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读书笔记;中国画论辑要.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69359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中国画论辑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书笔记;中国画论辑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书笔记;中国画论辑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 书 笔 记 中 国 画 论 辑 要 中国画论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画家在受到不同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绘画学习中,所得到经验与技巧上的总结。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画家对于不同时代下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解与看法。周积寅的中国画论辑要选录了从先秦至清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画论与见解,通过作者的精心选录,收集不同的见解与技法,按内容分类整合为:上编(总论,功能、创作、品评、形神、气韵、意境、风格、流派、继承、避忌、修养诸论);下编(分论,章法、笔墨、设色、诗画、书画、题款、印章诸论)。作为客观学习的一方,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本书进行反复的阅读与理解,以希望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学习与见解。“书

2、画同源 ”,不仅仅因书法和绘画在材料的使用上相同,更多的是指两者在技法表现、运笔应用、以及审美上较为相通。书法的用笔,绘画的美感相互碰撞后,两者不断融合形成了“书画一家”的说法。尤其国画中十分讲究用笔,“ 以形写神”,用书法上的运笔进行国画创作。也因此,中国画中笔墨、线条、韵律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讲究,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书本上编,总论部分,分为十一论:画道论、功能论、创作论、品评论、形神论、氣韵论、意境论、风格流派论、继承论、避忌论、修养论。画道论画道论,讲述了不同思想流派是如何融入绘画的创作之中,而画作中又是通过那些细节传达这些思想流派的,由于以往对于儒、道、禅、哲学的学习并不深入

3、,导致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寻找大量资料以供理解,大致浏览后觉得,所谓”画”就是指“ 宇宙自然之道” ,创新是基于生活积累之上的,只有通过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的感悟、进行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的进行创作。而功能论中,理解觉得是指绘画创作根据社会不同的需求,在题材、技法上有所变化,从而使画作在功能上有所不同。这些功能可以是社会习俗的记载、情绪的发泄、娱乐、身份的象征或者仅仅只是指纯粹的装饰图案。创作论创作论,强调创作是在技法积累的前提下,个人对于社会万千事物的有所经验积累后,跟随着当时内心的情感,通过深思熟虑后而抒发情感产生的作品。绘画创作不是用来展示技法的,而是要寄情于画,将人的所思所想,利用一些事物进行

4、表达,通过画面传达出去,这才是真正的创作。绘画创作,创作者与笔墨的关系更是微妙,要根据当时的情绪来控制笔法,以达到抒情进行创作。形神、气韵、意境论形神、气韵、意境,这是在绘画过程中最大的三大难点。形为先、神为主,多一份太散,少一分太僵,而此时又该如何把气韵恰到好处的融于画面之中,而意境的表达又要如何悠远又不感到空泛。读完这三论后,深感实践的重要性,还需反复训练、思考感受才能有所体会。初读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似懂非懂,但大略明白了倪云林的不要求形似,并不是真的不去在意形,而是更以画者心情为先。以物寄情,且感受到其是反现实的且更倾向了唯心主义,忽略了精神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此外更是举例出了“

5、 物外形 ”。虽然对文中的讲解理解的并不透彻。但在平时的绘画和阅读形神论可感受到,有形无神则不是它,有神无形又不像它,形神都不可丢弃。但过于注意其一,又容易失去另一样。形与神的恰到好处真的很难掌握。但绘画时困于两者之间不停徘徊,最终也只会一无所成。反复思考,创作中创作主体的形体结构作为基底固然重要,但不同的事物都是有独特的灵气和神情的。所以在创作时,前期训练大多以形为主,注重形体把握但不过于细究,中后期应该更注重形态神情、个性特征的塑造。而伴随整个创作过程,更多沉浸的是画者情绪。意境论“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王昌龄的诗格。中

6、国古代画论谈论“意境”要比诗论晚些。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首重气韵,奠定了中国画论的基石;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中使用“境界”一词。明末唐志契绘画微言中第一次使用“意境”一词。何为“意境”,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来的意蕴和境界。中国画家的意境论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凭借有限的视觉感性形象,在虚实结合中诱发联想和想象,使览者在感情化的“不尽之境”中受到感染。唐王维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文人山水画中由重“意境”并以萧条淡泊、荒寒简远,为山水画最高境界,古代文人雅士认为这种“荒寒”的山水意境能更好的表达他们出世的思想情感。如:元末倪瓒的幽涧寒松图,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

7、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在幽涧寒松图中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画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他用轻重干湿不同的侧峰微妙地画出山石的顶面与侧面,以表现其立体感,此画对这一画法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画中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正是倪瓒心目中的宁静有序、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风格流派论风格流派论,画家受到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社会地位及不同的生活经历的影响,会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而同一地域的画家受到当地风貌、风俗习性的影响与限制,在题材、思想、生活环境上易有相近之处,志趣相投常以画会友进行互相交流 ,久而久之,风格相似的画家所聚集形成大大小小的流派。继承论继承论,一直认为创新与传承是建立在稳固的继承基础上而进行发展的。一味地侧重于创新而忽视继承传统的精髓,会使自己的作品有形而无味道。而中国画发展已久,流派、思想数不尽数,想要通过短时间的研习而达到对中国画有深层次的了解,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反复实践才能打下稳固的根基,为今后的从艺之路准备更大的空间,埋下更多的可能。2017/12/31孙漫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