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兰兽所复试题蜱虫病.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57713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兽所复试题蜱虫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兰兽所复试题蜱虫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兰兽所复试题蜱虫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简介蜱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蜱虫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蜱虫病” ,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近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预防措施尽

2、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避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防治用药辅仁复方硫磺乳膏防治蜱虫病。被蜱虫和虫子叮咬后,具有解毒、杀虫、疗疮、止痒的作用。主用于疥癣、湿疹等皮肤病及脂溢性皮炎 。直接危害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

3、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传染过程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传播疾病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 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

4、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 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是荒漠牧场的 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为一种蜱媒 RNA 病毒。疫区牧场的绵羊及塔里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传染。传播媒介主要为亚东璃眼蜱,病原体可在蜱体内保存数月,并经卵传递。本病除经蜱传播外,羊血经皮肤伤口,及医务人员接触急性期病人新鲜血液后,也可感染发病。在我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 45 月份。 蜱媒回归热

5、: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 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有该病流行,其病原体,在南疆村镇型的为伊朗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persica),乳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北疆荒野型的为拉氏包柔氏螺旋体(Blatyshevyi),特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可经卵传递。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 8 代,并能贮存 14 年。动物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莱姆病:我国于 1985 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B burgdorferi)。它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我国主要媒介是全沟硬蜱,某

6、些野生小型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 20 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 20 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Q 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 蜱虫 )。本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常在野生动物(啮齿类)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牛、羊为人体 Q 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及蜱的叮咬、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病原体能在蜱体内长期存在,并经卵传递,如乳突钝缘蜱可贮存病原体 210 年。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 Q 热存在。在流行区已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Haemaphysalis

7、 companulata)自然感染。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体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小 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草原革蜱为其主要媒介,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也能传播。病原体可经卵传递,在蜱体内可存活2 年。病原体可通过蜱的叮刺或蜱粪污染而感染。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有本病存在。细菌性疾病: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 蜱虫热。蜱能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例如鼠疫杆菌在草原革蜱成虫体内可保存 509 天;兔热杆菌在拉合尔钝缘蜱(O lahorensis )体内可存活 200700 天,故蜱在保存这些病的自然疫源中起一定作用。无形体病:蜱虫会传播一种“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所以业界将这病称为“无形体病”。但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从蜱虫咬伤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