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与评价设计【问题一】课程标准中对于课堂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和阐述? 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与评价设计,是老师们每天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讲座将分两部分就这一专题进行讨论:一、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二、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2012 年初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教学提供了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要求,对于课堂教学过程有基本的要求和阐述。我们将从“基本理念”、“教学建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角度梳理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到的课程基本理念,对教师的
2、教学是有指导意义的,例如: 1.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3.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 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也是值得老师们关注和思考的,例如: 1.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2. 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6.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
3、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面提到的这些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很重要,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关键词,例如“渐进性和持续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都是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应该努力体现和达成的。 此外,老师们对于“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课程标准描述了课程的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问题二】课堂教学过程展开和推进的核心是什么? 课堂教学过程展开和推进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课程总目标中提到的“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总目标,比较宽泛和抽象,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对于每节课来说,学生所使用的英语和所做的事情都是具体的,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这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5、就能够实现“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 “能用英语做事情”是对教学活动后,学生所达到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实际上就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多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连续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紧密围绕某节课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组织教学,展开和推进教学过程。 下面我们就以一节阅读研究课为例,来看一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How will our lives change?” 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十五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本单元围绕话题“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展开。本课是一篇介绍四方面未来生活的阅读文章,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学生在提取和处
6、理文本具体信息方面没有障碍;但在对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给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引领和指导。为此确立 4 条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能够: 1. 通过阅读,获取关于“购物,旅行,阅读,娱乐”等四方面未来生活变化的信息; 2. 在阅读中,关注并归纳 will, wont 的语用功能; 3. 使用 I think will But/However, will still /wont 等语言结构对未来生活做出预测; 4. 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导入阶段,展示新旧手机对比图片,提问学生是什么让手机变化如此巨大,并鼓励学生想象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然后是读中阶
7、段,请学生先读四个小标题并猜测生词 pastime ,学生快速阅读并匹配标题和段落后,结合上下文进一步解释 pastime 的含义。在细读前,利用第一段做示范,指导学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表格。核对答案时对关键信息进行追问,促进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 读后阶段,学生跟读课文,并利用表格中所记录的关键信息进行两人问答。之后提供图片,帮助学生回顾作者关于未来“变化”以及“不变”的观点并观察和归纳作者所使用的句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总结作者每一段的行文结构。随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写于何时?科技将如何影响未来 10 年的生活,哪些会变化,哪些会保持不变? 最后布置任务:学生选择一个自
8、己感兴趣的话题,使用本课学习的语言结构预测未来 10 年的生活,两人一组进行口头交流,邀请几位同学在全班分享观点。 以上介绍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这节课的确是围绕教学目标这个核心展开和推进教学过程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流程图,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意图。 导入阶段,简洁有效地引入话题,利用问题揭示了“科技改变生活”这一主题,并为后边的阅读做了思维和情感上的铺垫。 读中阶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关注文章大意、获取细节信息,而且有效地渗透了一些阅读策略:如根据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表格等,这一部分保证了学生的有效阅读,落实了第一条教学目标。 读后阶段的朗读环节有利于学生加深
9、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在交互问答和看图说话环节,学生一方面回顾作者观点,在语境中内化信息和语言,另一方面在意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观察和归纳作者用不同句型来预测会或不会变化的事情以及每一段的行文结构,落实了第二条教学目标。读后阶段的开放性问题既体现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又为产出活动创设了合理的情境。学生有了兴趣和动力,随后顺理成章地参与并完成对未来 10 年生活变化的预测,落实了第三条教学目标。第四条教学目标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自始至终渗透和贯穿在教学中。 通过对整个过程的梳理,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兼顾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0、问题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基本包括哪些环节? 初中教学课型不同,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是相通的:学习是通过学生体会、思考、认知、提炼等行为发生的,而不可能只通过老师告诉来完成。讲授式和替代式的教学过程都是不可取的。语言是靠学生逐步去建构的,教学过程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要格外注意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搭建合理教学台阶,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语言实践和复现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归纳、实践、反思的方式使用语言和内化语言,从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也提示了四种
11、语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承载的任务。 教学过程基本可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话题导入语言输入语言内化语言输出。更确切地说,是“信息和语言的输入、信息和语言的内化以及信息和语言的输出”。 教学环节 教师的主要任务 话题导入 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语境,呈现必要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做好话题准备、情感态度和语言准备。 语言输入 明确任务,帮助学生通过听或读的方式构建新知识,提升理解力,注意整体输入与分层输入相结合,提取和加工信息与关注和归纳语言相结合。 语言内化 引导学生开展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层次、有结构地逐步内化信息和语言,帮助学生奠定输出的基础。 语言输出 帮助学生通过说或
12、写巩固技能、整合新知识、发展思维、综合运用,反思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体现教师支架作用,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具体说来,对于教材中一个承载传授新知识的语篇、对话或者文章,老师们都可以按照下列环节开展教学: 如果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可以“激活话题学习和理解话题词汇获取和处理信息(体验阅读或听力策略)内化信息及语言基于语篇进行输出”,第二课时可以“复习和巩固信息及语言学习和运用语法及功能结合个人进行输出”; 如果准备用一课时完成,可以“激活话题学习词汇获取和处理信息(体验阅读或听力策略)聚焦语言(语法、词汇及功能)内化信息及语言输出”。 明确了教学过程
13、的基本环节后,要特别记住一点:教学主线要清楚。教学主线上各个环节的关系是:前边的环节一定是铺垫,后边的环节一定是(在前一个的基础上)发展。每个环节之间都有发展性、相关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也就是说每个环节之间都有因果关系。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地为学生搭建学习和练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和文本不断互动并逐步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构建知识和能力、发展思维与情感,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化,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四】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保障语言的输入? 第一,力求语言输入情境化。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相关背景和词汇知识,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有了语境才能
14、有语用,因为语言的得体性是在语境中体现出来的。教师要在一定的语境下呈现语言,而不是孤立地去呈现语法规则和词汇,这样才能引导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意义和用法。不仅如此,语言的练习、实践和使用都应在语境中进行。 第二,力求语言输入层次化。 教师要细化输入的层次和任务。首先,引导学生获取对话或者文章的大意(这里的大意和主旨是不同的概念,教师要特别注意);其次,设计一些任务,引导学生获取和处理细节信息,同时渗透语言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并应用听力和阅读策略;最后,还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意义。此外,教师还要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15、学生在关注语义的过程中发现和挖掘语篇中的人文意义。 第三,力求语言输入个性化。 无论是听力和阅读都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因此,在输入阶段,教师要保障学生拥有充足的个体学习时间和空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和文本反复充分的互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还要激发学生本能的发现力,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互动,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语法规律,自助构【问题五】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保障语言的内化? 内化是一个将课本上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语言的过程。语言仅仅通过老师讲解,无法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不是关注了就
16、会了。如果所学的语言不能个人化,学生建构不了自己的东西,就无法输出。因此,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不同层面的练习和活动,将课文里的话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保障语言的内化。此外,教师还要实施必要、有效的教学示范,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增加训练的开放度,最终达到运用语言表达与自己相关内容的目标。 语言内化部分各个环节的活动应由易到难,由控制到开放,循序渐进,铺垫细致,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逐步熟悉和掌握目标语言。 【问题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保障语言的输出? 输出可以分为基于文本的输出和结合个人的输出。 设计基于文本的输出,教师要设计明确合理的任务,帮助学生将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传递出去,在传递的
17、过程中,为了满足任务要求,学生既要使用文本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也可以使用以前学习积累的语言知识丰富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输出任务时注意增加一定的开放性。 设计结合个人的输出,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输出任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而且在表达中也要兼顾使用本课学习的语言和学生积累的语言。 新语言知识。【问题七】课堂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设计原则? 设计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1. 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 2. 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 要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 4. 要体现学生
18、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在其中的示范和支架作用; 5. 要有目的性,体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具有灵活性和课堂生成的空间; 6. 要有效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能力迁移到新的语境中。【问题八】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和阐述?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评价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实施建议”中也提到的“评价建议”,对教师的教学是有指导意义的。 和初中课堂教学相关的有:(一)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二)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三)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四)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五)形成
19、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这些建议值得老师们学习、思考和实践。 【问题九】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什么?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和进步。 根据课程标准的建议,教师应该努力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不能将主体地位简单理解为由学生自己做主,而应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和情感,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这才是主体地位的深层意思所在。具体对一节课而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也就是说,要看学生经过学习过程后是否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问题十】如何实
20、现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的可操作性?(上)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多,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恰当选取,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本着激励性和参与性的原则,采用贴近课堂实践、反映语言学习、促进语言使用的活动为主要的评价方式。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性用语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教师灵活运用低起点、小目标、快反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学生最易接受,效果也最理想。 教师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要有标准,自然得体,不能为了表扬与激励随意给予肯定的话语,否则就会造成鼓励的贬值。即使是在有必要给予肯定的情况下,也要尽量丰富评价的语言,做到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评价,常用常新、层出不穷,让学生保
21、持对评价的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话语。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时其实非常在意老师是否在听,因此,教师不能仅仅用一些模式化的交际语言简单进行肯定或否定,还需要给予学生有意义的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馈一定要在认知的层面进行,认可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联系自己的经验,跟进学生的话,进行进一步的发挥。为了让老师们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我们给出如下一些建议代替简单的 “Good” 和 “OK” : 单词: “Wow” 、 “Smart” 、 “Super” 、 “Great” 、 “Exactly” ; 短语: “Good job” 、 “Nice going” 、
22、“Well done” 、 “Much better” 、 “Way to go” ; 句子: “Thats it.” 、 “You remembered.” 、 “Im very proud of you.” 、 “Now you have it.” 、 “Youre doing beautifully.” 等。【问题十】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的可操作性?(下)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简单易行的评价量表,将教学目标转化分解为表现性的内容指标和描述性的等级标准,采取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 量表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帮助教师和学生定义“高质量”的学习
23、,明确学习的要求和目标; 2. 显示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教师的期望,让学生清楚“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些期望; 3. 使评价标准公开化,降低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更客观、公正; 4. 帮助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判断自己课堂表现的质量。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时都要与教学目标高度相关。只有这样,学生在使用量表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评价时才明确应该关注什么,而且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自己的实际表现。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时,具体的评价标准都要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提建议的功能句,给其他同学提出有效开展英语学习的建议”展开的,引导学生既关注对方在输出活动中表达内容的丰富性,也关注了对方在输出活动中
24、使用语言的多样性。 老师们还要注意,评价量表虽然对教学有益,但是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才使用,不要为了用量表而用量表,更不要在每一节课上都刻意使用量表,这样就为其所累,喧宾夺主,丧失了使用量表的意义和作用。 此外,教师应该认识到其他评价方式同样也可以实现激励作用,包括姿态语言、符号语言、竞赛活动等。 姿态语言评价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以身体姿态做出评价,例如教师对学生翘起拇指、面露微笑、热情鼓掌、轻拍肩膀、夸张模仿等。在课堂中适当使用姿态语言,可以使评价方式更自然得体。 符号语言评价是指以符号或图像形式作为评价手段,例如教师奖给学生印有“笑脸”、“红心”、“五星”、“动物”、“水果”等可爱造型的贴纸,或者发给学生写有英文鼓励性话语及名言的卡片等。在课堂中适当使用符号语言,可以使评价方式更加温馨有趣。 竞赛活动评价是指以伙伴或小组竞赛的形式作为评价手段,例如教师在引出教学主题前的“头脑风暴”中、在布置教学任务后的学生活动中、在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课堂反馈中设计各种竞赛。适当使用竞赛活动,可以使评价方式更加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