的:特点:成果:意义:,1953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
8、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求同存异,同:异:,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
9、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求同: 共同的发展目的,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问题探究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用史实说明中国曾经受的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2.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同”指什么?,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共
10、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5年,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国发起的会议在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结。,思考2、“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求同存异”方针有利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思考1: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什么?,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本课小结,注意看黑板哦,思考题: 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小提示区别:屈辱、独立自主、认识:(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2)。,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