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机械制造课后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63565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机械制造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机械制造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机械制造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机械制造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 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2-11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是一样?为什么?如何指导生产实践?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

2、以看出,指数越大影响越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允许的条件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2-13 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刀具的磨损应限制在哪一阶段?答:(1)初期磨损阶段 新刃磨的道具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以及显微裂纹、氧化或脱碳层等,而且切削刃较锋利,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应力较大,所以该阶段磨损较快。(2)正常磨损阶段 刀具毛糙表面已经磨平,这个阶段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后刀面磨损量随着切削时间延长而近似地称正比例增加,这一阶段时间较长。(3)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均学苏升高,

3、磨损速度增加很快,一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2-14 刀具磨钝标准是什么意思?他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2-15 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答:一把新刀或重新刃磨过的刀具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叫做刀具寿命。2-17 切削用量对刀具磨损有何影响?在 VTm=C 关系中,指数 m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不同刀具材料 m 值为什么不同?答: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和对切削温度影响顺序完全一致。m 是刀具寿命线的斜率。因为不同的材料耐热性不同

4、,因此有不同的 m 值,耐热性越低,斜率越小,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越大,也就是说,切削速度改变一点,刀具寿命变化很大,反之亦然。2-18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为什么?答:(1)首先尽可能选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2-21 提高切削用量可采取哪些措施?答:5-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5-9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习题 4-14 图所示轴类工件的外圆 ,若机床几何精度良

5、好,试分析磨外圆后 A-A 截面的形状误差,要求画出 A-A 截面的形状,并提出减小上述误差的措施。解:若工件刚性差,机床刚度好,A-A 截面尺寸会增大;若工件刚性好,机床主轴、尾座刚性差,则 A-A 截面尺寸也会变大;若上述两种情况都发生,则 A-A 截面尺寸还是会直径增大,形状误差不明显。改进措施是增大机床主轴、尾座的刚度,增加工件的刚度5-14 按习题 4-16a)图的装夹方式在外圆磨床上磨削薄壁套筒 A,卸下工件后发现工件呈鞍形,如习题 4-16b)图所示,试分析产生该形状误差的原因。解:产生上述图 b)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磨床主轴和尾座刚度不足,当砂轮移动到主轴或者尾座处时,出现让

6、刀现象,所以造成在工件两端直径增大。5-8 在卧式铣床上按习题 4-17 图所示装夹方式用铣刀 A 铣键槽,经测量发现,工件右端处的槽深大于中间的槽深,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答: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铣床主轴刚性不足,当铣刀移向主轴时,出现主轴让刀现象,故造成工件中部槽变浅,而右边一开始进刀深度是够得,当铣刀移向主轴时,主轴让刀,槽深变浅。改进措施是增大铣床主轴的刚性5-4 何谓误差复映?误差复映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解:在切削加工时,待加工表面有什么样的误差已加工表面必然出现同样性质的误差就是误差复映现象。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 第一变形区:

7、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2-11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是一样?为什么?如何指导生产实践?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以看出,指数越大影响越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允许的条件

8、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2-13 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刀具的磨损应限制在哪一阶段?答:(1)初期磨损阶段 新刃磨的道具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以及显微裂纹、氧化或脱碳层等,而且切削刃较锋利,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应力较大,所以该阶段磨损较快。(2)正常磨损阶段 刀具毛糙表面已经磨平,这个阶段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后刀面磨损量随着切削时间延长而近似地称正比例增加,这一阶段时间较长。(3)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均学苏升高,磨损速度增加很快,一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2-14 刀具磨钝标准是什么意思?

9、他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2-15 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答:一把新刀或重新刃磨过的刀具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叫做刀具寿命。2-17 切削用量对刀具磨损有何影响?在 VTm=C 关系中,指数 m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不同刀具材料 m 值为什么不同?答: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和对切削温度影响顺序完全一致。m 是刀具寿命线的斜率。因为不同的材料耐热性不同,因此有不同的 m 值,耐热性越低,斜率越小,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越大,也就是

10、说,切削速度改变一点,刀具寿命变化很大,反之亦然。2-18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为什么?答:(1)首先尽可能选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2-21 提高切削用量可采取哪些措施?答:5-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5-9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习题 4-14 图所示轴类工件的外圆 ,若机床几何精度良好,试分析磨外圆后 A-A 截面的形状误差,要求画出 A-A 截面的形状,并提出

11、减小上述误差的措施。解:若工件刚性差,机床刚度好,A-A 截面尺寸会增大;若工件刚性好,机床主轴、尾座刚性差,则 A-A 截面尺寸也会变大;若上述两种情况都发生,则 A-A 截面尺寸还是会直径增大,形状误差不明显。改进措施是增大机床主轴、尾座的刚度,增加工件的刚度5-14 按习题 4-16a)图的装夹方式在外圆磨床上磨削薄壁套筒 A,卸下工件后发现工件呈鞍形,如习题 4-16b)图所示,试分析产生该形状误差的原因。解:产生上述图 b)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磨床主轴和尾座刚度不足,当砂轮移动到主轴或者尾座处时,出现让刀现象,所以造成在工件两端直径增大。5-8 在卧式铣床上按习题 4-17 图所示

12、装夹方式用铣刀 A 铣键槽,经测量发现,工件右端处的槽深大于中间的槽深,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答: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铣床主轴刚性不足,当铣刀移向主轴时,出现主轴让刀现象,故造成工件中部槽变浅,而右边一开始进刀深度是够得,当铣刀移向主轴时,主轴让刀,槽深变浅。改进措施是增大铣床主轴的刚性5-4 何谓误差复映?误差复映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解:在切削加工时,待加工表面有什么样的误差已加工表面必然出现同样性质的误差就是误差复映现象。 FppynpcFCfvKCkk系 系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和进给量 f 切削速度 vc等有关。5-14 习题 4-22 图所示板状框

13、架铸件,壁 3 薄,壁 1 和壁 2 厚,用直径为 D 的立铣刀铣断壁 3 后,毛坯中的内应力要重新分布,问断口尺寸 D 将会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习题 4-22 图解:未切口时,残余内应力的分布是 1、2 受拉,3 受压;当切口后,压力取消,1、2拉力释放,内应力重新平衡,故切口将会变宽。5-16 用调整法车削一批小轴的外圆,如果车刀的热变形影响显著,使画出这批工件尺寸误差分布曲线的形状,并简述其理由。习题 4-24 插图答:调整法加工小轴外圆,当加工工件批量较大时,尺寸分布应为正态分布。如果车刀出现热变形,属于系统误差,则 发生变化,如上图所示,但分布曲线的形状不发生变x化。5-17 车一

14、批外圆尺寸要求为 mm 的轴。已知:外圆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根偏0.12差 mm,分布曲线中心比公差带中心大 0.03mm。试计算加工这批轴的合格品率0.25及不合格品率。,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函数,19.5, 0.2xmaxmin19.8.02019.83.2, .55xz z左 右合格品率为: (.).491.7.4%P不合格品率为:1-P=21.259%其中:0.5-(0.8)=21.19% 是可以修复的; 0.5-(3.2)=0.069%是不能修复的5-23 什么是回火烧伤?什么是淬火烧伤?什么是退火烧伤?为什么磨削加工容易产生烧伤?解:回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马氏体转变为

15、回火组织的烧伤。淬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加之冷却液急冷,表层二次淬火的烧伤。退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冷却液没有进入,表层产生退火的烧伤。磨削加工产生烧伤的主要原因是磨削速度高,砂轮是非金属材料,导热性不好,加之冷却液很难进入磨削区域,磨削温度高,散热不好,故易产生磨削烧伤。6-16 习图 5-4-2 所示 a)为一轴套零件,尺寸 和 已加工好,b) 、c ) 、m3801.05.d)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 A1 、A 2 和 A3。3 答案:1)图 b:基准重合,定位误差 , mm;0DW1.01Ac) d)a) b) 习图 5-4-2 A

16、3A2A1100.18 00.05 38 00.12)图 c:尺寸 A2,100.1 和 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c) ,其中尺寸05.8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2 和 是组成环,且 A2 为增环, 为减环。由直线尺寸0. 05.8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A2 8,A 2=1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0.1=ESA2(-0.05) ,ESA 2=0.05mm;-0.1=EIA20, EIA 2=-0.1mm。故: mm05.128A3)图 d:尺寸 A3,100.1, 和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d) ,其中尺05.8寸 100.1 是

17、封闭环,尺寸 A3, 和 是组成环,且 为增环,A 3 和 为0.1. 01.3805.8减环。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38(A 3+8) ,A 3=2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有:0.1=0(EIA 3+(-0.05) ) ,EIA 3= -0.05mm;-0.1= -0.1(ES A 3+0),ESA 3=0。故: mm 05.328A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 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

18、后刀面的接触区域。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2-11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是一样?为什么?如何指导生产实践?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以看出,指数越大影响越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允许的条件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2-13 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刀具的磨损应限制在

19、哪一阶段?答:(1)初期磨损阶段 新刃磨的道具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以及显微裂纹、氧化或脱碳层等,而且切削刃较锋利,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应力较大,所以该阶段磨损较快。(2)正常磨损阶段 刀具毛糙表面已经磨平,这个阶段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后刀面磨损量随着切削时间延长而近似地称正比例增加,这一阶段时间较长。(3)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均学苏升高,磨损速度增加很快,一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2-14 刀具磨钝标准是什么意思?他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2-15 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

20、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答:一把新刀或重新刃磨过的刀具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叫做刀具寿命。2-17 切削用量对刀具磨损有何影响?在 VTm=C 关系中,指数 m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不同刀具材料 m 值为什么不同?答: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和对切削温度影响顺序完全一致。m 是刀具寿命线的斜率。因为不同的材料耐热性不同,因此有不同的 m 值,耐热性越低,斜率越小,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越大,也就是说,切削速度改变一点,刀具寿命变化很大,反之亦然。2-18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

21、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为什么?答:(1)首先尽可能选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2-21 提高切削用量可采取哪些措施?答:5-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5-9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习题 4-14 图所示轴类工件的外圆 ,若机床几何精度良好,试分析磨外圆后 A-A 截面的形状误差,要求画出 A-A 截面的形状,并提出减小上述误差的措施。解:若工件刚性差,机床刚度好,A-A 截面尺寸会增大;若工件刚性好,机床主轴、尾座刚性差,则 A-A 截面尺寸也会变大

22、;若上述两种情况都发生,则 A-A 截面尺寸还是会直径增大,形状误差不明显。改进措施是增大机床主轴、尾座的刚度,增加工件的刚度5-14 按习题 4-16a)图的装夹方式在外圆磨床上磨削薄壁套筒 A,卸下工件后发现工件呈鞍形,如习题 4-16b)图所示,试分析产生该形状误差的原因。解:产生上述图 b)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磨床主轴和尾座刚度不足,当砂轮移动到主轴或者尾座处时,出现让刀现象,所以造成在工件两端直径增大。5-8 在卧式铣床上按习题 4-17 图所示装夹方式用铣刀 A 铣键槽,经测量发现,工件右端处的槽深大于中间的槽深,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答: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铣床主轴刚性不足

23、,当铣刀移向主轴时,出现主轴让刀现象,故造成工件中部槽变浅,而右边一开始进刀深度是够得,当铣刀移向主轴时,主轴让刀,槽深变浅。改进措施是增大铣床主轴的刚性5-4 何谓误差复映?误差复映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解:在切削加工时,待加工表面有什么样的误差已加工表面必然出现同样性质的误差就是误差复映现象。 FppynpcFCfvKCkk系 系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和进给量 f 切削速度 vc等有关。5-14 习题 4-22 图所示板状框架铸件,壁 3 薄,壁 1 和壁 2 厚,用直径为 D 的立铣刀铣断壁 3 后,毛坯中的内应力要重新分布,问断口尺寸 D 将会变大还是变小

24、?为什么?习题 4-22 图解:未切口时,残余内应力的分布是 1、2 受拉,3 受压;当切口后,压力取消,1、2拉力释放,内应力重新平衡,故切口将会变宽。5-16 用调整法车削一批小轴的外圆,如果车刀的热变形影响显著,使画出这批工件尺寸误差分布曲线的形状,并简述其理由。习题 4-24 插图答:调整法加工小轴外圆,当加工工件批量较大时,尺寸分布应为正态分布。如果车刀出现热变形,属于系统误差,则 发生变化,如上图所示,但分布曲线的形状不发生变x化。5-17 车一批外圆尺寸要求为 mm 的轴。已知:外圆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根偏0.12差 mm,分布曲线中心比公差带中心大 0.03mm。试计算加工这批

25、轴的合格品率0.25及不合格品率。,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函数,19.5, 0.2xmaxmin981. 2019.83.2, .55z z左 右合格品率为: (.)0.491.7.4%P不合格品率为:1-P=21.259%其中:0.5-(0.8)=21.19% 是可以修复的; 0.5-(3.2)=0.069%是不能修复的5-23 什么是回火烧伤?什么是淬火烧伤?什么是退火烧伤?为什么磨削加工容易产生烧伤?解:回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组织的烧伤。淬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加之冷却液急冷,表层二次淬火的烧伤。退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冷却液没有进入,表层产生

26、退火的烧伤。磨削加工产生烧伤的主要原因是磨削速度高,砂轮是非金属材料,导热性不好,加之冷却液很难进入磨削区域,磨削温度高,散热不好,故易产生磨削烧伤。6-16 习图 5-4-2 所示 a)为一轴套零件,尺寸 和 已加工好,b) 、c ) 、m3801.05.d)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 A1 、A 2 和 A3。3 答案:1)图 b:基准重合,定位误差 , mm;0DW1.01A2)图 c:尺寸 A2,100.1 和 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c) ,其中尺寸5.8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2 和 是组成环,且 A2 为增环, 为减环。由直线尺

27、寸0. 05.8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A2 8,A 2=1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0.1=ESA2(-0.05) ,ESA 2=0.05mm;-0.1=EIA20, EIA 2=-0.1mm。故: mm05.128A3)图 d:尺寸 A3,100.1, 和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d) ,其中尺05.8寸 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3, 和 是组成环,且 为增环,A 3 和 为0.1. 01.3805.8减环。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38(A 3+8) ,A 3=2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有:c) d)a

28、) b)习图 5-4-2A3A2A1100.1800.0538 00.10.1=0(EIA 3+(-0.05) ) ,EIA 3= -0.05mm;-0.1= -0.1(ES A 3+0),ESA 3=0。故: mm 05.328A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 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2-7

29、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2-11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是一样?为什么?如何指导生产实践?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以看出,指数越大影响越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允许的条件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2-13 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刀具的磨损应限制在哪一阶段?答:(1)初期磨损阶段 新刃磨的道具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以及显微裂纹、氧化或脱碳层等,而且切削刃较锋利,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应力

30、较大,所以该阶段磨损较快。(2)正常磨损阶段 刀具毛糙表面已经磨平,这个阶段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后刀面磨损量随着切削时间延长而近似地称正比例增加,这一阶段时间较长。(3)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均学苏升高,磨损速度增加很快,一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2-14 刀具磨钝标准是什么意思?他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2-15 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答:一把新刀或重新刃磨过的刀具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叫做刀具寿命。2-17 切削用

31、量对刀具磨损有何影响?在 VTm=C 关系中,指数 m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不同刀具材料 m 值为什么不同?答: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和对切削温度影响顺序完全一致。m 是刀具寿命线的斜率。因为不同的材料耐热性不同,因此有不同的 m 值,耐热性越低,斜率越小,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越大,也就是说,切削速度改变一点,刀具寿命变化很大,反之亦然。2-18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为什么?答:(1)首先尽可能选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2-21 提高切削用量可采取哪些

32、措施?答:5-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5-9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习题 4-14 图所示轴类工件的外圆 ,若机床几何精度良好,试分析磨外圆后 A-A 截面的形状误差,要求画出 A-A 截面的形状,并提出减小上述误差的措施。解:若工件刚性差,机床刚度好,A-A 截面尺寸会增大;若工件刚性好,机床主轴、尾座刚性差,则 A-A 截面尺寸也会变大;若上述两种情况都发生,则 A-A 截面尺寸还是会直径增大,形状误差不明显。改进措施是增大机床主轴、尾座的刚度,增加工件的刚度5-14 按习题 4-1

33、6a)图的装夹方式在外圆磨床上磨削薄壁套筒 A,卸下工件后发现工件呈鞍形,如习题 4-16b)图所示,试分析产生该形状误差的原因。解:产生上述图 b)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磨床主轴和尾座刚度不足,当砂轮移动到主轴或者尾座处时,出现让刀现象,所以造成在工件两端直径增大。5-8 在卧式铣床上按习题 4-17 图所示装夹方式用铣刀 A 铣键槽,经测量发现,工件右端处的槽深大于中间的槽深,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答: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铣床主轴刚性不足,当铣刀移向主轴时,出现主轴让刀现象,故造成工件中部槽变浅,而右边一开始进刀深度是够得,当铣刀移向主轴时,主轴让刀,槽深变浅。改进措施是增大铣床主轴的

34、刚性5-4 何谓误差复映?误差复映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解:在切削加工时,待加工表面有什么样的误差已加工表面必然出现同样性质的误差就是误差复映现象。 FppynpcFCfvKCkk系 系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和进给量 f 切削速度 vc等有关。5-14 习题 4-22 图所示板状框架铸件,壁 3 薄,壁 1 和壁 2 厚,用直径为 D 的立铣刀铣断壁 3 后,毛坯中的内应力要重新分布,问断口尺寸 D 将会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习题 4-22 图解:未切口时,残余内应力的分布是 1、2 受拉,3 受压;当切口后,压力取消,1、2拉力释放,内应力重新平衡,故切口将会变

35、宽。5-16 用调整法车削一批小轴的外圆,如果车刀的热变形影响显著,使画出这批工件尺寸误差分布曲线的形状,并简述其理由。习题 4-24 插图答:调整法加工小轴外圆,当加工工件批量较大时,尺寸分布应为正态分布。如果车刀出现热变形,属于系统误差,则 发生变化,如上图所示,但分布曲线的形状不发生变x化。5-17 车一批外圆尺寸要求为 mm 的轴。已知:外圆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根偏0.12差 mm,分布曲线中心比公差带中心大 0.03mm。试计算加工这批轴的合格品率0.25及不合格品率。,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函数,19.5, 0.2xmaxmin981. 2019.83.2, .55z z左 右合格品率

36、为: (.)0.491.7.4%P不合格品率为:1-P=21.259%其中:0.5-(0.8)=21.19% 是可以修复的; 0.5-(3.2)=0.069%是不能修复的5-23 什么是回火烧伤?什么是淬火烧伤?什么是退火烧伤?为什么磨削加工容易产生烧伤?解:回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组织的烧伤。淬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加之冷却液急冷,表层二次淬火的烧伤。退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冷却液没有进入,表层产生退火的烧伤。磨削加工产生烧伤的主要原因是磨削速度高,砂轮是非金属材料,导热性不好,加之冷却液很难进入磨削区域,磨削温度高,散热不好,故易产生磨削烧伤。

37、6-16 习图 5-4-2 所示 a)为一轴套零件,尺寸 和 已加工好,b) 、c ) 、m3801.05.d)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 A1 、A 2 和 A3。3 答案:1)图 b:基准重合,定位误差 , mm;0DW1.01A2)图 c:尺寸 A2,100.1 和 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c) ,其中尺寸5.8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2 和 是组成环,且 A2 为增环, 为减环。由直线尺寸0. 05.8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A2 8,A 2=1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0.1=ESA2(-0.05) ,

38、ESA 2=0.05mm;-0.1=EIA20, EIA 2=-0.1mm。故: mm05.128A3)图 d:尺寸 A3,100.1, 和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d) ,其中尺05.8寸 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3, 和 是组成环,且 为增环,A 3 和 为0.1. 01.3805.8减环。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38(A 3+8) ,A 3=2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有:0.1=0(EIA 3+(-0.05) ) ,EIA 3= -0.05mm;-0.1= -0.1(ES A 3+0),ESA 3=0。故: mm 05.328A2

39、-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 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2-11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是一样?为什么?如何指导生产实践?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以

40、看出,c) d)a) b)习图 5-4-2A3A2A1100.1800.0538 00.1指数越大影响越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允许的条件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2-13 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刀具的磨损应限制在哪一阶段?答:(1)初期磨损阶段 新刃磨的道具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以及显微裂纹、氧化或脱碳层等,而且切削刃较锋利,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应力较大,所以该阶段磨损较快。(2)正常磨损阶段 刀具毛糙表面已经磨平,这个阶段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后刀面磨损量随着切削时间延长而近似地称正比例增加,这一阶

41、段时间较长。(3)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均学苏升高,磨损速度增加很快,一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2-14 刀具磨钝标准是什么意思?他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2-15 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答:一把新刀或重新刃磨过的刀具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叫做刀具寿命。2-17 切削用量对刀具磨损有何影响?在 VTm=C 关系中,指数 m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不同刀具材料 m 值为什么不同?答: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

42、小,和对切削温度影响顺序完全一致。m 是刀具寿命线的斜率。因为不同的材料耐热性不同,因此有不同的 m 值,耐热性越低,斜率越小,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越大,也就是说,切削速度改变一点,刀具寿命变化很大,反之亦然。2-18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为什么?答:(1)首先尽可能选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2-21 提高切削用量可采取哪些措施?答:5-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

43、。5-9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习题 4-14 图所示轴类工件的外圆 ,若机床几何精度良好,试分析磨外圆后 A-A 截面的形状误差,要求画出 A-A 截面的形状,并提出减小上述误差的措施。解:若工件刚性差,机床刚度好,A-A 截面尺寸会增大;若工件刚性好,机床主轴、尾座刚性差,则 A-A 截面尺寸也会变大;若上述两种情况都发生,则 A-A 截面尺寸还是会直径增大,形状误差不明显。改进措施是增大机床主轴、尾座的刚度,增加工件的刚度5-14 按习题 4-16a)图的装夹方式在外圆磨床上磨削薄壁套筒 A,卸下工件后发现工件呈鞍形,如习题 4-16b)图所示,试分析产生该形状误差的原因。解:产生上述图 b)

44、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磨床主轴和尾座刚度不足,当砂轮移动到主轴或者尾座处时,出现让刀现象,所以造成在工件两端直径增大。5-8 在卧式铣床上按习题 4-17 图所示装夹方式用铣刀 A 铣键槽,经测量发现,工件右端处的槽深大于中间的槽深,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答: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铣床主轴刚性不足,当铣刀移向主轴时,出现主轴让刀现象,故造成工件中部槽变浅,而右边一开始进刀深度是够得,当铣刀移向主轴时,主轴让刀,槽深变浅。改进措施是增大铣床主轴的刚性5-4 何谓误差复映?误差复映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解:在切削加工时,待加工表面有什么样的误差已加工表面必然出现同样性质的误差就是误差复映现象

45、。 FppynpcFCfvKCkk系 系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和进给量 f 切削速度 vc等有关。5-14 习题 4-22 图所示板状框架铸件,壁 3 薄,壁 1 和壁 2 厚,用直径为 D 的立铣刀铣断壁 3 后,毛坯中的内应力要重新分布,问断口尺寸 D 将会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习题 4-22 图解:未切口时,残余内应力的分布是 1、2 受拉,3 受压;当切口后,压力取消,1、2拉力释放,内应力重新平衡,故切口将会变宽。5-16 用调整法车削一批小轴的外圆,如果车刀的热变形影响显著,使画出这批工件尺寸误差分布曲线的形状,并简述其理由。习题 4-24 插图答:调整法

46、加工小轴外圆,当加工工件批量较大时,尺寸分布应为正态分布。如果车刀出现热变形,属于系统误差,则 发生变化,如上图所示,但分布曲线的形状不发生变x化。5-17 车一批外圆尺寸要求为 mm 的轴。已知:外圆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根偏0.12差 mm,分布曲线中心比公差带中心大 0.03mm。试计算加工这批轴的合格品率0.25及不合格品率。,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函数,19.5, 0.2xmaxmin981. 2019.83.2, .55z z左 右合格品率为: (.)0.491.7.4%P不合格品率为:1-P=21.259%其中:0.5-(0.8)=21.19% 是可以修复的; 0.5-(3.2)=0.

47、069%是不能修复的5-23 什么是回火烧伤?什么是淬火烧伤?什么是退火烧伤?为什么磨削加工容易产生烧伤?解:回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组织的烧伤。淬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加之冷却液急冷,表层二次淬火的烧伤。退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冷却液没有进入,表层产生退火的烧伤。磨削加工产生烧伤的主要原因是磨削速度高,砂轮是非金属材料,导热性不好,加之冷却液很难进入磨削区域,磨削温度高,散热不好,故易产生磨削烧伤。6-16 习图 5-4-2 所示 a)为一轴套零件,尺寸 和 已加工好,b) 、c ) 、m3801.05.d)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试计算

48、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 A1 、A 2 和 A3。3 答案:1)图 b:基准重合,定位误差 , mm;0DW1.01A2)图 c:尺寸 A2,100.1 和 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c) ,其中尺寸5.8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2 和 是组成环,且 A2 为增环, 为减环。由直线尺寸0. 05.8c) d)a) b)习图 5-4-2A3A2A1100.1800.0538 00.1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A2 8,A 2=1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0.1=ESA2(-0.05) ,ESA 2=0.05mm;-0.1=EIA20, EIA 2=-0

49、.1mm。故: mm05.128A3)图 d:尺寸 A3,100.1, 和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 5X4-2d) ,其中尺05.8寸 100.1 是封闭环,尺寸 A3, 和 是组成环,且 为增环,A 3 和 为0.1. 01.3805.8减环。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38(A 3+8) ,A 3=2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有:0.1=0(EIA 3+(-0.05) ) ,EIA 3= -0.05mm;-0.1= -0.1(ES A 3+0),ESA 3=0。故: mm 05.328AFppynpcFCfvKCkk系 系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和进给量 f 切削速度 vc等有关。5-14 习题 4-22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