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类型自考《训诂学》.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10329335
  • 上传时间:2019-10-30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93.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自考《训诂学》.doc
    资源描述:

    1、1河北自考训诂学一、填空:、 “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诂训传为最早。、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诂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 ,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

    2、等。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12、汉代立诗 书 礼 易 春秋 。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王易的一经为乐经13、 “尔”是“近”的意思, “雅”是“正”的意思。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 释名东汉刘熙、 广雅魏张揖、 方言汉扬雄。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18、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

    3、”,也叫“正义”。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 ,在唐代就有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萧统的文选 ;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刘宋时期的裴 ?史记集注22、李善注文选 ,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23、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24、朱熹的大学章句 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章句合称四书集注 。25、严复翻译十八九世纪世界名著,有过“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26、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情:实情。27、以人民往视者。 以:有。228

    4、、 “谓”:指的是。29、 “或”:说的是。30、当为(当作) 、读为(读曰) 、读若(读如) 、之言(之为言)31、使用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32、如字:这个术语是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训诂术语,与“破读”、 “读破”相对而言。33、解释词义的方式有互训,义界,(推因). 34、 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及其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析言。35、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36、 “名与实”是小学研究的主线。37、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是外在形式的利用38、作为以形索义的形训,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39、 说文解字是以形索义的典式。40、有一种训诂的方法是以形索义,例如“弈”的

    5、“大”古代写作(P89 页) ,像一个人正面站立的样子,本义是大;“弈”的 “ 89 ”古代写作# 。本义是围棋。41、 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42、 “厥义”即字形中反映的词义,也就是笔意。43、浮云避白日,游子不顾反。反:同“返”,是归返、回来的意思。44、音义关系的偶然性与约定性, 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他在正名篇里说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45、王引之经义述闻所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46、 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47、探索语源的主要方法是声音。“人涉 P100 否” #:我也。4

    6、8、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探寻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专著。49、人们之所以能根据声音推出同源词来,这是由音义关系的特性决定的。50、最早运用声训的专书是东汉刘熙的释名 。51、无论是东汉的声训,还是宋代的“右文说”,还是清代的因声求义,向来是训诂的重要方法,要运用的好,就必须了解音韵学知识。52、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可爱。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怨天寒。可怜:值得怜悯。5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355、有人把连绵词说成是“连语”并引王念孙“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说法。56、解释词义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互训,义界,推因。57

    7、、 说文老部:“老,考也。 ”“考,老也。 ”这是用互训方式释义。58、 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是使用义界的训诂方法。59、毛亨的传说:“盗,逃也。 ”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60、对音义关系的探求,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61、古训学上还有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反训”说法。62、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仇:表示坏的方面。63、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仇:表示好的方面。本义是两人相对、相匹配。64、我们这里说的引申,是和段玉裁说的引申一致的,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65、 “燕雀以为凤凰,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宇:屋檐也。宙:栋梁也。66、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

    8、说宙” 宇宙:今天一般当作天地万物的总称。67、 “习,数飞也”。数飞:就是鸟屡次拍着翅膀。68、鹰乃学习 习:反复地飞。69、惟辟玉食 玉:珍美。70、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齐:腹脐。71、以受齐盟。 齐:同盟。72、民不齐出于南亩。 齐出:皆出。73、 鲁仲连邹阳列传:“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 ” 赴:告也。74、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辟:国君。75、 “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王,县大白之旗。 ”轻剑:轻吕剑。76、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方俗是民众生活的地方性的风俗习惯。77、清代学者戴震曾说:“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而仍留疑义,则时 为

    9、之也。 时:时代变异。78、 “哈尔滨”来自满语,是“晒网场”。 “吉林”来自满语,为“吉林乌喇”的简称,是沿江的意思。 “乌兰浩特”来自蒙古语,是红色城市的意思。 “浩特”是城市的意思。79、 “锡林浩特”、 “呼和浩特”也来自蒙语,是 “草原之城”、 “春色之城”。80、 “拉萨”来自藏语,是“圣地”的意思。81、 “日喀则”来自藏语,是“本源顶点”的意思。82、 本草纲目171#部“阿芙蓉”一名“阿片”俗作“鸦片”是罂粟花之津液也。这“鸦片”来自英语。铁辙(铁轨) 、银馆(银行) 、量天尺(寒暑表)千斤称4(起重机)来自于英国。83、 “172SU 堵波”误译作“浮屠”而称佛塔为“浮屠”

    10、。84、 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夏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引之说:“ 蝗虫借为虫蝗”。此言虫蝗 犹上言 虫螟,后人不知而改为蝗虫,谬矣。 ”85、 “刹那” 、 “瞬间”、 “弹指”、 “须臾”这些词都表示短暂的时限,原义一动念工夫。86、乾隆三十四年福建举人林元桂文内用了佛教名词衣钵,便革去举人。87、关于尔雅的名称与性质,黄侃归纳为三点:“尔雅”是诸夏的公言;尔雅是经典的常语;尔雅是训诂的正义。88、宋代邢昺尔雅疏与郭璞尔雅注合为尔雅注疏 。(邢疏郭注)89、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 ,对郭

    11、注邢疏有所补正。90、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成就大大超越前人。王念孙还作尔雅郝注刊物 ,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书也不少,其中最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撰的小尔雅 。91、继承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 、 释名 、 广雅三种,而以广雅最晚出。92、 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确认方言是杨雄所做93、94、 释名这部“掺校方俗,考核古今、晰名物之殊,辩典礼言字旁加异组字”的书,撰于汉末 ,作者刘熙。95、 广雅十卷,魏(张揖)撰。96、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中这样说:“昔者周公制礼作乐,爰著尔雅97、王念孙给广雅

    12、注释,日以三字为率,积十年乃成书,名为广雅疏证 。98、 说文解字共十四篇,加上“叙”为十五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许慎所作的解说,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99、唐代李阳冰根据己意排斥许慎说解,乱改一通,刊定说文解字为二十卷。后来南唐许锴撰说文系传 ,仍主许说而反对李阳冰,书中怯妄一篇为专驳李说而作。100、二徐本通行后,李阳冰本遂废。大家都把徐铉整理的本子叫“大徐本”,把许锴所撰的说文系传叫做“小徐本”。101、人们向来有说文四大家之称,而段玉裁是其中的巨擘。其余三家,王筠说文释例 、 说文句读重于形,桂馥说文义证偏于义,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则侧重

    13、于声,独段玉裁说文解字形音义三者并重。非王、桂、朱三家所能及。102、近人丁福保鉴于研究说文解字的每一单字5下面罗列诸家说法,为读者集中了多种有关材料。103、 经典释文 ,唐陆德明撰,三十卷。104、训诂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面讲的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105、汉代赵歧的孟子章句 、王逸的楚辞章句106、 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成书不久,出现了萧该的文选音义 。107、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王先谦的庄子集解 。108、汉人遍注群经毛亨、郑玄、许慎等,是这一时期奠基的代表人物。109、齐佩绒瑢 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训诂学处于“训诂

    14、学的中衰”时期。110、221 页 宋人仿照唐人,也编撰了四种义疏,即邢昺的论语正义 孝经正义 、 尔雅义疏和孙221孟子注疏 、朱熹的四书集注 。111、我国训诂学经历了萌芽兴盛保守衰落复兴这样的历史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即兴盛于两汉,复兴于清代。112、清代训诂学分为三派:一是篡集派,这一派述而不作,其代表是阮元和他的经集篡诂一书;113、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其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 ;114、三是发明派,这一派摆脱字形束缚,从声韵的通转去考证字义的通转,其代表是章炳麟及其文始以古证古、 新方言以古证今。115、王力这一总结性表述,有利于我们对

    15、传统训诂学的回顾。朱星试谈新训诂学一文指出“总清算当从汉代说起”。116、章炳麟分古韵为 23 部,117、黄侃分 28 部,118、王力分 29 部119、 “五四”以前的作品统称古籍。120、现在沿用古代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给我国七八万种的古籍进行分类。121、 汉书艺文志是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122、最早图书分为“七略”,后来是“四部” 123、丛书史部大型有四部丛刊 、 丛书集成 、 四不备要 、 四库全书124、类书开始于魏文帝的皇览、唐代的艺文类聚 、 初学记 、宋代册府元龟 、明代永乐大典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125、形音义合解的专著说文解字 、 东汉许慎 。126、作者不仅

    16、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注释作注解。6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127、 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郑玄笺。二 、单选1、 “训诂”这一称述,从前有种种解释。 “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 “训诂”这一称述,从前有种种解释。 “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3、 “诂”字说文解释为“训诂言” 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4、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5、黄侃对“训诂”的总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6、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

    17、文唐陆德明7、李善注文选 ,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及其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析言9、 “浑言”也称“统言”、 “通言”、 “散言”或“散文”, “析言”也叫“对言”或“对文”。10、 “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是黄侃对“训诂”的总的解释11、朱熹的大学章句 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合称四书集注 。12、辞或作“词”这术语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13、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训诂术语是辞或作“词”。14、破读又称四声别义15、章炳鳞的文始是用运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探寻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专著。16、出现读破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是词义的引申发展。17、 “读破”在东汉时

    18、已出现,魏晋南北朝以后便日益多见。18、如字这个术语是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与“读破”、 “破读”相对而言。19、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小篆和隶书写的,当时称为“今文”20、俞樾平生,专意著述,兴趣广泛,精训诂,能诗次词,好小说、戏曲,有群经平议 诸自评议古书疑义举例 。21、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成败是偏义合成词。 (合成词:又称复合词)22、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缓急是偏义复合词。 (合成词:又称复合词)23、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专注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24、 “名与实”是小学研究的主线。725、 释名:“负,背也,置项背也。 ”根据这一声训,便可推定“负”、

    19、“背”是同源字。这使用的是推因的方式。26、 说文虫部 “蛊,腹中虫也。 ”是用义界或准义界方式释义。27、宋代王子韶舜美、圣美提出“右文说”。 “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取名“右文”,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28、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对“右文”说的历史和内容都作了分析说明,把“右文”说更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29、训诂学上还有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反训”说法。30、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1、 “燕雀以为凤凰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宇:屋檐也。宙:栋梁也。32、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 :空。宙:时。33、引申是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

    20、的意义。34、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司马以吾故,亡其良子” 良子:长子。35、 “清规戒律”原来指佛教寺院所订的规则和戒律。 寺门正统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 清规:清明的规则和戒律。36、引诱情性,导达聪明。 引诱:引导诱掖。37、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 引诱:勾引,诱骗。38、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耶?”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 ” 鲰生:指儒生,再此含有贬义。39、 “何物老妪,生宁謦儿” 宁謦:这么,那么。40、杏花两株能白红 。 能:这么,那么。41、桃花能白李能红。 能:这么,那么。42、张千,将问事来。 问事:刑具。43、老身便

    21、好张主 。张主:主张。44、若不是你这等的撒因答剌孙,米罕管待我呵,我怎肯替你擒拿杨六儿!“撒因”、 “答剌孙”“米罕”都是蒙语。撒因:是好的意思。答剌孙:是指黄酒。 米罕:即“肉”。45、不杀他时,推出辕门,著他牙不了吧!。 牙不:又写作“哑步”,蒙语是“走”的意思。46、微臣雅鲁祝若统,圣寿铁摆俱可忒 。雅鲁:是契丹语,是拜贺行礼的意思。若统:是福佑。铁摆:是高大长久。可忒:是无极,无限。47、下列词语不是来自西域的是佛教葡萄、苜蓿、狮子、佛教。48、和尚本来是印度对有学问的人的通称,寺庙里的佛教徒另有名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49、捏盘指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又称“入灭”、8“圆寂

    22、”。50、主持寺庙的大和尚叫“住持”“长老”。51、 “方丈”原指长老的居处,后来也用来指主持寺庙的大和尚。52、下列这些词语是不是佛教用语?是的有:现在、因果、庄严、法宝、圆满、魔。53、 “仁频并闾” 仁频:即“宾 ” 也译自爪哇语。54、 “铁辙”(铁轨) 、 “辙路”(铁路) “量天尺”(寒暑表) “千斤秤”(起重机)均来自于英国。55、 “支那国若何?”对曰:“彼国衣冠济济,法度可遵,君圣臣忠,父慈子孝。 ” 支那为褒义。56、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又常称中国为支那。支那此时为贬义。57、唐王朝由于政治上大统一的需要,命孔颖达对前代繁杂的经说来一番统一整理,融合南北经学的见解,编出了

    23、统一的“五经正义”即周义正义 、 尚书正义 、 毛诗正义 、 礼记正义 、 春秋左传正义 。58、乾隆三十四年福建举人林元桂文内用了一个佛教名词“衣钵”后来经过磨勘,便被革去举人,并将原有的训导、岁贡一并 CI 革。59、不属于史记三家注的是:是的有:刘宋的裴 203 的史记集解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60、不属于史记三家注的是孔颖达的五经正义 。61、 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62、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小篆和隶书写成的,当时称为“今文”。63、 汉书艺文志是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三、简答题1、训诂学的任务?答: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通

    24、方俗之殊语用通语释方言。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2、之言与之为言有什么不同?答:3、简述今文、古文学派的产生和分歧?答:产生;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和小篆写的,当时称为今文。到了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因建王府而拆孔子住宅,在夹壁中发现了一些用战国时代字体(有人又称为科斗文)写的经书,和原来存世的今文经书有些不同,于是就有许多人研究它,这就称为古文经学。随后就形成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对峙。分歧:今文经派重在微言大义,古文经派重在章句训诂;今文经学认定孔丘之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9经在孔丘前便存在。今古文经学的差别开始时主要是经书书写字体的不同。今文用的是汉代的隶书,古文写的是

    25、战国文字;今文经书在行文中多用本字,古文经书则多用假借字。4 简述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答:条件:一些特征相类似的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比如:“少、杪、秒、渺、小”等音同音近的字,都有微小的意义。这是因声求义的理论基础。也是它的基本条件。轨道: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5、简单说明如何析词审义?答:分清词与词组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分清合成词的合义与偏义分清词素结合的固定与自由分清词素组合的结构方式其他还有不少现象也需要辨析,如缩略、用典、转化、连类而及。6、简述通假字与同源字的区别?答:通假字与同源字的区别就在于通假字意义没有联系,同源字意义有联系。可以明确地肯定,凡是意义

    26、有联系的,都要排斥在通假字之外。7 简述方言及其作者与成书过程?答:周秦时代每年八月派遣輶轩之使到各地采集方言,回来加以编纂,藏于密室,秦亡以后,这些采集来的资料逐渐遗失了。汉兴扬雄很喜爱方言,曾利用孝廉和士兵们集中在首都的方便,广泛进行调查访问,积累了可观的材料,历时二十七年,写成了九千字的方言 (现存方言共一万一千九百余字,可能有后人增补)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 “绝代”是远代的意思, “绝代语释”是书的内容之一, “别国方言”则是书的主要内容。书中包括“绝代语释”和“别国方言”两部分,这是因为古语与方言有极其密切的关系。8 简述黄侃对梁启超胡适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

    27、目 ,重点是如何纠偏的?答:当时梁启超、胡适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黄侃认为不切实际,没有揭示出重点,所以提出二十五种书来纠偏。该书目分为经史子集共五类二十五种容当另陈,黄侃认为一切文辞学术,皆以章句为始基,二十五种书可以囊括一切,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9 简述黄侃论所举十种根柢书的四类之本?答:黄侃又说:“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 、 尔雅为本,无说文则不能通文字之本,而尔雅失其依皈,无尔雅则不能尽文字之变,而说文不能致用如车之运双轮,鸟之鼓双翼,缺一则败矣。 ”10、简述黄侃关于尔雅的名称与性质?答:黄侃归纳为三点:“尔雅”是诸夏的公言(即所谓“近正”之意, 尔雅据以命名) ;尔雅是经典

    28、的常语;尔雅是训诂的正义。11 简述尔雅的训释内容?10答:尔雅的训释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释普通词义。包括释诂释方释训。二是;释百科名词。包括释亲、释官释器、秋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12 简述方言的价值和影响?答:方言的价值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保存了两汉相当丰富的口语词汇,为我们研究汉代方言通语的异同,探讨古音的变化,都担供了宝贵的材料。它还可以使我们侧面了解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知道口语中还有不少古代词汇成分。扬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研究古今语言现象的进步方法,对我们也有启示。后人注意对方言俗语的收集与整理,并不断取得成就,这与方言的先导作用是分不开的。1

    29、3 比较释名与尔雅共同点与不同点?答:释名的训诂方式亦多与尔雅不同:释名为音训之书,间有义训(例不多) ;尔雅为义训之书,间有音训(例亦甚少) 释名重音训,故少类聚为训之例;尔雅重义训,故多类聚为训之例。最大差别,乃在于尔雅仅是训诂之记载, 释名则必求训诂的字来解释以推究事物命名的由来,即所谓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14 列举历史上对说文研究与整理的情况?答:唐代李阳冰私心排斥妄改说文,刊说文为二十卷。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世称小徐本,内有祛妄一篇为专驳李妄而作。宋徐铉校定的本子叫“大徐本”加反切、新附字及按语二徐将说文各分十五篇,为三十卷清代研究说文大盛,有说文四大家段玉裁、王筠、桂馥、朱骏

    30、声,其中段玉裁是其中之巨擘。近人丁福保编说文解字诂林收集几百种著作,总其大成。15 谈清人对说文研究的成果及说文四大家?答:清人研究说文解字著作多达一百余种其中成就较大的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桂馥的说文义证 、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这五部书人们向来故有说文四大家之称而段玉裁是其中之巨擘。其余三家,王筠说文释例 、 说文句读重于形,桂馥说文义证偏于义,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则侧重于声,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非王、桂、朱三家所能及。16 简述说明什么是传、笺、疏、正义、音义?答:“传”是传述之意,用以解经。左丘明以春秋经作为提纲写出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就是这

    31、个、 “传述”的意思。用于解经“先师所方为经,后师所言为传”。“笺”本来是一种小竹片,读书的时候,随手记录心得体会,系在相应的简上以备参考。后来成为注释的一种。古人治学,讲究师承,对引申前人的说法就称为“笺”。“疏”又叫做“义疏”,是疏通义理的意思。如治河川,水流不畅通的,便加以疏通,自六朝以来,又产生了“疏”。它既是解释经义,疏通经义,又注释前人的注释,所以又连称“注疏”。又叫做“正义”。“音义”既解释经典的字义,又给11文献注音。17 简述训诂学的几个时期?答:萌芽期(先秦)兴盛期(两汉)保守期(魏 唐)中落期(宋 明)复兴期(清)18 简述汉代训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答:除了随文释义的注

    32、解书之外, 尔雅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成为训释词义专书之祖。方言的复杂促使方言学的兴起, 方言成书,成为比较方言学的先驱。文字符号的变化,促进字书的出现,逐渐形成文字学基本理论,并由高质量的说文解字的问世而达到了高峰。声训的具体提出,使人们考虑到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问题,开了语源学的先河。总之,汉代训诂的成就,给后世语言文字的分析研究作出了范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后世语言学所借鉴。19 简述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体例特点?答: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数量也远远超越前代,而且体例也比前代完备。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的、有仿效尔雅编撰的、有集古代传注汇成一编的、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有贯通音义、探求词

    33、语源流的、有专释虚词、研究语法的。20 简述乾嘉学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答:清代三百年间学术上有过三次变化。这三次变化,依王国维的说法是“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乾嘉之学所以精,就跟当时求实的学风分不开。乾嘉年间惠栋、戴震继承并发展了汉儒学风,分为吴皖二派吴派以惠栋为代表,江声、钱大昕等属于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并旁及文史;皖派以戴震为代表,段玉裁、王氏父子等属于这一派,主张以字学为基点,从训诂、音韵、典制等方面阐明经义。但吴派以保守汉人学说为倡;皖派尊重汉人成说,但不轻信,必寻根究底,有所发现和发明,同时又勇于修正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正因为这样,所以梁启超说“惠派可

    34、名为汉学,戴派则确为清学而非汉学”。21 简述对清代乾嘉学者应该肯定和借鉴的有哪些方面?答:由于发扬了求实学风,清代学者就有很多超越前代的成就了。自然,他们在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树上,语言规律的全面深入揭示上,还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而其长处还是要加以肯定并借鉴的。能比较充分地占有资料。能比较注意古今差别.能较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和语言内部的系统性.能重视有声语言与概念的直接关系。五、 名词解释:1 谓: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前面。它往往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 “谓”相当于“指的是”或“说的是”。122 谓之:“谓之”和“曰”、 “为”的作用一样,可以任用其一。即今叫做常用示意

    35、或以分辨同义词或近义词。3 曰:相当于现代的“叫”或“叫做”。使用这些术语时,被解释的词在词的后面。4 读为(读曰)这术语表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时或用于注音。5 读若(读如) 这术语多用于拟声注音。段玉裁说:“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切,故为比方之词。6 之言(之为言):这术语和前面讲的“言”不同。使用这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和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与词义的推原有关。其格式为“某之言某也”。7 训诂:以今语言释古语言之谓也。或曰:以今语言释语言之谓。凡以今通古皆曰训诂。训者,顺也,诂者,古也。训诂者,谓训顺古语言而通释之也。8 训诂学:今人求

    36、古语,或后人求前人语言真义之专门学问。或曰中国传统小学之语义学分支。亦为真正语义学之理论体系也。训诂学之性质实为求真语言、真语义之真正学术或基础学术也。9 疏(正义) :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这种注释一般叫做 “疏”,也叫做“正义”。10 传、笺:毛传、郑笺的“传 ”和”笺”,当时都各有特定的意义。 ”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和订正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使读者可以识别.11 音义:既解释词义,又为文献注音。12 转语:指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13 互文:这个术语,说明上下文有互相交错补充的情况,必须

    37、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完整。 “互文”又叫“互言”、 “互辞”、 “互语”、 “互文见义”、 “参互见义”。14 古文经学:为汗武时孔壁古文经书之发现而产生的一大经学派别。该派别主张解经必依古文原意,不得随意发挥。15 今文经学:为暴秦焚坑古文以灭,汉兴恢复,遂以今文(小篆及隶书)写经,而解经者亦随意讲说,因成学派,古称今文今学。16 古音通假:不用本字而用跟本字音同、音近的“借字”替代,这是通常所说的古音通假。17 笔意:指所用字形能反映文字的本意。18 笔势:为字体演变后,字形不再能反映本初之物象。19 合成词:又称复合词。合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辅相成。偏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

    38、对,而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另一个词素意义只作陪衬。20 互训:就是指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相互解释。21 反训: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反训”说法。22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23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13排的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许慎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编撰说文解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驳斥今文学家解经的说法的。 说文解字共十四篇,加上“叙”为十五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解说记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24 引秘书说:许慎所说的秘书指依托经书符(簏)瑞应之事

    39、的“纬书”。24 五经正义:五经是儒家的经典易 (一称周易 、 易经 ) 、 书 、 诗 、 礼 、 春秋 。唐王朝由于政治上大统一的需要,命孔颖达融合南北经学的见解,编出了统一的“五经正义”,即周易正义 、 尚书正义 、 毛诗正义 、 礼记正义 、 春秋左传正义 。 “正义”就是准确解释经义并对前人注释中的讹误加以绳正的意思。25 传:是传述之意,用以解经。 “先师所言为经,后师所言为传。 ”后来继续采用这种注释方式的,有阐明作品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传 、 春秋觳梁传 。有些依着文字逐句解释,也称为传,如毛诗古训传 、离骚传 。26 注:本义是灌注。古书文义难懂,好像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够流

    40、通,因而用注来表示解释古书。27 笺:本来是一种小竹片,读书的时候,随手记录心得体会,系在相应的简上以备参考。后来成为注释的一种。古人治学,讲究师承,对引申前人的说法就称为“笺”。28 疏:又叫做义疏,是疏通义理的意思。如治河川,水流不畅通的,便加以疏通。自六朝以来,又产生了疏。它既是解释经义,疏通经义,又注释前人的注释,所以又连称“注疏”。29 史记三家注:史记的注释历来相当重视,现在最早的旧注是刘宋裴駰的史记集解 。它主要利用封建经典和各种史书来注释文义,吸收了前人的一些成果。唐朝司马贞作史记索隐 (“索隐”表示阐发隐微之意) ,既注音,又释义,比集解前进了一步。唐朝张守节花费了毕生的精力

    41、,写下史记正义 ,比集解 、 索隐又有所提高。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对史记所作的注释的共同点,是较多地集中在人名地名的考证和史实的考核上。 史记集解 、 史记索隐 、 史记正义这三家的注释,人们公认为史记旧注的代表作 。六、解释加点的词1 “情”:是诚的意思。2 “以”:是“有”的意思。原隰裒(聚结)矣,兄弟求矣。 脏养(母养)坟首(大脑袋) ,三星在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 。凡祭祀,饰(刷。从巾,从人,食声。读若式。 )其牛牲。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同返。是归返、回来的意思) 。14诸将微(涠的通假,伺探、伺察。 )闻其计,以告项羽。人涉昂(我)否。何以速我狱(

    42、确也,是诉讼。 ) 。可怜(可爱)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值得怜悯)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西北望长安,可怜(可惜)无数山。大臣相与阴谋(暗中秘密地谋划,偏正词组)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具有大体之形,动宾词组。 )而微臣,但此土彼石耳。田家作苦,岁时伏(杀)腊。嘉耦曰妃,怨耦曰仇(相匹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分量小)于鸿毛。彼节(牛骨关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礼不逾节(礼节、法度)时穷节(节操)乃见。节(节制、节省)用而爱人。习, (数飞也。 )鹰乃学习(反复地飞)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腹脐) 。引诱(引导诱掖)情性,导达聪明。装成圈

    43、套,引(勾引)诱(诱骗)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恁地(这麽、那麽) ,也写作“宁底”。张千,将问事(刑具)来。老身便好张主(主张) 。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而仍留疑义,则时(时代变异)为之也。五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轻吕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仁频(宾榔。 “频”作“宾”)并闾。P195楚辞云:“ (毛虫,有毒。 ) 缘兮我裳。 ”以恶食(如字,属名词,当食物讲。 )食项王使者。击赵贲军尸(尸乡,尸北,地名。 )北,破之。权(权诈)使其士,虏(以奴隶)使其民。15四维(四种纲维,礼仪廉耻。 )不张,国乃灭亡。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44、跳跃,用今义释古义。 ) 。 ”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岸,水边。 )隧之败。亚(仲,次夜。 )父者,范增也。训诂学导论第十二章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义志以天下为荣。志:当作“者”,盖由草书形似而误。2、大夫种勇而无谋,将还玩吴于股掌之上以待其志。股:为“般”之误, “股掌”即“巴掌”。3、哀窈窕,思贤才。高诱“哀,爱也”的“爱”义应是“怜悯、同情”。4、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谓:马瑞辰说:“谓”疑是“畏”之假借。5、举公义,辟私怨。辟:尔雅释言:辟,除也。6、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雅:王引之说:“雅”读为“夏”, “夏”谓中国。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5、。而:俞樾说即“如”字,这是上下文避免重复而变换虚字。8、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与:即“以”,也是形式上避免重复而变换使用的虚字。9、其卜维何?釐(赐予)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孙子。 “女士者,士女也;孙子者,子孙也”。10、乃生女子载(则)弄之瓦。瓦:为陶器之通名,据此可知“瓦”即“陶制”的纺锤。11、卫献公,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班:说文解“分瑞玉也”,本义就是分玉。12、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 ”去:字小篆作 ,下半是容器象形,上半像盖子。盖上盖子,表示“储藏”的意思。13、詹何坐,弟子侍,有牛

    46、鸣于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题。 ”(题:本义与头有关, “白题”就是白额头。 )、子南知之,执戈逐之,及衝,击之以戈。衝:以“行”为形符,本义是交叉路口,指交通要道。、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无虑:总计物数,与今天的“大约”相当。大数名也。粗记。、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虑,大凡也。17、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写:是摹画的意思。18、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字:本义是生孩子。乳也。19、 (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古代“暂”可表示“突然”的意思。20、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逃之,舍于家人,家人藏其皮冠。家人:指平民百姓,大夫治理的地方叫家。21、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

    47、上。 玉篇:“农,厚也。 ”广雅释诂:“农,勉16也。 ”22、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提:即“掷”,是“擿”的通假字。23、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至于天,犹之无益也。夫齐:实是“失齐”之误。24、鱼价今年逐渐强,偶因换酒到山乡,笭箵个个盛鱼满,一舸银鱼论斗量。 “强”:是便宜的意思。25、故五月渡泸(水名,今金沙江) ,深入不毛。毛:是“苗”通假字。26、距关, ,毋内诸侯。内:使之“内”。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借指历史的记载。2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扶将”,搀扶。这里是爷娘互相搀扶。29、视其行步,窃鈇也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视:是察看的意思。30、盖以十舰最著前。以:带、率领的意思。 “著”,在的意思,后渐虚化成“附着”的意思。31、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走:逃跑。32、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胥:即“相”或“相与”,共同,一起的意思。33、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放:至,到。3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略:完全看不见,表示毫无。35、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加:应释为“更加”。36、伯牛有病,子问之,牖自执其手。牖:就是窗。37、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二毛:头发斑白(两种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考《训诂学》.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032933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