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32898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出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设计理念:文章是由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其要表达的意蕴,每个词语都会饱含作者的情感和充盈生命的呼吸,词语有情感,词语有温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具体语境,揣摩其内涵、辨析其情感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本文时我通过与天游峰对话、与扫

2、路人对话、与作者对话这三个感观的言语交际场景的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顺利与文本接通、耦合,设身处地的触摸文本中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敞开自己的心扉做文本的知音。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的特点,感受天游峰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描写上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特点及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过程:一、概括文意,质疑入课。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

3、天游峰,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过渡:天游峰是什么样的?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设计意图: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开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能培养概括能力,又能及时巩固上节课内容,引起学生阅读期待】二、合作探究,点拨引领。(一)与天游峰对话抓住词语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出示:合作探究(一)与天游峰对话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1.读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学法提示: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天游峰给

4、你留下什么印象?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2.交流讨论: 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 (出示天游峰图片 2-3 张,简单介绍: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登峰顶,望云海,犹如在蓬莱仙境,又似在天上神游。故名天游峰。 )作者笔下的天游峰是怎样的? 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1 )你关注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2 )能读出它的险吗?指名读,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

5、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1 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2 )能把“累”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出示:描写天游峰的两段话。 读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列数字、比喻、侧面烘托等)总结: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要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过渡:在这样的险峰上不要说扫路,就是光登山走路就让游客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老人的感受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老人。【设计意图:与天游峰对话,通过指导阅读有关描写天游峰的重点词句,体会天游峰高

6、大、险要的特点,并且体会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课内得法,为今后的习作做准备。 】(二)与扫路人对话凭借词句品味老人的自信与豁达。出示:合作探究(二)与扫路人对话这是一位( )的扫路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圈画出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再与同桌交流。交流讨论:1解读扫路人的外貌描写。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直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1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

7、2 )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朗读)2解读扫路人的动作描写。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轻声地读一读,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老人的热情好客)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好客读出来。(齐读)3解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老人的语言描写课文有几处?依次指名读出。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从哪看出?老人累不累?说说理由。从“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读懂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师总结:

8、把工作当成享受,这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1 )你认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读出什么。(2 )抓住“我能舍得走吗?”改写句式。(3 )你们向往老人的这种生活吗?老人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怎样把老人的“悠然”读出来。小结:乐于付出,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出示:“30 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1) 从老人说的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2) 齐读,读出老人的自信。小结:老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更是一

9、种自信、豁达开朗。【设计意图:与扫路人对话,通过对老人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重点词句的解读,感受天游峰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与作者对话透过文本积淀作者的情感与价值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位普通的老人?(老人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出示:合作探究(三)与作者对话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位普通的老人?找出描写老人对作者产生影响的句子,想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展示: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三十年后,我再来看您!”“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 )从作者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让我们也祝愿这位老人长命百岁,齐读。(2 ) “笑声”能持续这么

10、长时间吗?(学生交流:笑声留在作者心里,忘不掉。 )你能改动一下这句话,让这“笑声”伴随“我”更长的时间吗? 句式练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 ) 。(3 )老师有个疑惑,本文重点是写扫路人,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呢?(交流体会“对比衬托”的作用。 )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敬佩,再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设计意图:与作者对话,通过阅读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文章的表达意图,感受作者对老人由衷的敬意。 】三、读写结合,情感升华。刚才我们与作者,与老人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大家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不管多少,只写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也可以对自己说。出示:我想对( )说:

11、 。(配乐萨克斯茉莉花 )学生写,选择优秀写于黑板,交流。读了本文,老师也感慨万千,写下两句话,与大家分享。出示: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做一个快乐人。一位乐观豁达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设计意图:理解与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在理解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设计练笔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倾诉对扫路人的敬意,让学生在心灵上与文本、扫路人、作者产生共鸣。 】四、总结提升,凸现主题。同学们,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

12、峰:高 险对比衬托扫路人:自信 豁达开朗教学反思:在县教研室组织教学视导中,我有幸成为一名送教者,执教了六年级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短短的一周送教的过程,让我感受更多的是在实验与反思中,经历了一次从最初的寄在蛹中的蛾到翩翩起舞的蝶的过程。正是由于每节课后给我留下的收获与遗憾让我对执教这一内容后有了更深的感触。一、与天游峰对话抓住词语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环境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所生活的特殊背景,烘托出人物具有的可贵品质。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 、 “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 “层层叠叠” 、 “气喘吁吁” 、 “

13、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天游峰的高而险,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二、与扫路人对话凭借词句品味老人的自信与豁达。作者与扫路人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课堂中我通过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圈画出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这一探究环节,让学生围绕“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 、 “老人该不该回去?” 、 “三十年后,能不能见到老人?”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并联系课文最后一句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三、与作者对话透过文本积淀作者的情与价值观。 。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之中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把握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辅以“我想对()说: 。 ”的句式训练让学生理解与表达做到有机统一,既实现了情感上的升华,也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得以结合。2017 年 4 月 1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