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叙述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物,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倡体验、参与、合作、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对
2、人体的作用。教学难点: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学 习 过 程学 案 导 案预习导学1、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2、我们吃的食物找那个含有那些营养成分呢?饮食与我们的生长、发育、健康有什么联系呢?3、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4、怎样检测蛋白质的,维生素 C?学生课前预习,自己或小组完成预习问题2课堂探讨一、食物的营养成分1、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 , “维生素 C 的检测”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 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 C 溶液呈现 反应。2、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小组讨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作出假设,填入下表。水 无机盐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维生素 C二
3、、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直接的供能物质。食物来源举例(以下同):备用的能源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修复更新受损细胞 水 : 钙:缺乏症 磷:缺乏症-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无机盐 铁:缺乏症 (乏力、头晕等)碘:缺乏症 锌:缺乏症-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维生素 A :缺乏症:皮肤干燥、 症、干眼症 维生素 维生素 B1:缺乏症: 维生素 C :缺乏症 维生素 D :缺乏症 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填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检测食品的营养成分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 5、6页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来源和主要功能知识反馈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
4、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 C 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3课堂自测1.患佝偻病的儿童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铁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2.下列哪种食物中含糖较高?( ) A.馒头 B.肥肉 C.豆腐 D.鸡蛋3.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4.阳阳不爱吃蔬菜,最近刷牙经常出现牙龈出血,他体内可能缺少(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5.张爷爷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
5、,到医院检查,医生不仅给他开了药,还要他加强营养进行食物辅助治疗,在下列食物中,请你帮张爷爷选择张爷爷最需要的食物是( )A.牛奶 B.猪肝 C.鸡蛋 D.水果6.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食物中缺乏哪一种无机盐造成的?(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碘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7.牛奶中含有较多的( ) ,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每天应喝一些牛奶 A.蛋白质和糖 B.维生素 A 和钙 C.蛋白质和钙 D.维生素 A 和糖类8.在我们日常的食品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的一组是( )A.蔬菜、鸡蛋、精肉 B.鱼、牛肉、黄豆 C.马铃薯、花生、江米 D.奶油、玉米、牛奶9.在人
6、体内,能作为能源物质储存的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10在日常所吃的食物中,对青少年骨骼发育最有利的食物是( )A.鱼和水果 B.胡萝卜和玉米 C.小麦和排骨 D.鸡蛋和动物肝脏课后反思4课题 第八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型 新授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消化管、消化腺的组成与功能。2、记住消化的概念。3、知道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如何被分解的。4、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5、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2 通过“观察小肠结构”训练提高学生
7、观察、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3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认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源:Zxxk.Com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2、难点举例说出 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学 习 过 程学 案 导 案预习导学一消化系统组成1、消化系统由哪
8、两大部分组成?2、结合图形指出消化管各部分所处的位置。3、人体内有哪能消化腺?消化腺的总体功能是什么?4、结合图形说出各消化腺所处的位置、特点和功能。5、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什么?胆汁是什么器官分泌的?它与其它消化液有什么区别?5、把写有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按正确顺序进行排列。二食物的消化学生自读、小组组内交流讨论等5(一)消化的概念1、什么叫消化?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2、结合 P10 的演示思考: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为什么?(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检
9、测食物中的淀粉成分的?2、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过程中,要检测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也可以根据上述检测原理呢?3、探究实验要设计对照,你觉得“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变量是什么?4、如何收集唾液?5、结合人体口腔的温度,想想“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需要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如何控制温度?6、简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过程。分析实验的结果。(三)口腔内的消化1、口腔中有哪些消化器官?食物入口,这些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2、哪种营养成分在口腔内可以开始初步消化? (四)胃内的消化1、胃呈什么形状?胃有哪些适于消化的结构?2、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0、?哪种营养成分在胃内开始消化?(五)小肠内的消化1、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小肠有哪些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X k B 1 . c o m2、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别在小肠内最终分解成为什么营养成分?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什么叫吸收?2、消化系统的哪些部位能进行吸收?3、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它有哪些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呢?课堂探讨一、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2、消化道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63、消化腺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设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
11、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得出结论:三、食物的消化1、口腔内的消化讨论: 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源:2、胃内的消化讨论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3小肠的消化多媒体展 示 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四、营养物质的吸收1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2营养物质的吸收讨论(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2)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是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辨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多媒体展示 :胃的结构,小组展示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
12、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知识反馈1、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2、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73、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4、 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细
13、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表面积大大增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课堂自测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2、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药物常被封装在胶囊中的目的是(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3、在盛有 2 毫升淀粉糊的试管中注入适量唾液,振荡后放在 37的温水中 10 分钟,取出冷却
14、后滴加 2 滴碘酒,结果试管内不变蓝,为什么?4、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其中_在口腔便开始被消化;而_在 中开始被初步消化,在_中被最终消化成简单小分子物质 ;_分泌的 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促进_的消化,最终分解成为 和 。(2)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腺分泌的_ 多种消化液,且内表面积大,这说明小肠是_和_的主要场所。能力提升:1、下列消化液中,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具有消化作用的是( )A、唾液和胃液 B、胃液和肠液 C、胆汁和胰液 D、肠液和胰液2、医生从小王的消化道某处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其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氨基酸
15、、维生素等,则提取液体的器官应该是( )X k B 1 . c o mA、胃 B、小肠 C、大肠 D、口腔 课后反思8课题 第八章第三节合理膳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能说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修订自己的膳食安排”,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反思、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改善和规划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交流、反思、评价活动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形成虚心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断完善自我。(2)在为家人制定科学食谱
16、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关爱他人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 合理膳食的意义:评价自身营养状况的方法;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体验调查研究的过程;尝试设计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的食谱。难点: 解读食物金字塔,修订并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食谱。 学生活动的组织学习和交流方式。学 习 过 程学 案 导 案预习导学1、 合 理 膳 食 , 一 方 面 要 保 证 供 给 一 定 数 量 的 , 另 一 方 面 要 养 成 良 好 的 。2、科学的食谱应该包括 的营养成分和 的热量。3、 养 成 良 好 的 饮 食 习 惯 要 做 到 : 、 、 、 。4、食物中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 , 它 主 要 存 在于 、 等
17、食物中,它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有利于维持人们的身体健康。http:/www.xkb 你想知道当今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如何吗?怎样才能使自己吃得更好,身体更棒呢?自己看书预习,完成练习。10课堂探讨1、交流预习情况2、小组展示成果1.讨论分析,一般来说,一人全天应摄入的热量在一日三餐中分配比例大约是: 。2.分析实例:不同的人可能对食谱设计的出发点不同,收集同学们在选配一日三餐时的设计理由,分析其优缺点。编号设计理由 优点 缺点1233. 互帮互助:与同学讨论自己以前所选配的三餐食谱,修改自己的食谱设计。本人及家人对营养的特别要求:(如果没有可以不写。 )早餐 午餐 晚餐主要食品水 果饮 料3
18、、教师对疑难点适时点拨(一)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好习惯2、交流自己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饮食结构好习惯上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好的建议。(二)展示 评价(1)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一份食谱:早餐:中餐晚餐(2)小组共同设计的食谱是小组讨论评价11知识反馈1、营养失调包括哪两方面?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科学的饮食方法。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课堂自测1.下列哪一项不是纤维素对人体的作用 ( )A.促进肠道的蠕动 B.多食,会增加体重 C.可以消除饥饿感 D.能促进体内胆固醇的代谢2.下列那些食物中不含
19、大量纤维素( ) 新课 标 第 一 网A.芦笋 B.菠菜 C.芹菜 D.猪肉3.连线:给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工种的人在选配食物时应注意特别补充所需食物类型。a.比较肥胖的人 (1) 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b.手术后的病人 (2) 含钙量较高的食物c.儿童、青少年 (3) 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d.重体力工人 (4) 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4. 有人称早餐为“皇帝餐” 、午餐为“王子餐” 、晚餐为“平民餐” 。实际上,很多同学因为早晨赶时间而来不及吃早餐或胡乱吃几口,上午就会出现头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请应用所学营养知识分析原因。5右图是有人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搭建的“健康饮食金字塔” ,
20、以帮助人们均衡摄取各类营养。请你说说对该图的认识和看法。课后反思课题 第九章第一节血液 课型 新授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学习目标1、说出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理解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的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1、血液、血浆、血清有何区别?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在结构上有何区别?学 习 过 程学 案 导 案预习导学1、什么是血液循环?组成?流动的是什么物质?2、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含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何为血量?X k B 1 . c o m4、输血的原则?5、人类最基本的血型包括几种?6、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学生按照
21、预习导学,简要的预习课本课堂探讨一、各小组代表展示预习结果,各组进行补充。二、小组质疑,学生解答。三、根据学生的预习及质疑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1、注意血浆的组成及功能。通过学生的展示及质疑,教师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可以适时的进行点拨132、通过形态、结构、数量及功能比较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明白血红蛋白的特性,以及这种特性使得它具有运输氧的功能。4、弄清楚血液、血浆和血清的区别。5、一定要记住输血的原则。知识反馈认识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并了解其中血浆的组成及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注重强调重点课堂自测1、在装有血液的量筒中滴入几滴( )可以防止血液凝固。2、血液
22、由( )和( )组成,血细胞又由( ) 、 ( )和( )组成。3、红细胞中有一种( )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 )的功能。4、血液中的( ) 、 ( )过少,叫做( ) 。5、白细胞由( )产生,对人体具有( )和( )的作用。6、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 ) ,具有( )和( )的作用。7、人体有多种血型系统,最基本的包括( )型、 ( )型、 ( )型、 ( )型四种血型,输血一般应以输( )为原则。检验学生课堂的掌握程度课后反思14课题 第 9 章第二节血液循环 课型 新授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学习目标1、观察血管和心脏,区分不同类型的血管,分析各种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
23、点。2、辨认心脏各部分结构,阐明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3、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重点难点1、心脏的结构及相连的血管2、血液循环的途径学 习 过 程学 案 导 案预习导学1、血管分为哪三种类型?各血管的特点、分布、及流动的血液?2、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相连的血管?3、心脏的功能?4、何为心率?何为心输出量?何为心动周期?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6、何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学生按照预习导学,简要的预习课本课堂探讨一、各小组代表展示预习结果,各组进行补充。二、小组质疑,学生解答。三、根据学生的预习及质疑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1、分清楚三种血管的特点及血液流动的方向。2、牢记心脏的结构及与之相连的血管
24、。通过学生的展示及质疑,教师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可以适时的进行点拨153、认识心脏的功能。4、明白牢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知识反馈明白三种血管的组成、分布及流动的血液,牢记心脏的组成及相连的血管,并明白本节课的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注重强调重点课堂自测一、填空:1、 (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2、毛细血管数量最( ) 、分布最( ) 、管壁极( ) ,仅由一层( )构成,内径极( ) 、 ( )只能单行通过。3、心脏主要由( )组成,分为四个腔,分别是( ) 、 ( ) 、 ( ) 、 ( ) 。4、组成心脏的心肌有节
25、律地( )和( )形成心脏的搏动,使得心脏成为血液循环的( ) 器官。二、分析题:1、体循环的途径?2、肺循环的途径?检验学生课堂的掌握程度课后反思16课题 第十章第一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食物燃烧时,会释放其中的化学能。2、了解食物燃烧时,需要氧气。3、知道食物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力目标: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并评价实验结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食物燃烧时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难点: 在氧气中燃烧食物并检验其生成物。学 习 过 程学 案 导 案预习导学【自学
26、指导】认真看书 48-51 页,勾画重点。完成下面的填空。重点勾画内容:食物的热价、呼吸作用。1、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储存的能量是不同的,每克糖类储存的能量平均为 ,蛋白质为 ,脂肪为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其次是 , 是主要的储备能源物质。3、细胞能用氧气把葡萄糖分解,产生 和 ,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可以在预习导学中添加上一节的知识点174、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 。课堂探讨【分部学习】【引入】: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食物)食物中究竟储存了多少能量?话题一 :探索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实验】:48 页实验活动。1.完成
27、实验后,回答下面问题。实验中,水温上升的程度与食物能量多少有联系吗?哪种营养成分储存能量多?食物的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概念:食物的热价是什么?话题二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引入】:人体不停的吸入氧气,参与人体内食物的“燃烧” ,呼出的是什么呢?【实验】:51 页实验活动1.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思考。A 和 C 瓶中的气体成分是否有差异?B 和 D 瓶中的气体成分是否有差异?为什么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二氧化碳多呢?水温上升越多,食物所含能量越多。脂肪储存能量最多,所以生物常用脂肪来储备多余能源。食物燃烧需要氧气。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脂肪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28、 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18【引入】:人体获得能量的过程就像是温和的燃烧,并从中获得能量。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小火炉,不停地为人体提供能量。话题三 :食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呼吸作用1.什么是呼吸作用?答:2.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答:3.体外燃烧和呼吸作用的异同。比较项目 燃烧 呼吸作用氧化过程 氧化过程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相同点需要氧气 一般需要氧气一个步骤完成 一连串的化学反应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 只在细胞内进行不需要酶的参与 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反应迅速、剧烈 反应缓慢、温和储存的能量瞬间释放 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不同点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能量以热和高能化合物的形式释放
29、燃烧和呼吸的实质都是释放能量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知识反馈小结一、食物中的能量二、呼吸作用三、燃烧和呼吸作用的异同比较项目 燃烧 呼吸作用氧化过程 氧化过程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相同点需要氧气 一般需要氧气板书19一个步骤完成 一连串的化学反应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 只在细胞内进行不需要酶的参与 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反应迅速、剧烈 反应缓慢、温和储存的能量瞬间释放 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不同点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能量以热和高能化合物的形式释放课堂自测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食物的 。2、据测定,每克糖类储存的能量平均为 KJ,蛋白质为 KJ,脂肪为 KJ。3、把相同质
30、量的玉米和花生的种子进行燃烧 , 所释放的能量要多一些,因为他含有的 成分较多,所以热价较高。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其次为 , 还是储备的能量物质。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反复吹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石灰水 将变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6、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 .7、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 )。A、能量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有机物8、人体内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A、脂肪 B、水 C、糖类 D、蛋白质9、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 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
31、成有机物,释放能20课题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学习目标1.知识:(1)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2)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2.能力: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难点: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学 习 过
32、 程学 案 导 案量课后反思21预习导学【自学指导】认真看书 52-54 页,勾画重点。完成下面的填空。重点勾画内容:呼吸道、肺的结构。1、呼吸系统包括 和 。2、呼吸道包括 。3、肺的主要作用是 。可以在预习导学中添加上一节的知识点课堂探讨【分部学习】【引入】:(一)创设情景导入俗话说, “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 ”那么人类要生存,离不开什么呢?一个人不进食不饮水最多能活 7 天,不进食但饮水能活 10 天。那么不呼吸呢?话题一 :我们需要氧气【活动】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大家先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久。1.氧气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2.人的呼吸系统能保证人体氧气正常
33、供应。呼吸系统包括什么?答:话题二 :呼吸道的组成【引入】我们呼吸时,外界气体都经过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答:呼吸道包括: 1.鼻 观察鼻子的外形和结构,回答问题。鼻腔内表面的鼻粘膜有丰富毛细血管有什么用?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我们相比鼻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鼻腔内表面的鼻粘膜有粘液腺有什么用?鼻腔内的鼻毛有什么用?2.咽和喉 观察咽和喉的外形和结构,回答问题。你能否同时呼吸和吞咽?如果有的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易发生什么状况?会厌软骨有什么作用?导入可分组讨论教师用图片讲解会厌软骨的作用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均可分组
34、讨论223.气管 观察气管的外形和结构,回答问题。气管分成左右两支,再分成如树枝状的 、 。气管壁由 C 形软骨支撑,起什么作用?管壁上的粘液腺有什么用?纤毛起什么作用?4.呼吸道的作用是什么?话题三 :肺的结构组成【观察】肺的外形和结构,回答问题。肺位于 ,左右各一个, 将气体送入肺。什么是肺泡? m为什么肺泡的总数很多?有什么用?肺泡的结构、数目与肺的功能是否适应?呼吸道的作用:气体进出的通道,清洁、温暖、湿润均可分组讨论知识反馈小结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二、呼吸道的组成三、肺的结构与功能适应板书课堂自测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呼吸道 B、气管 C、肺 D、鼻 2
35、、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途径是( ) 。A、口喉 咽气管支气管 肺B、鼻 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C、鼻 咽喉支气管气管 肺D、鼻 喉 咽气管支气管 肺3、鼻黏膜内有丰富的 和 ,这些结构能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 、 、 ,减少对肺的刺激。4、肺的功能单位是( ) 。A、呼吸性细支气管 B、支气管 C、肺泡 D、肺泡壁5、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 ) 。数量多; 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外23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A、 B、 C、 D、课后反思课题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学习目标1.知识:(1)学习人体
36、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2)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2.能力: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难点: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学 习 过 程学 案 导 案24预习导学【自学指导】认真看书 52-54 页,勾画重点。完成下面的填空。重点勾画内容:呼吸运动、肺的通气、肺的换气。1、呼吸是指 与 之间的气
37、体交换,也叫肺通气。2、肺的通气是通过 实现的。3、肺的换气是指 与 之间进行 和 的交换,这是通过 实现的。可以在预习导学中添加上一节的知识点课堂探讨【分部学习】【引入】:呼吸道能够让肺与外界相通,是谁提供动力,让氧气不停的时出时入?话题一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活动】将你的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呼吸时能否感觉到胸廓在运动?1.肺能否自主的运动,自己吸气呼气?答:2. 人吸气时有哪几块肌肉的运动,让我们完成吸气?答:【演示实验】呼吸运动的模型(可用视频代替)思考怎样才能让胸廓体积变化。3.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 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橫径加大;膈肌 ,隔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长。人体
38、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 ,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气体呼出体外。通过演示实验做以下练习。呼吸状态 肋骨位置变化膈顶位置变化胸廓容积的变化肺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吸气 呼气 总结:话题二 :肺的换气【引入】现在,气体已经被我们吸入肺中,那么这些氧气如何进入每一个细胞呢?1.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怎么回事?举例说明。导入可分组讨论肋间外肌和膈肌最好有制作好的教具假设肺就是一个气球建议动画演示(网上有不少)25结合学过的动、静脉血,说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行路径。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中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结构是什么?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动、静脉血是如何形成的?3.组织
39、气体交换。组织气体交换是 与 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这次也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吗?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是怎样排出的?均可分组讨论均可分组讨论均可分组讨论知识反馈小结一、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二、呼吸运动三、气体交换板书课堂自测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 )A.呼吸作用 B.呼吸运动 C.肺的通气 D.气体扩散2.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依赖于( )26A.呼吸作用 B.呼吸运动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气体的扩散3.氧气从肺泡进入到血液后,绝大部分( )A.与静脉血结合 B.与血红蛋白结合 C.与动脉血结合 D.与白细胞结合4.组织气体交
40、换是指 与 之间进行 和 的交换。该过程具体是:血液中的 向组织里扩散,而组织中的 向血液里扩散,从而使 血转变成为 血。5、游泳时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原因是: 。 由于水的压力影响了胸廓的扩大课后反思课题 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课型 新授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X|k |B| 1 . c|O |m1) 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的途径。2) 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技能目标: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2) 学会利用嗅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来认识代谢废物。重点难点重点
41、1)让学生了解排泄的途径和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难点2)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学 习 过 程27学 案 导 案预习导学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A.出汗 B.排尿 C.排便 D.呼出二氧化碳2.高温下劳动一段时间的人,最适合的饮料是 ( )A凉开水 B。纯净水 C。淡盐水 D。葡萄糖液3.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 ) 、 ( )和( )排出体外。4.人体的代谢废物有( ) 、 ( ) 、 ( )和( )等。 学生自学课堂探讨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它是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人体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了哪些代谢废物呢?它 们又是如
42、何排出体外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来一起探讨的问题。新课:一、代谢废物的种类对于人体排泄的废物,同学知道有哪些吗?尿液、汗水、粪便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到底是不是代谢废物呢,暂不评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教师做尿液成分测定的演示实验。几个学生上台来做近距离的观察。)师出示问题: (学生交流后上台学生回答。)1、你们看到的尿液是什么颜色?(黄色)2、有什么气味?(骚臭味、化肥店的味等)3、在烧 烤过程中,看到什么,有气味产生吗?(白烟、气味等)4、能预测一下这种气味来自什么物质吗?(有点象是化肥商店里尿素的味道)5、大家看看,残余物有多少,是什么颜色的?这种物质会是什么呢(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用
43、一个简便的办法来测定。(点燃、闻)6、尿液中还有什么呢?(水)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尿液的成分。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以演示实验开始,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在师生讨论交流活动中,完成对排泄概念、排泄途径和意义的学习;最后,巩固课后思考题一,并提出开放性问题,供师生辩论,以达到对排 泄重要意义的深入认识。整个课堂过程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中完成,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中掌握知识。师引导,并通过学生回答,做出总结。287、汗水的成分有什么?(举例运动后,流出的汗水干了,在脖子上就会有白色的颗粒,是咸的,是无机盐;夏天如果几天不洗澡,内衣上和身体就会有股尿素的味道。)那我们再来
44、学习什么是排泄。(学生展示内容)二、人体的排泄1、什么是排泄?(师生共讨)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物质是代谢废物。三、排泄的途径1、排泄的途径有哪些呢?都分别以 哪些形式 气体、液体或其它)通过 哪些器官系统 排出了 哪些代谢废物 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常识和刚才学过的 知识,分组讨论。形式 器官系统 代谢废物液体(汗液) 皮肤来源:学科网 ZXXK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来源:Z*xx*k.Com气体呼吸系统来源:学#科#网Z#X#X#K二氧化碳 和水液体(尿液) 泌尿系统 大部
45、分水,大部分尿素、 无机盐。2、粪便排出是不是排泄呢?观点 1:因为大肠是里的物质不是代谢后的废物,是食物残渣。观点 2:因为粪便中也含有某些代谢废物。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粪便本身不是代谢废物,不能算是排泄物,只是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而已。3、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思考回答)三、排泄的意义在于(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小结:学生展示(通过展示大部分学生掌握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及对人体生命活动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29知识反馈1、人体代谢废物的途径有哪些?2、排泄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课堂自测人体的这三
46、种主要排泄途径,很重要,但是不是三者都必须要有呢?(学生思考)1、皮肤不分泌汗液了,行不行?m2、没有了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行不行呢?3、要是没有了泌尿系统 分泌尿液行不行呢?课后反思课题 第十一章第二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课型 新授主备人 杜元祥 审核人 段重涛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2)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认真观察肾的结构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4)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30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学 习 过 程学 案 导 案预习导学以习题形式出现1、人体的泌尿系统有什么组成的?2、组成泌尿系统的各器官有什么作用?3、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课堂探讨(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说出的泌尿系统有那些器官组成的?2、观察肾的结构出示肾脏的解剖图,学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