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海淀高三期中化学练习与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7315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海淀高三期中化学练习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6-2017海淀高三期中化学练习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6-2017海淀高三期中化学练习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6-2017海淀高三期中化学练习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6-2017海淀高三期中化学练习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2 分)本部分共 14 道小题,每题 3 分,共 42 分。1.下列常用化学品标志所涉及的物质中,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B C 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钾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较好的耐火材料C.石英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也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D.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催化转化器,可降低尾气中 CO、NO x 等的排放量3.下列描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铁粉作袋装食品的抗氧化剂B.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C.氢氟酸作普通玻璃的刻蚀剂D.有机溶剂作食用油的萃取剂4.下列水处理

2、剂的工作原理与胶体有关的是A.活性炭 B.氯气C.明矾 D.次氯酸钠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 pH=1 的溶液中:SO 32-、Cl -、NO 3-、Na +B.在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 +、Cl -、 NO3-、K +C.在 1 molL-1 的 NaAlO2 溶液中:K +、Ba 2+、SO 42-、OH -D.在 1 molL-1 的 AlCl3 溶液中:NH 4+、Ag +、Na +、NO 3-6.柠檬中含有的柠檬酸(其结构简式如下)对鲜切苹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防止鲜切苹果表面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柠檬酸的分子式是 C6H

3、8O7B.柠檬酸是易溶于水的有机物C.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D.柠檬酸只发生取代反应7.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氯化钠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NaCl Na+Cl-B.氢氧化铁沉淀溶于氢碘酸中:Fe(OH) 3+3H+=Fe3+3H2OC.石灰水表面飘着“白膜”可用醋酸溶解:CaCO3+2H+=Ca2+H2O+CO2D.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为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8.已知:2H 2O2(l)=2 H2O(l)+ O2(g) H=-98kJmol-1。在含少量 I的溶液中,H 2O2 分解反应过程为:i. H2O2(l)+

4、I-(aq)= H2O(l)+IO-(aq) H1ii.H2O2(l)+ IO-(aq)= H2O(l)+ O2(g)+ I-(aq) 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1+H2=HB.I是 H2O2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C.欲分解 2 mol H2O2(l) ,至少需要提供 98 kJ 的热量D.若生成 1 mol O2,则反应 ii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 mol9.X、Y、Z、M、R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简单阳离子半径:X25/9D若上述反应在 120C 时进行,则反应至 80 s 时,n(N 2O4)2.010-7molL-

5、115.(12 分)W、X 、Y、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 的气态氢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W 和 X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与 Y 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W、X、Y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6。(1)W 单质的电子式是 。(2)请用化学用语解释 W 的气态氢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原因: 。(3)已知 As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3,与 W 在同一主族,As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4)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 Y 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X 与 Z 的单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已知 Q 与 Z 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

6、主族元素。某温度下,两种元素的气态单质与 H2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Q=5.6107,K Z=9.71012。Q 的元素符号是 ,理由是 。16.(12 分)在化学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情况。请分析以下一组有现象变化的化学反应。试剂及操作实验试管 滴管现象饱和 Na2SiO3 溶液(含 2 滴酚酞)I.红色溶液中出现胶状沉淀0.1 molL-1AlCl3 溶液II.加碱时_;加酸时产生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直至消失0.1 molL-1Fe(NO3)2 溶液III.加碱时_;加酸后溶液变为黄色1.0 mL新制饱和氯水先滴加 1.0 mL0.5molL-

7、1NaOH 溶液;再滴加 1.5 mL 1.0 molL-1H2SO4 溶液 IV.加碱时溶液变为无色;加酸后无色溶液变为浅黄绿色(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 I 中出现胶状沉淀的原因:_。(2)II 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_,此现象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III 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_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IV 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_。(5)滴加试剂顺序的变化,会影响溶液中的现象和发生的反应,请继续分析以下实验。试剂及操作实验试管 滴管现象1.0 mL 0.1molL-1 Fe(NO3)2 溶液先滴加 1.5 mL 1.0 molL-1 H2SO4 溶液;再滴加 1.0

8、mL 0.5 molL-1NaOH 溶液. 加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碱后溶液依然没有明显变化 探究加酸时 Fe(NO3)2 溶液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向 1.0 mL 0.1molL-1 Fe(NO3)2 溶液中 ,溶液立即变红,说明溶液中含 Fe3+,证明加酸时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推测溶液中产生 Fe3+的可能原因有两种:a. 酸性条件下, 0.1 molL-1 Fe(NO3)2 溶液中的 Fe2+被 NO3-氧化;b.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7.( 12 分)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 FeS2)生产硫酸和绿矾(FeSO 47H2O)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1)沸腾炉中,硫铁矿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

9、是 。(2)接触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SO2 与 O2 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釜中,烧渣经过反应转化为溶液 I 和固体。 烧渣中的 FeS 在反应中做 剂(填“氧化”或“还原” ) 。 溶液 I 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4)操作 a 的主要步骤是: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5)流程中,固体 X 可以选择硫铁矿(FeS 2)或 ;当固体 X 为硫铁矿(FeS 2)时,将溶液 I 与固体 X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FeS2 Fe2+ SO42- 18.( 10 分)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图如下:(1)反应:C(s) + H2O(g) CO

10、(g) + H2(g)H= +135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2)反应:CO(g) + H2O(g) CO2(g)+H2(g)H = -41kJmol-1。下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 CO 物质的量之比)与 CO 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判断 T1、T 2 和 T3 的大小关系: 。 若煤气化反应发生后的汽气比为 0.8,经煤气化反应和水气变换反应后,得到 CO 与 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则反应 应选择的温度是 (填“T 1”“T2”或“T 3”) 。(3) 甲烷化反应

11、 IV 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煤经反应 和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 H2S 和 。 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 H2S 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CO(g) + H2O(g) CO2(g) + H2(g) H1 = -41 kJmol-12H2(g) + O2(g) 2H2O(g) H2 = -484 kJmol-1CH4(g) + 2O2(g) CO2(g) + 2H2O(g) H3 = -802 kJmol-1反应 IV:CO(g) + 3H2(g) CH4(g) + H2O(g) H = 。19.( 12 分)某实验小组同学模拟工业制碘的方法,探

12、究 ClO3 和 I 的反应规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1)取实验 2 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经检验,上述白色沉淀是 AgCl。写出加入 0.20 mL NaClO3 后,溶液中 ClO3 和 I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I 和 I2 都可以被氧化成 IO3 。实验及试剂 编号 无色 NaClO3溶液用量试管中溶液颜色淀粉 KI试纸颜色1 0.05mL 浅黄色 无色2 0.20mL 深黄色 无色3 0.25mL 浅黄色 蓝色4 0.30mL 无色 蓝色作出假设:NaClO 3 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NaClO3 溶液与(1 )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

13、,同时生成 Cl2。进行实验: 取少量实验 4 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IO3 。其中试剂 X 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a. 碘水 b. KMnO4 溶液 c. NaHSO3 溶液 有同学提出,仅通过湿润淀粉 KI 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说明生成Cl2,便补充了如下实验:将实验 4 中的湿润淀粉 KI 试纸替换为湿润的淀粉试纸,再滴加 0.30 mL 1.33 molL-1 NaClO3 溶液后,发现湿润的淀粉试纸没有明显变化。进行以上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进一步佐证实验 4 中生成了 Cl2。获得结论:NaClO 3 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14、(3)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实验 4 中硫酸溶液的用量,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对比实验 4 和 5,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 6 的现象: 。编号 6.0 molL1 H2SO4 溶液用量 试管中溶液颜色 淀粉 KI 试纸颜色5 0.25 mL 浅黄色 无色6 0.85 mL 无色 蓝色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化学 参考答案 201611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共 14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A C D C B D D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B D C B D D第 II 卷(

15、非选择题,共 58 分)阅卷说明:1 不出现 0.5 分,最低 0 分,不出现负分。2化学方程式评分标准:(1)化学(离子)方程式中,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 0 分,反之,写对给分。(2)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均正确得 1 分,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错即不得这 1 分。(3)配平、条件均正确共得 1 分,不写条件或未配平均不得这 1 分,但不重复扣分。(4)不写“”或“”不扣分。(5)请再关注某些方程式的特殊评分要求,已标注在参考答案中。3合理答案均可酌情给分。15 (12 分,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 (1 分)(2)NH 3 + H2O NH3H2O NH4+ + OH-(3)第四周期

16、 第 VA 族 (4)3H + + Al(OH)3 = Al3+ + 3H2O (5)2Na + Cl 2 = 2NaCl(6)Br (1 分)理由:由 KQ KZ 可知 Q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 Z,故 Q 的非金属性弱于 Z16 (12 分,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2H + + SiO32 = H2SiO3 (2)出现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直至消失 (1 分)Al3+ + 3OH = Al(OH)3、Al(OH) 3 + OH = AlO2 + 2H2O (每个方程式 1 分)(3)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 分)(4)Cl 2 + 2OH = ClO +

17、Cl + H2O 点燃(5) 滴加 KSCN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 1.5 mL 1.0 molL1 H2SO4 溶液 4Fe 2+ + O2 + 4H+ = 4Fe3+ + 2H2O17 (12 分,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2SO 2 + O2 2SO3(3) 还原 (1 分) Fe 2(SO4)3 H2SO4 (每个 1 分)(4)冷却结晶(5)铁粉(或 Fe) (1 分)FeS2 + 14Fe3+ + 8H2O = 15Fe2+ + 2SO42 + 16H+18 (10 分,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氧气与碳发生燃烧反

18、应放热,放出的热被可逆反应 C(s) + H2O(g) CO(g) + H2(g) 吸收利用,促进反应正向移动(2) T 1 T2 T3 T 3 (1 分)(3) CO 2 (1 分) K 2CO3 + H2S = KHS + KHCO3(4)207 kJmol 119 (12 分)(1)ClO 3 + 6I + 6H+ = Cl + 3I2 + 3H2O (2) c 排除易升华的 I2 对湿润淀粉 KI 试纸检验 Cl2 的干扰2ClO3 + I2 = Cl2+ 2IO 3(3) ClO 3 和 I 的反应规律与 H+(或 H2SO4)的用量有关 6ClO 3 + 5I + 6H+ = 3Cl2 + 5IO 3 + 3H2O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