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界著名战争概述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0034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著名战争概述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著名战争概述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著名战争概述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著名战争概述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著名战争概述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1、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为反对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战争。以符合和维护人民群众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特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有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等。为实行阶级压迫或侵略他国实行民族压迫,或争夺势力范围和财富而进行的战争。以违背人民群众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特征,阻碍社会进步。有反革命战争、侵略战争等。2、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又译为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即效益主义,主张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是一种在西方影响巨大的伦理学说 。功利主义基本原则是最大幸福原则,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所谓“最大多数人”,意指在人们的利益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不损害任何一

2、个人,应该使每个人的情况变好或使一些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在人们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少数人的利益应该服从多数人的利益,为多数人的利益做出牺牲。所谓“最大幸福”,意指在行为有利无害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增大利益的总额;在行为利害并存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地使利益增大而损害减少,使利益大于害处,使利益减去害处的净余额为最大。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

3、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密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3、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时间:从 1942 年 7 月 17 日开始至 1943 年 2 月 2 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约 199 天。参战方:苏

4、联红军和以纳粹德国为首由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组成的轴心国部队。结果:德国战败。参战方兵力:苏联 110 万人。伤亡情况:双方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 200 万人。主要指挥官: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意义:一、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从此,德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二、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使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三、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之间合作和团结,促进了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四、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

5、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4、印度支那战争1945-1975 指发生在印度支那半岛(即中南半岛)的三十年战争,分四个时期:法国时期(1945-1954)日内瓦时期(1954-1965)美国时期(1965-1973)停火时期(1973-1975)涉及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在内的东南亚地区。解决:1954 年签署日内瓦协议,越南南北分裂范围: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产生原因:1、二战后,法国发动对印度支那的侵略 2、美国称霸政策的需要,并把中国视为其亚洲扩张的障碍。3、美国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

6、”4、提出“多米诺牌论”印度支那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亚洲印度支那半岛越、老、柬三国以越南战场为主体的两次局部战争,即印支三国抗法战争(1946 年至 1954 年 7 月)和抗美战争(1961 年 5 月至 1973 年 1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先后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同时也是印度支那人民反对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19461954 年,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反对法国恢复殖民统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亦称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抗美战争即越南战争,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5、杜立特空袭发生于 1942 年 4 月 18 日,二战期间美军对日本本土实

7、施的首次空袭。珍珠港事件四个月之后,杜立特敢死队驾驶 B-25 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对东京等日本城市进行了轰炸。杜立特空袭的实施,不仅是对日本违反国际战争准则不宣而战的一次报复,鼓舞了民心,提升了美军士气,为日后民众踊跃报名参军起到了一定的鼓舞和推动作用。空袭本身依然为处于抗战艰难期间的中国军民带来了希望,包括之后所有针对日本本土的空中打击从此有了更加响亮的称呼“空袭东京”。6、公地悲剧1968 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哈丁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

8、数目,将使 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

9、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7、人道飞行1938 年 5 月 20 日凌晨 2 时 25 分,飞机到达日本九州岛上空,飞行员查证航图,推定底下的城市就是长崎,于是飞机开始降低高度。机组的通信员陈光斗和吴积冲 立刻将各自尾舱内装满传单的麻袋搬出,当飞机高度降至 3500 米时,一份份传单像白色的炸弹一样从舱板下的方形射击孔投出,纷纷扬扬地飘向日本的领土。 尔后,双机编队以长崎为起点,向北做大圆弧飞行,于 3 时 45 分到达福冈上空,在撒下传单的同时投下了照明弹。4 时 32 分,编队飞越北九州上空,将剩余传单全部投放。之后,飞机掉头向西南沿原路返回。二、简答题1、简

10、述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 年 5 月 15 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人称之为“独立战争”,阿拉伯人称之为“大灾难”。这是一系列中东战争中的第一场,它使以色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 1948 年 5 月 14 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犹太人立刻在 181 号决议案基础上宣布建国,国名以色列。拉伯各国宣布拒绝决议,而未在决议规定的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同一天,美国宣布承认以色列。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 年改称约旦)的军队

11、相继进攻巴勒斯坦,随后,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的三阶段:第一阶段,阿军发起进攻至第一次停火(1948 年 5 月 15 日7月 8 日)第二阶段,以色列军队的第一次进攻至第二次停火(1948 年 7 月 9 日10 月 14日) 第三阶段,以色列军队的第二次进攻至战争结束(1948 年 10 月 15 日1949 年 3 月)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人主要分成几个等级?各叫什么名称?九个等级特权阶层:天皇、贵族(皇室家族)将军、大名、武士平民:农民、工匠、商人非人:贱民(秽多等)3、康德道义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道义论(德性论)康德的

12、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总结的三条先验的道德原则1、“要只按照你同时也希望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这是道德原则形式上的可普遍化要求。以定言判断表示的绝对命令,作为一个先天的综合命题,它的必然性,不是来自前提,也不是来自经验,其必然性、约束性、强制力只能来自行为准则符合规律的普遍性。在此条件之下,“我应该做什么”,主语人称的置换丝毫不会影响宾语的内容。2、“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视为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这是道德准则质料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据第一条准则推衍出来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具有价值。因此,以普遍化原则推之

13、,他也应该同样地对待其他理性存在者。3、“全部准则通过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国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国一样。”这是从整体上对全部准则作完整的规定。它所表达的涵义实际上就是“意志的自律”:人既是道德法则的制定者,又是其执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动物听任本能的摆布,而人则由道德律统率,克服欲望的支配从而使人超脱于动物。4、性恶论与性善论有什么不同?人性论的核心是问题是:人的本性是什么?而性善论和性恶论分别给出了善和恶这两个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答案。两者在本质上并非是在认识人性,而是在主张人性,也就是根据对人性的主张不同,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人性观,并各自提出了应该怎样去对待人。孟子强调心性本

14、心,关于人性善的根源,孟子认为不是来自人的后天习得,而是产生于先验的良知良能。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一部分是人在没有接触社会实践的情况下所具有的生物本能,一部分是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仁爱关系,这就是孟子性善论赖以立论的基础。心的道德本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的性善论”强调加强后天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荀子强调本能欲望。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好饱 暖安逸,恶饥寒劳苦是人的自然本性,生而不得则有喜怒哀乐等相应的情感产生,面对纷繁的客观物质世界,自然就有了欲求。只不过在荀子看 来,如果“从人之性”,放纵这一自然人性不去管它

15、,只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而很难产生善的结果。5、简述战略欺骗对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意义。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共23 个师)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仅为 6 个师 3 个团,仅仅约占其总兵力的2%,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盟军 D 日登陆后,并没有完成当日的任务,没有占领预定的地域,5 个海滩只有两个相连。上岸的人员和装备大大低于原估计:人员少 20%,车辆少 50%,物资少 70%。如果德军大举反攻,盟军势必陷入窘境,或许会出现更大的安齐奥,甚至重演 1915 年的加利波里。正是由于欺骗计划、隆美尔不在前线及希特勒把装甲部队控制在自

16、己手里,盟军平安度过 D 日这个“历史上最长的一天”,在希特 勒大吹大擂、隆美尔苦心经营的“大西洋堡垒”,撕开了一个 80 公里宽的大缺口。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 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作出了错误判断,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6、简述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2 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部分停建的战舰改建航空母舰,例如: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日本的赤城号航空母舰

17、和加贺号航空母舰。在航空母舰上装备重型火炮是这一阶段航空母舰发展的特色。但是,当时各国海军中有许多大人墨守旧观念,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客轮改建的英国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 1918 年 9 月完成。飞行甲板长 168 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 1918 年 7 月 19 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 年 12 月开始服

18、役。从此,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 1936 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这一时期的杰作。7、中东战争的根源是什么?英国的两份自相矛盾的文件:英国在一战时分别发表了麦克马洪书简(1915)和贝尔福宣言(1917)前者同意在中东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后者则“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三、论述题1、犹太人的崇智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智观有何异同?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特别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崇智主

19、义和功利思想,极类同于犹太人“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的神圣世俗化思想。不同之处:崇智的观念和学习的思想在犹太文化中仅次于敬神的地位。在中国,崇智主义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神圣性的基石,也缺乏历时性的持续保持,并伴随着某种非智化的对立因素存在。儒家重“忠孝仁义信善礼”,“智”的位置不重要。道家则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典型的反智主义思想。学习,是犹太人的一种世界观,向一切学习,以学习得生存,以学习得发展。中国文化从未将崇智主义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学习只是一种工具。中国的“智”一开始就有极大的偏谬,局限于人文知识领域,忽略了对自然知识的关注。中国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智主义”的危害作用,死读

20、书、读死书。知识分子的地位上,犹太人中,凡有知识者均得到普遍尊敬。中国知识分子地位微妙:馊先生寡大夫,甚至文革时“知识越多越反动”、“臭老九”2、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异同?武士道武士的精神支柱,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所谓大和魂。中日文化的本质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之间的区别“仁”。中日都重视“忠”、“孝”,但区别是:“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 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仁”。具体来说,就是对中国人来说,统治者不“仁”,大家可以揭竿而起;父母不仁,孩子可以以死拒之,甚至大义灭亲。而这些反抗 的行为在日本是绝不可能被接受的。由于信奉无条件的“忠“、“孝

21、“,日本从未改朝换代过,正如跳槽在日本难以被人接受一样;另一方面,日本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至今仍非常传统。 中华传统文化的十个关键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 3、下图选自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的代表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请谈谈你对此图的看法。很明显的一种感觉就是,这是由一个西方学者站在西方国家政治立场上分析所谓“非西方文化”国家对他们的体系所构成的威胁的一次精彩演说。并且仅仅是演说。他的一些观点的形成是在意识形态差异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偏见下产生的,而不是站在各个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国家、经济体系合作或者冲突的原因。在全书一开篇,

22、作者就说“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分别列举了非洲的部族冲突,塞尔维亚及附近的民族争端,两德、两朝及台海等问题,意在说明的就是“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一种欠成熟的观点。作者认为在美苏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国际关系框架是以几个文明为基准的,他指出七大或者八大文明:中华文明,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或者再加个非洲文明,这些文明大多数都有一个代表性的核心国,比如中华文明的是中国,东正教文

23、明的是俄国,西方文明的是美国,这些文明互相间的利益和博弈,就决定世界秩序。其实,正如我们把自然界用一套方法加以划分,以便形成系统,进行处理操控,一个例子是时间,我们碰巧把某天定为新一年开始,并相应地规定小时和分秒,再按照这套时间去工作和生活,我们对人文社会做相似的事。仅仅在 20 世纪后半叶,人类对世界就有若干种划分并随之形成理论和行动,比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比如毛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比如北南关系 - 那时说富国多在北半球,穷国多在南半球,所以提出了北南合作、南南合作的说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敌对阵营这个框架,无论如何是 20 世纪后半叶国际政治的主导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的参照系,然而

24、苏联解体后,国际冲突仍然发生,就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来罩住,这就应时应运产生了文明冲突理论。它的出现不是谁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通过观察、研究、归纳总结而得的成果。任何理论系统都不能尽善尽美尽周全地解释世界,但是作为框架,是有特定指导意义的。首先因为人们倾向于和与自己的价值观比较近的人靠拢,互相好理解,也就少了猜忌和矛盾。文明边界是相对的,文明特性也是相对的,是存在于对比之中的,没有彼文明,就显不出此文明的独特性,没有差异逼上门来,自己文明的特点未必见得会受重视。我国少数民族和外界接触多了,才拼命开发民俗旅游,以至于失真地夸大民族特点,便是一个例证。 这个虚拟的故事透显出作者所持有的西方主义立场,

25、即主要立足于西方文明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纷争的格局:谁是西方文明的劲敌?谁是西方文明的盟友4、日本武士道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明治政府确定了日本“与万国对峙”的目标以后,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将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在扩张国权、宣扬国威的喧嚣声中,武士道被纳入近代军国主义轨道,成为军国主义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成为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精神工具。5、 通过本门课程,你对战争有何感想?对本门课有何建议?感想:战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不同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和阻碍区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大类,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起来,彻底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才能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