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87689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别新 闻 与 文 学 , 这 两 种 有 着 各 自 发 展 轨 迹 和 历 史 的 两 种 文 体 , 近 来 又 出 现了 相 互 交 融 的 争 议 。 为 了 让 这 两 种 肩 负 不 同 使 命 的 文 体 保 持 自 己 的 纯 洁 性 ,为 其 划 清 泾 渭 的 学 者 很 多 。 然 而 随 着 受 众 媒 介 素 养 的 提 升 , 社 会 对 文 学 和 新闻 的 需 求 开 始 显 现 出 新 的 特 点 , 也 有 很 多 呼 声 要 求 两 种 文 体 取 长 补 短 。 因 此 ,厘 清 它 们 的 差 异 , 把 握 它

2、 们 的 基 本 目 的 和 原 则 对 于 我 们 深 入 理 解 新 闻 与 文 学大 有 裨 益 。80 年 代 中 期 , 叙 事 学 理 论 开 始 被 逐 步 介 绍 到 中 国 , 特 别 是 杰 姆 逊 在 北 大的 演 讲 , 带 来 了 中 国 叙 事 学 的 繁 荣 。 从 新 闻 叙 事 角 度 研 究 新 闻 以 及 新 闻 与文 学 的 差 别 , 成 为 又 一 有 效 手 段 。一、叙事目的的差异在新闻叙事学里认为, “叙事是一种思维和表述方式,它能够引领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新闻正是利用“叙事”的方式将“事实”这个本源进行传递和表述,从而影响人的价值观。新闻

3、叙事策略是为了完成叙事行为,达到一定的叙事效果而使用的话语构建策略。 ”新闻的叙事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将事实进行传递,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因而,新闻叙事在视角、叙事模式、叙事速度的选择上,均以传播效果、和新闻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一追求中,无论不断更新的新闻报道手段有了多少文学化的趋向,新闻的真实性始终是其底线。而这一目的又统摄了新闻的叙事表达,整个叙事框架都将围绕着新闻“事件”来展开。文学叙事从来不标榜自己的叙事“真实” 。它选择的叙事模式,在根本上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而不是围绕某一件事件,努力还原其真实面孔。虽然,同新闻一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也来自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但是

4、作者可以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实本身修改加工,或者大胆想象。 “事件”本身的修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文学作品里,呈现的“事实”并不是叙事的目的,而是作者主体意识的载体,是作品抒情主体的主体意识的承载者。二、叙事文体的差异在叙事学里,叙事有三种形态:文学叙事、历史叙事、新闻叙事。文学叙事是种“艺术叙事” 。新闻叙事虽也有“艺术化”的手法,但由于目的不同,大体是种“客观叙事” 。有学者曾经用“叙事张力”来区别两者。所谓的“叙事张力” ,是指叙事模式自身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叙事文体是可以区别于叙事角度、叙事模式等,独立表现叙事特征的一个方面。从事文学写作的人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无论自己将要下

5、笔的是何种文体,艺术灵感、自由想象总是最最宝贵的创意来源。文学叙事,因其艺术性,其实并没有普适的叙事类型,因而有学者称其为“非类型叙事” 。这种叙事文体可以任由叙事者根据叙事者的主观意愿、表达情感的需要、艺术风格等采取各种各样的叙事文体。就像文学本身涵盖面很广一样,文学叙事的艺术手法是丰富多彩的,是只需服从叙事者思想表达、艺术追求的需要,而没有类型约束的,是自由化、个性化叙事。这种叙事文体本身就可以是审美的对象,并且带给读者的是超越了所述事件本身的情感体验或者艺术魅力。再来看新闻叙事。相对于文学叙事,无论新闻报道本身的种类有多少,它的各种文体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且在创作新闻作品的时候, “艺术灵

6、感”虽然重要,但围绕的中心仍然是事实本身,并且有着严格的原则性考量。新闻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类型叙事” 。如前所述,新闻叙事虽也可采取不同的叙事模式,但是文体并不是完全服从于叙事者的主观意图和叙事需要。不同的新闻叙事文体都是为了展现事实的不同层次和深度,因而本身并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如果新闻叙事采用的文体和写作方式激发了读者的“艺术想象” ,并且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超越了其真实力量,那么这个新闻作品本身就会受到原则性的质疑。毕竟,还原真实才是新闻的初衷。有的研究者认为, “近 20 年新闻形式创新的主要表现是:内容讲求意境与深度,结构讲究多样化与自由性,文字优美,表情达意好。 ”提高新闻的可读性,

7、并不能视为新闻叙事文体的变化,新闻叙事文体走向美、走向通俗,但自始至终都服务于事实,便于读者更真切的感受。三、叙事模式的差别从微观角度来看,新闻与文学叙事模式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三个方面: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速度。1.叙事视角在叙事学里,任何的叙事过程都包含两个基本元素:事件和其叙述者。这里我们将叙述者的不同理解为不同的叙事视角。视角的不同,显示出作者与所叙述事件的不同关系,往往带来的叙述效果的较大差别。一般,我们认为有三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也叫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全知视角表明叙述者对文本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不仅知道过去、现在,也能预见将来,整个叙述过程就是在叙述者的视野里展开。以这样

8、的视角进行的叙事,文中将会记录人物的对话、描写人物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人物复杂而生动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视角被多种文学体裁所采用,并且有了悠久的历史。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况是,文学叙事多是文中人物与其他文中人物的对话和交流;新闻叙事,则常常是新闻的叙述者与受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文学叙事采用这种视角能够给予读者整个事件清晰的轮廓,并在细致的描摹中把作者的主观情感通过“全知的叙述者”传达读者。由于客观世界时不断变化的,人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所以新闻叙事一般不敢随意使用全知视角,避免主观臆断和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合理想象” 。第二种叙事视角是内视角。即以一个或几个人物的视界去感知,文中

9、所叙述的内容就是文中人物所知道。这种视角最典型的模式是使用第一人称。 “我”叙述自己的故事。或者在文中切换进其他的人物,叙述他们所知晓的事件。内视角是文学和新闻都会采用的视角。第一人称的记叙能够给予读者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作者虽然使用第一人称,但所叙述的事件可能并不是作者自己。这就是文学中叙述者、作者、隐含作者的角色分离。通过角色的分离来给予读者复杂的情感体验。但是在新闻里,新闻的叙述者往往就是作者本身,但个别情况例外。比如:2002 年 l1 月 26 日的安徽卫星电视午问新闻 ,报道南京珍珠泉野生动物乐园出生了一对孪生狮子,市民们给它们取名字的消息。采用的是

10、这一对狮子自述的方式 “我们出生以后,南京的市民们可高兴啦,纷纷给我们取名字。有的叫我们桂桂 、 林林?我们明白他们的意思,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来自桂林。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倒是喜欢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给我们起的名字珍珍 、珠珠 。 ”报道的对象是一对孪生小狮子,用记者口吻作报道就无法取得例文中的亲切感,也不可能产生让这一对狮子姐妹自述而带来的可爱和顽皮劲。第三种是外视角,又称为纯客观视角。使用这种视角的文本里,叙述者类似于摄像机的角色,塑造人物时,只记录其外貌、对话、动作等能见现象,不能刻画人物的心理,不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外视角能够带来一种高度的客观和冷静,表明自己中立的态度和立场,使用语言

11、也较为谨慎。它既不是全知视角所可能有的纵横捭阖,统揽全局,也不是内视角常见的真切可感。可以说,这是文学叙事中最忌讳的一种视角,因为它没有感情。早期西方曾经盛行过一种“客观报道说”的新闻思潮,主张“纯客观”的记叙,使用的就是这种外视角的叙事模式。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新闻并无所谓的“纯客观”立场,无评论、无分析的新闻报道也会让读者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这也是为新闻所摒弃的。2.叙事顺序无论是文学叙事还是新闻叙事都存在着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处理方式。但是由于新闻的传播目的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原因,新闻消息的叙事顺序最常用的就是倒金字塔结构。导语精简而概括。然后按照事实重要性原则,依次叙述。但是即便是长篇

12、新闻作品,比如通讯、特写等,在写作顺序的安排上,比小说要“规矩”很多。很多文学作品追求艺术化的表达效果,采用意识流和交错叙述,在时间顺序的处理上可以玩出多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样。但新闻,即便很多学者提倡新闻“故事化” ,提倡叙事悬念的设置,但适当的倒叙、插叙是为了给读者更加深刻的事件体验,且使用得较少较谨慎,多用于为文章铺垫一层基调或者补充相关背景链接,以方便读者理解。3.叙事速度在叙事学里,叙述步速上的差异,可以造成发生的事件时间与叙述所用的时间,即文本时间的巨大差别。我们可以按照这些差别,把叙述速度分为省略、概略、匀速、减缓和停顿。等。简而言之,新闻是概述性的,所采用的叙述速度通常是省略、概

13、略。用较快的叙事节奏将新闻事实快速呈送给读者。比如:“1984 年 1 月,小平同志曾到深圳视察过。一晃,8 年过去了。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这“一晃”中,文本时间为 0,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新闻中使用省略是遵循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文字“经济性”原则。通过省略显示了事件的总体脉络,也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新闻价值。然而,这一叙述速度的性质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新闻叙事的主要速度。毕竟新闻要求叙事清楚,过多的省略则会让读者一头雾水。又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0 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14、24 小时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21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 23 日可渡完。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本文的叙事速度要快于事件的速度。概略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字,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形已经非常明白。这样的步速让新闻显得简洁、明快。符合读者获取资讯的要求。但是如果是描写同一事件,文学大体不会采用如此的概述。文学需要细细营造气势,既有恢弘图景,也要有精雕细刻、绘声绘色。如果在文学叙事中大量使用这种叙述速度,就无法实现文学的审美价值。与新闻相反,文学常常使用的叙事步速是匀速、减缓和停顿。匀

15、速的记叙就是过程的完全展现。如,“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她说:是!阎军又问她:为什么参加共产党? 她回答: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 阎军又问:今后你还要给共产党办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刘湖兰慷慨就义)减缓出现的情况是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停顿则是事件的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这两种叙事速度能够帮助文学显示出无比的叙事张力。在这里,细节得到了扩张,像长长的慢镜头或者特写,形象丰满了,意蕴丰厚了,极富精彩和魅力。这样的例子在文学中不胜枚举。但是新闻中则寥寥无几。四、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融合与自律近来出现的种种新闻“故事化” 、 “悬念化”的趋势,引起了各界学者对于新闻纯洁性的思索。其实,在叙事学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叙事手段可以相互融合,但是因为两者根本目的的差异,使得二者依然界限分明。只要不伤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借鉴使用文学的叙事手法,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的价值也未尝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