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六、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1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1 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1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
2、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从一个儿童一月半开始用照片开始记录他的瞬间,一直到两七个月,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一个儿童的发展。陈鹤琴先生用照片记录儿童的成长,从渺茫无知到乐于探索。陈鹤琴先生使用的是个别研究,以自己的儿子陈一鸣为对象。陈鹤琴先生对一鸣的研究非常仔细,从每一天身体和心理的任何变化都详细记录,不会错过一丝一毫。身高、体重、坐高等做成一份详细的表格,口的动作、手的动作和爬的动作按每天进行细微的变化加以记录。我惊叹陈鹤琴的细心,认真和耐心。潘菽先生用“不失赤子之心”来形容陈鹤琴先生,潘菽先生说,陈鹤琴同志是一个很真诚的
3、人,一个很纯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陈鹤琴运用文字和当时鲜有使用的摄影拍照方式进行自己观察、试验和研究工作,他为儿子取名“一鸣”,喻意“一鸣惊人”,一方面表达自己对于儿子未来的厚望,另一方面似乎也有对于自己所做工作将产生影响与意义满怀期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一鸣称为陈鹤琴的“实验中心”,他写道:“陈先生得了这个实验的中心,于是可以把别人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归纳”。,文中“模仿”一章与我在其他书本中看到的不同,陈老不仅用做师长的,须“以身作则”,也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地步。陈老再次用一鸣震惊了我,我似乎看到我的影子,我用手敲桌子,我侄儿子也敲桌子。陈老总
4、结出:1.模仿的动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2.模仿只是在初做的时候。3.模仿是包含模仿的能力。4.儿童的模仿是无选择的:儿童善恶的观念很薄弱,不能选择事物去模仿。,过去一直以为模仿和暗示是一样的东西,读过之后知道了暗示是从环境一方面为主体,儿童最易受暗示,书中也说道暗示的作用。如:1.关于良好举动习惯风俗等,我们都可以利用暗示来养成。2.暗示可以增加孩子的痛苦,也就是说儿童的手指受伤了,起初不觉得痛,母亲看见了,就做出痛苦的表情,这是因为环境的暗示觉得痛苦更加深重。3.戏剧的暗示当善为取缔:人的动作很容易暗示儿童的,如电视中动作格外容易暗示儿童,我们从小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却从没有想过玩具
5、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它却真真实实的交给了我们无数的没能从课本,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各种手边能拿到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玩具。由此可见,玩,对于孩子而言是多么重要。陈鹤琴在文中说“小孩子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很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满足玩的欲望。”而这些玩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玩具了。可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寓教育于游戏呢?孩子究竟要怎样玩才能玩出意义呢?教师以及家长怎么才能做好孩子“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呢?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玩,要有好的玩具。这些玩具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需要,与他们的爱好兴趣相一致,更要安全,耐用。而孩子玩的场地,例如房间、公园的草地、儿童游乐场
6、等,也都要仔细选择,到最适合的。再有就是成人的帮助与指导,激发他们玩的兴趣,教会他们怎么去思考, 或者如何让游戏更加好玩等等。此外我们还要细心的观察幼儿,及时发现他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教会孩子从正确积极的一面来玩游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去做的是教会孩子怎样玩,而不是带领孩子玩。游戏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培养、发展儿童的“教育良器”,陈鹤琴认为成人应具有正确的“游戏观”,并了解“游戏”具有的教育价值与功用:(1)发展身体;(2)培养高尚道德;(3)能使脑筋锐敏;(4)为休息之灵丹。他分析“游戏”带给儿童的各种快感;将“游戏”分为(1)发展身体
7、的游戏;(2)发展手的游戏。他指出“人生一期有一期之游戏”,儿童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性别需要和喜爱的游戏种类、兴趣、能力各异,因此,成人应当依照科学原理与规律为儿童提供各种游戏工具和适当的游戏。,游戏和玩具,学习,“高原期”就是学习缺少进步的一段途径,高原期普通在进步较快的初期后发生的。陈老在书中只是简单的陈述,“学习”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书中做了克尔培加法除法实验,但陈老并未采用,原因是实验的人数不多和时间不久。,长期的休止影响学习的速度和正确很大,休止后,你要学习到以前的地步必须再下一番功夫,二者都有各自的好处,儿童的绘画,绘画的作用:1.绘画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 2.绘画可以发展儿童的思
8、想。 3.绘画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 4.绘画可以练习儿童的目力与手力。,(1)涂鸦期(1岁2岁):波形图,从左下向右上方重复画弧线;乱丝图,画着不同方向的曲线和直线;圆形图,顺时针方向画圆圈。 (2)象征期(2岁3岁):普遍性的象征阶段,圆圈既可代表物,又可代表人。类别性的象征阶段,以一种图形代表一类事物;个别性的象征阶段,能表现事物的我。 (3)定型期(3岁7岁):其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有生气,并有时间、空间观念,懂得构图,也懂得用画来分辨性别与年龄,还能用语言来解释自己的画。 (4)写实期(7岁以后):能以绘画技术反映客观现实。,儿童心理学,关于新生儿(新生1个月)的
9、心理与教育:他从感觉、动作、情绪及生理现象诸方面生动地描述了新生儿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批评了当时一般人持有的“新生JL谈不上教育“的错误观点。他认为此时应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始初,主要实施三项教育:(1)环境的教育,因新生儿适应能力薄弱,故父母应控制好环境,如保持环境的安静,居室空气的流通等;(2)饮食的教育,如哺乳定时定量、排泄养成好习惯等;(3)睡眠的教育,要养成独睡、熄灯睡、不要抱着睡等好习惯。 关于扎儿(新生后至1岁左右)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他从感觉、运动、行走、情绪诸方面描述了乳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儿童坐、立、爬行等各种动作的发展是他们后来独自站立、行走、跑跳的基础;发现了儿童的
10、各种表情,如身段表情、动作表情、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探讨了笑、快乐、愤怒、惧怕等特殊情绪的发展。他认为此时除关注儿童生活调护外,还应进行两种正确的教育:(1)动作的教育,如要知道和维护儿童身体的筋肉活动,衣服要合乎卫生、舒适、自由、方便,鞋袜大小、质地要便于乳儿学习走路等;(2)培养良好情趣,如父母不要恐吓儿童,尽可能避免儿童哭泣,可用隔离法、移制法、同化法、更替法等克服儿童的不良情绪。,关于步儿(1岁左右至35岁左右)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他将步儿划分为几个小阶段,从行走、言语等方面描述了步儿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了此时儿童对步行、跑跳特别感兴趣,发展非常迅速,并在言语、智力上进步显著。他认为
11、此时应注意两种教育:(1)行走的教育,如成人根据行走的规律,正确处理成熟与练习的关系,提供必要指导和适当设备,帮助他们练习行走,逐步从一个不独立或半独立的个体走向独立的个体;(2)言语的教育,如将儿童学习言语分为言语模仿、将字结合、应用代名词与复数、应用叙述字等四个阶段把学习言语寓于游戏之中,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要特别关注“口吃“和“不说话的儿童“。,关于幼儿(35岁至6岁左右)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他将此期又划分为三个小阶段,即35岁至4岁、4岁至5岁、5岁至6岁,并从言语、思维、行走、社会性发展、情绪转变诸方面阐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教育策略。(1在思想活动方面,陈鹤琴先生认为,“思
12、想是最高的智力作用,也是支配万物、创造文化最紧要的利器。“研究表明,初生时只能注意任务和视觉环境。1岁时有了一些单独的观念,到3岁时想像力有了发展。随着儿童经验、知识的日渐增多,思想力不断发展。但儿童的思想无论在教育和正确性上均不及成人,儿童思想的性质多半具有游戏性。,陈老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发展儿童思想的正确方法:第一,儿童自己能想到的,成人切不可代他思想。第二,使儿童得到充分思想的机会。第三让儿童获得丰富经验。第四,教儿童善用言语文字以及学习美术。第五,改正儿童的谬误思想。(2)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社会性是指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人的个别关系,同时也表现在儿童社会组织性活
13、动的建立。儿童是好群的,但真正社会性发展还是3岁前后的事。此时爱参加儿童团体,共同游戏;开始自己做事,不愿成人干涉,更愿帮助比自己年幼的孩子。当然,儿童社会性发展个别差异很大。每个儿童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都具有自己特殊的社会态度。(3)在儿童情绪的转变方面,陈鹤琴先生认为,在乳儿期,儿童情绪的表现,如惧怕、愤怒与情爱等情绪,大都由自身生理上的要求所激起,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简单的关系。而幼儿期,由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空前繁复,儿童情绪愈来愈多地来自社会环境刺激。儿童轻信这种转变就是从自我到他人、从机械到繁复,从个人到社会的转变,尤其是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对其情绪的转变,影响很大。针对幼儿期的
14、心理转变特点,实施教育时应遵循六点要求:第一,以积极的启发、暗示鼓励代替消极的限制、批评。第二,不姑息,不严厉。第三,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第四,让儿童自己有活动的园地。第五,发展儿童的好问心。第六,父母、师长应以身作则等。,家庭教育,陶行知在序文上评论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我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就说它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也不为过。”,在本书第一章“儿
15、童的心理”中,作者总结提炼出儿童心理的七条原则: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作者详尽地阐述了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意义和作用。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节,包括起床穿衣,天天刷牙、洗面,刷牙固定地点,有单独的洗面毛巾,洗面要注意耳、鼻、眼,洗面、刷牙前不吃东西,饭前要洗手,吃饭要有适当的盘匙、椅桌,吃饭要围围巾,吃饭要定时定量,让孩子先吃,不准孩子随便拿食物,父母不乱藏食物、
16、乱摊食物,孩子应午睡,晚间睡前可适当娱乐,睡时穿睡衣,父母不要抱着孩子睡,不要点灯睡,孩子最好独睡。便溺有定所,大便要定时。婴儿不应受外界过强的刺激,少抱孩子,等等。以25条原则分别说明了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或为什么不能那样做。每一条都有详细、具体的要求、方法、步骤,还进行了讨论。陈鹤琴认为,“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他语重心长地说:“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2、父母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这里的“一致性”主要指父母、祖父母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教育孩子的
17、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的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的孝敬。,3、教育孩子应保持一致性。,作者认为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束缚儿童的思想,摧残儿童的创造力。作者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进行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之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并及时加以纠正。
18、,4、家庭教育应民主化。,5、父母应以身作则。,作者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作者认为,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的影响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更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父母应当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作者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
19、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因此,作者指出,“小孩子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作者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冰雪原是很好的环境,做父母的不晓得利用,反而把小孩子关在家里,无怪小孩子要吵要闹。”“做父母的总是说小孩子的不好,其实是因为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教小孩子。”创造环境应包括创造游戏环境、艺术环境(音乐、图画、审美)、阅读环境。实践证明,只有为儿童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才能开拓儿童的视野,使儿童得着正当的游戏和相当的快乐。从小训练听觉,培养审美习惯,引起阅读兴趣,才能增强儿童的适应能力。,6
20、、父母应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从三个方面强调了早期知识经验的来源。第一,鼓励孩子从事多样化的游戏。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知,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设备,使孩子能有充分的运动,要为孩子选择适宜的伴侣,使他有优美的影响。这样,“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第二,鼓励孩子承担一切力所能及的事。作者认为,“孩子的起居饮食,收拾东西等等都是要他自己做的”。“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小孩子每天应当替父母做一点
21、事体,使他知道他也是家中的一个重要分子并且也能够替父母帮忙。” 第三,利用儿童好问的特点。作者认为,对于儿童的问题,做父母的不要拒绝,有的可作详尽回答,有的可请教别人或书本,更多的应支持儿童自己去探究和实践,使他得到许多快乐和有用韵经验。他说:“利用问难的方法虽费时耗神,但于小孩确有莫大的益处。”,7、父母应当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作者强调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学会考虑别人的安宁和幸福,鼓励孩子每天做件好事;尊敬长者,对人有礼貌;敬爱父母,父母回家,热情相迎;亲人有病,能表示同情;乐意帮助父母做事,养成爱劳动和爱惜物品的习惯,等等。他说:“要救国保民必定从教训小孩子爱人着手,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正是克服自我中心的必由之路,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8、父母要教会孩子待人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