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药与急救作者姓名 刘国侠 学校 杨庄第二初级中学学科 生物 年级/班级 八年级四班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课时名称 用药和急救上课时间 11 月 26 日 学生人数 46 人单元背景单元学习概述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健康应当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健康。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单元除选取“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外,还安排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以期对学生学会健
2、康地生活更有助益。教材分析:用药和急救一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章的教学内容。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渡部分,主要介绍了安全用药常识和一些急救方法。内容比较丰富活泼,密切贴近生活,对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知识与能力并重。教材处理:对于本节课,教学参考上建议用 2 课时。我个人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中“医药常识”知识要求的理解,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将本节课设计为 1 课时,致力于“使学生确切掌握基本的实用技能”这一实际应用内容,而不过多的拓展、深挖教材上理论性的医药内容。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课时设计说明本章是从
3、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渡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介绍,一是介绍了生活中基本的用药常识,二是介绍了一些急救方法,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应急。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本章都比较活泼新颖,实用性强,强调学生的参与。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同学们对医学的兴趣打下基础。本章可以安排为 2 课时,分别介绍用药和急救。第一课时介绍安全用药。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或家人是否有过在生病的时候,没有去医院而直接吃药的经历?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一般来讲,城市里的大多数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生病以后家长给吃两片药就好了,也不用
4、去医院,既能够节省时间,又能够及时治病,不会耽误学习。这样做是可以的,但前提条件是家长要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一旦用药错误,不仅耽误治病,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学习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两个名词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还比较陌生的。教师一定要向同学解释清楚,世界上以及我国都在采用这种方法来管理药房和药品,所有的正规药房都必须要采用这两个名称。所有的处方药,都需要患者持有医生开的诊断证明和药方,才可以购买,就像在医院的药房一样。而非处方药则可以任意购买,然后按照药品说明使用。这样,就要求大家都要具备
5、一定的医学和药品的常识。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就是用来帮助同学学会读懂药物的使用说明的,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方式有利于同学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而且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教师需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作业,请同学每人从家中带来一张药物的使用说明,以备课上使用。对于旅行小药箱的设计,应该请每个同学都自己设计一个。应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同学们设计出来的药箱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第二课时是急救。在这节课中,教师首先要着重介绍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有些城市的急救电话除了“120”之外,还可以拨打 “110”、“112”或“999”等,这些电话都是联网的,所以,拨通其中任何一个
6、即可。在介绍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这部分内容时,最好使用急救模型,边讲解边演示。如果没有模型供同学练习,教师一定要把动作要领讲解清楚。教师可以用一个较软的玩具娃娃作为模型,边讲解边演示。在介绍出血和止血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同学回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中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内容。在大血管破裂出血时,首先要保证心脏的血液供应(在此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全身的血液循环方向),在大动脉出血时,要按住破裂血管的近心端;在大静脉出血时,要按住破裂血管的远心端。学情分析知识上:初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日常用药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思维敏捷,能够通过对以往学过知识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但系统
7、的医药知识是首次接触到。能力上:他们具备了基本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如实验法和观察法。但是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在实际中的能力较弱。学习目标依据课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知识储备等具体情况,确立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能力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在紧急情况下谨慎处理问题并采取急救措施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旅游、溺水、受伤出血等多个生活中的小情境和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生
8、生互动” 和“师生互动” 中轻松掌握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热爱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身素质。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急救的方法。教学难点: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重难点突破设计: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2)创设情境,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3)利用模型等直观教具形象讲解;(4)通过练习反馈。教学过程(可续行)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 技术应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学生 1:滥用抗生素,身体会产生许多的副作用,我们一
9、定要做到安全用药。学生 2:车祸发生时,要赶快拨打“120”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车祸现场照片 ”、“滥用抗生素之祸”两幅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看了这两幅图片,同学们有何感想?板书课题:用药和急救使学生认同学习“安全用药和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学生:不对,“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因此,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对于保障身体健康、进行自我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李明同学是班里的体育委员,篮球比赛前,他突然病倒了,医生要求一次吃 2 片,为了快点好起来,他一
10、次吃 4 片,这样做对吗?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有道理呢?对于药品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用故事形式,学生易于接受。学生对照课件,明确概念。组织学生查资料,了解用药的常识。处方药:需要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用 R 表示)举例:速效救心丸 ,舒乐安定片,青霉素 v 钾片非处方药:能自我诊断的轻微病症,不需要医师的处方,就可以购买。(用 OTC 表示)举例:感冒药、止咳糖浆、健胃消食片学生: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都有课下收集的各种药品说明书。学生 1:我们小组的中药有,西药有,我们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来分辨中药和西药的
11、。学生 2: 使用说明书 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什么是安全用药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处方药:1.解释处方药的使用。2举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更能分清自己的责任和对生活的态度。3、解释非处方药的使用:4、举生活中的实例过渡: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几份真实的说明书来了解药物的使用。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来的药品使用说明书。组织学生讨论 4 个小问题a.你能分辨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吗?你是怎样分辨的?b.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媒体形象展示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
12、手,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地角色,倾听组内的想法,让学生经历生物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获得一个人人参与生物,人人获得体验,人人感觉成功的良好课堂氛围,体现重点。分重要的。学生 3: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学生 1:药品使用说明书上的生产批号由 68位数字组成,它表示什么含义?学生 2:有的药品说明书上没有标明有效期,而是失效期。失效期和有效期有什么区别?(1)四人一组通过讨论,针对情景设计药物清单(2)然后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小组的设计成果,并说明理由细心的观看节目,挑出c.你能否从使用
13、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d.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教师:一般前两位表示药品的生产年份,紧接后两位表示生产月份,最后的 24 位表示该药是第几批。例如:批号为 030521,表明该药是 2003 年 5 月生产的第 21 批教师:失效期表明的是药品开始不能使用的起始时间,有效期则表明的是药品能够使用的最后期限。例如,某药标明失效期为2003 年 7 月,则该药品可以使用到 2003年 6 月 30 日,2003 年 7 月 1 日就不能再使用了。如标明有效期为 2003 年 7 月,则该药可
14、使用至 2003 年 7 月 31 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用药的知识进行提问并给予解答,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教师通过谈话的形式提出:“若全家在五一期间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或大连旅游,是不是该随身携带些药品呢?”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顺势请学生根据屏幕出示的提示内容,设计小药箱的药物清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善于质疑解疑。由此,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突出重点。同时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思错误。请欣赏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感冒、发烧,在这个小品中有几处错误,请指正。想情感和合作精神。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二)学生:拨打“120:”观看视频回答:“120”,应说明地点、症状及姓名等
15、情况。认真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小组展示答案(在教师的引导补充下得出完整答案)1、方法:、使病人仰卧、头后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播放一个急救视频问:当你发现有人受伤时,要拨打的急救电话是多少?拨打时应该说明哪些情况?1、 引入新知:电话拨通后,急救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在这段时间内,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播放一段关于溺水者急救的视频)2、 当有人因溺水而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
16、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问:进行人工呼吸时,应该如何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被病人的鼻孔(为了避免气体从鼻腔漏出),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2、频率:每分钟吹气的次数是1520 次,与人的呼吸频率相同。3、 若被抢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小组展示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完整答案)1、方法:挤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
17、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 34 厘米,然后放松2、频率:挤压心脏次数每分钟吹气多少次才合适?怎样判断人工呼吸有效?学生小组讨论时,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如:为什么要捏紧被病人的鼻孔?(要求不能照课本念)对表述最佳的一组进行表扬3、 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问: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也应与人的正常心率一致,应为 60100 次/分,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挤压心脏 4-5 次3、若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学生掌握理论后,亲手实践操作。1、观看视频2、阅读课本“出血和止血”内容,自主完成表一般每做一
18、次人工呼吸,需要做几次心脏挤压?怎样判断抢救有效?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应来回倾听,释疑在理论学习以后,请学生(1)阅读和观察示意图,使学生明确急救的要点。(2)播放急救演示的短片,使学生掌握操作的要领。(3)请三个学生当场实际练习针对溺水者所做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的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不足。格组内交流答案过渡:生活中,当我们发生意外时会出血,出血分为哪 2 种情况?1、播放一段外出血处理的课件2、阅读课本“出血和止血”,完成下面表格:血管名称 血液颜色 出血现象 止血措施毛细血管出血 静脉出血 动脉出血 (如果自已有亲身经历的出血处理事例,更具说服力)师生互动:我用课前准备的红色
19、纸片贴在左臂肱动脉处,表示伤口,而后,请同学到前面帮我“止血” 。学生用止血带扎紧教师的伤口近心端,其他同学找出不足,这时,我感到左手发胀,低头发现:左手由于回血不畅已经通红了。所以我将双手举在胸前,学生从鲜明的对比中知道了错误所在,得出科学的包扎方法和注意适当送开回血的知识。此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愉快而又严肃的心境下,掌握重点。与教师独自讲解相比,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探究,更利于学生深切掌握这项技能。由此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实际应用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基本操作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检测反馈
20、巩固提升 相信你自己:抢答题。1、碘酒和风油精在家庭药箱中属于( )A 医用器具 B 外用药 C 内服药 D 特殊药2、黄连素和板蓝根可以临时治疗( )学以致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A 呕吐和腹泻 B 感冒和牙痛 C 腹泻和感冒 D 皮炎和肺炎3、请同学们多了解一些其他的急救措施。如果同学在踢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腿,此刻该采取何种急救措施?如果有一位老大爷突法心脏病,此时又该采取何种急救措施?为什么?五、谈感想和收获回答:生:预习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都懂了,操作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教学案例生:我们应该多掌握一些急救的知识,不然,万一生活中真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生:我知道了一些常用药
21、物的用途,以后父母有一些小病小痛就不用上医院了。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能使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我非常高兴。希望同学们能将我们学习的医药急救知识运用于实践,去关心救助更多的人。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课后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由“关注知识 ”转向“关注学生” ,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 促进学生发展” 。本节课正是站在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一)、以生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 ”的职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从理念上进而到实际教学应用中的角色转变。尤其是在“急救方法的掌握” 环节中,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操作,体验知识的得出过程,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二).关注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节课贯穿“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的思想,特别关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下赋予教育的重要职能。(三)、联系生活,挖掘到生物与生活的结合点用是最好的学。每个生物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只有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才会有生活中处处用生物的可能。本节课我从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入手,精心设计多个常见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身边鲜活生动、富有内涵的实例,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价值,也激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生物学的热情。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