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西自治州第一次联考高三化学试卷分析保靖高三化学组一、试卷的整体分析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达到了阶段检测的作用。试卷设置了一些新情境题,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身处陌生新情境,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境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达到了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试题导向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宽,又能突出考纲中的难点。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 08 新高考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又对学生高三复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二、试卷结构与特点(一)、试卷结构第一大题选择题 116 题共 48 分第二大题填空题 1722 题共 52 分(二)、试卷特点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符合 08 年考试说明以及现行教材的要求。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基本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和思考的时间。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与水解、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
3、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适当加大对非选择题的考查力度,提高了主观试题的考查功能。主观试题中,强调化学学科内的综合考查。打破知识块间的界限,同时在试题的呈现形式上出现了崭新的面目。3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学科能力 题 号 具 体 描 述观察能力 35121921 观察实验装置,物质结构,原电池等实验能力 21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方案、处理实验中有关的安全问题、识别实验装置思维能力 11131516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解决问
4、题的能力,运用规律的推理能力,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 10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信息与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4试题的呈现方式有所突破(1)化学试题有一定的陌生度,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如原电池的创新使用做到图文并茂,赏心悦目。(2)试题题干的叙述科学、明确、简洁、规范,问题的设置多层次、多角度,考查知识较为全面,分析的过程较为灵活和发散,使能力强的考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水平,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3)符合新考钢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思维多向性发散性,答案不单一。特别是试卷 22 题可能适合的复分解反应可能适合的答案有几十组。三、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第
5、一大题答题抽样情况及错误分析第一大题的 16 个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常用计量及用语、原电池的基本知识、化学平衡的移动、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大多对传统试题加以推陈出新,引导考生重视基础。题号正答率(%) 主 要 错 误 1 9666 错选 B、C、D,没有弄清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是化学元素2 8266 主要选的 C,D 没有注意到钠单质的还原性比镁强及明白玻璃棒的用途。3 8333 主要选 B,不清楚做二氧化碳分子是直线型结构。4 6333 主要选 D, 学生对粗铜精练的原理理解不透彻不能理解什么是阳极泥。5 7666 错选 B、C,
6、问题是学生不能从图象看出平衡移动的方向。6 7666 错选 D,问题是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胶粒。7 6333 错选 C,没有注意到阳离子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8 6666 错选 D,对氧化还原中氧化产物的概念理解不到位。9 6666 B,C 学生对离子共存的隐含条件分析不到位。10 6666 多选 D, 对新知识理解不清楚。11 3333 错选 D,学生对离子间反应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刻。12 6333 错选 B 或 C,主要是不能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理解兴奋药剂的结构与官能团的特点。13 7333 错选 B 或 D 主要是 没有合理的运用电荷守恒的原理14 5766 错选 A 或 B,主要是审题不清。
7、 不能进行强碱弱酸反应终点的酸碱性判断。 第二大题答题抽样情况及错误分析第大题主要涉及元素的推断、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结合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与化学计算相结合等问题。现逐题分析如下:17、考查要点:(1)、元素周期表,(2)、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3)、弱电解质的稀释。个案分析:(1)、对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位置不熟,(2)、弱碱强酸反应终点判断与离子浓度大小判断不明确。复习建议:教学过程中可结合题目,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18、考查要点:(1)、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断,(2)、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个案分析: 丁稀的三种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容易寻找,但是不能理解加氢
8、与加溴化氢的最终结构。复习建议:从有机物最基本的结构碳架入手进行复习这是近几年湖南理科综合试卷有机物考试的特点碳架不变,变化的只有官能团。这是本套试题的亮点之一,合理的对学生复习进度的及高考考纲的把握。19、考查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电极方程式(2)、审题能力。个案分析:(1)不能把握在稀溶液里生成的是氨气还是一水合氨。 (2)原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不能注意到介质的条件。这里只能出现碳酸根离子。复习建议:对方程式的书写要作对比分析,发散思维,对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作重点讲解。20、考查要点:元素周期表,元素推断及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晶体类型及化学键。 个案分
9、析:一,元素的推断 A 可以有两种选择合理锂,钠二,电子式的规范书写。三,晶体含有化学键数目,均摊法的应用。复习建议:夯实基础,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21、考查要点:(1)、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与技巧,(2)、化学实验原理的分析化学计算,(3)实验设计的优缺点。个案分析:错误类型: 不能理解说明数据偏低的原因,不能理解化学实验原理的实质。复习建议:对各仪器的用途实验设计要多加探究。22、考查要点: 元素化合物知识,典型的无机框图推断。个案分析:(1) 学生没有认真的审题没有看清楚是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2)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离子反应的实质学生不能掌握,很多不能发生的反应胡编乱造。(
10、3) 不注意铁与水反应的条件。15 6333 错选 A 或 B,没有能准确掌握 PH 值的计算。16 5000 忘记在弱酸性环境下氢离子也可以氧化单质铁。复习建议: 物质的可溶性,离子间的相互反应是这几年考察的重点。也是学生知识的盲点,建议二轮复习加强基础知识的夯实。四、对下阶段的教学建议临近高考,很多学生似乎有一种“心里没底”的感觉,不知道在所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如何进行复习,仍然是沉浸于题海之中,“做题目对答案再做题目再”,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果,在仅有的时间里获得更大的提高呢?就此提几点建议: 1、复习要有个性化。前阶段的复习主要是打好扎实的基础和建立宽广的思路,在教与学中,比
11、较多的是解决共性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必定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每个学生来说不一定相同,这些问题不一定能在共同学习(如课堂教学或做同类型的习题等)时得到解决。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能否把做过的大量的习题中所犯的错误(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一个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会做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做,能使你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少犯甚至不犯类似的错误。重点解决自己的薄弱环节是后阶段复习的主攻方向。2、总结解题的规律性。我们做过大量的题目,应该在解题方法上去寻求它的规律,这种规律包括解题常规的切入口,容易犯的错误等。如在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无非是从电
12、离、水解、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方面来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与否,最应该注意的是,是否给出反应物的量,“少量”、“过量”、“等物质的量”等等,给出的量不一样,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不一样,这是最容易错的地方;对于有机反应信息题,首先要读懂、理解所给予的信息,尤其是信息中的反应过程,推导有机物时就要充分利用题给的信息(多数是依样画葫芦),结合官能团性质或反应中分子式的差异来解决;设计实验时一般是从“原理成立、操作简捷、现象明显、结果正确、安全环保”等几方面考虑。认识了解题的规律性,既能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又能提高解题的速率。 3、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试卷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题在历年化学高考
13、中,得分率总是较差。应该扎实地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但是更应该注意课改化学教材中对化学实验要求的变化,对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实验的合理性、正确性的分析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放实验室,举办实验展览。对书中典型实验,不仅要能复现,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在此基础上,要尝试将不同的实验进行重组、整合、改进、设计新的实验,据此培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类推、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4、读题、审题是解题各个环节中最重要一步。从审题角度看,化学试题的特征是“三多”:信息源多、信息类型多、信息加工方式多。
14、审题目的,要明确求解问题,找出解题条件(表面信息、隐含信息) ,发现条件跟问题之间的联系,预测可能遇到的障碍。如关键文字、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图和表、解题说明、题中数据、转化框图等。 5、严格规范性训练,降低失误失分。提高表达能力,减少无谓失分。考场上竞争的着力点,己从“解题技巧+解题速度”的竞争 “细心+规范+思维严密性(思维深度) ” 的高正确率竞争。大多数试题看起来很容易解答,解答时也会给人一种很顺的感觉,但容易失误,要做全对、得高分比较难。对心细、习惯好、知识全面扎实的考生有利。每次评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在多处因为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做答而丢分,这都是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
15、的。这些不规范的习惯要平时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要力求做到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尽量多得分,不强求自已在难题上得多少分。附件:一、试卷抽样情况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得分率2.9 2.482.5 1.9 2.3 2.3 1.9 2 2 2 1 1.9 2.2题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号得分率1.731.9 1.5 3.9 4.7 3.3 5.5 4.9 4.8二、成绩统计基本情况 各项比率(%) 各分数段人数(人)参考人数平均分最高分最分低优秀 良好 及格 90-10080-8960-7959 分以下454 55.9 95.0 18.4 26.3 44.3 11 48 187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