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寡头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南京大学 产业经济学系 吴福象电子信箱:联系电话:025-83621158,2,西方寡头垄断理论的演变,西方寡头垄断理论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主要有古诺模型、埃奇沃斯模型20世纪30年代之后,主要有张伯伦模型和斯威齐模型二战后阶段主要有卡特尔模型、博弈论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和成本加成模型等 一般根据寡头垄断厂商之间有无相互勾结,将寡头垄断者的行为区分为两种类型,即非勾结的寡头垄断和有勾结的寡头垄断,3,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寡头市场特征第二节 寡头模型第三节 卡特尔模型第四节 博弈论第五节 实际定价方法和长期进入第六节 寡头垄断的影响第七节 对价格理论
2、的评价,4,第一节 寡头市场特征,一、寡头市场的定义二、寡头市场模型的假定条件三、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5,一、寡头市场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寡头(Oligopoly)市场的定义几家大厂商占有一个市场,相关决策是重要特点以同行业中其他厂商的决策作为自己决策前提的决策即是相关决策 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规模经济要素控制专利和特许现实例子:汽车、钢铁、铝、化工、电气设备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市场进入困难,6,二、寡头市场模型的假定条件,基本特征厂商极少(Small number of firms)产品同质或异质(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ay or may not exist)
3、进出不易(Barriers to entry)相互依存(Price player or Price searcher)模型假设两家厂商相互竞争,同时决策生产同质产品,价格取决于两寡头产量之和,成本为零需求曲线是线形的,双方准确的了解需求曲线双方决策时都将对方产量视为既定:即各厂商在决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时,都假定其他厂商不会变化,7,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性,厂商之间相互依存:每个寡头的利润都要受到行业中其它企业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决策时,总是推测竞争对手的反应;对手选择成为决策函数的变量竞争和串谋:寡头厂商之间兼有竞争和串谋的特征,寡头厂商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利润,取决于厂商之间相互作用的
4、方式。如果它们更多地采取合作和串谋而不是竞争方式,寡头们有可能在显著高于边际成本水平上制定价格,从而获得丰厚利润。寡头之间也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并降低它们获得的利润。策略行为:寡头厂商行为具有策略性(Strategic):通过自身行为改变对手厂商对自己的行为预期。厂商行为策略对市场价格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8,第二节 几个寡头垄断模型,一、古诺模型二、张伯伦模型三、弯折需求曲线模型四、价格领导模型,9,假设,C = 0需求曲线已知消极(天真)的推测产量,P = QC Q = QC (QA+QB),反需求函数,厂商A与B的利润最大化原则,MR = MC,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 = 1/(n+1) 市场
5、容量,厂商A与B的产量,1/3 QC,一、古诺(Cournot)模型,10,古诺模型简单的求解过程,A厂商 B厂商OQ1=Q/2 OQ1/2=Q/4(Q-Q/4)/2=3Q/8 (Q-3Q/8)/2=5Q/16(Q-5Q/16)/2=11Q/32 (Q-11Q/32)/2=21Q/64,A厂商的均衡产量:(=B厂商均衡产量)Q(1/2-1/8-1/32-)=Q/3,行业的均衡产量=2Q/3,Q/8,Q/32,Q/16,Q/64,11,图形法求解,D1200MRMC0,QA600DB600,QB300DA900,QA450DB750,QB375DA825,QB412.5QAQB400均衡:价格为
6、4,产量为800,两厂商平均分配产量,价格,产量,D,O,MR,Q1,Q1+Q2,12,如果只有A、B两个厂商,市场总容量为Q,则: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Q(1/2-1/8-1/32-)=Q1-1/2+1/8+1/32+)Q/3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Q(1/4+1/16+1/64+)=Q/3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 Q/3+Q/3=2/3Q结论推广: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 Q 1/(m+1)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Q m/(m+1)其中:m为厂商数量,13,古诺模型的代数求解方法,它们同时作出产量决策,并假定对手厂商行为既定不变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1500-Q,其中Q=QA+QB,两寡头的成本均
7、为零。 A(QA,QB)=TRA-TCA=PQA-TCA= 1500QA-QA2-QAQB 则:QA=750-QB/2 即为A厂商的反应函数。 同理: B(QA,QB)=TRB-TCB=PQB-TCB= 1500QB-QB2-QAQBQB=750-QA/2 即为B厂商的反应函数.则可求得QA=QB500;P500,14,古诺模型的反应函数,QA,QB,500,500,750,750,1500,1500,E(500,500),QA=750-QB/2,QB=750-QA/2,O,一个厂商的产量是另外一个厂商产量的函数,15,一般化形式,Cournot Equilibrium,16,福利比较,古诺均
8、衡,竞争均衡,垄断均衡,生产量,价格,MC=AC,完全竞争:PMC=0 , Q=1200完全垄断:MRMC=0 , Q=600古诺均衡:MRAMC=0 , Q=4002800,17,伯川德(Bertrand)模型,伯川德1883年提出,商场价格战假设:价格竞争,假设对方确定的价格水平不变固定的、相同的边际成本长期看,低成本企业必然挤走高成本企业,但价格战并没有使均衡价格低到边际成本水平,而往往高于边际成本。,18,二、张伯伦模型,张伯伦模型的基本假定与古诺模型是一样的: A、B两个企业,各自在总成本边际成本等于零的情况下零售矿泉水,市场对这两家产品的共同需求曲线为D厂商1先开始采取行动,它选择
9、了q11单位的垄断产量。厂商2将厂商1的产量作为既定不变的,故厂商2决定生产q21单位产量,19,q12,但张伯伦在下一步分析中采取了不同的步骤。与古诺模型中的假定不同,他假定的是厂商l认识到厂商2将会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反应。经过考滤,厂商1得出结论,认为自己和厂商2可采取的最明智的行动是双方共同分享垄断利润。厂商2也同样得出了相同结论。所以厂商1使将其产量减少到600单位,厂商2则将其产量维持在600单位,结果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为q11单位,价格为p1,所得的垄断利润由两个厂商共同分享,20,三、弯折需求曲线模型,弯折需求曲线模型显示了市场中跟跌不跟涨的决策心理开始被视为寡头垄断的通论,后来受到
10、质疑:均衡价格的稳定性;Kinked demand curve;归结为弹性差异;成本有活动空间,D,B,P,O,Q,d,P1,Q1,F,G,MR,MC1,斯威齐 (Paul Sweezy)价格刚性 (price rigidity)模型,寡头市场中通常存在产品价格不轻易变动的现象,引入弯折需求曲线模型目的是解释价格刚性产生的原因。,21,假设,垄断厂商的价格反应是跟跌不跟涨,P,Q,O,d,D,D,d,MR1,MR2,P0,Q0,斯威齐模型,MC1,MC2,价格刚性 市场价格不随某些因素的变动而改变,E,22,简要评论,对边际成本与需求发生变化时,寡头企业的价格不变作出了解释边际成本在不连续的边
11、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部分范围内变化时,价格不变,产量也不变;当需求变化时,企业改变产量而保持价格不变。该模型的中心,是E点价位的特殊性,为什么呢?该模型仅仅解释了当前价格水平的刚性,并没有解释当前价格水平是如何形成的,自身并没有解释;而以后的博弈模型正是解释这一点,而一旦对此作出了解释,也就不一定需要采用弯折的需求曲线了按该模型,寡头企业的价格甚至比垄断企业更为刚性,而一些重要学者(Stigler,Simon)寡头市场上,当一个厂商提价时,其它厂商同时提价,实证分析结果证伪了该结论。,23,四、价格领导模型,大厂商价格领导:小厂商类似于完全竞争厂商低成本厂商价格领导:高成本厂商接受定价非公开的勾结
12、的价格领先制:是指同行业的厂商共同默认一些“行为准则”,如相互承认削价倾销是违反商业道德的等非公开勾结的主要形式:价格领先制价格领先制指在一个寡头垄断行业内,由一家厂商确定价格,随后,其他厂商以这个领先者的价格为准,决定自己的销售价格价格领先制形式:(1)效率型(低成本)的价格领袖;(2)支配型(大厂商)的价格领袖;(3)晴雨表型的价格领袖,24,勾结性寡头市场模型,25,合谋增加利润,古诺均衡垄断者,26,产量分配,MC2,MC1,MC1+MC2,MC=,MR,DD=AR,O,O,O,P,P,P,Q1,Q2,=OQ1,+OQ2,AC2,AC1,Pm,C,C,(a),(b),(c),等边际成本
13、,27,低成本厂商模型,在这种模型中,领先确立价格的是行业中成本最低的厂商,a.厂商,c.厂商,b.厂商,28,低成本厂商价格领导模型,高成本厂商自愿承受利润减少,防止低成本厂商重新调整已默认的平均市场份额。,MC3,29,支配型厂商模型,这一模型适用于由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大型厂商和一些小厂商组成的行业。支配型厂商的价格领先是指行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厂商制定一个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价格,而让其他小厂商按照这一价格销售它们想销售的任何数量的产品,30,大厂商价格领导模型,D,P,O,Q,P1,q1,MR,MC1,MCi,d,q-1,MC-1,31,晴雨表型价格领先制,在这种模型中,行业内所有厂商都一致响应
14、其中第一家厂商所作出的价格变动。这家厂商不一定是行业内最大、效率最高的厂商,但它能比较准确预测市场行情,能合理而准确地反映整个行业基本的成本和需求状况的变化,因而被称作晴雨表型厂商。通常认为俄亥俄州的汽油市场所实行的就是上述晴雨表型价格领先制。,32,寡头厂商定价方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实行这种定价方法有两个基本步骤首先,厂家要估算出单位产量的成本;其次,厂商在估算出的平均成本之上加上一个通常按百分比计算的毛利(也称作加成或赚头)评论 这种定价方法有助于“稳定”竞争而减少不确定性。但是,当厂商不能确定决定毛利大小的因素、而实际收益率与目标收益率差距很大时,成本加成定价就难以实行了,33,第三节 卡
15、特尔模型,一、两种卡特尔二、一个重要的卡特尔实例-OPEC三、卡特尔的不稳定性,34,卡特尔:指一个行业里的几个寡头为增加共同利润,公开勾结,就产品的价格、产量、市场份额、销售区域、利润分配等公开而正式地签定协议,大家都遵守该协议。少数寡头采取合谋,类似于单一垄断者行动。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减少不确定性、阻止新企业进入等。卡特尔统一定价原则是使卡特尔组织利润最大:MR=MC常见和最基本的卡特尔有两种:利润分配卡特尔和市场分割卡特尔卡特尔利润分配的原则是使每个成员的MC相等,卡特尔组织具有不稳定性,35,卡特尔常常是国际性的。例如欧佩克卡特尔就是产油国政府间的一个国际协定,它在十多年间成功地将世
16、界石油价格提高到远远高于本来会有的水平。其他成功的提高了价格的国际卡特尔还有:在70年代中期,国际铝矾土联合会将铝矾土价格提高到4倍;而一个秘密的国际铀卡特尔提高了铀的价格。一个被称为水银欧洲的卡特尔将水银价格保持在接近于垄断水平;而另一个国际卡特尔一直都垄断着碘市场。但大多数卡特尔都没能提高价格。一个国际铜卡特尔一直运作到今天,但它从未对铜价有过显著的影响。还有试图抬高锡、咖啡、茶和可可的价格的卡特尔也都失败了。由于许多原因,卡特尔协议的寿命比较短暂。这不仅是因为从长期看,会不断出现新的产品,会有新的生产者,而且因为卡特尔内部成员勾心斗角,明争暗夺。联合起来谋求最大利润固然谁都不反对,但是如
17、何分配利润矛盾很大。往往是表面遵守协议,暗中互相欺骗,使卡特尔协定的条款很难得到遵守,从而难以长久存在下去。,36,例题:设某一工业中有两家公司,每家的利润取决于自身的产量及竞争对手的产量。1241122228 2302322219 、如果每个企业都不遵守卡特尔协议,并假定另一个企业对它的产量决定不作出反应,在选择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时,产量及利润应各为多少? 解:公司设定自己的利润对自己产量的偏导数等于零。即:1 124210,112; 2230620,25; 因此,将1、2分别代入、式得: 186,242, 12128,37,、如果两家公司共谋决定他们的产量水平,使他们共同的(总的)利润
18、达到最大化,其两家的利润和产量又将如何? 解:现在的目标函数为: 12 2211230252217 令: 10; 20 则:111, 23, 1117,232,149 显然,总利润增加了,而第二家公司在联合求利润最大化时的情况下,利润有所下降,于是有可能要求对利润重新分配,以确保执行其商定的协议。 因此,特尔成功要有两个条件:(1)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2)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这是卡特尔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如果合作的潜在利益是大的,卡特尔成员将有更大的解决他们组织上的问题的意愿。,38,一、两种卡特尔,1、利润分配卡特尔2、市场分
19、配卡特尔,39,利润分配卡特尔,把参加卡特尔的所有成员厂商看成是一个整体,像垄断者那样行事,使各厂商利润总额最大。又称集权卡特尔价格和常量的决定过程:先决定总体利润最高组合点,并以最高利润点的价格作为所有成员的统一价格,然后将最高利润点的产量分配给每个成员厂商关键点:行业总产量如何分配给每一卡特尔成员要使行业总成本最低,必须按照使每个成员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全部边际时的原则分配,此时每个成员并没有获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40,市场分配卡特尔,市场分配卡特尔是在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瓜分销售市场的一种协议例如美国的杜邦公司和帝国化学公司两大化学品公司就曾协定瓜分化学产品的国际市场前者的市场是除英国领地以外
20、的北美洲和中美洲后者的市场则是英国和埃及等地有些市场分配卡恃尔也采取按地理位置与销售数量同时分配的方法市场分配卡特尔的一个最简单的模型,是寡头垄断行业中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达成协议平均分割市场,41,二、卡特尔实例(OPEC),世界石油大部分生产国家形成了一个卡特尔,称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1960年最初成立时,欧佩克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到1973年,又有其他八个国家加入: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加蓬。这些国家控制了世界石油储藏量的四分之三。欧佩克力图通过协调减少产量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努力确定每个成员国的生产水
21、平。但卡特尔的每个成员都受到增加生产以得到更大总利润份额的诱惑。欧佩克成员常常就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又私下违背协议在1973年到1985年,欧佩克最成功地维持了合作和高价格。原油价格从1972年的每桶2.64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1.17美元,然后在1981年又上升到35.10美元。但在80年代初,各成员国开始扩大生产水平,欧佩克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回落到每桶12.52美元。现在,欧佩克成员继续每两年开一次会,但卡特尔在达成或实施协议上不再成功了,欧佩克成员主要相互独立地做出生产决策,世界石油市场是相当有竞争性的,42,三、卡特尔的不稳定性,勾结性的协议具有
22、破裂的趋势。只要卡特尔不是由法律规定维持着,就总是面临着生存的威胁,43,卡特尔利润最大化和产量分配,Q,MR,厂商E的产量,厂商F的产量,卡特尔的产量,44,第四节 博弈论,囚徒困境占优均衡纳什均衡重复博弈,45,博弈论基础,博弈论(Game Theory):即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相互发生直接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要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并且其选择反过来会影响到其他主体的选择,这类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就是博弈论研究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博弈论也称为“对策论”注意:博弈论中的个体决策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行为个体决策不同,46,博弈论的基
23、本概念,参与者/局中人(players):在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行动(actions, moves):参与者的决策变量战略(strategies):参与者选择行动的规则信息(information):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支付/收益(payoff):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结果(outcomes):是指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均衡(equilibrium):是所有参与人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上述概念中,参与人、行动、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决定均衡,47,博弈的分类,
24、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不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则是非合作博弈。现在经济学家谈到博弈论,一般指的是非合作博弈,很少指合作博弈静态博弈(static game)与动态博弈(dynamic game):按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划分,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决策,或非同时决策但后决策者不知道先决策者的行动。动态博弈: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后决策者能观察到县决策者的行动,并据此选择行动完全信息博弈(games of complete information)和不完全信
25、息博弈(games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完全信息指的是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知识;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48,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囚徒困境: 囚徒面临的问题可用下图所示的双变量矩阵表来描述,囚犯B,囚犯A,思考:如果囚犯与第三方有不招认的承诺协议,招认要受到外面黑社会的追杀,结果会如何?,一、博弈的标准式(nomal form representation),49,二、占优战略均衡(Dominant-stragety equilibrium) 一般来说,由于每个参与者的效用(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参与人的战略的函数,
26、因此每个参与者的最优战略选择依赖于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但在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就是说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dominant stragety),其战略组合叫占优战略均衡。,三、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均衡(interated dominance equilibrium) 在每个参与人都有占优战略的情况下,占优战略均衡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预测,但在绝大多数博弈中,不存在占优战略均衡。,50,小猪,大猪,智猪博弈:两猪共槽吃食,按下在房间另一端的按钮,能出食8单位,按下按钮者将付出2单位的
27、代价。若大猪先到食槽,能吃到7单位的食,小猪只能吃到1单位的食;若小猪先到食槽,能吃到4单位的食,大猪能吃到4单位的食。,在此博以中,小猪的占优战略为“等待”,而大猪不存在占优战略。此时,不存在占优战略均衡。,在智猪博弈中,“按”是小猪的严格劣战略,理性的小猪不会选择“按”;而大猪知道小猪是理性的,不会选择“按”。因此,博弈就变成右边的形式。显然,“等待”是大猪的严格劣战略,大猪不会选择“不按”。(按,等待)为均衡结果。,如果把“理性的参与者不会选择严格劣战略”作为局中人的理性假设,并且局中人的理性是博弈中的共同知识,则可以通过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来选择均衡。,51,四、纳什均衡(Nash eq
28、uilibrium) 设想在博弈论预测的博弈结果中,为使该预测是正确的,局中人自愿选择的战略必须是理论给他推导出的战略。这样,每个局中人要选择的战略必须是针对其他参与者选择战略的最优战略。这种理论推测结果可以叫做“战略稳定”或“自动实施”的,因为没有参与人愿意独自离弃他所选定的战略,这一状态称为纳什均衡。,恋爱博弈,(歌剧,歌剧)和(拳击,拳击)都是纳什均衡。,“斗鸡博弈”也有多个纳什均衡。,下面重复博弈的例子表明一个博弈可以有多个纳什均衡:,52,应用举例1: 古诺的双头垄断模型,假定:双头垄断,非勾结,产量竞争; 同质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为0;市场需求为线性需求曲线:P = a b Q =
29、 a b (q1 + q2 ) ; 决策:假定对方不改变产量决策,追求利润最大化。,收益:企业的收益就是其利润额,这样在一般的两个参与者标准式博弈中,参与者1的收益分别为:,每个厂商要选择的战略必须是针对其他参与者选择战略的最优战略,因而两个厂商各自的反应函数就是其最优反应。,53,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博弈的均衡解(q*1, q*2 )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反应函数:,54,应用举例2:斯泰伯格模型,假定:双头垄断,非勾结,同时决策;产量竞争; 同质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为常数c;市场需求为线性需求曲线:P = a b Q = a b (q1 + q2 ) 。在决策过程中,先决策
30、者在考虑对手可能的决策结果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产量;后决策者在观察对手的决策以后,确定自己的产量。,两个企业的行动空间分别为A1=0,), A2=0,)博弈的时间顺序如下:(1)企业1选择产量q1;(2)企业2观测到q1,然后选择产量q2;(3)企业的收益由下面的利润函数给出:,为解出这一博弈的逆向归纳解,我们首先计算企业2对企业1任意产量的最优反应R2(a1) ,应满足:,55,可得到2的反应函数:,企业1也必须像2一样做出最优反应:,因此,企业1的最优行动为:,而企业2的最优行动为:,在此博弈中,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为:,而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56,第五节 实际定价方法和长期进入,一、
31、关于利润最大化的定价原则二、成本加价定价法三、长期进入的影响四、长期进入的障碍,57,一、关于利润最大化的定价原则,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每个厂商的最基本的行为动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寡头或垄断者都力图用尽一切力量来从每一次交易中榨取最后一分钱的利润心中抱有最大利润目标并不一定有意识地使用经济理论中具体的边际分析工具,也不画出什么曲线事实上,厂商经营决策时通过试着干往往很奏效,58,二、成本加价定价法,企业要得到甚至估计出其产品的需求曲线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价格弹性的估计往往依赖于猜测和经验观测估算平均成本十分困难,特别是多产品供给时现实定价往往是根据总成本与目标利润,采用成本加成定价:平均成本
32、利润率竞争程度,59,成本加成定价,在估计的平均成本基础上,加上一个赚头,据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P = AC(1 + r),60,三、长期进入的影响,市场容量与最小最佳规模;进入壁垒;在位厂商的打击。在位者与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在相同条件下,新进入者的市场份额往往要低于在位企业但在位企业的价格协议要遭受冲击甚至瓦解新进入者的降价使得其需求弹性较大,降价促销往往成为其竞争利器,61,四、长期进入的障碍,障碍之一是寡头垄断行业中市场相对于最佳企业规模偏小障碍之二是寡头行业中建立一个企业常常需要大量非常复杂的机器设备,固定投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出十分高昂障碍之三是产生于既有企业对自然资源的先占权障碍之
33、四是人为因素,如专利权和限制价格策略的实施等,62,第六节 寡头垄断的影响,各种寡头垄断模型无一例外地显示了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价格水平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水平至于寡头垄断下的产量是否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一致,很难一概而论广告宣传和式样翻新等非价格竞争手段使得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可能会高于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厂商在广告上和产品式样翻新上的巨额支出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平均水平上看,寡头行业所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完全竞争行业,63,对寡头垄断的评价,价格(水平、波动程度);产量;利润;过度广告寡头垄断经济效率是比较低下的。而且过度制造产品差别和广告的非价格竞争也造成资源浪费寡头垄断市场一个突出的优
34、点是寡头垄断市场有利于研究与开发为了竞争,寡头厂商总是要积极从事研究与开发,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产品性能。况且它们多为大企业,能够承担起研究与开发所需要的高昂费用。在汽车、计算机等寡头市场上,可以充分感受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产品的日新月异,64,第七节 对价格理论的评价,从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上说,价格理论属于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特别是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的判断是建立在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之上的方法上的缺陷先天地导致了理论上的缺陷技术状况和经济组织结构等因素不变的假定造成了一些重要的失误新古典经济学所采用的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舍弃了时间
35、这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65,四种市场的均衡及效率比较,66,本章习题,某种产品的生产、销售市场,遵从以下的假定:(1)产品是同质的,其生产成本为零;(2)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为:Q=3000100P。市场中只有两家厂商A、B,而且A厂商先进入,随后B厂商进入。他们在确定产量时认为对方的产量不变。求:(1)市场均衡时,A、B的产量及价格为多少?获得利润是多少?(2)比较该市场均衡与完全竞争、完全垄断的市场情况下均衡的异同点。仍然是上题假定的产品市场,市场中有两家厂商,但厂商在确定产量时意识到对方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从而他们达到一种避免竞争、瓜分市场的默契。求:(1)此时均衡时的双方产量、价格
36、水平、利润水平分别为多少?(2)比较该均衡与上题的有和不同?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有何异同?,67,寡头市场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弯折的,方程如下: 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05+4Q。求:(1)厂商的均衡产量和产品的均衡价格;(2)如果厂商的成本函数因为原料、技术等原因发生变化,成本为TC=0.05+aQ ,那么当a的变动范围为多少时,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原来一样。在某种产品市场上,行业的总需求函数为 Q=4905P 。行业里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厂商和其它小厂商,大厂商在制定价格方面居于领导地位,小厂商以大厂商定的价格来确定自己的产品价格和产量,众多小厂商的总供给函数为 QB= 5P10 。大厂
37、商的成本函数为 TC=0.001Q30.19Q2+38Q+1000。求:(1)大厂商的需求函数;(2)市场均衡时大厂商的产出水平及产品的均衡价格;(3)小厂商的产出水平;(4)大厂商的利润水平。,68,两种差异产品的简单模型,品牌差异的衡量:两种产品的逆需求结构为: 和 其中, , ,自价格效应大于交叉价格效应。对应的反转式为: 和 解出系数,得: , 品牌差异的衡量:,附:产品差别化模型,69,差异品牌的数量博弈,求解:最优化 得:均衡解:当 (产品差异减小)时,最优反应函数更陡峭;当 时,最优反应函数斜率为0命题1:在差异产品的古诺博弈中, 产品差异变大时,企业利润增加应用:广告(产品差异
38、可 增强品牌生产企业的势力),70,差异产品的价格博弈,求解:最优化 得:均衡解:当 (产品同质)时,利润为0;当 增大时,企业利润水平下降命题2:在差异产品的伯川德博弈中, 产品差异变大时,企业利润增加定义:古诺博弈中,最优反应函数向下倾 斜,称策略替代;伯川德博弈中,最优反应 函数向上倾斜,称策略补偿。,71,差异产品的古诺与伯川德比较,问题:(1)哪种市场结构会产生较高的市场价格? (2)改变产品差异程度,对两种市场结构相对差异有何影响?推导:命题3:在一个差别行业中: (1)古诺市场结构中的市场价格高于伯川德市场结构; (2)产品差异越大,古诺情形和伯川德情形价格差异越小; (3)当产
39、品变得无关时,二者价格差异为0。解释:在古诺市场结构中,每个企业预期其他企业保持产出水平不变。因此,每个企业将保持一个低产出水平,因为它们意识到单方面的产出扩张会导致市场价格下降。相对的,在伯川德市场结构中,每个企业假定竞争企业保持价格不变,因此产出扩张不会导致价格下降。所以,在伯川德市场结构中的产出多于古诺市场结构。,72,序贯行动的价格博弈,设两期序贯博弈需求函数为:一期均衡解:最优化反应函数: 得: 显然,命题4:在一个序贯行动的价格博弈(策略补偿)中: (1)两个企业在序贯行动博弈中获得的利润高于在一期伯川德博弈中获得的利润; (2)首先设定价格的企业(领导者)获得的利润低于第二个设定价格的企业(跟随者); (3)与伯川德利润水平相比,领导者利润增加量小于跟随者利润增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