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生效日期:2007 年 3月 20日 修订日期: 2011 年 5月 12日 一、质量控制和持续培训:留置导管的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的插管操作及护理操作;对血管插管的医师和护理血管导管的护士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规范的插管操作,规范的护理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等。二、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认真选择穿刺点,以减少静脉炎和感染。三、严格无菌操作,认真落实手卫生制度。穿刺和护理前,仔细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刺点皮肤要严密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四、认真做好穿刺点敷料的护理:若为无菌纱布,每天更换一次;若为专
2、用贴膜,国产贴膜每天更换一次;3M 贴膜一般每周更换敷料 2 次;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或者有污物时应该及时更换。五、做好导管的护理。外周静脉导管:建议每间隔 7296 小时更换导管,并改变穿刺部位;中心静脉导管:包括 PICC、血液透析用导管等,无须常规更换导管,通常置管不超过 30 天为宜。如果穿刺点出现化脓提示感染时,立即拔除。当患者出现菌血症时,但感染源不太可能是静脉导管时,不要常规地拔除导管。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导管相关感染,不可以通过导丝更换导管;尽量缩短置管天数。六、输液装置与药液:一般情况下输注装置更换不超过 72 小时,当输注促进微生物生长的液体如脂类和血制品,则应缩短更换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更换;七、透析患者最好进行血管造瘘或者血管移植,透析用的导管,不要用于其他操作。八、病原学检查:根据血培养的操作规范积极送检血培养。九、预防感染用药:穿刺前和留置血管内导管过程中,不要常规全身使用抗生素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