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歌鉴赏起始课.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76994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起始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诗歌鉴赏起始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诗歌鉴赏起始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诗歌鉴赏起始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诗歌鉴赏起始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诗词鉴赏起始课,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基本知识,了解读懂诗歌的基本切入点,积累形象鉴赏预备知识。 2、掌握规律性知识,力求全面读懂诗词,正确把握作者思想情感。,诗词的基本知识,(1)律诗一共 8 句 4 联,第一联叫 首联 ,第二联叫 颔联 ,第三联叫 颈联 ,第四联叫 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 出句,每联的下联叫 对 句。 (注意:诗歌的句是有标点断开即为一句;现代文则有句号、问号、感叹号出现才算作一句),(2)律诗讲究声律,也就是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在押韵方面,一是要求 一韵到底 ,中间不能换韵;二是双 句必须押韵,单句里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其他单句不可押韵。在对仗方面,律诗的 颔联

2、、颈联 等2联必须对仗,成为两副对联;每副对联的出句末字必须落在 仄 声(即第三四声),每副对联的对句末字必须落在 平 声(即第一二声)。,(3)绝句又叫 截 句,即截取律诗的一半,有4种截取形式:即首尾两联、中间两联、前两联、后两联。绝句在押韵、平仄、对仗方面的要求与 律 诗相同。 (4)单调词、双调词、三叠词、四叠词是根据词的分 段 (片)情况来分的;根据字数,词还可以分为 小令 、 中 调 、长调三类。,读懂诗歌的三个切入点,1、把诗歌当做文学读 2、把握阅读技巧来读 3、把诗歌当做文言读,把诗歌当做文学读,诗言情,诗言志,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是一种文学样式,它必然像其它

3、文学作品一样要表情达意,也就是“诗言志”。阅读时一定要循着这样的思路: 借什么用什么方法表达什么。表达得怎样。 从而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写什么 (形象:人物、事物、景物)2、怎么写 (艺术手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结构布局)3、为何写 (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称赞、颂扬;批判、揭露;宣泄、抒发) (对象:对自身、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对环境、对未来),把握阅读技巧来读,一、关注标题 二、关注背景: 1、关注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2、关注诗后注释 三、关注文本: 1、抓住诗眼等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2、前后关照,着眼整体,(1)关注标题,1. 有些标题能反映

4、这首诗的大意。如商山早行,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在商山这个地方,主人公早早地出发远行。再如李日华玉楼春题送刘跃如。2. 有些标题可以告诉你这首诗抒情的范围。如出塞,我们就可知道它要反映边塞生活,抒发的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或是思念家乡的愁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我们根据“怀古”一词就可了解到本诗要怀古伤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蜀相标题中的“蜀相”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这是写诸葛亮,但主旨是借古人来写自己。,(2)关注背景,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广义语境。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5、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歌通过描写“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赞赏了梅花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高贵品质,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关注注释,注解是对诗歌的较好补充,作用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我们读时,就要分析注解起什么作用。我们可以把注解分一下类: (1)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要暗示诗歌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内容。 (2)交代作者的情况。作者的情况为我们理解诗句的主旨和风格有较大的帮助。 (3)对诗句作注解。诗句的注解往往是诗中我们难以理解的,我们可把它带入诗句,来理解诗句。暗示意境。 (4)介绍典故。有些诗歌往往用典来

6、增加诗歌的内涵。大家最熟悉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多处用典,注解就对它作了很好的解释,我们就可根据这些很好地把握诗句,理解主旨。 (5)介绍别人评价。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必须确立“注释有用”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凄寒的夜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无人赏识、内心愁苦、孤寂的情怀。,点绛唇 越山见梅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注释(1)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 (2)横笛:暗指梅花落。,(3)关注文本,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本诗表

7、达了怎样的情感?,注意四个词语:“萧萧”、“寒声”、“秋风”、“动客情”,答案:通过对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图景,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孤寂凄凉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总结:多关注动词、形容词、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关注常见意象,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旧时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物是人非的无比惆怅之情。,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 竹 松 兰 菊 杜鹃 磁

8、针 磐石 羌笛 竹笛 蟋蟀 青鸟 鸿雁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把诗歌当做文言读,古诗是用文言写成,要想正确理解诗意,须注意对词义的把握。应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1)古今异义,暮江吟 白居易 贾 生 李商隐一道残阳铺水中, 宣室求贤访逐臣,半江瑟瑟半江红。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夜半虚前席,露似珍珠月似弓 。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可爱 逐臣:被贬在外的官吏 可怜:可惜 老夫聊发少年狂; (姑且、暂且)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2

9、)一词多义,孔雀东南飞中的“适”字意义较多,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始适还家门”中的“适”就可作“出嫁”讲, 而“处分适兄意”中的“适”就只能当作“适合”讲, “适得府君书”中的“适”是“刚刚”的意思。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3)词类活用,在古诗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其他诗中我们也可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另外,词的双关义。在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谐音双关“思”,是说我的情思像春蚕吐丝那样,一直到死才可完结。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不就是双关吗?,诗歌语言,鉴赏用词之妙,语言的变形,

10、破山寺后禅院 常健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写出了寺后的青山焕发着的日照的光彩,使得鸟儿们也自由的欢唱。“空”写出了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影在湛然空明的潭水之中,使得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这两个字写出禅院优美绝世的居处和忘情尘俗的意境。,古诗词又不等同于一般的文言文,它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学体裁,由于受格律的限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1)句式倒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们分析得出是宾语前置,应该是“应笑我多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分析得出是主谓倒装,应该是“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

11、于二月花”,我们一看就可知道诗中“爱的是晚枫林”。,鉴赏用词之妙,语言的倒装,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香雾云鬓 湿,清辉玉臂 寒。,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句式省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省略介词“于”。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省略采撷的宾语“此物红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省略谓语动词“远离”“深居”。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省略关联词“虽然但是”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省略的形式很多,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介词,也可是关联词,那么我们在读诗句的时候,

12、就需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那样才会更好地理解诗句。,蝶恋花 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诗歌语言,鉴赏用词之妙,语言的变形,注意诗词中的省略。,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黄昏,黄昏时分将门掩上,将黄昏掩于门外,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寂寞,惆怅,失望,学习小结,解答诗歌的具体思路与步骤 1、基本读懂诗歌是前提 (诗歌的题材内容、情感基调) 2、审准题干:判断属于哪个考点,还是综合考点,清楚具体要求。 3、回忆具体考点的答题思路,先写下关键词。 4、根

13、据分数分点作答,按模式组织答案。,诗歌备考注意事项 1、诗歌解题过程看似繁琐,备考时候必须按部就班,学会、熟练、并养成习惯,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有些步骤可以略过,有些步骤则要深入分析,抓住解题的关键,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问题,灵活处理。 3、要储备一定诗歌答题的专业术语。 (通过资料书搜集,通过做题来记录,多积累,巧运用。) 4、做完题后,自我评改,学会分析答案,辨别答案的优劣,懂得修改答案,使之更符合答题模式,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5、诗歌注重的积累,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解读能力,答题的语言组织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多读、多抄、多想、多做。,巩固提升,(2013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