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VI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73748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VI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VI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VI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VI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文献综述一、前言VI 即 Visual Identity,译为视觉识别系统。VI 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的,是 CI(企业形象)系统中相对静止的部分,将 CI 系统中虚拟的非直观的理念、精神等信息转化为相对静态可直观感知的图文信息。VI 设计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的北宋,以现存在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的“白兔牌”广告,它包括企业和产品标识,广告宣传语、服务保障等现在设计元素,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相对完整的 VI 设计系统,但他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没有科学规范的设计原则和规律。1907 年德国著名设计师彼得贝伦斯为德国 AEG 公司设计出西方最早最完整的企业标志、企业形象,是现代 VI 设计系统的开端。随着社会

2、的现代化、工业化、自动化的发展,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日趋繁杂,产品快速更新,市场竞争也变的更加激烈。另外,各种媒体的急速膨胀,传播途径杂乱繁多,受众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变的无所适从。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统一的、集中的 VI 设计传播,个性和身份的识别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在品牌营销的今天,对一个现代企业来说,没有 VI 设计,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

3、的涣散和士气的低落。但这并不能作为盲目追求低质量的 VI 设计的借口。二、VI 设计的意义企业可以通过 VI 设计实现这些目的: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号,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在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肖勇在VI 设计模板一书中提出“VI 设计实际就是企业营造的光环 ,它能有效的影响受众对企业及其商品的评价。 ”VI 设计用直观形象化的视觉符号将非可视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传达给

4、社会公众,统一企业视觉形象,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产生深刻记忆,使消费者认可信任该品牌以及品牌旗下的产品或服务。提升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VI 用个性化的视觉元素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展现独特的品牌风格。确保该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独立和不可取代性,明确该品牌的市场定位,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王成荣在企业文化学一书中提出“企业所做的不仅仅是善其身心 ,还要珍惜与每位消费者每一次目光捕捉的机会。VI 往往决定了消费者对企业的第一印象 。2”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反应有些力不从心。每天人们接触海量信息,但这

5、些信息真正能存储于人的大脑之中并产生深刻记忆的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销售广告或是企业广告更多的是无意注意。企业要想在无意之中吸引社会公众,并使他们产生记忆,需要提高 VI 系统的视觉影响力和视觉冲击力。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视觉形象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近 20 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海尔,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助跑器。三、国内外

6、VI 设计现状与问题国际上对现代 VI 设计不是单纯的考虑形式,而是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要。德国 VI 设计师更多考虑的是设计和人的物理关系;北欧的现代 VI 设计却十分注意人的心理感受,欧洲的 VI 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的 VI 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但是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而在如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媒体上征集企业标志,公告VI 工程招标 VI 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形象工程建设” ,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

7、来,国内对 VI 设计过于呆板和程序化。有人认为做 VI,只要标志设计出来工作就完成了一半,很多公司的 VI 设计手册除了标志和一些基本元素不同以外,应用部分千篇一律,很多都是单调的延续和重复,缺乏个性和新意,造成了标志的孤立,更割裂了 VI 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来说,VI 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 VI 设计固然能帮助提升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失败的 VI 设计也一定会为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妨碍企业更上层楼。一个 VI 设计的失败往往表现在:1、对该企业的视觉定位模糊不清,让人觉得似是而非或产生不正确的联想;2、视觉效果与企业经营范围和理念乃至企业文化的精髓相去甚

8、远甚至背道而驰;3、设计师的平面设计功力不足,作品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美感;4、过于追求时尚,缺乏长久的生命力;5、复制别人和自我复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学习以及实践后发现 VI 在塑造课题企业形象中存在以下问题:3(一) 、VI 策划设计,片面的注重 VI 本身的视觉形式,忽视了与课题企业的协调性统一,不能将企业的理念文化真实有效地反映给社会公众。(二)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电子、网络已成为现代广告文化传媒的重要也渠道,而作为企业形象“代言人”的 VI 应用载体相对落后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以上对 VI 发展现状以及课题企业的研究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切入

9、点:(一) 、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基础从企业实际出发设计制作 VI,增强 VI 与企业的协调统一性,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真实有效的展现给社会大众,使 VI 成为企业优秀的“形象代言人” 。VI 设计要展现出企业良好的文化形象,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规范严格的管理。以中国银行的 VI 系统为例,中银集团以红色为标准色,它的标志是由中国的“中”字和我国古代的圆形铸币为素材经设计变形而成。最外层的圆环还代表着中银集团迈出国门走向全球发展的目标。这个标志既简洁明了赋予时代感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意在说明中银集团使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值得信任的“钱庄” ,这个中银的标志出现

10、在我国的城市、乡镇上,它的形象已深深印在广大老百姓的心中,赢得民心是确保中银集团稳健发展的重要一步。中银集团 VI 系统中标志突出意义深刻,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创建系统规范的应用部分和基础部分,让企业员工在这规范化的环境下办公,加强员工管理增强内部凝聚力。(二) 、VI 在企业品牌创建中其传播载体的新应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早已告别了大机器生产时代快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和新的传播技术的开发应用,电视、互联网、手机信息传媒网络的建成与发展,给企业形象设计、传播创造了可观的发展空间。在现在网络传播中电子书在年轻一代中相传较火爆,而传统的 VI 设计策划书制作成电子书形

11、式发布于网上,创电子 VI 策划书,便于社会公众从网络上了解、认识企业。也便于网络客户直接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销售签约或是重要会议上,Flash VI 可尽显身手,在谈判会议的关键时刻将企业的形象通过 Flash 这一特殊传播方式传递给对方,让对方对本企业或是产品产生潜意识的好感,促进签约或是会议的顺利进行。四、总结VI 设计不只是大型企业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中小企业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且符合自己的成功的 VI 设计。VI 设计有效地帮助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帮助他们从企业多如繁星的国内外大市场中脱颖而出。优秀的 VI 设计需要从视觉、感性、理性、文化理念等多维空间出发

12、进行设计,通过可视化的形、色从感性上和理性上感染顾客,吸引顾客,赢得顾客,从感性上赢得顾客的信任。五、参考文献41徐洋.品牌与 VI 设计M.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72李鹏程.VI 品牌形象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8.3闵周植.-4-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4许小年.自由与市场经济N.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年5黄建平.标志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李道国.商标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7翁炳峰.论图形设计的传统文化与价值C.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8靳埭

13、强.中国平面设计 3 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9金琳.赵海频.VI 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0王成荣.企业文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11李杰.企业发展战略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812冯越峰.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6.13王朝旭.标志与新时代J.北京:装饰,1994 年 04 期.14朱华.涉及色彩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5周灿融.合与互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16李道园.阐释期待对视觉符号阐释的影响C.无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7.1

14、7李砚祖主编.中国艺术学研究张道一教授七十年华诞暨从教五十年文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年版.18李隆华编著.标志设计基础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年版.19李明君.中国美术字史图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年版.20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著.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刘方.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M.成都:巴蜀书社,2003 年版.22王福祥,史本林.企业形象策划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3毛峰.VI 设计基础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24钱品辉,李柯.平面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工业建材出版社,2008.25肖勇,刘东涛,图雅.VI 设计模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张世卓.现代 VI 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