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62814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27 课时)4-4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紧扣新课标要求,重点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改变传统的老师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自然资源组成的要素,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学会分析和概括总结水资源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意义和影响。3.熟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会搜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交流,

2、培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课前研究与调查、课堂探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水资源是人类活动的外部条件,但不是决定性条件;然而在特定的场合,水资源又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通过这种辩证的分析,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对人类活动引发水污染,水污染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又要为污水处理而努力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 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能够、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水资源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学方法 课前研

3、究性学习与课堂探究相结合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前准备 全班分成四组。第一组负责查找文献资料了解水资源在古代有何利用方式、主要开发利用哪些水资源;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有何影响。第二组联系实际归纳水资源在近现代有何利用价值、又主要开发利用哪些水资源。第三、四组分别在课前开展“我国各地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存在的质量问题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各组写成研学报告。课时2 节第四节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学会分析和概括总结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3、通过对人类活动引

4、发水污染,水污染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又要为污染水处理而努力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 :通过水资源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学过程 :板书:一、自然资源的含义1、 定义2、 类型3、 自然资源和环境教学流程 :1、明确自然资源的定义;特性(自然和经济属性);发展的观点看自然资源的定义;判断:小麦,甘蔗,雷电是否是自然资源。2、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类型,举例文昌椰林湾海洋生物资源(珊瑚礁)被破坏后造成的环境的影响。板书:二、地球上的水体让学生知道地球上的水体与及水资源的定义

5、。板书:三、水资源的特点1、 补给的循环性2、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 水利水害双重性教学流程 :1、让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谈谈水资源的特点。2、教师归纳解释:(1) 、学生回顾水循环的类型,看地图了解各种水体的更换周期;(2) 、判断水资源多少指标:河流年径流量,解释时空水资源的分布。至于 3、4 特点让学生来说。板书:四、水资源对人类的影响1、 促使古老文明的诞生2、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教学流程 :1、学生看课本 105 页图 4-4-4,让学生说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哪个洲,分布在哪里,为什么。2、让学生谈论各自家乡在生活用水方面的习惯,用水方式;归纳水对

6、人类的影响。板书:五、全球水危机让学生看课本阅读材料,谈感受。板书:六、解决水危机的措施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水危机,教师归纳总结。本课小结 :略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 课程标准和解读(一)课标内容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课标解读从课程标准的表述看,本节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课标强调“分析”,其实质是注重学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的分析方法和过程。通过对世界总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分析,获得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时空分布的认识,形成有用的分析方

7、法和能力。并通过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途径,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之处,让学生对我国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 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一)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各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规律。2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3 学会运用图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和地区分布,查找资料探究本地人口增长模式和形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树立学生正确的

8、人口发展观。三 教学内容分析这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进程及地区差异,二是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地区分布,三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增长的阶段及成因和出现的问题。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进程和地区差异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 112 世界人口增长”和“图 113 世界人口增长阶段”两幅图理解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再结合阅读课本文字学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口增长的历史原因。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大致也对应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利用课本“图 114”、“图 1-1-5”、“图 1-1-6”和“图 1-1-8”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析人口增长

9、模式的特点和当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模式从“高低高”向“三低”转变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出生率下降的途径也不同。让学生阅读了解世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途径有哪些。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不同,因此,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同,结合人口金字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有利和不利之处。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这部分内容,利用“图 1-1-9”和人口金字塔图进行探究分析。另外,这节教学内容涉及很多人口学方面的知识和统计图表,在这节课之前要作适当的讲解和补充。(一)

10、教学重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原因和途径四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多,基础知识欠缺,特别是有关人口统计图表的阅读教师一定要作必要的补充和讲解。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不能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和人口的变动联系起来,甚至部分学生历史知识不足,影响对人口增长变化原因分析,所以,学生探究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时,针对情况,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从学习方法看,学生已具备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经验。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以提供材料,设置疑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建构新知,充分发挥每一

11、位学生的智能优势,体验成功的快乐。五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作 用引入新课为什么俄罗斯有人提出“一夫四妻”的荒唐法案?而在中国城乡,到处张贴着“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标语。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学生答:因为各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不一样,俄罗斯当前面临人口负增长,而中国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通过教师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景,引领下文。知识补充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金字塔图。 教师讲解进入新课活动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分析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和各阶段的特点和原因1产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人口增长

12、缓慢,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原因:产业革命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欧美等工业化较早的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二战后,世界人口的增长的特点:人口迅速增长;原因: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纷纷独立和解放,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迅猛增长带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世纪年代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原因:发达国家的低生育意愿,部分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思考问题,完成填空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组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师点拨: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具有持展中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13、。承转在活动一中,我们是从总人口看世界人口增长,下面我们从出生率和死亡率看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活动二:从出生率和死亡率看人口增长的阶段性 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总人口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思考回答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第一阶段,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增长缓慢;第二阶段出生率保持较高增长,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加快;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较低人口增长速度下降;第四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人口出现波动增长和负增长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困难的地方给予

14、及时的引导,对回答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承转 人口增长的每一个阶段对应一种人口增长模式。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和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学生自主学习人口增长模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结合人口增长阶段图和课本图,图,图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填表。教师巡视,检查。针式、特点及地区分布小组合作讨论及相关内容回答: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那几类?每一类分别开始于什么时期?各有什么特点?并进行列表比较特点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目前出现的国家和地区高高低模式极高极高极低个别国家的原始人群高低高模式很高下降较高大部分家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过渡模式下降

15、降低下降部分发展中国家三低模式低 低 低 发达国家阅读课本图 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图,讨论当今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总结归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明显处于不同的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如欧洲、北美、大洋洲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三低”型,发达国家之间也有差异欧洲国家普遍出现负增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然增长率稍高,该坐标图,学生没有看到过,学生读图困难,所以安排学生合作讨论和共同阅读对学生填表中反映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总结,让学生改正错误组织读图,分析讨论,启发诱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引导,最后根据学生的会回答情况给予

16、恰当的总结。大于零,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相同,整体看,非洲地区还属于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亚洲、拉丁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属于“过渡”模式,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有差异。课堂探究结合人口金字塔图分析:“高低高模式”和“三低模式”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之处?中国人口增长现状的问题有哪些?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高低高模式”的有利之处是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不利之处是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给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三低模式”有利之处是人口数量少社会发展的人

17、口负担不重;不利之处是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福利开支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2 现在,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独孩政策“的问题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下降,现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在严格控制生育的情况下,人口素质高的城市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低的农村超生,从长期来看可能损害中国的人口素质;二是把人口政策主要归结为控制人口数量,没有把教育列入人口政策。流动人口和剩余劳力问题,这也是中国新的人口问题。城市和农村同时劳力过剩,这是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第二个双重挑战。 在今后几十年,人口总

18、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学生参阅案例研究,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回答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总结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四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课堂阅读探索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不同国家向“三低模式”转变的途径有哪些(即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有何不同)?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

19、出生率的下降是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生育意愿的下降,导致出生率的降低,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一方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育意愿的改变,另一方面与政府鼓励节育的措施有关。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出生率居高不下。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采取强制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学生阅读,讨论,总结。 教师把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资料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理解我国人口政策。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内容可知,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差异,

20、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途径也不同,当前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课堂练习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是_(2).可能是_模式,可能是_模式答案:(1) (2)高低高 三低2读图 1 和图 2,完成下列问题。(1)图 1 中,目前印度人口增长模式是阶段_(2).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位于阶段五的是 ( )A.尼日利亚 B.德国 C.埃及 D.巴西(3).图 2 中,与阶段五一致的是( )A. B. C.c D.都不是答案:(1)阶段 3 (2)B (3) B3.读下面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各题。图 1(1)、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2)、将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3

21、)、20 年前可能有大批移民移入的国家是( )(4)、20 年前可能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 )答案:(1)A (2) D (3) B (3)C课后探究 查找资料,分析深圳市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形成原因以及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板书设计第二节 1.1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原因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和地区分布(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特点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 率 死亡 率 自然增长 率目前出现的国家和地区高高低模式 极高 极高 极低个别国家的原始人群高低高模式 很高 下降 较高大部分家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

22、家过渡模式 下降 降低 下降 部分发展中国家三低模式 低 低 低 发达国家(2)当今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各大洲的人口增长差异非洲:高低高型;亚洲、拉丁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属于过渡型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属于三低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的差异六教学反思:本课按照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设计教学 ,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学习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来带动和促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知识,尽量不讲,对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积极给予引导和点拨,注意讲练结合。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人口统计图

23、表,一部分图表如人口金字塔图、三维坐标图的阅读,学生阅读十分困难,教师给予精讲,通过精讲图表引导学生掌握本节人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拓展知识较多,课堂时间很紧,教师讲述还是过多,学生活动不够,并且有些简单内容浪费时间太多,导致前松后紧,在以后教学中,需合理分配时间。补充教学资料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途径以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自发实现的。这些国家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生育率的下降没有经过社会和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剩余观念和意愿改变,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逐

24、步地从追求多生子女,转向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由早婚多育转向晚婚少育,从而产生了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最终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实现,是自发和自觉相结合的结果。这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与西欧等国相一致的方面,即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已使人们的生育观念和发达国家已处于“三低”型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高低高”型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口增长差异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口增长差异大意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也与政府鼓励节育,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分不开。当政府采取的一些控制人口增长的自觉措施,与民众潜在的少生意愿得以结合时,

25、就会带来生育率快速下降。事实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完成,之所以比西欧等国家速度更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于有效的人口控制。 以我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依靠政府的自觉措施来完成。在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半自然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引起人们生育观念改变的经济和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多生多育仍是人们主要的生育意愿。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增长模式的自发转变很难实现。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强大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我国 20 世纪 70 年代初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

26、已由 3%下降到目前的 1.3%左右,自然增长率降到 0.7%的水平。我国的实践说明,通过政府自觉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各项措施,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条件下,逐步实现转变。由于中国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世界 60 亿人口日和中国 13 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 4 年,为世界人口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也必须看到这种快速推进的人口转变,导致的人口自然结构不合理,若干年后将面临人口急剧老化的问题。 中国目前和将来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现在,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独孩政策“的问题已经开

27、始表现出来: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下降,现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在严格控制生育的情况下,人口素质高的城市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低的农村超生,从长期来看可能损害中国的人口素质;二是把人口政策主要归结为控制人口数量,没有把教育列入人口政策。流动人口和剩余劳力问题,这也是中国新的人口问题。城市和农村同时劳力过剩,这是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第二个双重挑战。 未来中国人口问题面临五难点四压力据新华社北京 1 月 6 日电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中国 13 亿人口日全国电视电话会上说,在今后几十年,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它

28、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四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二部分11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

29、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30、1、1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 读图 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图 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

31、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问题一三个模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二:主要是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问题三三种增长模式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均资源不足等;劳动力充足等。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过渡型中的两种类型:介绍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承转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代表国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

32、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阅读表 1-1-1: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率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分别有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分化较明显。尤其是 20 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各个大洲的差异:阅读图 1-1-7,问题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2、各大洲人口增长差异(亚非拉快,欧美日大洋洲慢)阅读 1-1-8,三组情况:板书设计:第二节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B

33、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实验、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激趣设悬引入】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

34、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 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循环板书:水循环【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拟水循环”的实验。为了让实验更明显、快速,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件,把“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的条件改为在“器皿下用酒精灯加热”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如下一些问题: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装的沙分别相当于现实中的什么?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3、要学生

35、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归纳: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并沿压放石头的正下方滴落到小瓶中的沙上,这就类似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课件展示】为了更直观、准确地反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情况,教师有步骤地播放多媒体课件:水循环,如下图。 JDIEI A CF H G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看,水循环可以分哪几类?;图中的 ABC 过程,ADEG、H 过程,IJE 过程分别属于何种水循环类型?学生回答: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2、各种水循环的完成,各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环节?学生回答:海陆间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

36、、地下)海洋海上内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陆地内循环: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3、根据水循环的过程,你能给水循环下个定义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各个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4、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并在各个圈层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再生,并能持续利用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问题回放】学生回答,新课引入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李白诗句中的“奔流到海不复回”违背了水循环的原理。【知识扩展】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资源,趋利避

37、害,人类根据水循环的原理,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如我国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工程;我国 21 世纪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超大型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它们都是利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影响水循环地表径流这个环节,从而改变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配,实现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达到了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学生活动】讨论题: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所以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个观点。说一说你的理由。讨论过程略。【信息反馈】课件展示下列问题:是非题(正确的划“” ,错误的打“” )1、修水库可以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变化、防洪抗旱的作用。2、塔里木河主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3、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的东南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环节。4、水循环能使海陆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5、水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再生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来实现。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一、水循环的定义和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海上内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陆地内循环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四、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