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因素识别及评价表 风险评价危害因素导致结果现行控制L E C D风险等级进一步控制措施备注特殊工种没有特种操作证 人体伤害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3 1 3 9 五 进行培训、取得操作证没有按规定穿戴齐全防护用品人体伤害穿戴齐全个体防护用品 3 1 3 9 五 提高意识、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人体、机械按管理制度执行 3 1 3 9 五 强化现场监督管理酒后上班 人体伤害严禁酒后上班,劝其回家 3 6 3 54 四 制定目标,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作业过程中被车辆(装载机)带起的物料击伤人体伤害注意观察周围环境 1 1 3 3 五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作业时被劳动工具砸伤、划伤人体伤害检
2、查劳动工具的可靠和安全性3 1 3 9 五 定期检查、更换配电室 火灾、触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 3 6 108 三 相应监控和防范措施安全出口堆放杂物 人体伤害及时清理3 1 3 9 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未正确使用明火 火灾 制定安全防火措施 6 6 3 108 三 监督检查、加强管理发生紧急情况时安全通道不畅 人体伤害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1 6 7 42 四加强管理、监督检查未配备灭火器材 火灾 按规定配置 1 6 3 18 五 制定目标,强化管理,强化管理。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交通事故 进行安全教育 6 6 3108三制定目标,强化管理,加强管理。水泵转动轴未装防护罩 人
3、体伤害 安装防护罩 3 6 7 126 三 定期检查及时添置。防护装置破损 人体伤害 及时加固更换 3 1 15 45 四 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水泵房电机保护装置不合理 人体伤害 定期进行检修、测试和维护 3 6 1 36 四 定期检查更换。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私接电源线 触电 严禁私接电源线 3 1 40 120 三 强化管理、监督检查L E C D制动装置不灵敏 人体伤害 各种车辆定期维修、保养、并及时参与年检 1 6 15 90 三 定期检查、加强管理。误将手入入料口 人体伤害 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 6 7 42 四 提高安全意识,增加自我防护能力风险评价危害因素 导
4、致结果现行控制L E C D风险等级进一步控制措施 备注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没有进行绝缘检测人体伤害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6 6 1 36 四加强设备管理措施、定期检查。电焊、气割焊过程中金属物、焊渣飞溅人体伤害配发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1 6 3 18 五 加强自我保护防范措施。操作失误人体伤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 6 7 42 四 定期检查,考核,提高操作技能。未经许可擅自停送电人体伤害停送电时必须要通知相关人员 3 6 3 54 四 加强教育培训,制定目标,强化管理。手持电动移动工具漏电 触电 工作前必须察看绝缘情况 3 6 7 126 三 定期维护检查。风险评价危害因素 导
5、致结果 现行控制L E C D风险等级进一步控制措施 备注一次线长度超过规定 触电 一次线长度符合规定 1 6 3 18 五 严格执行安规、定期检查。无安全保护措施 触电 制订安全保护措施 1 6 7 42 四 定期检查、加强管理。焊把线接头超过 3 处 触电 焊把线接头符合要求 1 6 3 18 五 严格执行安规、定期检查。绝缘老化 触电 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 1 6 7 42 四 定期检查更换。无防雨罩 触电 安装防雨罩 1 6 3 18 五 定期检查及时维护添加未做保护接零接地 触电 进行接零、接地保护 1 6 15 90 三 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无漏电保护器 触电 安装漏电保护器 1
6、6 15 90 三 强化安全用电管理、定期检查。电焊、气焊作业过程的高温材料容易伤人 灼伤 按有关标准配发防护用品 1 6 3 18 五 严格执行安规、定期检查。焊接过程产生的烟气对人体的伤害 人体伤害 穿戴齐全个体防护用品 1 6 7 42 四加强自我防护措施并监督检查。焊接中焊条头随意乱扔 火灾 焊接前将周围易燃物清理干净 1 6 3 18 五 严格执行安规、监督检查。电焊机距离易燃物过近 火灾 设置防火墙,准备灭火器材 3 6 7 126 三 监督检查、加强管理。作业现场 10M 范围内存放氧气、乙炔瓶 爆炸 工作间距符合安规要求 1 615 90 三 严格执行安规、定期检查。移动配电箱
7、的电缆任意拖拉 触电 由机电人员按照要求及时整理 3 6 7 126 三 严格执行安规、监督检查。电焊、气割焊过程中金属物、焊渣飞溅灼伤、火灾穿戴齐全防护用品,增设防护挡板。 1 6 3 18 五 做好防护措施并定期检查。焊接作业人员不戴面罩、脚套 灼伤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10 6 3180 二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制定目标,强化管理。作业现场没有按要求配置消防设施与器材 火灾按要求配置消防设施与器材 1 6 7 42 四 强化现场管理。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危害因素识别及评价表氧气、乙炔气瓶间距小于 5m爆炸、火灾气瓶间距不小于 5m 3 6 7 126 三 制定目标,
8、加强现场监督检查。距明火小于 10m 又无隔离措施爆炸、火灾距明火不小于 10m 3 6 7 126 三 强化现场监督管理。气瓶平放爆炸、火灾贮存时要保持直立,并有防倒措施 1 6 7 42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超过 40;爆炸、火灾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1 6 15 90 三加强现场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氧气瓶保管与存放库内温度超过 30过 40;氧气瓶保管与存放库内温度不得超过 30气瓶在强烈阳光下暴晒爆炸、火灾严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 3 6 7 126 三 设置遮阴挡阳设施。乙炔使用时无防回火安全装置爆炸、火
9、灾执行乙炔管理制度,配置防回火装置 3 6 7126 三制定目标,强化管理,加强现场管理。岗位:维修班(电工) 电器超负荷运行 火灾 严禁超负荷运行 3 6 7 126 三 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触电 定期进行检修、维护 1 6 3 18 五 定期进行检修、维护。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火灾 安装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3 6 7126 三强化用电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安全防护设施失效 触电 更换 3 6 3 54 四 定期检查维修未安装漏电保护、接地保护装置等触电 安装安全防护设施 1 6 15 90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未安装
10、接地、防雷、防静电装置触电 安装安全设施 1 6 15 90 三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配电箱内无漏电保护器 触电 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 1 6 15 90 三 强化用电管理,做好自我防护。保护器失效 触电 定期进行维修、更换 1 6 7 42 四 定期维护保养。上班时不穿绝缘鞋 触电 教育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 3 3 27 四 加强个人保护防范意识。变压器漏油 火灾 及时检查、维修、更换 3 3 15 135 三 设置油池,定期维护保养。高压室标识牌不全 触电 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志牌 3 2 3 18 四 定期检查更换新置。高压室卫生条件差 人体伤害 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清洁 1
11、2 1 2 五 制定目标,加强现场监督检查。高压室地面有杂物堆放 人体伤害 保持场地干净无杂物 3 6 1 18 五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高压室地面未铺绝缘材料 人体伤害 按规定铺设绝缘材料 1 6 7 42 四 定期进行检查维修。非工作人员进入变电站 触电 设置安全标志牌,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3 6 3 54 五 强化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变电站无防雷设施 火灾 设置防雷设施 6 6 1 36 四 强化安全用电管理、定期检查添置变电站防雷设施失效 火灾 定期由相关部门校检 6 6 1 36 四 定期检查维修变电站防雷设施不符合要求 火灾 由专业人员作业,按要求设置防雷设施 6 6 1 36 四 定期检查更换消防器材配置不齐全或者消防器材失效火灾 必须定期配置、维修和更换 1 6 7 42 四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完好有效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