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干预分析摘要社会退缩作为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较常出现的问题,它不仅仅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而且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文章在描述社会退缩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并指出了其发展规律,且针对原因及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幼儿;社会退缩;规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9-0014-03 一、社会退缩行为概念 “社会退缩”最初主要有行为描述和社会测量两种定义类型。从行为描述的角度, “社会退缩”被界定为交往频次低的独处行为;从社会测量的角度, “社会
2、退缩”则被视为低水平的同伴接受(被忽视儿)或高水平的同伴拒绝(被拒绝儿童) 。研究者更多地采用行为描述的方法来界定社会退缩。 例如,20 世纪 80 年代初,鲁宾把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独自玩,不经常与同伴交往的游戏行为称为“非社交游戏” 。后来,鲁宾和爱森道夫统一使用“社会退缩”概念来指称 “非社交游戏”行为,并把环境从游戏情景扩大到整个社会情景,将其界定为:在社会情景中,个体不与其他人交往、游戏,而只是一个人独自打发时间的行为。还有学者认为,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在陌生与熟悉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目前,社会退缩行为的概念还没有统一,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社会退缩是种跨时间、
3、跨情景的独处行为。 二、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遗传和生理因素 大部分研究认为,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与遗传有关,其中气质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早年研究者 Kagen 认为,一些婴儿出生时就有一种生理特征,而这种特征使婴儿在遇到陌生环境时表现出害羞、胆怯和害怕。除了气质等方面的因素之外,婴儿期脑电活动不均衡也可预测童年期的行为抑制。以婴儿为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右脑额叶脑电图不均衡的婴儿在新环境下容易产生害怕和消极情绪。 2.幼儿本身的能力素质和实践经验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而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水平等方面,也会影响到人的
4、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幼儿的社会化的进程。能力高的幼儿,尤其是智能高、外向型的幼儿更易得到教师、同伴的接纳和喜爱。另外,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实践,而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影响着幼儿能力的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少,实践经验不丰富,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及其技能水平必然低,而长期的挫败感,会导致幼儿产生退缩行为。 (二)外部因素 1.亲子依恋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恋是亲子关系的典型表现。早期依恋的性质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的发展能否正常进行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可预测日后行为的发展,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在社会交往、问题解决的能力等方面表现各异。一般认为安全型依恋
5、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容易出现问题行为,而非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同伴背景下会表现出消极行为远离他人、依赖成人从而避免被他人拒绝。有研究指出,不安全型依恋幼儿与同伴交往时社会技能低。 2.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可影响到幼儿心理行为的发展。研究发现,退缩幼儿的父母大多具有专制型教养的特征,此教养类型的父母对子女表现出专横、粗暴,常常批评、指责和惩罚幼儿。还有研究发现,被教师评价为在同伴群体中退缩的男孩,他们的父母表现出参与幼儿的活动少,与幼儿交往时言语互动少等特征。这些特征限制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个性的发展,容易使幼儿形成畏缩、紧张、焦虑等性格。 幼儿退缩行为还与父母的溺爱有关
6、。溺爱具体表现为过度保护、过分限制幼儿的活动,压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的依赖性,削弱了幼儿独立做事的能力,从而使得幼儿遇事退缩,缺乏动力。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指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源泉和缩影。有研究表明,被更多的同伴所忽视和拒绝的幼儿往往很少主动参与同伴间的交往活动,他们交往经验少,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研究指出,焦虑、退缩的幼儿在家庭之外不易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他们社会互动经验少,社会技能差,社会认知水平低。因此,退缩幼儿在同伴背景下容易产生焦虑,远离同伴,
7、进而被同伴忽视和拒绝,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退缩幼儿进一步退缩,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总之,影响幼儿退缩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并非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三、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发展规律 (一)社会退缩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纵向追踪研究结果显示,父母们认为女孩在 18 个月和30 个月时比男孩表现出的害羞程度略高,但到 50 个月的时候就不明显了。在学前期女孩被同伴评价为退缩行为的比男孩少,女孩更受同伴的欢迎。但这方面的研究结论还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这可能与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不同等方面有关。 (二)社会退缩行为在不同教养方式的家庭中存在差
8、异 评定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两个维度: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和尊重、理解孩子) 。根据这两个维度可把父母教养方式分成四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漠不关心型。研究发现,民主型是较理想的教养类型,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一般都具有社会责任感,且社会能力较强。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存在焦虑、退缩和抑郁的特征,这种家庭中的孩子最易产生退缩行为。而放任型、漠不关心型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受同伴的欢迎程度较低,特别是这两类家庭中气质倾向于抑郁质的幼儿受同伴欢迎程度更低,他们更多表现为任性、自私、依赖性强、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这些特点不利于幼儿社会人际交往,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在与同
9、伴交往中也常常出现矛盾和冲突。 四、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干预 (一)社会技能训练 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幼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就不能正常地与同伴交往,从而失去学习社交技能的机会。因此,对社会退缩幼儿进行必要的干预是不可或缺的。 社会技能训练是针对儿童各种同伴交往不良最早采用且运用最广泛的干预方法。它是一种让退缩儿童学习和练习事先准备好的,对儿童社会交往有积极影响的技能。这种方法对退缩程度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幼儿有一定的效果,常用方法有观察学习(榜样) 、角色扮演。 观察学习是幼儿在模式影响下学习和回忆他所看到过的行为,然后根据榜样的行为来做出自己的行为。所选择的榜样可以是
10、身边的小朋友,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 角色扮演可帮助幼儿改变退缩行为,有助于幼儿社会技能的提高。具体做法是,让退缩幼儿扮演社交活动中的角色,然后交换角色,这样幼儿自然要考虑在不同的角色中应选择什么样的交往方式,成人在一旁给予指导、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让行为退缩幼儿参加短剧表演,让其在剧中扮演一个热情、开朗、能拯救弱小者的英雄式人物,使其从中体验快乐,增强自信心。 (二)同伴配对的干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要克服自我中心性思维,学会合作和分享,理解他人的观点,必须经历同伴交往中的合作和冲突,尤其是在冲突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从而适应环境。所以说,同伴互动
11、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同伴的介入是对社会退缩幼儿进行干预的一条有效途径。基于这些认识,一些研究开始探索以同伴为中介或是同伴配对的干预。 一项研究对 8 名社会退缩幼儿进行了以同伴为中介的干预。干预后对幼儿的观察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在互动发起技能、结构性游戏中的言语表现以及同伴发起互动之后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方面都有明显改变。这证明以同伴为中介的干预可提高退缩幼儿的社会互动水平,改善其同伴关系。 除了上述两种干预措施之外,成人要为行为退缩幼儿提供更多的户外自由活动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并及时给予幼儿交往技巧方面的指导,鼓励幼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保持良好
12、的情绪。 (三)经验性矫正 经验性矫正是根据教育者或者咨询者的经验而采取的一种帮助儿童解决其社会退缩行为的一种方法的集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改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幼儿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幼儿自信心的源泉。为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对幼儿表现出关爱和接纳,经常与幼儿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或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并且要在活动和游戏中尊重幼儿的想法,积极地鼓励和表扬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幼儿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亲人的温暖。除此之外,父母要信任幼儿,让幼儿做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予以鼓励。在这一过程中,父母要相信、鼓励和引导幼儿,让其体验成功并感受到劳动过程中的快乐,让幼儿在生活的点
13、滴中建立自信心,逐渐变得勇敢起来。 2.为幼儿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气质是天生的,我们无法改变,但后天良好的环境,可弥补幼儿气质上的缺陷。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父母应避免恐吓、讽刺、冷漠、拒绝等教育方式,而要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对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并要求幼儿遵守。生活中,父母要对幼儿有爱心,并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观点,鼓励幼儿参与家庭决策。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多与幼儿沟通和交流,提升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3.幼儿园与家长积极沟通和配合 幼儿园方面,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掌握幼儿在家的情况,针对问题作出合理
14、的分析和判断,然后通过相应的措施改善现状。例如,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对专制型、放任型、漠不关心型的家长,教师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他们交流和沟通,把正确的、合理的教养理念传达给他们。另外,教师可通过组织家长交流会等形式,让家长们坐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以此来逐渐改善家长对幼儿的态度,进而让家长们树立起正确的教养观念。 在家庭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多与带班教师沟通和交流,把幼儿在家的情况及时反映给教师,以便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进而对幼儿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另外,家长可把教养幼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不解跟教师沟通和说明,让教师和家长一起探讨、解答这些问题,从而找到有效的方法让
15、幼儿克服行为上的障碍。 综上所述,对幼儿退缩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应越早越好。这基于社会退缩行为在学龄前的稳定性,且干预不仅要聚焦于训练社会技能,而且要加强亲子互动;不仅要让熟悉和非熟悉的同伴参与,而且要让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介入。希望几十年后真如鲁宾所预言的那样,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叶平枝. 儿童社会退缩的概念、分型及干预研究述评J. 学前教育研究,2005(11):22-24. 2叶平枝. 儿童社会退缩干预研究述评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7):67-71. 3邹先云,冯维.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与对策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 (2 ):105-107. 4张连云. 小学生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04(5):91-93.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园,海拉尔,021000) 编辑/王抒文 终校/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