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章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教学目标: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有机 质、土壤通气性、土壤胶体、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缓冲性、土壤空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特性。理解:不同质地的农业生产特性;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土壤基本性质及对肥力的影响。了解:土壤退化、污染和低产田的改良与开发。学会: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技术。教学时数:18 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12 学时、技能训练 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组成教学重点: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质地的类型及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
2、影响。教学难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土壤矿物质。一、土壤、土壤肥力概念1土壤概念 土壤即指覆盖在地球 陆地表面上的,能 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自然土壤:自然界尚未开垦种植的土壤。农业土壤:而在自然土壤基础上,人 类开垦耕种和培育的土壤。2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3土壤的组成 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 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二、土壤矿物质(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矿物质的风化产物,其 颗粒大小差别很大。通常肉眼可见的大颗粒多是破碎的原生矿物
3、,而细小的土粒 则是经过化学风化作用改造形成的次生黏土 矿物。原生矿物是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 榄石等。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重新形成的一 类矿物,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次生铝硅酸盐矿 物和铁、 铝、硅等氧化物或含水氧化物(如三水铝石)。(二)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土壤质地可划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几种主要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为:质地 肥力特征 生产特性沙质土 土壤砂粒多,大空隙多,小空隙少,故透水透气性强而保水保肥性差;砂土含养分少,有机质分解快,易
4、脱肥,施用速效肥料往往肥力猛而不长,俗称“ 一烘头”;砂土因水少气多,土温升降速度快,昼夜温差大,称“热 性土”。种子出苗快,发小苗不发老苗;易于耕作,但泡水后会淀浆板结,俗称闭沙;这类土壤宜种植生育期短、耐 贫瘠、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果 树等作物。黏质土 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 总孔隙度大,毛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 冷性土”。湿时泥泞, “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耕后大坷垃多,作物不易做到全苗齐苗;土性冷,肥效稳长,发
5、老苗不发小苗;这类土壤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高梁、豆类等生育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壤质土 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发老苗 “壮子送老”。三、土壤生物和有机质(一)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土壤动物种类:土壤中有许多小动物,如蚯蚓、线虫、蚂蚁、蜗牛、蠕虫、螨类等。作用:粉碎土壤中的有机物残体,促进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粪便排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蚯蚓和蚂蚁在形成团粒结 构方面有重要作用,常作 为土壤肥力的 标志之一。但有些动物对植物有害。2土壤
6、微生物种类:重要的类群有细菌、放线 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及病毒等。作用: 分解有机 质,释放养分;分解农药等对环境有害的有机物 质。 分解矿物养分,固定大气氮素,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利用磷、 钾细菌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促进土壤磷、钾的释放;合成土壤腐殖质,培肥土壤; 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其代谢产物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某些病原菌活 动。(二)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来源于生物(主要指植物和微生物)且经过土壤改造的有机化合物。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来源:施用的有机肥料、作物的秸秆以及残留的根茬等,此外,土壤 动物残体和微生物、一些生物制品的废弃物、工业废 水、 废渣及污泥等也是土
7、壤有机 质的重要来源。元素组成:C、 O、H、N,分别占 52%58%、 34%39%、3.3%4.8% 和 3.7%4.1%,其次是 P 和 S。物质组成: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木 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占 10%15%。腐殖质 占土壤有机质的 85%90%,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是将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物质,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是释放养分和消耗有机质的过程;腐殖化过程是微生物作用于有机物质,使之转变为复杂的腐殖质,是积累有机质、贮存养分的过程。 2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作用: 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
8、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活 跃土壤中养分代 谢。其他作用。腐殖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起到 净化土壤作用。腐殖质中某些物质如胡敏酸、维生素、激素等还可刺激植物生 长。管理:增施厩肥、堆肥、种植绿肥、水田放养绿藻、秸 秆还田等措施来进行。同 时结合耕作、排灌等措施,调节土壤水、气、热等状况。四、土壤水分和空气土壤水分和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二者彼此消长,即水多气少,水少气多。(一) 土壤水分土壤水并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无机 盐与有机物的稀薄溶液。具体内容第五章有详细阐述。(二)土壤空气1组成特点:土壤空气中 CO2 含量高于大气;土壤空气中的 O2 低于大气; 土壤
9、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高于大气;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2土壤通气性概念: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常通过扩散作用和整体交换形式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通气性。作用: 影响种子萌 发。 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与吸收功能。影响土壤养分状况。影响作物的抗病性。调节: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排灌、适时中耕等措施来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 给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复习思考:1. 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2. 各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如何?3. 土壤生物有哪些作用?4.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5. 什么叫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
10、长发育有哪些重要作用?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土壤结构的类型。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创造土壤团粒结构的农业措施。土壤酸碱性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土壤耕性的判断与改良。教学难点: 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土壤胶体。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孔隙性、土壤 结构性、土壤物理机械性和土壤耕性等,土壤化学性质包括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土壤缓冲性等。一、土壤孔隙性与结构性(一)土壤孔隙性1概念 土壤孔隙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和性质的总称。2土壤密度 土壤密度是指 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 单位是gcm3 或 tm 3。一般情况下,把土壤的密度 视为
11、常数,即为 2.65 gcm3 。3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 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也是 gcm3 或 tm3 。4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土壤密度和容重计算得出。土壤孔隙度的变幅一般在 30%60%之间,适宜的孔隙度为 50%60%。土壤孔隙度(%) ( ) 100密 度容 重15土壤孔隙类型 根据土壤孔隙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如表所示。土壤孔隙类型及性质孔隙类型 通气孔隙 毛管孔隙 无效孔隙(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 0.02mm 0.020.002mm 0.002mm土壤水
12、吸力 15kPa 15150kPa 150 kPa主要作用 此孔隙起通气透水作用,常被空气占据此孔隙内的水分受毛管力影响,能够移动, 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起到保水蓄水作用 此孔隙内的水分移动困难,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空气及根系不能进入 6土壤孔隙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适宜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耕作层土壤孔隙状况为:总孔隙度为 50%56%,通气孔隙度在10%以上,如能达到 15%20%更好,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之比为 2:1 为宜,无效孔隙度要求尽量低。对于植物生长发 育而言,在同一土体内孔隙的垂直分布应为“ 上虚下实”。(二)土壤结构性1概念 土壤中的土粒,一般不呈单粒状态存在(沙土例外),而是相互
13、胶结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土团存在于土壤中, 这种土团称为结构体或 团聚体。土壤 结构性是指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土壤中的排列方式等状况。2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特性 按照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团粒与粒状结构 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且直径大小在 0.2510 mm 之间的土壤结构体,俗称“蚂蚁 蛋”、 “米糁子”等,常出 现在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适中的土壤中。图 土壤结构的主要类型1块状结构 2柱状结构 3棱柱状结构 4团粒结构5微团粒结构 6核状结构 7片状结构(2)块状与核状结构 这两种结构近似立方体形状。一般块状结构大小不一,边面不明显, 结构体内部较紧实,俗
14、称“坷垃”。而核状 结构的直径一般小于 3cm,棱角多,内部紧实坚硬,泡水不散,俗称“ 蒜瓣土”,多出现在有机质缺乏的黏土中。(3)柱状与棱柱状结构 是指近似直立、体形 较大的长方体 结构,俗称 “立土”。如果 顶端平圆而少棱的称柱状结构,多出 现在典型碱土的下层;如果 边面棱角明显的称棱柱状结构,多出现在质地黏重而水分又经常变化的下层土壤中。(4)片状结构 是指形状扁平、成 层排列的结构体,俗称 “卧土”。如果地表在遇雨或灌 溉后出现的结皮、结壳,称为“板结”现象。3团粒结构 形成:团粒结构一般要经过多次(多级)的复合、 团聚而形成,可概括如下几步:单粒复粒(初级微团聚体)微团粒(二级、三
15、级微团聚体)团粒(大 团聚体)。作用: 团粒结 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能够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保肥与供肥性能具有良好的物理性和耕性。培育: 通过深耕,使土体破裂松散,适时适当耕、锄、耱、镇压等耕作措施,结合施用有机肥料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通过种植绿肥或牧草, 实 行合理轮作倒茬增加团粒结构;采用沟灌、喷灌、滴灌和地下灌 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并结合深耕进行晒垡、冻垡,可充分利用干湿交替、冻融交替作用,有利于团粒形成;施用胡敏酸、树脂胶、纤维素黏胶等土壤结构改良剂来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二、土壤耕性(一)土壤耕性的含义土壤耕性是指耕作土壤中土壤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在耕作后土壤的生产性能。它是土
16、壤各种理化性质,特别是物理机械性在耕作 时的表现;同 时也反映土壤的熟化程度。(二)土壤耕性的表现1耕作的难易程度。群众常将省工省劲易耕的土壤称为“土 轻”、 “口松”、 “绵软”,而将 费工费劲难耕土壤称为“土重” 、“口紧”、 “僵硬”。2耕作质量的好坏。耕性良好的土壤,耕作时阻力小,耕后疏松、细碎、平整,有利于作物的出苗和根系的发育。3宜耕期的长短。宜耕期是指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如沙质土宜耕期长,表现为“干好耕,湿好耕,不干不湿更好耕 ”;黏质土则相反,宜耕期很短,表现为“早上软,晌午硬,到了下午锄不动” 。(三)宜耕期的选择1看土验墒。雨后或灌溉后,地表呈“ 喜鹊斑”状态,
17、外白(干)、里灰(湿),外黄里黑,半干半湿,水分正相当,此时可耕。2手摸验墒。用手抓起二指深处的土壤紧握手中能成团,稍有湿印但不黏手心,不成土饼,呈松软状态。松开土团自由落地,能散开即宜耕。3试耕,耕后土壤不黏农具,可为犁抛散,即可耕。(四)土壤耕性的改良改良耕性措施是:增施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质可降低黏土的黏 结性和黏着性,减少耕作阻力; 通过掺 沙掺黏,改良土壤质地;创造良好的土壤 结构;掌握宜耕含水量和宜耕时期。三、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一)土壤胶体1概念 土壤胶体是指 11000 nm 之间(长、宽、高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方向在此范围内)的土壤颗粒。2种类 根据微粒核的组成物质不同,可以将
18、土壤胶体分为三大类: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3土壤胶体特性(1)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2)带有一定的 电荷,根据电荷产生机制不同,可将土壤胶体产生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3)具有一定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4土壤吸收性能 根据土壤 对不同形态物质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机械吸收作用 机械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进入土体的固体颗粒的机械阻留作用。(2)物理吸收作用 物理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保持作用。(3)化学吸收作用 化学吸收作用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溶性盐而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也称化学固定。(4)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19、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又称物理化学吸收作用。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土壤保肥供肥最重要的方式。(5)生物吸收作用 生物吸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一些小 动物可将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吸收保留在体内的过程。(二)土壤保肥性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吸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物质的能力。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土壤保肥的主要机理。1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概念: 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特点 :可逆反 应 ;等电 荷交换;反应迅速;受质 量作用定律支配。
20、2阴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概念:阴离子交换作用是指土壤中带正电荷胶体所吸收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类型:根据被土壤吸收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三类:(1)易被土壤吸收的阴离子,如磷酸根离子(H 2PO4 、HPO42 、PO43 ),硅酸根离子(HSiO3 、SiO32 )及某些有机酸的阴离子。(2)很少被吸收甚至不能被吸收的阴离子,如 Cl 、NO3 、NO2 等。(3)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阴离子,如 SO42 、CO32 、HCO3 以及某些有机酸的阴离子。3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肥力影响: 影响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影响土壤酸碱性。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耕性。影响土壤缓冲性和稳肥性。(三)土壤
21、的供肥性1概念 土壤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持续不断地供应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速效养分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土壤供肥性。2土壤供肥性表现 作物长相。 土壤形态。 施肥效应。 室内化验结果。3原理 土壤供肥性常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迟效养分转化成速效养分的速率、交 换性离子有效度等有关。迟效养分的有效化:迟效养分包括矿物态养分和有机态养分,矿物态养分经过风化释放多种可溶性矿质养分,层状硅酸 盐中养分有效化主要来自 层间离子释放;有机态养分主要依靠微生物分解而释放使其有效化。交换性离子有效度:交换性离子对植物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饱和度效应、陪 补离子效应和阳离子非交换吸附的有效性。(四)土壤保肥性与供
22、肥性的调节1增加肥料投入,调节土壤胶体状况。增施有机肥料、秸 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提高有机质含量;翻淤压砂或掺黏改沙,增加沙土中胶体含量;适当增施化肥,以无机促有机,均可改善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2科学耕作,合理排灌。合理耕作,以耕促肥;合理灌排,以水促肥,也可改善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3调节交换性阳离子组成,改善养分供应状况。酸性土壤施用适量石灰、草木灰;碱性土壤,施用石膏,可调节其阳离子组成,改善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四、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土壤酸性或碱性通常用土壤溶液的 pH 值来表示。我国一般土壤的 pH 值变动范围在49 之间,多数土壤的 pH 值在 4.58.5 范围内,极少有低于 4 或高
23、于 10 的。(一)土壤酸碱性1概念 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溶液中的 H 和 OH 浓度比例不同所表现的酸碱性,常用 pH 值表示,pH 是土壤溶液中 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 pHlogH 。2分级 土壤 PH 值和酸碱性反应的分级土壤 pH 4.5 4.55.5 5.56.5 6.57.5 7.58.5 8.5级 别 极强酸 强酸性 微酸性 中性 微碱性 强碱性3与土壤肥力关系 见下表。4调节 因土选种适宜的作物。 化学改良。酸性土壤通常通过施用石灰质肥料、碱性土壤一般通过施用石膏、磷石膏、明矾等进行改良。(二)土壤缓冲性1概念 土壤具有抵抗外来物 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称为土壤缓冲性。
24、2,机理 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弱酸及其盐类的缓冲作用。土壤中的两性物质作用。如胡敏酸、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既能中和酸,又能中和碱,从而起到缓冲作用。3影响因素 土壤缓冲性大小取决于黏粒含量、无机胶体 类 型、有机质含量等。4调节 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沙土掺淤,增施有机肥料和种植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缓冲性能。壤酸碱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酸碱度 极强酸性 强酸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强碱性 极强碱性pH 3.0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主要分布区域或土壤华南沿海的泛酸田华南黄壤、红壤 长江中下游水稻土西北和北方
25、石灰性土壤含碳酸钙的碱土土壤物理性质越酸因钙、镁离子减少,氢离子增多,土壤结构易破坏,妨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调节盐碱土中由于钠离子的作用,土粒分散,湿时泥泞不透水,干时坚 硬微生物 越酸有益细菌活动越弱,而真菌的活动越强适宜于有益细菌的生长 越碱有益细菌活动越弱氮素 硝态氮的有效性降低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最为适宜,氮的有效性高越碱氮的有效性越低磷素 越酸磷易被固定,磷的有效性降低 磷的有效性最高磷的有效性降低 磷的有效性增加钾钙镁 越酸有效性含量越低 有效性含量随 pH 增加而增加钙镁的有效性降低铁 越酸铁越多,作物易受害 越碱有效性越低硼锰铜锌 越酸有效性越高 越碱有效性越低(但
26、pH8.5 以上,硼的有效性最高)钼 越酸有效性越低 越碱有效性越高肥力状况有毒物质 越酸铝离子、有机酸等有毒物质越多 盐土中过多的可溶性盐类以及碱土中的碳酸钠对植物有毒害指示植物 酸性土;铁芒箕、映山红、石松等 钙质土:蜈蚣草、 铁丝蕨、南天竺等盐土:虾须草、盐蒿、扁竹叶、柽柳等碱土:剪刀股、碱蓬、牛毛草、麻陆等化肥施用 宜施用碱性肥料 宜施用酸性肥料复习思考:1. 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它的基本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2. 简要回答土壤吸收作用的五种形式?3. 简述土壤结构的类型有哪些?4. 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哪些?农业生产上如何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5. 什么叫土壤耕性?它的内容有
27、哪些?6. 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有和关系?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重点:土壤剖面。高产肥沃土壤培肥措施。低产田的改良与开发。教学难点: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措施。一、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面叫土壤剖面。1自然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腐殖质层、淋溶层、淀 积层和母质层。自然土壤剖面示意图 耕作土壤剖面示意图 2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壤剖面一般也分为四层:即耕作层( 表土层)、犁底层(亚表土层) 、心土 层及底土 层。耕作层:指经常被耕翻到的土壤表层,厚 约 1520cm 。犁底层:是受农具耕犁压实,在耕作 层下形成的紧实亚
28、表层。厚 约 l0cm。心土层:是介于犁底层和底土层之间的土层,也叫半熟化土层。一般厚度 为 2030cm 。底土层:位于心土层以下的土层。一般在地表 5060cm 以下。3水田土壤的剖面耕作层:通常厚 1218cm,多锈斑。犁底层:厚 10cm 左右,青灰色,也多 锈斑,可防止水分渗漏过快。渗育层:是受灌溉水侵润或淋洗影响而形成的层次,厚 1020cm,颜色灰白,夹有少量锈纹、 锈斑或铁结核。潴育层:是受水分侵润,含铁矿 物水化而显黄和灰颜色的层 次,有大量的 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潜育层:是由于水温、土温过低,通透性不良,还原性物质积聚的层次。母质层。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一)我国的土壤
29、资源特点 我国的土壤资源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1土壤类型多 我国最新土壤分类系统(1995 年)将我国土壤分为 14 个土纲、39 个亚纲、 141 个土类、595 个亚类,足以说明这一点。2山地面积大 我国山地占国土面 积 66%。3人均占有量低,低产土壤面积大 人均占有耕地约为 0.0934 公顷,是世界平均数的26%,耕地中存在各种障碍因素的低产田约占三分之一,这是开发中的一个不利因素。4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如耕地不断减少,土壤肥力减退,土壤沙化、污染、侵蚀、 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与植物生长土壤 分布 特点 利用红黄壤 热带、亚热带地区质地黏重而耕性差
30、、酸性强(pH5.5)而易产生铝毒、氧化物矿物多易产生磷的固定、养分贫 瘠而作物生产受到限制。山地上部宜造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山地中部宜发展油茶、茶叶、板栗等经济林,下部则易发展农作物。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黄土性土 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土层深厚、疏松、质地细匀,透水性强,耕性良好,微碱性,含较多石灰质,但土壤结构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瘠易发生水土流失。一般以种植牧草、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并以种植耐旱作物,如谷子为主。干旱区土壤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干旱 一般为种草种树,防治水土流失;种植绿肥,合理轮作,采取旱耕技术;农、牧结合,适当种植耐旱作物。东北森林草原土壤东北地区 土层深
31、厚,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油黑,疏松而富有团粒结构,极为肥沃。在低山丘陵区发展林果业,山前平原和坡地易种植农作物,在土质 瘠薄山地则发展林牧业。水稻土 秦岭、淮河以南独特的剖面特征,耕作层通常厚1218cm,多锈 斑,犁底层青灰色,厚度仅 10cm 左右,也多 锈斑,渗育层可见明显灰色胶膜与铁锰淀积。应发展粮饲、粮经集约经营,长江中下游实行小麦玉米水稻三熟制有发展前途。三、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育(一)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1良好的土体构造 高产肥沃的旱地土壤一般都具有上虚下实的土体构造。高产肥沃的水稻土一般都具有松软肥厚的耕作层,既滞水又透水 发 育良好的犁底层。2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 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
32、、速效磷、速效 钾(K )含量、阳离子交 换量高。3良好的物理性质 肥沃土壤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物理性 质 。(二)高产肥沃土壤培肥措施1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 应每年向土壤中输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料,不断更新与活化土壤腐殖质。2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 从农业技术方面考虑,建 设灌溉农业应注意:重视灌水与其他增产措施的配合;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保护 地下水资源,防止次生 盐渍化;防止次生潜育化。3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 根据作物茬口特性,实行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经济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豆科作物与粮棉作物 轮作、水旱轮作等。4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 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5防止
33、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应运用合理的农、林、牧、水利等综合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退化、土壤污染,保 护土壤资源。四、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农业开 发(一) 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改良盐碱地,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水利为基础,改土培肥为中心,改良与利用相结合,实行农、林、水、牧综合治理。1水利措施 主要有:排水降 盐。灌水压盐。引洪放淤。种稻改良。蓄淡养鱼。2农业措施 主要有:平整土地,深耕深翻。培肥改土。选种耐盐作物、 躲盐巧种。植 树造林,营造农用防 护林。3化学改良 在水利、 农业改良的基础上,施用石膏、硫酸亚铁、硫磺等化学改良剂也能起到改碱效果。(二)障碍层土壤的改良和开发1紫色土 改
34、良和开 发途径是:水土保持。 合理施肥,培育土壤。因地制宜,合理利用。2白浆土 主要改良措施为:深耕打破白浆层;秸秆还田,种植绿肥, 补充有机质;有机无机生物复合施肥和多元素配方施肥; 因土种植,对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种植水稻可有效发挥土壤潜力。3风沙土 改良利用的基本途径 为:封沙育草,造林固沙。林果结合,大力 发展果树生产。 调整作物布局,发挥 沙区优势。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秸 秆直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引洪灌淤,客土 压沙,改良土质,提高风沙土蓄水、保肥、抗风能力。(三)低产水稻田改良和开发水稻田中有许多低产田,如冷浸田、沤田、沙土田等。1冷浸田 根治的途径是:排除水害。犁冬晒白
35、、熏田、掺沙入泥、施用热性肥和磷肥等进行改良培肥。2沤田 改良措施有:掺沙改善质地。增施有机肥料,翻压绿肥。 适时晒垡和冻垡。适 时耕作。3沙土田 主要改良措施有:沙土掺黏。 加深耕层厚度,增施有机肥料特。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 基本条件,如修塘蓄水、开辟水源、改善灌排等措施。五、土壤退化污染与防治(一)土壤沙化与防治1概念 土壤沙化是指在沙漠周边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渡放牧,或开 垦为农田,土壤中水分状况变得干燥,土粒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而使土壤沙化。2危害 使大面积土壤失去农、牧生产能力。使大气环境恶化。 土壤沙化的发展
36、,造成土地贫瘠,环境恶劣,威 胁人类生存。3防治途径 营造防沙林带。实施生态工程。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合理开发水资源。完善法制,严格控制 农垦和破坏草地。(二)土壤流失与防治1危害 土壤薄层化。土壤质量下降。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防治 树立保护土壤,保 护生态环境的全民意识。植物措施,选择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而且生长快的树种, 营造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交林等。 ;土壤保持耕作法。 先保护后利用。(三)土壤潜育化与防治1概念 土壤潜育化是土壤处于地下水分饱和、过饱和,长期浸润状态下,在 1m 内土体中某些层次因还原而生成灰色斑纹层,或腐泥 层,或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 2危害
37、土壤中还原性有害物 质较多,土性冷,养分转化慢,不利于水稻生长。3防治 开沟排水,消除渍害。 多种经营, 综合利用。合理施肥。开发种植耐渍水稻品种。(四)土壤污染与防治1危害 土壤 污染不但直接表现在土壤生产力的下降,而且还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人体之间的生物链,使有害物 质富集起来,从而 对人类产 生严重危害;土壤污染由于得不到及时防治,已成为水和大气 污染的来源。2来源 土壤中 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是工 业“三废”,即 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化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等。3预防 采取 “先防后治,防重于治”,首先要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测与评价系 统;发展清
38、洁生产工艺,加 强 “三废”治理,有效地消除、削减控制重金属污染源。4治理 对于已污染的土壤要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治理:(1)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 通过农田的水分调控,调节土壤 Eh 值控制土壤重金属的毒性;施用石灰、有机物质 等改良剂;客土、 换土法;生物修复。(2)有机物(农药)污染土壤的防治措施 主要治理措施有: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减轻污染;调 控土壤 pH 和 Eh,加速农药降解。复习思考:1. 改良盐碱地的农业措施有哪些?2. 低产水稻田中沤田的改良措施有哪些?3. 土壤沙化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4. 土壤流失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如何防治?5.
39、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如何治理?【实验实训 11】 土壤含水量测定与田间验墒技术一、目的 学会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田 间验墒技 术。二、方法原理 在 1052温度下,水分从土壤中蒸发。将土壤样品烘至恒重,通 过烘干前后质量之差,可计算出土壤水分含量的百分数。三、实验仪器 天平(感量 0.01 克)、恒温干燥烘箱、有盖铝盒、土钻或土铲等。四、操作步骤1取有盖铝盒,冼净,烘干,然后在天平上称重( W1)。注意底、盖编号配套,以防混淆。2按工作要求,用土钻或土铲取不同深度的土样,放入铝盒中,取样量以约占铝盒体积的 2/3 为宜。立即将铝盒盖上, 带回实验室称重(W 2)。3将铝盒盖子打开,放入烘箱中
40、,在 1052温度下烘 6 小时左右。4关闭烘箱,盖上铝盒盖子,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5打开铝盒盖子,放入烘箱中再烘 2 小时,冷却,称至恒重(W 3)(即前后两次质量差0.03 克)。五、结果计算六、田间验墒技术 华北旱作土壤 墒性一般可分为五种 类型,即汪水、黑 墒、黄 墒、潮干土、干土面(表 610)。土壤墒情的类型和性状类型 土色 湿润程度(手捏) 含水量(重量 %)黑墒以上(汪水) 暗黑 湿润,手捏有水滴出 23 以上黑墒 黑黑黄 湿润,手捏成团,落地不散,手有湿印 2023黄墒 黄 湿润,捏成 团,落地散碎,手微有湿印和凉爽之感 1020潮干土(灰墒、燥 墒) 灰黄潮干,半湿润,捏不
41、成团,手无湿印,而有微温暖的感觉 810干土面 灰灰白 干,无湿润感觉捏散成面,风吹飞动 8 以下10%10%, 32W烘 干 土 重烘 干 土 重湿 土 重土 壤 含 水 量【实验实训 12】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 备方法。二、仪器用具 小铁铲或土钻 、塑料袋、标签、铅笔、 钢卷尺、木棒、镊子、土壤 筛(18 目、60 目)、广口瓶和盛土盘等。三、方法步骤(一)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1选点与布点 布点形式以蛇形较好。采 样数目一般可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采集 520 个点。2采土 深度一般为 20cm 左右。采土可用土钻
42、或小土铲进行。每个混合样品的重量,一般 1kg 左右即够分析用。采好的土样可装入塑料袋中,并立即 书写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在口袋内,一份放在口袋外。标签上用铅笔写明采样 地点、深度、样品编号、日期、采样人、土壤名称等。(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1风干 田间采回的土样,应立即捏成碎块,剔除侵入体和新生体后,铺在晾土架、木板或盛土盘中,摊成 23cm 厚的薄层,进行风干。 风干应 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进行。风干过程要随时翻动。2磨细与过筛 将风干后的土样平铺在木板或塑料板上,用木棍碾碎,边磨边筛,直到全部通过 18 目筛为止;但石块、 结核等不要碾碎,如果 检出的石子、结核物较多,应称重,并折算出
43、含量百分率。过筛后的土样经充分混匀后,分成两份;一份供 pH、速效养分等测定用;另一份继续磨细全部过 60 目筛,供测定有机 质、全氮 测定用。3装瓶贮存 过筛后的土样经 充分混匀后,装入具磨口塞的广口瓶中,内外各具标签一张。 标签上写明土样编号、采样地点、深度、 筛号、采 样人、日期等。制备好的土样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的影响与污染。【实验实训 13】土壤酸碱度的测定一、目的 掌握用混合指示剂 比色法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正确方法,了解土壤酸碱反应。二、仪器用具 白瓷比色盘、滴管、玻璃棒、玻璃瓶、标准比色卡、塑料薄膜、白纸条等。三、方法原理 利用指示剂在不同 pH 的溶液中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特性,根据指示 剂显示的颜色确定土壤 pH 值。四、试剂配制(一)pH48 混合指示剂 (二)pH411 混合指示剂 五、操作步骤(一)用白瓷比色盘测定取黄豆大小的土壤样品,置于白瓷比色 盘穴中,加指示 剂 35 滴,用玻璃棒轻轻搅匀,稍澄清,倾斜瓷盘,观察溶液颜色,确定 pH 值。(二)用塑料薄膜测定可事先选好一小块塑料薄膜,将白 纸条衬在塑料薄膜下,使其两者重叠。然后沿 纵向对折,再把其尾端折转向上,用左手提住(图 615)。取少许土样,放在塑料薄膜靠尾端处,滴加指示剂 35 滴,使指示剂和土 样充分作用。稀澄清,即可观察指示剂颜色,确定 pH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