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陈婷婷摘要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因子孕育于童年期,潜藏在幼儿的兴趣中。陶行知也认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之创造力,连小孩子也不例外。 ”为此我们要把握这一有利时期对幼儿施加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内在的创新意识逐步滋长为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成为巨大的创造潜力。本文通过美术活动探讨为保持幼儿对艺术的浓厚兴趣特别是保持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意义是在活动中激发创造热情,为幼儿形成创造型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 美术创造 主体性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的艺术教育一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往
2、往会使幼儿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反而捆绑了自己,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冷落。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呢?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幼儿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呢? 一、科学客观认识幼儿美术创造美术活动中的创造伴随幼儿如影随形,那是幼儿乐此不疲的精神动力,由于每个幼儿的天赋与气质不同,创造的内容、角度、方式都会各不相同,那种只有生命之初才有的大胆无忌、天马行空般的神思妙想,可以让世界领略到人类智慧独有的精彩。幼儿世界充满想象和创意
3、。只是很多成人不能俯下身子去近距离感受幼儿的情感,不能及时捕捉到幼儿不断闪现的美术创造行为,不能细心从他们的作品中发现纯洁动人的情感。幼儿教师是离幼儿最近的成人,也是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人,为此,我们一定要科学客观认识幼儿美术创造,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结果不是作品效果,而是通向未来的通道。为幼儿美术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每个人在美术活动中都能自然尽情地表现出独特的创造,让善于创造的个性融进他们的人生。让美术教育像罗恩菲尔德说的那样“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假如幼儿长大了,能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能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二、影响幼儿美术创造
4、的因素每个幼儿均有创造美的强烈欲望,在艺术表现过程中闪现的美感如能不时地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创造美的热情就会与日俱增,并会影响幼儿的一生。但是,幼儿尚处于他律阶段,他们的情感十分脆弱,非常在乎周围成人的态度,他们的创造热情会因成人不恰当的评价而逐渐丧失。当前,影响幼儿美术创造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模式化教学对幼儿创造的干扰长期以来,幼儿学画就是照着范例画,只要画得像就是好画的观念,已造成了幼儿的心理障碍,而这些让孩子模仿的范例,多半是我们猜测孩子可能表现的样式,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学着按照教师猜测的标准化结果去做。这样的做法看似荒唐,可是许多教师常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重复着这样的荒唐
5、。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做什么,幼儿就做什么,幼儿永远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和方法。长期模仿的结果是幼儿不相信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非得有范画或是老师的示范才敢动笔。更有甚者是有的幼儿则不管是表现什么样的题材,他的作品上出现的都是原来所学的概念化图像的组合。这种偏见和做法忽略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感情流露,意味着让幼儿放弃自我的创造意识,压抑了幼儿自我表现的进取精神。(二)成人所谓的“像”与“不像”的标准化评价对幼儿自由创作精神的伤害成人一直都在向幼儿灌输一种艺术观念,就是要表现得非常漂亮。这个漂亮在通常情况下是成人的感觉,例如:线条平直流畅、作品干净一丝不染,涂色均匀、形象接近真实等等,由此来评价一件幼
6、儿作品的优劣。符合以上标准的称为“佳作” ,那些不符合以上标准,或成人不理解实际上却极具表现力的幼儿作品统统归结为“乱七八糟”的“劣作” 。成人以为自己看见的也就是幼儿应该看见的,自己觉得美的幼儿也应该觉得美,所以幼儿需要教才可以达到成人的期望。面对成人评价的压力,孩子们会选择放弃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创造,去顺应成人的意愿,因为他们弱小,他们对自己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于是我们从孩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超越孩子能力和发展阶段的很“漂亮”的表现,却没有令人心动的纯真、天性,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无忌创造。成人不科学也不公正的评价,让幼儿放弃了他们鲜活生动的创造,变得缺少自信,而在一个缺少自信
7、的幼儿作品上,是很难出现创造奇迹的。三、发展幼儿艺术创造的实践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幼儿。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俯下身子学着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崇拜孩子,我们才能努力去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一)创设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环境1、尊重理解幼儿个性支持鼓励幼儿创造必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精彩的个体,如果一个幼儿暂时懵懂,那是我们还暂时没有发现他智力的爆发点。幼儿的创造需要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常在孩子的耳边亲切而肯定地鼓励“我知道你能画出来” , “老师相信你行” ,并耐心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们勇敢地开始第一笔,任
8、何幼儿只要拿起工具,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画出第一笔时,他的创遣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2、细雨润物般地渗透,做到水到渠成般地创造教是教育的本质,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需要尊重,人本质上拒绝粗暴的给予,幼儿更是如此。对幼儿的显而易见的“教”是语言的灌输和形象的灌输,但里面掺杂太多敦师的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它的结果是不作为或浮于表面的作为。最好的美术教育状态应该是教而无形,是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直灌而入的“教”化作细雨润物般地渗透,引导幼儿在一切活动中关注美的事物,感受物体色彩、形状、布局形成的美。让美的事物在幼儿的心中留下痕迹,痕迹积累越丰厚,幼儿创造内容越丰富。3、创设情景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在
9、探索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理性的通过归纳、判断、推理找到明确答案,美术的美有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美术教育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隐性文化教育,其效应主要是通过暗示、认同等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暗示教育的过程中,自己来回答“我应当画什么” , “我应当怎么画” ,这个由第二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过程开启了幼儿创造的自主性。美术技能均具专业性,抽象而概括,直接传授给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美术创造。因此,必须将美术活动放在情境中将教学设计成情景,以情节发展需要,以角色需要向幼儿提出要求,在解构演绎技能的同时推动深化情景,用情景语言解释方
10、法,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幼儿认识与情感结合,就能主动将记忆中的相关图像收集组合,表现自己的创意。(二)采取有效支持幼儿创造表现的策略关注生命的教学才能立住脚跟,滋养灵魂的教育才能永放异彩。 “怎样教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孩子?”是一切艺术教育策略与手段的根本出发点。罗恩菲德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个性表达肖作重要的教学目标,他反对向学生直接教授技能和提供范本,因为这样将导致学生的模仿行为,而认为教师的责任是创设教学情境和提供学习材料,并且只有当学生主动需要技术帮助时,教师才可以给予指导。教师工作就是力求用最简单的教学方法去挖掘幼儿真实的感受,达到纯真自然的状态。1、启发多一些,结论少一些要精心设
11、计美术创造活动中的提问,突出创造的要点,我们面对的是不同水平的幼儿,提问的落点要低,语言要具体形象,有思考的具体展开点,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发挥的机会。要给予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有朝向不同的想象放射点,让不同水平、不同天赋、不同经验积累的幼儿都有想象的攀岩点,启发他们打开思路充分想象,给予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作用是根据幼儿的回答,从中判断他们想象的着落点,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使他们的想象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展开,同时能聚合在教学目标周围,切忌因怕幼儿不按自己思路走,而过早地给予结论,过早地给予结论等于用教师的思考替代幼儿的想象,就等于关上了幼儿思考的大门。2、观察多一些,干涉少一些
12、要知道处在美术创造活动中的孩子,每个都是小宇宙,在教师创设的充满创意的环境中,同样的美术感受、美术认识、芙术启迪会在不同状态的孩子身上出现不同的反应。要让幼儿有充分观察思考的机会,教师要做到全身心投入地观察着,从孩子落笔的迟疑与果断,线条的流畅与犹豫,到孩子的画面上物体的大小,布局的局促和松弛,以及他们的表情与行为中,寻找到他们认识的困惑和操作的困难。分析他们困惑的原因,判断出哪些问题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台毫解决,哪些问题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自己逾越,哪些半生不透的需要教师梳理通透,哪些还茫茫然不知所云的需要老师个别重点演绎,按幼儿的真正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以非常尊重的态度,有智慧地给予他们恰到
13、好处的帮助支持,切忌教师以自己的猜测来替代观察,给孩子的创造造成干扰。3、点拨多一些,示范少一些尤其切忌采取面面俱到的示范,这种示范看似认真其实是缺少思考,是没有对方法进行提炼,没有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制定最适合孩子的示范策略,面面俱到往往是以面面都不及告终。一板一眼的示范和一一对应的范例,这种对号入座的方式只能解决一个具体内容的具体做法,对孩子来说它是鱼只能暂时果腹。我们要找到孩子美术创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难点,用“点”的方法将问题呈现,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用“拨”的方法将他们解决困难的方法进行提炼,启发他们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点”是促一发牵动全身的“点” , “
14、拨”是举一反三的“拨” 。点拨可以促动激发孩子现有的和潜在的能力,为他们编织一张持续发展的网。4、鼓励多一些,否定少一些牢记任何时候否定的话不要轻易说出口,美术创造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期待幼儿能获得成功,但孩予是发展着的个体,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会出现懵懂,暂时的停顿,我们一定要理解,那是幼儿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鼓励理解信任会给他们带来继续前进的动力。教育评价中我们很容易认可一般审美标准下的作品,而对那些超越常规审美标准的作品,有时不容易接受,对这样的作品我们要多一些了解,多一些鼓励,另类、超越常规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年幼的孩子,鼓励不是单薄概念化的“真好” 、 “真棒” 、 “真行” ,而是应
15、因人变化、富有个性、智慧的赞扬和指导,这样的鼓励给予幼儿心灵抚慰,给予思维上的点拨和启发,将成为幼儿继续创造的精神支柱,如果教师能坚持这样做,创造行为会成为班级的常态。总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幼儿兴趣,充分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空间,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观察事物,幼儿的思维就会逐步开阔、活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描绘他们的童心世界。参考文献1孔丹.让幼儿主体性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伸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 年04 期 2胡汾萍,李西建.浅析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年 02 期 3王玲.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 2011 年 2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