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2075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园林规划设计原理1. 绿化与绿地的区别 城市绿地绿化是指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包括国土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绿地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的用地。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形态的城市用地。2. 城市的含义 城市化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点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设设立的市和镇。 (人口 产业构成 行政管理)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系统、经济、政治、交通通讯、空间 子系统 城市化定义 1: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定义 2: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2、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0%;中期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 60%或以上;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4.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礼X 工记经涂九轨,换涂七轨,野涂五轨“涂”是“道路 ”的意思“经涂”就是“纵向(南北向)的道路”“环涂”就是“环城道路”“野涂”就是“城外的道路”“轨”是古代宽度单位5. 城 ? 市?城 : “城

3、 , ( 广 郭 ) 也 , 都 邑 之 地 , 筑 此 以 资 保 障 也 。 ”市 : “曰 中 为 市 , 致 天 下 之 民 。 ”6 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1)北部收缩 2.5km,南部扩展 0.5km;2)突出 8km 中轴线7.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代表城市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代表城市 米立都城8 霍华德“田园城市”? 对现代影响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第一座田园城市 莱彻沃斯,由思温、帕克完成

4、9 卫星城镇雷蒙德.昂温1922卫星城镇的的建设1927,伦敦规划绿带围合城市区域多余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卫星城镇” ,之间以农田或绿带分隔,交通方便。初期的卫星城:依附子母城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式第三代卫星城:完全独立式10 柯比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比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布局 中部为中心区中心思想 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11 邻里单位美国人 C.A.佩里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模式。内容: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为一个基本单位,其间布置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A: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一小学的合理规模来计算。12 雅典宪章内容:城市四大功能:居住 工作 游憩

5、交通居住:1)居住是城市的首要功能;2)住宅应占用城市中最好的用地;3)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建高层住宅,沿城市干道两边不建建筑;4)按邻里单位建设。工作:1)城市里合理分布工业性质不同的工业用地;2)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间是最短距离;3)工作区与居住区间需要用绿带隔离;4)小型、无污染工业区可放在城市中。游憩:1)新建住宅区 ,应该预先留出空地作为建筑公园运动场及儿童游戏场之用 ;2)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改进一般的环境卫生 ,将清除后的地区改作游憩用地 ,广植树木花草 ;3)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 ;4)在城市附近的河流 、海滩 、森林 、湖泊等自然风景幽美之区 ,我们应尽量利用它们作为广

6、大群众假日游憩之用 。交通:1)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2)各种街道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分成交通要道 ;3)街道上的行车速率 ,须根据其街道的特殊功用 ,以及该街道上行驶车辆的种类而决定 ;4)各种建筑物 ,尤其是住宅建筑应以绿色地带与行车干路隔离 。13 马丘比丘宪章1978.12 秘鲁 强调内容,而不是形式1.环境问题:必须防止环境的继续恶化,恢复环境应有的正常状态;2.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都是动态过程,包括制定和实施;3.每一个特定城市与地区应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和开发方案; 4.设计思想:现代建筑的主要任务 强调内容,而不是形式。不是追求孤立的建筑,而是追求建筑环境的连续

7、性。功能分区:防止为追求分区而将城市孤立地拌合,而应该视城市为一整体;居住问题:城 市 规 划 与 住 房 设 计 必 须 反 映 人 的 相 互 作 用 与 交 往 是 城 市 存 在 的 基 本 根 据 ;城市交通:将来的城市交通政策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即以公共运输为主。14 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近期 中期 远期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开发总体计划: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定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详细计划:按城市总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

8、绿化等做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近:5 年 中:10 年 远:20 年15 城市绿地系统一定质与量各类绿地相互联系(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适宜人居的城市人工自然系统。16 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历程及趋势国外园林城市绿地规划发展:以城市结构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1969 以生态保护为目的的绿地系统规划至少包括:现存生物空间:恢复受到破坏的生物空间;创造和完美生物空间系统。国内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1985 年合

9、肥市的环城履带建设,开创我国“以环串绿”的铝丝系统先河。马世骏教授提出“社会 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理论。20 世纪 90 年代初: 1990 年城市规划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至今:绿地系统规划的学科和理论框架探索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地规划成果方兴未艾德实践活动 发展趋势:1.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要素趋于多元化;2.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趋向网络化;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区域化;4. 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5将森林引进城市;6高新技术的应用。17 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 绿地覆盖率 城市绿化绿 地 率 一 定 城 市 用 地 范 围 内 , 各 类 绿 化 用 地 总 面 积

10、 占 该 城 市 用 地 面 积 的 百 分 比 。 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积城市人口数量。绿 化 覆 盖 率 一 定 城 市 用 地 范 围 内 , 植 物 的 垂 直 投 影 面 积 占 该 用 地 总 面 积 的 百 分 比 。 公 园 绿 地 向 公 众 开 放 , 以 游 想 为 主 要 功 能 , 兼 具 生 态 、 美 化 、 防 灾 等 作 用 的 城 市 绿 地 。城 市 绿 化 栽 种 植 物 以 改 善 城 市 环 境 的 活 动 。 18 城市绿地规划任务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11、。具体包括如下: 1. 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要求,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2. 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3.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总体关系。4. 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5.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6.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护建设的措施。7. 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现状的统筹安排。8. 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规划的具体项目和重点项目,提出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9. 从政策、法规、行政、技术经济等

12、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措施。10.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19 城市绿地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2.保障城市各项绿化建设措施得以顺利地实施3.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20 带状公园 G14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没施的狭长形绿地。带状公园的宽度受用地条件的影响,一般呈狭长形,以绿化为主,辅以简单的设施。21 其他绿地 G5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

13、等。22 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作用1、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与绿化效果;2、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3、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4、统一全国计算口径23 国家园林城市基本指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对其他相关的指标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街道绿化普及率达 95以上;2、生产绿地面积不低于建成区总面积的 2,苗木自给率达 80以上;3、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 95和 80以上 4、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 25;5、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 5 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 2 平方米内; 6、新建居住小区绿化

14、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 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改造旧居住区的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 25;2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4.4.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1.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2.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3.相关各类规划成果4.当地现状基础条件4.4.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1.地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规划实施原则25 2002 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几大特征1.以绿地的主要功能作为分类的根本依据2.取消“公共绿地”的传统称谓,启用了“公园绿地”的称法(1 )充分体现绿地的功能和用途 (2 )适应绿地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3 )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和协调性 (4 )建立国际间横

15、向比较的基础 3.采用分级混合型分类代码26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2004 年,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暂行)中,提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 12 平方米以上,绿地率 38以上。 ”27 生态园林城市与园林城市关系(百度的)园林城市主要注重园林绿化指标:人均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几种,当然也涉及到公共事业,如公交状况、燃气使用、自来水以及城市路灯、广告牌等等。生态园林城市更注重的是“生态 ”二字,城市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比园林城市要高两个档次,一般一个城市创建的步骤为:绿化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28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合

16、肥、哥本哈根 桂林绿地布局结构4.5.1 布局原则1、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2、指标先进3、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4、远近结合,合理引导城市绿化建设5、分割城市组团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放射环状、放射状、楔状、带状、指状29 绿地网络布局定义绿色网络通过绿色廊道、楔型绿地和结点等,将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纳入绿色网络,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景观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同时把城市环境代谢作用从营养结构的直链模式转变为区域环境的分解循环代谢模式,即营养结构的环链模式。 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树种规划的原则

17、1、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3、树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4、速生树种与慢长树种相结合;5、注意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31 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比例(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3 )乔木与灌木的比例: 7:3(4 )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比例(5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绿色沙漠 紫茎泽兰 重灾区:云南、广西 水葫芦(6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的比例32 我国避震减灾城市绿地建设中的不足(1)城市绿地的功能定位基本上只是仅仅停留在美观、游憩、生态、文化等,对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以及规划建设重视度不足;(2)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角度看,现有城市绿地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大城市及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因此在避震减灾的功能上达不到很好的效果;(3)对于承担城市避震减灾功能的绿地的建设还处在单个建设程度,布局不均匀,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导和技术的支撑,也缺少系统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保障;(4)具体避震减灾绿地,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人性化有待提高,对于其宣传力度不够,城市居民的防灾意识也较薄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