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15221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2、纪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3、掌握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内容:1、二阶系统为:(a)键入程序,观察、记录阶跃响应曲线。(b)键入damp(den)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并作记录。实验结果:键入y,x,t=step(num,den); 返回变量输出 y 与时间 t(变量 x 为状态变量矩阵)y,t 显示输出向量 y 与时间向量 t(t 为自动向量)ans =0 00.0147 0.05520.0562 0.1104. . . .0.9027 2.31900.9147 2.37420.9280 2.

2、42940.9419 2.4847 测得过渡时间 ts=2.4847(5%) 0.9561 2.53990.9701 2.59510.9834 2.6503. . . .1.0251 3.47851.0202 3.53371.0152 3.5889 测得过渡时间 ts=3.5889(2%)1.0103 3.64421.0057 3.69941.0013 3.7546. . . . .1.0001 5.85270.9996 5.90800.9992 5.9632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 、峰值时间 、过渡时间 ,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理论计算:实际值 理论值峰值 1.35 1.35峰值时间 1.0

3、3 1.035% 2.4847 3.004过渡时间2% 3.5889 4.005结论:理论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 、 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结果如下:蓝色为 n0 曲线;绿色为 n1 曲线;红色为 n2 曲线修改参数,分别实现 、 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蓝色为 n0 曲线,绿色为 n1 曲线,红色为 n2 曲线3、试作出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作出相应的实验分析结果;(a) 有系统零点情况:s=-5;(b) 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n=m=2;(c) 分子多项式零次项系数为零;(d) 原响应的微分,微分比例为 1/10;实验程序:num=10

4、;den=1 2 10;step(num,den);hold onnum=2 10;den=1 2 10;step(num,den);hold onnum=1 0.5 10;den=1 2 10;step(num,den);hold onnum=1 0.5 0;den=1 2 10;step(num,den);hold onnum=1 0;den=1 2 10;step(num,den);hold on运行结果:4、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振荡频率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1 时,过阻尼系统的阶跃响应时间 ts 最长,进入稳态很慢,不会出现超调量,且 越大,曲线上升的越缓慢。0

5、1,欠阻尼系统上升时间比较快,调节时间也比较短,会出现超调量。n 对超调量没有影响,但是 n 越大,tp 、tr 、ts 越短。(2)分析响应曲线的零初值、非零初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系统函数分子多项式阶数大于等于 2 时,初值为 1;阶数为 1 或 0 时,初值为 0(3)分析响应曲线的稳态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系统函数分子多项式中如果没有常数项,则稳态值为 0;否则为分子多项式与分母多项式常数之比。(4)分析系统零点对阶跃响应的影响;当系统存在不稳定零点(即右半平面零点)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可能有向下的峰值。(5)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下图所示,试叙述系统模型有什么特点。系统最终稳定在-1,欠阻尼状态有超调量,因为分母多项式没有常数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