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课程标准22.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07239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课程标准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课程标准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课程标准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课程标准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课程标准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两个版本课程标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学分:2总学时: 36 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考核方式1、本课程采用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80%,平时成绩占 20%。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2、本课程命题考试(笔试)的要求如下:(1)本课程的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0%、“理解”为 50%、“应用”为 30%。(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约为2:3:3:2。(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 65%、次重点占 25

2、%、一般占 10%。(5)本课程较合适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等。(6)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第一部分 说 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烹饪主要菜系、中国的风物特产、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对联和古诗词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为旅游教育与服务管理(泰语导游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旨在为学生能在毕业之前顺利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相关课程的考试提供帮助,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其以后的导游

3、实际工作进行知识上的准备。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旅游教育与服务管理(泰语导游方向)学生学习和掌握导游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与导游业务、模拟导游一起构成导游教学板块的主要课程。三、课程总体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与要求如下:(1)熟悉常用的中国历史文化常识;(2)熟悉中国山地自然景观、水自然景观、气候及天气景观、动植物景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及主要景区景点;(3)熟悉中国各主要民族的民俗风情;(4)熟悉佛教、道教的有关知识,了解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相关常识;(5)掌握中国的古代建筑及各主要类型的特点和代表性景区景点;2(6)掌握中国的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4、、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段;(7)熟悉中国烹饪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性菜品;(8)了解中国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名酒、中药、文房四宝及其他工艺品的有关知识;(9)熟悉中国台、港、澳地区的简况、民俗风情、著名景点等知识;(10)熟悉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简况、民俗、著名景点等方面的知识);(11)了解对联和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准确进行对联断句。四、课程特点本课程属于知识性课程,与一般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包括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有关国家概况、楹联等,涉

5、及面广,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2)知识点较多,记忆难度大,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3)内容较浅显,理解难度不大,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4)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五、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了解、熟悉、掌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掌握:在熟悉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

6、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应用”一般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简单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教学要求的层次在各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中给出。六、教学方法与建议建议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建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第二课堂、见习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1)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2)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新模式,采

7、用教学幻灯片、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CAI 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使学生对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有关国家概况、楹联等方面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3)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学生进行民族民俗、宗教、古建筑、园林部分的实地参观,教师要制定详细见习指导计划。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3顺序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一 中国历史小常识 3 二 中国旅游地理 3 三 中国的民族民俗 3 含实践 1 课时四 中国的四大宗教 7 含实践 2 课时五 中国的古代建筑 5 含实践 2 课时六 中国的古典园林 3 含实践 1 课时七 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2 八 中国的风物特产 2 九 中国台、

8、港、澳地区概况 2 十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 4 十一 对联和古诗词 2 合 计 36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 中国历史小常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对学生原有的历史文化常识进行梳理,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歌及其历史上朝代更迭的顺序、古代年、月、日记录的方法及四时节气名称、生肖的常识、姓、氏、名、字、号的初步知识;熟悉思想文化各领域开创性的建树及其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创造我国科技之“最”的著名人物、著作、贡献及其建筑等、熟悉帝王、皇族、皇戚的称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等名称的概念、阴阳、五行、八卦的初步知识并能在导游中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古代的一些文化现象、科举制度的基本

9、常识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的名称、姓、氏、名、字、号中的典型例子、避讳的概念;掌握科技方面在当时世界上占居领先水平的成就、天干、地支的名称顺序及其组合方法、 (时)辰的概念及其对应的时间。 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顺序一、中国历史歌二、中国历代纪元表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重大成就选介一、思想文化(一)文字(二)文学(三)学术思想(四)史学4(五)图书(六)书法绘画(七)音乐(八)对外交往(九)商业二、科学技术(一)农业、畜养、种植(二)天文(三)医学(四)数学(五)建筑工程(六)造纸、印刷术(七)其他发明创造第三节 帝王、皇族、皇戚称谓一、后、王、天子二、皇帝三、太皇太后、皇太后、

10、皇后、嫔妃四、皇太子、皇大孙五、公主、驸马第四节 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一、谥号二、庙号三、尊号四、全称五、年号六、陵号第五节 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四时节气一、天干、地二、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一)年(二)月(三)日(四)辰三、四时、节气(一)四时(二)节气第六节 阴阳、五行、八卦、生肖一、阴阳二、五行二、八卦四、生肖第七节 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一、科举考试(一)院试5(二)乡试(三)会试(四)殿试二、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一)四书五经(二)三纲五常第八节 姓氏名字号及避讳一、姓、氏、名、字、号(一)姓(二)氏(三)名、字(曰)号二、避讳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目

11、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授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两大类型及其特点、气候及我国气候环境概况、我国著名天气景观名称、我国植物资源概况、我国某些旅游区特有动物的名称、我国植物资源概况、我国某些旅游区特有动物的名称、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四大类型及每个类型下的保护区名称、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四大类型及每个类型下的保护区名称;熟悉我国体育登山探险旅游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海拔超过八千米的高峰;花岗岩高山和名丘的景观特点、湖泊按成因划分的类型和相应代表的湖泊、我国大陆海岸线的基本情况、我国著名的海滨及其风景区、泉的类别、我国一类、二类保护动物的名称、树木花卉最佳观赏地的名称、我国一类、二

12、类保护动物的名称、树木花卉最佳观赏地的名称、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我国九个自然保护区名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类型及其相应风景名胜区的名称、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我国九个自然保护区名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类型及其相应风景名胜区的名称、我国已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数目及六大古都的名称、我国已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数目及六大古都的名称;掌握我国著名的花岗名山的分布和最主要的景观特点、岩溶(即喀斯特)景观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区、著名岩溶景区的名称、分布及特殊地位、丹霞山地的成因、景观特征、我国著名丹霞风景区及所在地、其它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分布及其主要景观特点、各类名泉的名称及分布、著名湖泊的分布

13、、地位及沿湖著名的景区、景点、我国著名江河的长度、流经的省市区以及沿岸著名的旅游区和景点、我国著名的瀑布及所在地、我国“化石植物”名称及一些植物的象征意义、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数、类别以及各类别下的项目名称、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数、类别以及各类别下的项目名称。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一、自然景观概述6二、人文景观概述第二节 山地自然景观一、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型二、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一)花岗岩名山(二)岩溶山水风景(三)丹霞风光(四)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五)历史文化名山第三节 水自然景观一、江河景观(一)长江(二)黄河(三)珠江(四)黑龙江(五)富春江(六)

14、京杭大运河二、湖泊景观(一)都阳湖(二)洞庭湖(三)杭州西湖(四)太湖(五)滇池、洱海(六)千岛湖(七)日月潭(八)青海湖三、泉与矿泉 (一)冷泉(二)矿泉(三)观赏泉四、瀑布景观(一)黄果树瀑布(二)黄河壶口瀑布(三)吊水楼瀑布五、海洋和海滨景观(一)北戴河海滨风景区(二)大连一旅顺口海滨(三)青岛海滨风景区(四)海南三亚海滨风景区第四节 气候及天气景观一、气候环境二、天气景观第五节 动植物景观一、植物景观 7二、动物观赏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一、自然保护区(一)综合型(二)生物型(三)自然风景型(四)自然历史遗迹型二、风景名胜区(五)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六)历史古迹名胜型(七)历代

15、宗教名胜型(八)革命历史纪念地型第七节 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遗产一、历史文化名城二、世界遗产名录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的概念和民俗的特点;熟悉汉族的起源;掌握民族的人口、分布及语言文字状况、汉族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各主要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主要分布地区、语言所属语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工艺品、主要居住方式、服饰、代表性食品、特殊社交习俗和禁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论一、什么是民族民俗(一)什么是民族(二)什么是民俗二、中国民族概况(一)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二)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三)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第二节 汉族一、

16、汉族概况二、汉族的传统节日 (一)春节(二)清明节(三)端午节(四)中秋节第三节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一、满族(一)概况8(二)民俗二、蒙古族(一)概况(二)民俗三、维吾尔族(一)概况(二)民俗四、回族(一)概况(二)民俗五、朝鲜族(一)概况(二)民俗第四节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一、壮族 (一)概况(二)民俗二、土家族(一)概况(二)民俗三、苗族(一)概况(二)民俗四、黎族(一)概况(二)民俗第五节 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一、藏族(一)概况(二)民俗二、彝族()概况(二)民俗三、白族(一)概况(二)民俗四、纳西族(一)概况(二)民俗五、傣族(一)概况(二)民俗9第四章 中国的四大宗

17、教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见习参观等手段使学生:了解佛教创立过程及印度佛教的发展、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道观的主要殿堂、教职人员的称谓及斋醮、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主要称谓、伊斯兰教创立过程及其在实际和中国传播的情况、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基督教发展史上两次大分裂及其形成的教派、教职人员的称谓;熟悉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佛教的创立者和佛教的四大圣迹、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及密乘佛教间的区别、佛教三大体系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概况、道教的创始人和创始时间、道教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教创始人及伊斯兰、穆斯林的含义、伊斯兰教的圣地及

18、其主要教派、伊斯兰教经典、标记、信奉对象、主要节日和习俗,及清真寺建筑特点、基督教的创始人;掌握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所信仰宗教的名称、汉地佛教及藏传佛教的主要派别、道教两大教派的基本知识、道教经典的名称、标记及供奉的主要对象、基督教徒对数字和日期的忌讳、基督教的经典名称、标志和信奉对象。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一、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二、其他 55 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第二节 佛教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一)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二)大乘佛教时期(三)密乘佛教时期二、佛教的传播(一)佛教在世界的传播(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三、佛教的教义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五、

19、佛教供奉的对象(一)佛(二)菩萨(三)罗汉(四)护法天神六、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和佛塔(一)山门(或三门)(二)钟楼(三)鼓楼(四)天王殿(五)大雄宝殿(六)东西配殿(七)法堂10(八)罗汉堂(九)方丈室(十)藏经楼(十一)佛塔七、常用的称谓八、常用的礼仪(一)合掌(二)绕佛(三)五体投地九、常见的佛事(一)水陆法会(二)众姓道场(三)增福延寿道场(四)焰口施食(五)忏法第三节 道教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一)原始道教阶段(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三)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二、道教的教义(一)宣扬“道”是“万物之母”(二)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三、道教的经典和标记四、供奉的主要对象(一)尊

20、神(二)神仙(三)护法神将五、道观的主要殿堂(一)山门殿(二)灵官殿(三)三清殿(四)玉皇殿(五)三官殿六、道教主要称谓七、斋醮第四节 伊斯兰教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一)伊斯兰教的创立(二)伊斯兰教在世界的传播(三)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四)伊斯兰教主要宗派二、伊斯兰教的教义(一)六大信仰11(二)五功(三)善行三、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记四、信奉的最主要对象五、主要节日和习俗(一)三大节日(二)主要习俗六、伊斯兰教主要称谓七、清真寺建筑第五节 基督教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二、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一)基督教一传中国(二)基督教二传中国(三)基督教三传中国(四)基督教四传中国三、基督教的教义

21、(一)上帝创世说(二)原罪救赎说(三)天堂地狱说四、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 五、基督教信奉的对象六、基督教主要称谓 七、基督教主要节日 (一)复活节(二)圣诞节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见习参观等手段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沿革、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台基、梁柱、山墙的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演变和特点、宫殿建筑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坛庙建筑的一般情况、陵园的建筑布局和随葬品的基本常识;熟悉各个朝代建筑的主要特点,现存建筑实例,有关建筑营造的著名文献、须弥座、开间、斗拱、彩画和藻井的概念、形式、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现存的著名城防建

22、筑、古长城历史上建设和演变的情况、宫殿布局的特点和宫殿外的陈设及象征意义、北京太庙、社稷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所在位置和用途、孔夫子与“三孔”、解州关帝庙和“武圣人”的含义、木椁墓和砖石墓的概念;掌握中国建筑的三种类型和特点;掌握各式屋顶的形式、等级,并能看图识别。掌握南京现存古城墙的特殊地位;掌握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段落和关隘、12曲阜孔庙的基本情况、我国帝王陵墓建筑的沿革,秦、汉、唐三代著名帝陵,北宋、明、清帝王陵区所在地、概况及著名帝陵。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二)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及其特点二、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23、()台基(二)木头圆柱(三)开间(四)梁(五)斗拱(六)彩画(七)屋顶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二)采用框架式结构(三)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四)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五)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六)创造斗拱结构形式(七)运用色彩装饰手段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一、城市规划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一)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二)重视城市的选址(三)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四)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五)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三、城防建筑(一)现存城市防御建筑(二)古长城建筑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一、宫殿(一)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二)宫殿的布局与陈

24、设二、坛庙(一)祖庙与社稷坛(二)天、地等坛(三)文庙与武庙(四)宗祠第四节 陵墓建筑13一、封土的沿革(一)秦汉两代的“方上”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二、陵园的建筑布局三、墓室结构(一)土穴墓(二)木椁墓(三)砖石墓四、随葬品第六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见习参观等手段使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组成要素;熟悉中国古园林的分类及其代表、熟悉园林中的主要建筑类别;掌握中国古园林的主要特色、中国古代园林的七大构景手段。 教学内容第一

25、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一)按占有者身份分(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第二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一、筑山二、理池三、植物四、动物五、建筑(一)厅堂(二)楼阁(三)书房馆斋(四)榭(五)轩(六)舫(七)亭14(八)廊(九)桥(十)园墙六、匾额、楹联与刻石第三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一、抑景二、添景三、夹景四、对景五、框景六、漏景七、借景八、移景第七章 中国烹饪主要菜系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

26、、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了解素菜和仿古风味莱;熟悉中国烹饪流派的划分、中国地方风味流派的地域分布、特点;掌握“四大莱系”、“八大菜系”、“十二大菜系”的所指、中国地方风味流派其代表名菜的名称、掌握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及中国烹饪主要菜系的概念。教学内容第节 中国菜系的划分第二节 地方菜系简介一、山东菜二、四川菜三、江苏菜四、广东菜五、浙江菜六、福建菜七、湖南菜八、安徽菜九、北京菜十、上海菜十一、西北菜十二、东北菜第三节 其他菜系选介一、素菜二、仿古风味(一)北京清宫菜(二)孔府菜(三)北京谭家菜15(四)西安仿唐菜(五)开封仿宋菜(六)杭州仿宋菜(七)仿红楼菜第八章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学目

27、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了解茶叶的分类、各类酒的特点及生产工艺、著名中药材、中成药的名称产地和功效、景泰蓝、漆器、玉雕、名石雕刻、木雕、工艺画、风筝的产地和特点;熟悉其特点及加工工艺、中国名酒的类别及其代表品牌、景泰蓝、木板水印画、内画壶的制作工艺掌握我国传统名茶的名称、产地、我国著名陶瓷器的名称、产地、我国著名丝织品的名称、产地、我国四大名绣的名称、产地和代表作品、各类国家名酒的名称、产地、特点、文房四宝著名产品的名称、产地、特点及名称来历。教学内容第一节 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陶瓷器二、丝织刺绣品()织锦(二)刺绣三、名茶(一)茶叶的分类(

28、二)中国传统名茶第二节 名酒、中药一、名酒(一)中国酒的分类(二)白酒(三)黄酒(四)葡萄酒(五)啤酒(六)配制酒二、中药()中药材(二)中成药第三节 文房四宝一、湖笔二、徽墨三、端砚四、宣纸第四节 其他工艺品一、景泰蓝16二、漆器三、玉雕四、名石雕刻五、木雕六、工艺画(一)木版水印画(二)木版年画(三)内画壶七、风筝第九章 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台湾、香港、澳门简况;熟悉台湾、香港、澳门的民俗风情;掌握台湾、香港、澳门的著名景点情况。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台湾省一、简况二、民俗风情三、著名景点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一

29、、简况二、民俗风情三、著名景点第三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一、简况二、民俗风情三、著名景点第十章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了解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简况;熟悉其突出的文化成就、经济成就、货币名称、名人名作、著名景点及著名高等学府的名称;其国花(树)、民族的构成、语言和宗教;掌握其国名、民俗、首都,熟悉。教学内容第一节 亚太地区客源国一、日本(一)简况(二)民俗17(三)著名景点二、新加坡(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三、泰国()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四、马来西亚(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五、菲律宾(一)简况(二)民

30、俗(三)著名景点六、印度尼西亚(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七、韩国(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八、澳大利亚 (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第二节 欧洲地区客源国一、德国(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二、英国(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三、法国(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四、俄罗斯(一)简况18(二)民俗(三)著名景点第三节 北美地区客源国一、美国(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二、加拿大(一)简况(二)民俗(三)著名景点第十一章 对联和古诗词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使学生:(1)了解对联的基础知识;熟悉与对联有关的一些名词解释,如正对、反

31、对、串对、平仄、横额、领词等;掌握出句和对句间在意义和形式上的要求;掌握对联断句的方法。(2)了解最有名的对联的作者与朝代;熟悉长联中联的断句和翻译;掌握重点短句的背诵。重点对联包括:北京长城居庸关联;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联;南京明远楼联;苏州寒山寺联;扬州二十四桥联;西湖平湖秋月亭联;岳阳楼联;南昌滕王阁联;武汉黄鹤楼联;成都杜甫草堂联;成都武侯祠联。(3)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种类与区别;了解古代词的形式特点和词的发展流变;了解名篇中著名作者所在的朝代,名篇与著名景点的联系;熟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熟悉词在鼎盛时期的一些重要词人;掌握著名绝句和律诗的背诵、默写、翻译

32、及重点名句的作者、朝代与景点的关系。山水诗词重点名篇包括: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桃花溪(唐张旭)、汉将临泛(唐王维)、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望天门山(唐李白)、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望岳(唐杜甫)、登高(唐杜甫)、枫桥夜泊(唐张继)、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望洞庭(唐刘禹锡)、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鲁山山行(宋梅尧臣)、题齐安壁(宋王安石)、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横塘(宋范成大)、游山西村(宋陆游)、岳鄂王墓(元赵孟)、游岳麓寺(明李东阳)。山水诗词名句包括: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33、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宋梅尧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宋陈师道);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19别样红(宋杨万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明李东阳)。教学内容第一节 对联一、对联基础知识(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二)对联的种类(三)对联的特

34、点(四)对联的格式(五)对联的领词(六)对联的断句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第二节 古代山水诗词一、古代诗歌基础知识(一)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二)古代诗歌的种类和区别二、古代词基础知识(一)词的形式特点(二)词的发展流变三、古代山水诗词选读第四部分 实践内容及要求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民俗、宗教、古代建筑、古典园林等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主要包括:(1)选择代表性景点为第二课堂,讲解教材内容;(2)课堂讲授之后带领学生参观代表性景点;(3)结合导游业务、模拟导游的学习到代表性景点进行模拟讲解训练。任课教师组织实践性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准备,编写实践性教学指导方案,并

35、及时进行总结。第五部分 参考书目中华文化史周天瑜等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概论李宗桂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8 年出版。中国传统文化,顾建华编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邵骥顺编著,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年版。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喻学才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旅游与中国文化沈祖祥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年出版。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编著,青岛出版社 1998 年出版。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吴祚来,陈宏仁编著,江西美术出版。旅游文化论文集白槐编著,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1 年出版。中国山水审美文化任仲伦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旅游与生活文化杨乃济编著,旅游

36、教育出版社,1993 年出版。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陈传康、刘振礼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中国旅游地理刘振礼等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6 年出版。20旅游地理学雷明德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8 年出版。旅游地学,辛建荣等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年出版。观赏树木学陈植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 年出版。中国风物志北京旅游出版社,1989 年出版。民俗学概论,钟敬文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中国民俗学,乌丙安编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7 年出版。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年出版。中国民俗旅游,巴兆祥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罗

37、竹风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道仙人陈耀庭等编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年出版。中国宗教纵览周燮藩等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2 年出版。道教导游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曾召南等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8 年出版。华夏诸神马韦田编著,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8 年出版。佛教与中国文化文史知识编辑部编著,中华书局 1995 年出版。佛教常识问答赵朴初编著,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社 1983 年出版。佛法概要明畅法师编著,上海佛教协会 1990 年出版。中国著名佛教寺庙罗哲文等编著,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5 年出版。佛教与佛教艺术李涛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9 年出版。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

38、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编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年出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 年出版。中西建筑艺术比较,刘天华编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 年出版。园冶注释,明计成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年出版。园林与中国文化,王毅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出版。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杨庭宝、戴志慈编著,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年出版。园林建筑设计林汝俭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园林建筑冯钟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 年出版。说园陈从周编著,同济大学

39、出版社 1984 年出版。中国古代苑囿刘策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2 年出版。中国古塔徐华铛轻工业出版社 1985 年出版。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年出版。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 年出版。中国绘画史图录,徐邦达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 年出版。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编著,中华书局 1997 年出版。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

40、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21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二、课程设计2、1 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

41、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2 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

42、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2、3 课程目标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B、知识目标(1)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小常识;了解中国各民族的组成分布、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基本情况;掌握主要

43、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饮食、节庆、禁忌等民风民俗。(2)了解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掌握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宗教著名景观等知识。22(3)熟悉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构成、分布及其特点。熟悉中国风景名胜区地理分布,掌握我国世界遗产及主要景区景点。(4)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分类、主要特点、著名古建筑代表。(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构景要素与常见的构景手段、著名园林代表;理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合的造园观念。(6)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简况,熟悉中国烹饪的主要流派以及各主要风味流派的

44、特点、代表作品;掌握中国最具特色的名茶、名酒、名贵中药、丝织刺绣品、陶瓷制品、文房四宝以及各类著名的工艺品的基本常识。(7)了解河南的地理及历史文化概况,掌握河南的重点旅游资源及风景名胜,熟悉河南的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C、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2)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3)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三、课程总标准3、1 课程标识计划学时:周课时 4 学时,共计 76 学时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3、2 课程内容此课程是根据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和旅游行业对导游人员的要求,确定的教学内容,按照

45、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主要包括 八大模块。首先,这些项目模块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地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对一个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从业人员来说,是必备的,也是充分的。其次,这些内容模块也是我们河南省导游资格证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它既能满足对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也能和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另外,在实际导游工作中,不论是导游词的撰写,还是实际的对客导游讲解服务,这些历史文化知识及其应用训练,都是必要而充分的。四、实施建议4、1 教材选用导游基础知识陈珠芳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本教材对导游涉及的

46、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和讲解,知识面广泛,23内容丰富实用,图文并茂。设计的互动栏目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4、2 课程特点(1)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包括历史、地理、民族、宗教、建筑、园林、饮食、风物等;(2)属于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考点多,记忆难度大;(3)知识的单调性、琐碎性与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相违背;(4)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如历史、地理知识的重新学习兴趣不大;(5)涉及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晦涩,学生不易消化。4、3 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堵塞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性,同时

47、还导致了教师很难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就要求实施开放型教学,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引向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本课程采用以“快乐体验”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导游基础知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幻灯片、光盘、实物图片投影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在“中国的民族民俗”一章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居住形式、饮食产品、生产生活等内容展现出来并配以解说,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并记住各

48、少数民族的民俗,进一步开阔视野。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出讲授知识,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为便于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旅游景点参观。4、4 考核评价要求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要严格要求,考试方式为:闭卷,记分方法为:平时成绩占 40%(10%的作业,10%的课堂表现,20%的课堂测验) ,期末考试占60%,其中 10%的课堂表现分数由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三项各占 1/3 产生,加重平时学习权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第一课堂考核成绩占70%,第二课

49、堂考核成绩占 30%;同时期末考试除理论考试外还有实践操作考试,根据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理论和实践考试都必须达到 60 分才认定及格。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项目 教学内容 总学时 理论课 实训课 备注第一堂课 2 2 0 1.以项目为载体,以24项目一 中国历史常识 8 6 2项目二 中国地理景观 10 6 4项目三 中国古代建筑 10 6 4项目四 中国古典园林 10 6 4项目五 中国四大宗教 12 8 4项目六 中国民族民俗 8 6 2项目七 中国饮食文化 8 8 0项目八 中国风物特产 8 6 2能力实训为核心;2.(1)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能力为主;(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小 计 76 54 22考核方式与标准序号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成绩比例(%)1 项目考核 属于过程考核,在每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实施,具体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