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气候概况一、地理位置南昌,位于江西中北部,东径约 1152711635北纬约 28102911之间;其中,市区位于北纬 28352855,东径 1153811603之间。处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地势平坦,湖泊星罗密布,全市平原面积 2651.79 平均公里,占总面积的 35.8%;水系面积 2146.04 平方公里,占 29.0%;全市西北以岗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 87.21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1.2%,丘陵面积 879.62 平方公里,占 11.9%;岗地面积 1637.7 平方公里,占 22.1%。在全市总面积中,除水域面积外,占总面积 70%的陆
2、地,绝大部分已得到开发。其中:耕地面积 402 万亩,占总面积的 36.24%;园地 6.9 万亩,占 0.62%;林地 160 万亩,占 14.41%;城乡居民及用工工矿用地66.7 万亩,占 6.01%;交通用地 45 万亩,占 4.07%。五项合计,共占全市总面积的 61.35%。二、气候概况1、南昌气候特点南昌市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长旺季雨热匹配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由于每年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和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
3、较频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气温南昌地区(下同)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气温在 17.117.8之间,0积温 62566530。气温变幅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达 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降水南昌雨水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 1567.71654.7 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匀,汛期 46 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最大的可达 1 倍以上,雨量最多的是 1954 年达 2356 毫米,最少的 1963 年仅 1046 毫米。日照南昌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17721845 小时,7、8 月最多,2、3 月最少。光照分布与农作物生长旺季基本同步,对农业生产有利。太
4、阳辐射南昌为太阳辐射观测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和净辐射观测。19862003 年平均总辐射量为 4279.02兆焦耳/平方米,19922003 年平均净辐射量为 2078.67 兆焦耳/平方米。风南昌市地处季风气候区,濒临鄱阳湖,风能资源较丰富。由于风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建、进贤均有部分地区临鄱阳湖,风力较大,属风能可利用区;安义不临鄱阳湖,除特殊地形外,风力较小,无利用价值。2、季节特征根据气候学划分季节标准和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地区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虽然四季长短不同,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三、南昌灾害性天气1
5、、雨涝南昌市雨季一般从 4 月初开始,至 7 月初结束,持续 3 个月左右。但不同年份雨季长短和降水量差异很大,雨季最短的 1987 年仅 67 天,最长的 1998 年达 119 天,相差 52 天。雨季降水量最多的 1954年达 1755 毫米,最少的 1990 年仅 449 毫米,相差 1306 毫米。根据 19512003 年雨季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发生严重雨涝 8 年(1954、1962、1973、1983、1995、1998、1999、2003 年),一般雨涝 8 年(1952、1955、1969、1970、1975、1977、1989、1993 年)。除 1961、1990
6、年等少数年份外,几乎每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雨涝灾害。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严重干旱还会造成江河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南昌市夏秋季出现伏秋干旱较频繁,春旱和冬旱比较少见。根据 19512003 年伏秋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发生严重干旱 7 年(1958、1963、1966、1974、1976、1992、2003 年),一般干旱 16 年,一般干旱和严重干旱发生频率为43。3、春寒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冷暖气团交替影响江南,此时正值早稻、棉花、蔬菜等春季作物播种育苗的重要季节。根据南昌 19512003 年气象资料
7、统计,“春寒”发生频率为 60,其中重度“春寒”40,有的年份还多次出现,如 1987 年最多出现 5 次,另有 10 年各出现 2 次。“春寒”对南昌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和棉花、蔬菜播种育苗影响频繁,危害较大。4、小满寒出现在春末夏初(小满节气前后)的低温冷害。发生时段为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此时正值早稻幼穗分化阶段,“小满寒”出现会使幼穗分化受阻,造成短穗,小穗或小粒,使产量降低。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南昌 19512003 年中出现“小满寒”的年份只有 7 年(1959、1975、1978、1984、1987、1990和 1993 年),发生频率为 13.2,其中达到重度危害标准的仅一年(
8、1990 年)。因此,“小满寒”在南昌发生频率不高,影响不大。5、寒露风发生时段为 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寒露节气前后)。轻度“寒露风”多出现在 9 月上半月,仅对双季晚稻早熟品种抽穗扬花有影响。重度“寒露风”一般出现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不仅影响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抽穗扬花,而且会使灌浆结实受阻,造成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根据南昌 19512003 年气象资料统计,“寒露风”发生频率为 52.8,约 2 年 1 遇。其中重度“寒露风”发生频率为 28.3,约 4 年 1 遇。因此,“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的影响不可低估。6、霜冻南昌霜冻最早出现在
9、10 月份,最晚结束在次年 4 月份。年平均霜日数为 18.929.2 天,南昌最少,安义最多。年平均无霜期为 255.7276.2 天,安义最短,进贤最长。全年以 12 月和次年 1 月霜日最多。初霜使晚秋作物停止生长,终霜则会影响早春作物生长发育甚至发生冻害。7、冰冻冬季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往往带来降雪和冰冻天气,使油菜、蔬菜和柑桔等果树遭受冻害。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南昌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 810 天,积雪日数 45 天,最大积雪深度 2040 厘米。日最低气温在 0以下的冰冻天气主要出现在 12 月至次年 2 月,最低气温一般为 0-3,-5以下低温仅 12 天,个别年份可达-7-9,
10、-10以下低温极为罕见。结合越冬作物冻害指标分析,油菜、柑桔等作物有时会受到冻害影响。如 1991 年冬季南昌受强冷空气影响,极端最低在-9以下,其中最低达-12.1,造成柑桔严重受冻,部分桔树被冻死,对柑桔产量影响很大。从冻害地域分布来看,安义相对较多、较重,新建、南昌、进贤较少、较轻。8、热害雨季结束后,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昌常出现连续晴热天气。当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并且持续 5 天以上,便会出现高温热害。高温酷暑不但危害人们生命健康,而且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持续高温导致早稻成熟期提前,造成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根据灾害指标和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南昌早稻高温逼熟
11、发生频率为 22.6,大约 4 年 1 遇,其中达到重度危害的有 4 年(1971、1978、1988 和 2003 年),发生频率为 7.5。轻度发生的有 21 年,频率为 40。没有出现高温热害只有 8 年,约占 15。因此,酷热期间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9、风灾风力达 8 级(相当风速 17.220.7 米/秒)以上称大风。大风不仅影响交通安全,也会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南昌地区有冷空气大风和雷雨大风两种,年平均大风日数为 2.612.4 天,南昌最多,安义最少。虽然出现机率不高,但危害不可轻视。10、雹灾冰雹属强对流天气,虽然发生机率小,持续时间短,但破坏性很大,对人们生命财产和农作物危害严重。根据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南昌地区年平均出现冰雹日数只有 0.20.3 天,约 35 年出现 1 次,多发生在 3、4 月份。新建县的石岗、西山一带发生较多。11、雷击南昌地区是雷电多发区,年平均雷暴日数 5060 天,全年各月均会发生雷暴,但最多出现时段是 39 月份。据省防雷中心不完全统计,19982002 年,南昌地区共发生雷击灾害 50 起,其中 1998 年最多达 15 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有的还造成了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