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肺复苏 2015 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 CPR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 5-10 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 10 秒以下)。5、松解衣领及裤带。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
2、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 30 次(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 10-12 次/分。9、持续 2 分钟的高效率的 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 的比例进行,操作 5 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 CPR 上2、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区别于大约 1
3、00 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 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注意事项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 1200 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
4、,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2005 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 CPR 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 15:2 调整为 30:2。心肺复苏十大步骤1.判断意识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2.呼救帮助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3.判断心跳、呼吸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4. 胸外按压(C)(1) 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垫脚凳。
5、(2) 胸外按压 30 次(17 秒完成):A. 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B. 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C. 深度:胸骨下陷5cmD. 频率:100 次/分5. 开放气道(A)(1) 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物(2) 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托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6. 人工呼吸(B)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 2 次,采用“EC 手法”,每 6-8 秒行人工呼吸1 次,8-10 次/分,每次呼吸约 1 秒,通气约 0.5 升,可见胸部起伏。7.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 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8.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1) 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 秒),观察呼吸情况。(2) 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3) 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4) 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9.整理、记录(1) 撤按压板,给病人整理衣服、头部垫枕、盖好棉被、安装床头挡。(2) 洗手,记录抢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