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49636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4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4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4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4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刺法灸法学,第四章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江西中医药大学,毫针刺法,2,第一节 治神法和针刺得气,一、治神法 又称守神法,是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素问 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 官能:“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内经即已强调治神、调气,强调能否治神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谓:“粗守形”、“上守神”。,3,(一)针刺前必须定神,定神:即医者和病者在针刺前要调整好各自的心态,均匀各自的呼吸节律,进而稳定自身的情绪变化的过程。如此,则患者精神安宁才能显现其真正的脉证之象;术者情绪稳定则可精心分析病情,审察患者形神变

2、化,并体察针下经气变化。亦即素问宝命全形论谓:“静意观义,观适之变纵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4,(二)治神要重视心理安慰,治神法需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变化而施行,掌握其情绪心态之根结而加以诱导劝慰。正如灵枢师传谓:“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5,(三)进针要注意守神,进针时要求术者应全神贯注,审视血脉,令志在针,意守针尖,迅速将针刺入皮下。,6,(四)行针宜移神制神,进针后需施行一定手法促使针下得气。医者双目应盯注患者,使病者神情安定、心灵相通,使气易行。如素问针解谓:“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灵枢终始亦曰:“浅而留之,微而浮之

3、,以移其神,气至乃休”。,7,(五)治神可促进守气行气,治神得法,可维持针感或加强针感。在得气后,医者依据病情用意守气,掌握补泻时机,促进经气运行,甚而气至病所。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谓:“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8,(六)治神可诱导针下凉热,医患意守,外加心理诱导,常可促使针下出现凉、热感。 (七)针后注意养神: 针刺完毕,出针后应叮嘱病者静息以养其神。,9,二 、针刺得气的指征和意义,(一)概念 指毫针针刺后通过施行一定手法,使针刺腧穴处产生针刺感应,这种针刺感应为得气。 它包括:病者腧穴处的痠、麻、胀痛感,和医

4、者针下的沉、紧、涩滞感。,10,(二)针刺得气的指征,1.病者自觉指征:指病者主观感觉和反应,通常有酸、麻、胀、重、凉、热、触电感、蚁行感、气流感、水波感等感觉。 2.医者他觉指征:是施针者指下感觉和观察到的现象。通常得气后针下由原来的轻松虚滑感,演变为沉、紧、涩、重感,有时有如鱼吞饵等手感。,11,(三)针刺得气的意义,1.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经气盛衰、取穴准确及疾病预后的依据,也是针刺进一步施行手法的基础; 2.得气与否是判断针刺效应的重要指标,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12,针刺得气的意义,3.针刺后气至的速迟,是判断正气盛衰和病情轻重的依据。正

5、如针灸大成谓:“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13,针刺得气的意义,一般而言,得气速疾,多为正气充沛、经气旺盛,取效相应也快; 得气迟缓,多为正气虚损、经气衰微,收效则相对缓慢。 对于得气迟缓者,往往有部分病者经反复针刺多次后,经气来复,正气渐充,疾病亦可向改善发展。,14,三、针刺得气的方法,(一)候气法 就是针刺入穴后,留针等待气至的方法,也称留针候气法。候气过程中,可通过多种行针手法间歇运针以促气至。,15,(二)催气法,就是针刺入穴位后,采用一些手法,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1.搜气法:进针未得气,可将针提至浅层,再改变针尖方向刺入深层,如此反复

6、以促气至。 2.循摄法:如针刺得气不畅或气至瞬间即逝,可用手指沿经脉循行方向循按、叩击以催气至; 3.弹震法:用手指弹针柄、或弹击腧穴周围以促气至。,16,(三)守气法,是针下得气后,通过施行一定手法促使经气运行更畅或保持经气强度的方法。 如灵枢小针解谓:“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17,守气法操作,1.推弩法:即将针尖抵住有感应部位,推弩针柄,或拇指向前或后捻住针柄,不使针尖脱离经气感应处,以延长针刺感应时间; 2.搬垫法:即在针下得气后,医者刺手将针柄搬向一方,将手指垫在针身与穴位之间以延长针感。 守

7、气法往往可配合补泻手法施行,以促使“气至病所”或达“调气”之目的。,18,(四)调气法,灵枢刺节真邪论谓:“用针之类,在于调气”;难经七十二难:“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广义:调整人体经络之气,使失去平衡的阴阳之气得到调理归于平秘。 狭义:应用手法调整经气方向。,19,四、影响得气的因素,针刺进针后是否能取得“得气”效应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经行针仍未得气者,需分析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之。,20,(一)得气与医患双方的关系,浅深失宜; 手法失当; 用心失专:未能领会守神与治神真义; 反应迟钝:主要指某些疾病在某些阶段其针感反应迟钝。随病情的进一步好转,其针感亦可

8、渐复。 辩证失当,21,(二)得气与环境的关系,春夏季,晴天,气候温暖时,容易得气;秋冬季,阴雨天,气候寒冷时,不容易得气或得气较慢。 温度、光线、空气、音响、气味、卫生状况等因素对得气也会产生一些影响。,22,五、气至病所和行气法,(一)气至病所与循经感传 气至病所:指针刺得气后采用一定手法促使针感向病变部位传布或扩延,最终到达病所。 循经感传:是指针刺得气后,针感沿着经脉循行方向传导的现象。 气至病所往往是借循经感传现象来实现的。针刺某些腧穴,施行行气手法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以达气到病所之目的。,23,气至病所和行气法,(二)行气法 是针刺得气后,采用一定的手法促使经气循经而行,甚至直达病所的

9、方法。又称运气法、气至病所法。临床常用的手法有: 1、循摄法:常用于经气不足,气行缓慢的病例。施术时,用左手食、中、无名指平按在所针穴位的经脉通路上,上下往来轻柔循摄,以使气行加速、气至病所。,24,2.逼针法,得气后如气不行或气行不远可将针尖压住不动,使经气上、下行,行气须配合改变针尖上下方向。,25,3.推气法,得气后,若气行不远,可将针尖提至浅中层,使针尖朝向病所,拇指向前均匀而有力地推捻针柄至指腹横纹时,再轻轻退捻至原位,再用力推捻第二次,如此反复施术,直至气至病所。 如金针赋谓:“动而进之,催针之法”。,26,4.按截法,针刺得气后,右手握住针柄,左手按压针穴的上方,然后施以捻转、提

10、插等手法,可使经气下行;反之,按压针穴下方,可使气上行。金针赋中的“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即为此法。 此外,飞经走气四法亦可用于行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种补泻手法。(见古典针法),27,第二节 辅助针刺手法,概念:是辅助基本手法(提插、捻转)和补泻手法以促使针下得气,行气而气至病所,以诱导凉、热针感的针刺手法。根据一些古代医家常用手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灵枢 邪客:“辅针导气,邪得淫佚,真气得居。”,28,一 、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手法,1.爪法:针经指南:“爪者,凡下针作力置穴,方有准也。” 应用:切穴定位;绷紧皮肤,减轻疼痛。 2.循法:针经指

11、南:“循者,凡下针于穴部经络之处,用于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 应用:催气;行气;解除滞针;减轻病人紧张。,29,爪法,图,30,循法,图,31,3.摄法,针经指南:“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的通也。” 应用:行气:针刺后针下涩滞、疼痛,以指甲沿经上下切压,使经气通行;解除滞针:滞针后在针穴上下切压,可放松肌肉,缓解滞针。,32,摄法,图,33,按法、扪法,4.按法:即如前述之“按截法”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 应用:用于行气,促使气至病所。可结合推捻法、针向法施术。 5.扪法:即内经开阖外泻法中的“阖法”“推其外门。”金针赋谓:“扪为穴闭。” 应用:闭气补虚;止

12、血;消除后遗感。,34,按法,图,35,扪法,图,36,二 作用于毫针的辅助手法,1.搓法:如搓线状捻转针柄,以使肌肤纤维适度缠绕针身以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促使针下出现热、凉感的针法。 应用:(1)守气行气;(2)诱导针下温凉。 2.刮法:单刮、双手刮法; 应用:(1)催气、守气;(2)刮针补泻。,37,搓法,图,38,刮法,图1,39,刮法,图2,40,刮法,图3,41,弹法、飞法,3.弹法:弹针柄; 应用: (1)催气;(2)守气。 4.飞法:用拇、食指小幅度捻转数次后放开; 应用:催气、行气,促进针感扩散传导。飞经走气四法中的赤风迎源法,便运用了飞法。,42,弹法图1,图,43,弹法

13、图2,图,44,飞法,图1,45,飞法,图2,46,飞法图3,图3,47,震颤法,5.震颤法:神应经:“用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 应用:催气、守气、行气。颤法长于守气,可使针感持续不断,使针下长时间保持一种柔和刺激 。,48,震颤法,图,49,6.摇法,摇大针孔、浅而大摇、深而小摇。 应用:出针前摇:在开阖补泻之泻法中,出针前边摇边退针,使针孔扩大,然后出针,不闭针孔。 浅而大摇:是青龙摆尾的基本手法,在浅部斜刺摇摆针身,促使经气传导扩散。 深而小摇:是白虎摇头的基本手法,在深部直刺摇动针身,促使经气传导扩散。,50,摇法,图,51,盘法、弩法,7.盘法: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面盘转(每盘360)。 应用:盘法可加强针感,提高疗效,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病症。 8.弩法:将右手食指或中指在针体上如扣弩机之状,使针身弯曲,从而使针尖向前或向后的方法。 应用:促进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52,盘法,图,53,盘法图2,图,54,弩法,图1,55,弩法图2,图2,56,弩法图3,图3,57,9.搜法,用针尖从浅层向深层刺,同时改变针尖方向以搜寻经气。如前述“搜气法”。 应用:用于针感迟钝,不得气或得气缓慢者。,58,搜法,图,59,搜法图2,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