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研主题: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主持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复习课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教学上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2、上成了练习课。3、给学生空间不多。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复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本课题的研究意在激起大家对复习课的重视,同时探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使老师们能上好复习课。主持人:我们尝试采用“两段、五环节”的复习范式。 “两段”即课前自主整理复习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两段。 “五环节”即: 一、提出目标要求、自主整理复习; 二、小组合
2、作交流、完善知识结构; 三、全班交流提炼,共筑知识网络; 四、组织分层练习,全面内化提升; 五、当堂检测评价,及时总结反思。 下面简单地把五个基本环节的操作要领作简单说明: 第一板块的操作要领: 1教师提前一天编制好第二天所上复习课的复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复习内容和具体要求,作为家庭作业,先期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和复习。 2复习提纲的编制是关键,教师要准确把握好知识要点,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既有具备可操作性又要具备可反馈性和可检测性。 3尝试阶段尤其要加强自主整理复习方法的指导和规训,使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同步。第二板块的操作要领: 1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指导好合作学习的方法,制定相应的规则,并
3、按规则进行小组交流。 2围绕复习提纲让学生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要舍得化时间让小组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共识。 3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同时又是一个情报员,善于收集、整理、归纳信息,便于在下个环节中适时点拨和深究。 第三板块操作要领: 1要充分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的成果,适时提出相关问题,提炼要点、内化提升知识要点。 2教师要有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要有善于沟通和融合的本领,配合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仍然是这一板块的主体,教师仅仅是个帮手。 第四板块操作要领: 1教师要精心编制分层练习题,要善于整
4、合所有的复习资源编撰习题,习题力求凸现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整合性和运用性。 2要进行板块式练习,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解答,让每个学生对所有的题目进行充分思考以后,再进行评价。杜绝练一题评价一题的低效做法。 3评价习题时要注意适当的生发,达到做一题懂一片的功效,使练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4课前教师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练习单(一般为 16 开单面) 第五个板块操作要领: 1课堂检测题的编撰要和第四个板块的练习统筹考虑,尽量避免重复(重点题目例外) 。2课堂检测题也要有分层作业的思想,一般设置一星题、二星题和三星题,在确保复习重点的基础上,控制难度系数,尤其在第一轮复习时要控制难度。 3课堂检测
5、题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一定要及时反馈和评价,同时教师要善于收集典型错例,适时提供、深度剖析、及时修正。 4课前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检测作业单(一般为 16 开单面) 当然,以上范式是比较理想化的,在具体操作时,难免有这样和那样的缺憾,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复习课迫切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去研究、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提炼。相信通过 全体 老师的齐心协力、合力攻关,不断实践与创新,一定能使我们的复习课向着高效步步迈进!年月日的复习梳理已经整理 一、复习目标:1、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平年、闰年的辨别方法和每个月的具体天数。2、掌握 24 时
6、计时法以及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单元知识。二、知识整理:本单元分两个部分复习第一部分:1、用拳头、或口诀来帮助记忆大小月的记法。2、每一年 7 个大月和 4 个小月的天数是不变的,变的是平年 2 月有 28 天,闰年 2 月有 29天。3、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强调整百年的判断方法)第二部分:1、时间的进率。2、24 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3、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三、本单元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复习策略。1、对 12 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复习策略:一天钟面转两圈共 24 小时,
7、第一圈为两种记时法数字相同,第二圈时,由 24 时记时法改为普通记时法:用时刻减 12 并在前面加表示时段的名称。反之,由普通记时法改为 24 时记时法:用时刻加 12 并去掉时段名称。2、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复习策略:加强对该内容的对比巩固练习,转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形成对其它进率的适应。如:同时出现有关年、月、日、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整理、认识。3、对平年或闰年的判断复习策略:明确这个问题的判断应分两种情况:(1)一般情况下,“四年一闰”,年份数是 4 的倍数的,那一年就是闰年。(2)整百年时,“一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年份数是 400 的倍数时,那一年才是闰年。4、计算跨天的经过
8、时间。复习策略: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使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算法的过程。如:阳阳时睡觉,第二天早上时起床,他一共睡了几小时?所以经过时间为(小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复习内容以及目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第四单元的内容,通过复习要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会判断平年、闰年以及每个月的天数,会 24 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能正确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这个环节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有更能使学生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可以采用口述或是学案的形式出示。二、整理回顾。(一)明确复习的方法和要求。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看书回顾整理和小组合作交流
9、的方式进行复习,根据复习提示先认真的自己回顾整理,然后在对自己整理的知识或是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有好。这一个环节是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对于刚刚进入自主复习或是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可以起到一个明确方法,清楚要求的目的。(二)根据复习提示,回顾整理。1、出示复习提示。先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提示内容,然后根据提示进行复习整理。提示:(1)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部分内容,把你了解到的有关的知识用你的方法记录在练习本上。(2) 你是怎样记住大月和小月的天数的?怎样判断平年、闰年的?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想一想,记一记。(3) 把你整理的知识和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2、学生理解复
10、习提示,并根据提示进行自主的回顾整理,教师巡视观察、指导,了解情况,为下面的交流做好准备。三、深化交流。1、班内交流。哪个小组将整理的知识展示给大家看,(点名)其他的学生进行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情况,重点提问大月、小月的判断(有哪几个月?),平年、闰年的判断,(可以列举一定的年份进行判断,针对差生),24 时计时法的知识、经过时间的计算等(也可以用一定的具体题目进行强化)。最后在黑板上呈现出本单元的基本框架。请同学们,在仔细的对照着我们整理的知识体系,看一看自己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掌握,不会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共同解决。2、教师总结。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大家要会根据具体的年份
11、判断出平年、闰年,特别是整百的年份,要看看是不是 400 的倍数,而不是 4 的倍数,记住 24 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化,可以用加减 12 的方法转化,还有经过时间的计算,可以用画线段和计算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刚复习的知识做一组练习,希望大家认真读题,仔细计算。四、综合练习。(一)填空。1、2006 年的 5 月份有( )天,11 月份有( )天。2、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到 2008 年 10 月 1 日是( )周年。3、2008 年的二月有( )天,八月有( )天。4、2003 年的第一季度共有( )天,第三季度共有( )天。5、下午 5 时用 24 时计时
12、法表示是( );22 时 25 分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 )。6、小强早上 7:45 到校,11:30 放学,他上午在校时间是( )。7、你( )年出生,这一年是( )年(平年或闰年),这一年的二月有( )天。(二)判断。1、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都是闰年。 ( )2、淮安博物馆每月开发 25 天,那么每月都休息 6 天。 ( )。3、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个季度的天数都一样。 ( )4、一节课是 40 分钟,北京路小学第一节课是下午 2 时 30 分开始,第一节课下课时间应为3 时 10 分。( )(三)解决问题。1、赵敏的妈妈是教师,1956 年 4 月 8 日出生,按国家规定 55 岁退休,她应在哪一年的哪月退休?2、实验小学 1 月 18 日放寒价,2 月 7 日开学,这个寒假一共放了多少天?3、一列火车从上午 8 时 20 分开出,到下午 4 时 20 分一共行了 560 千米,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的体现综合性、层次性;有一定的发展性的和深度的题目,以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本部分的有关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复习情况。五、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