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第一部分一、账户的含义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企业中,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这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初步分类,通过这种分类,对提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有关方面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分类太粗,不能适应编制会计报表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例如,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 1 万元。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涉及到银行存款和现金,二者均属于资产。会计上要对这笔经济业务加以记录,如果仅有上述六个会计要素,只能记资产增加 1 万元,资产减少 1 万元,其资产总额没有发生变化,这种记录并不能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2、反过来,如果会计上记录现金增加了 1 万元和银行存款减少了 1 万元,那么,我们由此可以知道,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资产内部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各增加和减少了 1万元。为此,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还应当根据编制会计报表或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科学的再分类,设置账户就是这种科学的再分类的具体体现。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名称开设的,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的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每一个账户都应当有一个科学而概括的名称,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各个账户之间既有严格的界限,又有科学的联系。由于账户名称是会计科目,因而还必须了解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为了从数量
3、上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增减变动情况,会计既不能只满足于笼统地提供一个总括的数据,更不可能不分主次地提供过细的资料,而应该按一定的标准,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地分类,以便取得一系列有用的数量指标。在这方面,会计上通常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可供选择。在我国,则是在有关会计制度上事先予以规定。在实务上,一般把这些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因此,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把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记录在会计账簿之上,使会计核算内容有条不紊、一目了然,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有用的分类数量指标。在我国,行政单位、
4、事业单位和企业使用的会计科目,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财政部是通过制定会计制度来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使用说明做出总体上的规定。任何单位不得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建国以来,我国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及其会计科目做了多次调整,我们现在使用的由金中泉教授主编的基础会计教材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均是财政部 2000 年 12 月颁布的在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列示的会计科目。财政部 2000 年 12 月颁布的在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列示的会计科目共分五大类 85 个一级科目。其中第一类是资产,共包括 43 个会计科目;第二类是负债类,共包括
5、 19 个会计科目;第三类是所有者权益类,共包括 6 个会计科目;第四类是成本类,共包括 3 个会计科目;第五类是损益类,共包括 14 个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表为每一个会计科目编制了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些号码称为会计科目(或账户)编号。会计科目编号有两方面作用:第一,便于按类提供会计信息;第二,便于实际操作,且可提高效率。企业不应随意打乱重编。会计科目可以采用三位数,四位数等多种编号方2法。采用四位数时,第一位为大类号,第二位数为小类号,第三、四位数为顺序号。比如,“现金”科目的编号为 1001,其中第一位数的“1”代表资产类,第二位数的“0”代表资产类中的货币资金类,第三、四位数的“01”代表
6、顺序。又如, “短期借款”科目的编号为2101,其中的第一位数的“2”代表负债类,第二位数的“1”代表负债类中的流动负债类,第三、四位数的“01”代表顺序。 由于会计信息对企业内外用途不同,所以,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说来,给企业外部报送会计报表只需比较综合的会计数据,而企业内部则要求提供尽可能具体、详细的会计资料。比如库存原材料,不仅要求提供库存原材料总额,而且要求提供各种类原材料的品名、数量和金额,以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科目的分级设置就是为了满足这种不同需要。怎样分级设置?一般可分为两级,第一级为总分类科目,第二级为明细分类科目。如果仍不能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可再增设级
7、别,分为三级、四级都可以,但应以满足需要为限,避免级别过多而增大核算工作量。总分类科目是会计要素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的会计数据,又称一级科目。上面表中所列的会计科目均属一级科目。一级科目原则上由国家统一规定。明细分类科目也称子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提供较为详细的会计数据,主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使用。明细分类科目可以是一个级次,也可以二至三个级次,视需要而定。如果只设一个级次,则简称为明细科目;如果分设两个级次,则分别称为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例如:一级科目 原材料二级科目 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燃料三级科目 圆钢 方钢 角钢在“原材料”科目下,可以按材料类别开设“原料及主要材料”
8、、 “辅助材料” 、 “燃料”等二级科目,并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原料及主要材料”这个二级科目下,设置圆钢、方钢和角钢等三级科目。再例如:一级科目 固定资产二级科目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三级科目 设备 房屋建筑物 土地 再比如,在 “固定资产”科目下,可以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不同开设“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等二级科目,并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3在“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这个二级科目下,设置设备类、房屋建筑物类和土地等三级科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表统一制定总分类科目和一些主要的明细分类科目,而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有的规定了需要
9、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有的则未作规定,由各企业、单位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总之,目前在我国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中,总分类科目是统一制定的,明细分类科目的设置则有较大的灵活性。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和会计科目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从账户的角度看,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但在会计实务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从这个角度看,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会计科目是一个多义词,它既有名称的含义,又有分类的含义。作为名称的含义,它是账户的名称;作为分类的含义,它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区别是:会计科目只是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名称,而账户除了有名
10、称以外,又有一定的结构,它可以连续而系统地记录所反映的特定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四、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用以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以便取得各种必要的指标。作为会计对象的会计要素,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不断进行着数量上的增减变动。因此,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由于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不外乎两种情况:增加或减少,因而账户相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同时还需要反映增减变动后的结果,即余额。采用不同的记账方法,账户的结构是不同的。即使采用同一种记账方法,账户的性质不同,其结构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采用
11、那一种记账方法,也无论是何种性质的账户,其基本结构总是相同的。账户的基本结构就是账户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内容。为了便于教学,在教科书中,将账户基本结构用简单的形式 “T”形账户来表示。如下图所示:左方 账户名称 右方账户除以上基本项目外,还需要设置若干辅助栏目,登记用以反映经济业务和账簿记录详细情况的基他内容。所以,作为实际使用的账户,一般包括以下项目: 1 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规定账户所要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 2 日期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3 凭证号数表明账户记录所依据的会计凭证; 4 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5 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和余额; 上列格
12、式是账户的基本格式,现时实用账户的格式在本书第六章和电视辅导课第 9 讲中说明。按照上列基本格式,账户左右两方的金额栏,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4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所以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又称本期增加发生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在账户中记录的增加金额。本期减少额又称本期减少发生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在账户中记录的减少额。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发生额之和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就是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上述四种金额的关系用下列等式表示如下:期末余额=
13、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账户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其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本身的性质。五、单式记账方法 设置账户,仅仅是对会计要素作出了进一步分类,为会计信息的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大量的经济业务及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加以记录,不能仅设置账户,而且还要运用记账方法,以解决按什么方式记录经济业务的问题。记账方法是指对客观发生的会计事项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时所采用的方法。记账方法一般是由记账符号、所记账户、记账规则、过账、结账和试算平衡等内容所构成。记账方法随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
14、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从历史上看,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之分,并且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单式记账法是对经济业务只作单方登记,而不反映其来龙去脉的一种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是:通常只将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和应收、应付等往来账款业务在账户中登记,而对实物的收付业务一般不作登记。(举例)企业购买机器。支付款项 记现金减少 不记机器设备增加未支付款项 记应付款增加 不记机器设备增加例如,用现金购买机器这笔经济业务,只在现金账户中登记减少,而不登记机器的增加;如果购买的这笔机器没有付款,也只在欠人的账户中登记增加,而不登记机器增加。在单式记账法后期,对机器等实物的增加或
15、减少也会作些记录,但这种记录没有与其相对应的现金和应收、应付等账户记录相联系。单式记账法的优点是记账过程和记账方式简单,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账户的记录是不完整的,账户记录也没有相互平衡的概念,既难以获得全面、完整的信息,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这是与经济不发达相联系的。因此,只能在简单经济条件下应用。在现代会计中,备查账簿的登记仍采用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记账方法由单式记账法演进到复式记账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复式记账法的产生,标志着会计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复式记账法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
16、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举例)企业购买机器。支付款项 记现金减少 同时记机器设备增加未支付款项 记应付款增加 同时记机器设备增加比如,以现金购买机器,既要在现金账户中作减少登记,也要在机器账户中作增加登记,这两笔账户记录是相互联系的,说明购买原材料使用了现金,现金的减少是由于购买了机器。又如购买机器没有付款,既要在机器账户中作增加登记,也要在应付账款账户中作增加登记,这两笔账户记录也是相互联系的,说明这批机器的价款还没有支付,在机器5增加的同时,欠人的债务也增加了。所以,采用复式记账法,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至少都要在两个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相互联系地记账;如果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两个以
17、上的账户,就要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记账,这样才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存在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六、复式记账原理复式记账法是以价值运动的会计等式为理论基础的。在前面的第三讲我们已经对会计等式作了说明。会计等式为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复式记账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在说明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时,重点论述了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等式中会计要素及其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但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增减变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是一个恒等式。根据会计等式的这个平衡原理,就要为会计要素的每一个项目设置账户,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就对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
18、数据,在与其相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做成双重记录,这种双重记录就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的重要特征:每一笔经济业务数据做成账户记录后,都会使会计等式形成新的平衡关系,尽管会计等式左右两方的构成和总额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却不会影响左右两方总额的平衡关系。而这种复式记账就具有了一个重要特性,即:每一笔经济业务数据做成账户记录后,都会使会计等式形成新的平衡关系,尽管会计等式左右两方的构成和总额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却不会影响左右两方总额的平衡关系。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登记,每一笔经济业务数据都在账户中做成双重记录,其结果是,会计等式的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
19、间是平衡的;资产总额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也是平衡的,即 45000 元=45000 元。按照复式记账法记账,它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科学性:第一,由于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作双重记录,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通过全部经济业务的数据记录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第二,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分类登记,因而可以利用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与否。由此可见,复式记账体现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或者说,复式记账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所设计的一种记账方法,它从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开始,中间的
20、增减变动尽管可能千变万化,但最终仍然是以会计等式平衡而结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复式记账原理。另外,在这里我们还要介绍一下复式记账法的种类。复式记账法按照采用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三种。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记账方法叫做借贷记账法;以增减为记账符号的记账方法叫做增减记账法(曾经用于商品流通企业) ;以收付为记账符号的记账方法叫做收付记账法。其中:收付记账法又分为财产收付记账法(以钱物作为记账主体,曾经用于文革以前的农村人民6公社和生产大队) ;资金收付记账法(以资金作为记账主体,曾经用于机关事业单位) ;现金收
21、付记账法(以现金作为记账主体,曾经用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除中国银行之外的所有银行) 。七、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产生于意大利。在 13 世纪,西方的资本主义商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为了适应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经营者的需要,逐渐形成了这种记账方法。 “借” 、 “贷”两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即银行的角度来解释的。银行吸收的存款 贷主银行的放款 借主当时,对银行收进的存款,记录在贷主名下,表示银行需要偿还的债务;而对银行的贷放出去的款额,记录在借主名下,表示银行需要收回的债权。也就是说,此时的借贷是记录银行的债权与债务增减变动的符号。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日趋复杂,会计所
22、记录的经济事项不再只限于货币的借贷业务,而是逐渐扩展到有形与无形资产及其经营损益等内容的增减变动。同时,为了使记账符号一致,对于非货币性的借贷业务,也用借贷二字来记录与说明,从而逐渐使“借” 、“贷”二字失去了原来的字面含义,进而转化为单纯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门术语。下面,我们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 、 “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借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即在借贷记账方法下,将每一个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为“借” ,右方称为“贷” ,分别成为借方和贷方。记在左边的事项,称为“借项” ,记在右边的事项,称为“贷项” 。“借记”意味着在账
23、户的左边登记账目, “贷记”意味着在账户的右边登记账目。由此可见,账户中的借方和贷方就成为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数据的方位。(二)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和账户结构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而且金额必须相等。在借贷记账法下,一笔经济业务应在哪些账户中登记,增加额记在哪一方,减少额记在哪一方,就成为借贷记账方法中的核心内容。由于会计内容已经划分为会计要素,并按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设置了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在登记经济业务数据时,就按经济业务所属的会计要素及其发生的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分别确定其在账户中的记录方位,即: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 资产类要素 增加
24、减少负债类要素 减少 增加所有者权益类要素 减少 增加属于资产要素的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属于负债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7上列记录方法的基础是会计等式。由于资产在会计等式的左边,其增加额就记在借方,减少额就在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会计等式的右边,他们的增加额就记在贷方,减少额就记在借方。按此种记录方法登记的结果,既保证了借方等于贷方,也保证了会计等式的平衡。这是借贷记账法记录方法的关键所在。正如会计等式的扩展等式所示,收入和费用的发生,都与所有者权益相关,因而其记录方法即由所有者权益的记录方法所导出。借方 账户名称
25、 贷方 资产类要素 增加 减少负债类要素 减少 增加所有者权益类要素 减少 增加收入要素 减少 增加费用要素 增加 减少收入使所有者权益增加,其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费用会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其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即:由此可见,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可以登记经济业务发生的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至于账户的借方登记什么样的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账户的贷方又登记什么样的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则取决于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账户的性质。下面先对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及其记录方法作具体的说明。1.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期初余
26、额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合计(本期发生额) 本期减少额合计(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记录方法是,资产的增加金额记入账户的借方,减少金额记入账户的贷方,账户若有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的资产金额。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增加额合计-贷方本期减少额合计(2)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借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合计(本期发生额) 本期增加额合计(本期发生额)8期末余额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记录方法相同,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金额记入账户的贷方,减少金额记入账户的
27、借方,账户若有余额,一般为贷方余额,表示期末负债余额和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增加额合计-借方本期减少额合计2.收入类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企业通过生产经营、商品购销或提供劳务服务取得收入和发生费用,两者相抵后产生利润或亏损,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从理论上说,收入和费用可以直接在所有者权益账户核算,即收入在所有者权益账户贷方登记,费用在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登记,若收入大于费用其余额为利润,直接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若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表现为亏损,直接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但这样记账的结果是,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或亏损都不能直接反映,
28、而它们恰恰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数据,且利润要经过一定的分配程序,因而需要分别设置收入、费用和利润三类账户。 (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其账户结构为:借方 收入类账户 贷方本期减少额或转销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合计(本期发生额) 本期增加额合计(本期发生额) 收入类账户的记录方法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贷方,收入的减少额记入账户的借方,会计期末,本期收入增加额减去本期收入减少额后的差额为转销额,转入“利润”账户,所以收入类账户一般没有期末余额。(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其账户结构为:借方 费用类账户 贷方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或转销额 : :本期增加额合计(本期发生额
29、) 本期减少额合计(本期发生额) 费用类账户的记录方法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反, 费用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减少额记入账户的贷方,会计期末,本期费用增加额减去本期费用减少额后的差额为转销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费用类账户一般没有期末余额,若有余额,必定为借方余额。(3)利润账户的结构。反映利润的账户有两个:“本年利润”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按这两个账户的核算内容看,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但这两个账户的结构有其特点,故单独予以说明。借方 费用账户 贷方 借方 本年利润 贷方借方 收入账户 贷方期初余额(年度内亏损) 期初余额(年度内利润)本期成本费用转入额 本期收入转入额: :9本期转入
30、额合计 本期转入额合计(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年度内亏损) 期末余额(年度内利润)由收入类账户转来的收入合计数额记入该账户的贷方,由费用类账户转来的本期费用合计数额记入该账户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为本年利润,贷方小于借方为本年亏损。但在年度中或年度终了,企业的利润或亏损要进行分配或亏损弥补,故要将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即利润或亏损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 “本年利润”账户就没有期末余额了。借方 利润分配账户 贷方期初余额(上年度结转下来的未分配利润)已经分配的本年利润额 本年利润转入额: :本年分配额合计(本期发生额) 本年转入额合计(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
31、(未分配利润的累计数)“利润分配”账户的记录方法是,由“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本年利润数额,记入该账户的贷方,本年度已经分配的利润数额,记入该账户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的数额,即为未分配利润。所以, “利润分配”账户一般有期末余额,而且这个期末余额一般是贷方余额。这个贷方期末余额就是未分配利润。由此可以看出, “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度内的期末余额可能是贷方期末余额(利润),也可能是借方期末余额(亏损)。但将本年利润或本年亏损结转到“利润分配”账户后, “本年利润”账户就结平而没有期末余额了。 “利润分配”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是贷方余额,它是历年滚存下来的未分配利润,是一个累计数额。这个期末余额要转到
32、下年度转账,成为下年度的期初余额。以上介绍了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和账户结构,据此,可以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利用账户登记经济业务数据的方法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在借贷记账法下,任何账户都要分设为借方和贷方两个方位,但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则视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而定。 第二,在账户中登记本期经济业务的数据之前,若该账户有期初余额,应先记入期初余额,然后再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数据分别记入借方或贷方。会计期末要分别加总本期借方的金额合计数和本期贷方的金额合计数。借方的金额合计数称为“本期借方发生额” ,贷方的金额合计数称为“本期贷方发生额” 。根据每个账户的期初余额、本
33、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计算出账户的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成为下期的期初余额。(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须视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性质以及账户的性质而定。为此,在实际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则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在哪两个或哪两个以上账户中登记;第二,所涉及的账户是属于哪一类会计要素的账户;第三,根据不同会计要素账户结构,确定经济业务的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的记账方位,即记在借方还是记在贷方。10例 3-2益新酒店开业后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 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 5000
34、元,暂欠供货单位。这笔经济业务使库存的原材料和欠人的账款都增加了,涉及“原材料”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前者属资产类账户,其增加金额应记在借方;后者属负债类账户,其增加金额应记在贷方。2 收到国家追加投资款 100000 元,已划入在银行开立的存款户。 这笔经济业务使在银行中的存款和国家投入的资本金都增加了,涉及“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前者属资产类账户,其增加金额应记在借方;后者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增加金额应记在贷方。 3 开出转账支票一张,从银行存款中支付 20000 元,归还前欠购置低值易耗品款。 这笔经济业务使在银行中的存款减少了,同时也使欠人的账款减少了,涉及“银行存款”
35、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前者属资产类账户,其减少金额应记在贷方;后者属负债类账户,其减少金额应记在借方。4 按投资人决定,开业前购置的某项新设备调拨给另一国有独资有限公司,该项设备的价款为 40000 元,协议规定调整国家资本金。 这笔经济业务是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款减少了,同时也使国家投资的资本金减少了,涉及“因定资产”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前者属资产类账户,其减少金额应记在贷方;后者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减少金额应记在借方。 5 购入燃料 10000 公斤,价款 1000 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这笔经济业务使库存燃料增加了,同时也使银行中的存款减少了,涉及“原材料”和“银行存款”两个账户。
36、这两个账户均属资产类账户,其增加金额应记在借方,其减少金额应记在贷方。 6 给货单位开出商业票据一张,金额为 5000 元,偿还前暂欠货款。 这笔经济业务使前欠人的账款转化为票据形式的欠款,即应付账款减少了,但商业票据形式的欠人账款增加了,涉及“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这两个账户均属负债类账户,其增加金额应记在贷方,其减少金额应记在借方。 以上六笔经济业务举例包含了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同时等额增加,如第一、二笔经济业务; 第二种类型: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同时等额减少,如第三、四笔经济业务; 第三种类型:资产类的一个账户增加,另一个账户等额减少,如
37、第五笔经济业务; 第四种类型:权益类的一个账户增加,另一个账户等额减少,如第六笔经济业务。 从这四种经济业务记入账户的过程可以看出以下三条记账规则: 第一,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数据,都必须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 第二,所记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可以是属于同一类的,也可以是属于不同类的,这取决于经济业务的内容,但记入账户时,一个记在借方,另一个则必记在贷方,必须是有借必有贷。 第三,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必须相等。 将上述三条规则加以概括,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记账规则是从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中概括出来的
38、。在概括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后,就可以反过来运用记账规则来记账,同时也可以用来核对和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从以上举例中可以看出,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至少涉及两个账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数据后,账户之间就具有了相互对照的关系,11这种关系被称之为“账户对应关系” ,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则称为“对应账户” 。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清楚了解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内容,通过相互对应的账户记录可以清楚反映各项经济业务数据的来龙去脉。 以上举例是把经济业务数据直接记入账户。为了保障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把经济业务数据记入账户之前,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
39、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金额和记账方位(即借方或贷方)所做的记录。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金额和记账方位(即借方或贷方)的记录,称为会计分录。会计分录包含三项要素:1 账户名称;2 应借和应贷账户方位;3 记账金额。 现将以上举例的六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列示如下: 1 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 5000 元,暂欠供货单位。借:原材料 5000 贷:应付账款 5000 2 收到国家追加投资款 100000 元,已划入在银行开立的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 3 开出转账支票一张,从银行存款中支付 20000 元,归还前欠购置低值易
40、耗品款。 借:应付账款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4 按投资人决定,开业前购置的某项新设备调拨给另一国有独资有限公司,该项设备的价款为 40000 元,协议规定调整国家资本金。借:实收资本 40000贷:固定资产 400005 购入燃料 10000 公斤,价款 1000 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借:原材料 1000贷:银行存款 10006 给购货单位开出商业票据一张,金额为 5000 元,偿还前暂欠货款。借:应付账款 5000贷:应付票据 5000以上举例的会计分录都只涉及两个账户,则只有两个对应账户,一个账户记在借方,另一个账户记在贷方。这种会计分录称为“简单会计分录” 。有些经济业务
41、的内容较为复杂,会涉及两个以上账户。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则称为“复合会计分录” 。下面另举两例以说明复合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例 3-3益新酒店又发出以下经济业务: 7 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价款 5000 元,包装物一批,价款 3000 元,开出转账支票一张,以银行存款付讫。 这笔经济业务使低值易耗品增加 5000 元,包装物增加 3000 元,银行存款减少 8000 元,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低值易耗品 5000借:包装物 300012贷:银行存款 80008 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共计 20000 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14000 元,余 6000 元暂欠。这笔经济业务使原材料增加了
42、20000 元,银行存款减少了 14000 元,另欠人的账款 6000 元,属于负债增加,因而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20000贷:银行存款 14000贷:应付账款 6000在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的前提下,编制复合会计分录不仅可以使记账工作具有简化、节省之便,并能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但为了保障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复合会计分录一般应采取一个借方和几个贷方账户或几个借方账户和一个贷方账户相对应,尽可能地避免几个借方账户和几个贷方账户相对应。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复杂的经济业务只能编制为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在会计核算中,编制会计分录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它通常是在编制会计凭证时,
43、根据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在记账凭证上编制。这将在本书第四章予以说明。(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如果编制的会计分录和过账都未发生错误,其每一笔经济业务记入账户的借方金额与记入对应账户贷方的金额是相等的;那么,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过入账户后,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数也是相等的。在这一基础上,结出的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如果双方合计数不等,就说明账户记录发生了错
44、误。由此产生了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两种具体方法如下:1.编制“本期发生额试算表”进行试算平衡“本期发生额试算表”是根据经济业务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并过入账户后,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必然相等的复式记账原理而编制的,其平衡公式是: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编制“本期期末余额试算表”进行试算平衡 “本期期末余额试算表”是在全部经济业务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并过入账户后,根据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而编制的,其平衡公式是: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如果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借方合计数和贷方合计数相等,说明账户记录是正确的。但须
45、说明,这只能是基本正确。因为有些错误通过编制试算表并不能被发现,试算表不能发现的记账错误:借贷两方都漏记入账户或在账户中重记;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发生了相同的错误;应借、应贷账户被颠倒了或错用了账户名称;过账时金额有错误,但错误金额恰好抵销。比如,一笔经济业务借贷两方都漏记入账户或在账户中重记;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发生了相同的错误;一笔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被颠倒了或错用了账户名称;一笔经济业务过账时金额有错误,但错误金额恰好抵销;等等。13以上错误都不会影响试算表的平衡,从而不能被发现。因此,会计分录的日常复核检查是必要的。尽管如此,通过编制试算表验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仍
46、然是借贷记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第二部分一、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及其种类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工作令号、购销合同、购料申请单等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各种单证不能作为原始凭证并据以记账。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如乘坐火车购买的火车票;企业购买商品、材料时,从供货单位取得的发货票等。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自制原始
47、凭证按填制手续不同,又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1一次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记录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如各种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企业有关部门领用材料的“领料单” 、职工“借款单” 。购进材料“入库单”以及根据账簿记录和经济业务的需要而编制的记账凭证,如:“材料费用分配表”等都是一次凭证。2累计凭证 累记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一月为限)连续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的自制原始凭证,其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而分次进行的。如“限额领料单”是累计凭证。3汇总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反映相同经济业务的多张
48、原始凭证,汇总编制而成的自制原始凭证,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汇总原始凭证既可以以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又便于进行经济业务的分析比较。如。 “工资汇总表” 、 “现金收入汇总表” 、发料凭证汇总表”等都是汇总原始凭证。(二)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由于经济业务事项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其内容和格式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所有的原始凭证都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内容,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凭证的要素。按照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原始凭证应当具备以下内容: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4接受凭证单位名称;5经济业务事项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6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对一些特殊的原始凭证,除应当具备原始凭证的上述内容外还应当有以下的附加条件: 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应使用统一发票,发票上应印有税务专用章;必须加14盖填制单位的公章。2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要有经办单位负责人或者由单位负责人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3支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