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招生的现状忧患和未来外思创造力 刘玉中国经济已进入深层转型阶段,从最初的以经济规模为目标到现在以经济质量为目标的转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方向,如今作为经济大国的中国史无前例的注重创新,创造,想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大国,那么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方式就变得更加重要。多年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就饱受诟病,在当年这些教育制度还是最适应中国国情的,能使中国的人才跳中制度牢笼,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抱负的,随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完成, 中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对 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育形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僵化、应试、模式化等成了众矢之的。而被实施多年
2、的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教育的自主招生从尝试阶段开始被推到了封口浪尖上。从 2014 年高校自主招生自主权开放和学生自主招生自由选择权获取,中国 终于拉开自助招生的大幕。实施三年,至少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他使很多具有独特才能的学生,可以到好的专业和更好的学校学习,接触到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教授,视野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他(她)也将会得到更多资源来进行深造,这都是好事,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自主招生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补充、改善的地方。信息的不充分透明,不是招生过程和招生结果不透明,而是规则不透明,很多学校的招生简章还可以,你是什么样的奖项和什么样的才能进入什么专业,而有些
3、院校的招生简章过于模糊,仅仅提出在某些方面有创新潜质的学生,那么问题来了,让学生如何准备,如何体现这些呢。比如我如果写的一遍研究报告,可能没有像论文有出版社的背书,专利有专利局的背书,大赛有组委会的背书,那么即便我的这边研究报告无论有多少创新点可能都不会通过初审,请问,没有面试机会,怎么能展现我的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如何选择初审,特殊能力和创新潜质应该给与一个更加明确的说明。报考条件的宽度狭窄,我们通关 90 所高校的报名条件,除了特殊的能力和创新潜质外,认可的大赛普遍是理科的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五大学科奥赛、明天小小科学家、机器人大赛以及个别国际赛事;文科认可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叶
4、圣陶杯作文大赛,英语能力竞赛,新概念英语大赛以及复旦认可博雅杯。而这些大赛每年的获奖人数是一定的,请问当所有的高校都去抢夺这个有背书并且有限的人才时,其他的学生和学校该怎么办?所以选拨人才的方法需要创新,选拨人才的方式和途径都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条自主招生的康庄大道,才能使有兴趣爱好,致力于某一方面研究和发展的学生更好的发挥其才能,获得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参差不齐的论文和专利以及出版物,多年来得学术造假丑闻,以及评职称的论文市场加上中国人对公信力的匮乏、出版市场的混乱,已经使得大多数的高校对论文又爱又恨,不可否认论文是某方面学术最好的解读和体现,是一个人对于某种研究和发现的奖赏与认可,
5、但是有前面说的原因,论文的公信力在下降,再加上某些学术期刊本省就不是高中生能涉及的,那么怎么样规范论文,怎么防范学术造假,怎么样规范出版市场,怎么样使得高校能从论文中选拨出真能的人才而不是投机取巧之徒,自主招生市场还应该有很长的路要走。讳莫如深的国人思想,钱财不外露,中庸、低调的中国人思想使得自己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要走自主招生这条路,或者某方面的才能害怕别人效仿,以对自己的孩子的自主招生形成竞争,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高考时代,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就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比如神通思潮,我们总是不停的听说哪儿出了一个神通,这些都是违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的。再比如投机取巧心理,
6、很多的咨询家长都会问我,我做一个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让我的孩子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我一直反复的说是你家孩子自身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使他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材料是他本身就有的,只是你们没有发现而已,我的工作的就是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以及把他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特长和创新能力经过梳理形成一个材料,而不是我做的,我只是给一个方法,仅此而已。 诸如此类、凡此种种比比皆是,殊不知自主招生就是对学生基本素质、修养以及某方面才能基本认可,是一个符合教育基本规律并且经过长期培养和钻研形成基本能力,更是以后高校招生的一个基本形式。现有招收模式和策略对资源的依赖太高,虽然现在有农村专项,贫困专项的自主招生模式,来保障社会公平,这正恰恰的显示出自主招生的不公平性,现有认可条件对于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很多一些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高中的时候,高中除了黑板什么都没有,唯有的几个篮球都是少皮没毛的,请问我能接触到机械电子的吗?我能知道出版流程吗?我有机会接触到奥赛的培训参加奥赛获奖吗?每天都面对这课本能有创新吗?,所以现有自主招生制度造成城乡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要寒了寒门学子的心。虽然说这么多问题,但是我认为自主招生还是以后高校招生的主要方向,随着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会使得创新更加重要,中国想成为引领世界的强国,人才培养的创新,创新人才的需求一定是重中之重。所以自主招生也一定变得越来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