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方:中国人民大学 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反方:北京外国语大学 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一辩立论阶段 正一:大家好!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呢?要看他们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简单说来,通才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变动的能力强。 好的!谈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
2、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不是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 第二、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
3、、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突破和进取更需要通才。 再次、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才流动频繁。美国人一生之中要变换工作 7 到 8 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们发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这个时候,多种技能的通才是不是要比那些只具有一项技能的专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呢?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 最后我有两点需要指出: 第一、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
4、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否则世界上没有通才了,对不对? 第二、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否则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通才了。 此二点容易混淆,敬请对方辩友注意。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首先非常感谢对方辩友为通才和专才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定义。只不过我们的专才被对方辩友看得很扁,我们的专才只是小小的一个专业领域的才,而不知道其他方面的东西,是一个窄口径的才,而不是一个宽基础的才。这样的才不叫专才,专才是建立在广博基础之上在某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只有这样的才,才叫才!
5、不然的话,恐怕连“才”都称不上。那么今天既然比较专才和通才,我们就必然要知道,专才和通才之间有相对的优势。专才是指某个领域的专门高精尖人才,而通才是指多个领域之间的通用人才。两者有相对优势,专才相对于通才的优势在于他的知识更加精深,专才比之于通才,他的劣势在于他的知识不如通才广博。只有在这样有长有短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讨论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那么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呢?我们看看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特性。对方辩友说得很好,现代社会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系统,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巨系统。 首先、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分工
6、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这一点对方辩友也看到了。 那么我说第二点、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想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合作谁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了,现代社会当然更需要专才了。 第三点、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知识大爆炸的社会有什么特征?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能力和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不能穷尽一生来同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
7、,来精通一个领域,专才成为需要也成为了必然。对方辩友的论证其实恰恰说明了专才的重要性。我方认为,现代社会对专才有着史无前例的渴望,因为只有专才,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因为只有专才,才能够推动这个社会不断向前,因此我方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谢谢! 攻辩阶段(一) 正二:第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现在高中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进行了大综合小综合? 反二:我觉得综合并不是一个通才的趋势,我倒是看到了贵校有这么多大学本科的专业,我还看到了您的硕士也分工越来越细,您的博士呢?细上加细!所以我方认为现代社会的教育的趋势不是向通,而是向专,是一专多能的专。 正二:对方辩友认为综合不是通才,好!喜欢谈大学教育,
8、我们就谈大学,为什么现在的高校当中,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流行辅修制、双学位? 反二:辅修制在贵校如何开展,我不是很清楚。我可以介绍一下北外的情况。北外开了比如说:人体美学、音乐欣赏、西方美术鉴赏这样的辅修课。我学了西方美学和人体美学,并不是说要用来培养我的英语水平,而是说培养我的兴趣,开阔我的视野,提高我的欣赏品位,让我在以后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有一个很高雅,很不错的艺术欣赏的休息。 正二:对方辩友的知识真是够丰富了,那么第三个问题,请问对方辩友,通才教育的模式,是不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反二:其实很抱歉,通才教育是一个错误的翻译,英语的原文是 General knowledge 而是一个通识
9、教育,对方辩友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正二:对方辩友说大家都翻译错了,那通识教育是不是要培养通才? 反二:通识教育是建立一个在有许多知识面的基础上,专一门的专才,他是一个高要求的专才,我们现代社会就是需要这样的专才。 正二: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专才,为什么不叫专识教育? (二) 反二:请问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努力培养社会更需要的人才?是或者不是! 正二:当然是。 反二:我知道您是学法律的,那我想请问中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对大学教育的目的做了什么样的规定呢? 正二:我记得江泽民在“七.一”讲话时说: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反二:中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大学
10、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实践性的高级专门人才。请问对方辩友这句话作何解释呢? 正二:请问对方辩友专门人才等于专才吗?虽然专才比通才在专业上有更多的知识,跟更高的技能,但是要把专门的工作做好,在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沟通协调,更需要的是整合创新,更需要的是整体性思维,宏观性把握,而这通才能做得更好。 反二:请问对方辩友,对知识的精深掌握是不是在这里进行突破和创新的必要条件? 正二:是,怎么样才能够突破跟提升呢?就是要借鉴和吸纳别的学科的东西,就需要站在人类的整体跟宏观的思维把握才能够突破呀!对方辩友理论上的突破跟技术上的创新,现代社会是不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地带?是不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科
11、与学科的空白地带呢?这就是通才的创新。 反二:请问对方辩友,我是用心专一地做一个专才更精深呢?还是把我的时间精力铺散开来,做一个通才做得更精深呢? 正二:对方辩友是不是要跟我们谈一个时间跟精力的问题呢?那就搞不懂了 (三) 正三:第一个问题,日本人忧心忡忡地提出了一个 2006 年通才危机问题,请问对方辩友对此如何理解? 反三:我也知道日本是全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日本战后重建主要靠的就是职业教育,他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职业工人呀! 正三:对,有一句话流传得非常广,叫做:综合就是创新,交叉就是创新,渗透就是创新。日本人忧心忡忡的恰恰是自己国民的创新能力。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人的创造性思维
12、是从何而来的呢? 反三:人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要对本领域有专厚的认识,如果对这个领域不够了解的话,又谈和创新呢? 正三:对方辩友显然回避了我的问题,那么我再来问第三个问题。请问对方辩友加入 WTO以后你认为对我国的人才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反三:幸好人事部副部长告诉过我们: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有两样。第一样是 WTO 专业人才,第二样是专业技工。我对此还是比较理解的。 正三:那么最后一个问题,现代社会分工是细化了,但是分工的细化,是不是突出了整合性的要求?这不仅是系统能告诉我们的,也是辩证法告诉我们的,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专才如何适应这一要求的? 反三:的确每一次我们说综合就必然会想到合作,而专才不
13、能合作吗?我们想一想一个集体,总是有主管财务的,主管驾驶的,主管公关的这样的人才来构成,才能构成一个公司难道我们需要的都是通才吗?那一个 CEO 就够了。 (四) 反三:请问如果你我两个人,一起开一家电脑软件公司,您会倾向于首选雇佣通才呢还是专才呢? 正三:我当然看如果这个人,他的知识综合化,他的技能多样化,他的适应能力又强,我认为这就是我最合适的人选。 反三:好,那就是说我们更需要通才,随着公司的规模发展,我们是需要顺应现代企业的制度,更加雇佣一些专门的人才,还是继续雇佣通才呢? 正三:对方辩友似乎告诉我们说,通才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就不能合作了,那我就不明白了,通才他有更广阔的知识平台。他可以
14、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甚至还可以迈入管理阶层。让我这个大公司变得更好,这不就是通才的定义吗? 反三: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追求通化? 正三:我认为一个人确实应该追求通化,这恰恰是马克思最终理想告诉我们人应该全面发展。 反三:一个宠物医生,他本来会治疗各种宠物的病,现在是不是要让他也学会给人开刀呢?这样就能更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成为了通才了呀! 正三: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通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呀?今天我没事造一架飞机,明天呢?我又给心脏病人没事换个瓣儿搭个桥之类的,对方辩友对通才理解太过偏激。 攻辩小结阶段 正一:大家好,我想首先有一个概念要明晰,就是细化带来的是什么?简单地应用系统论我们就能知道,细
15、化带来的是对整合更高的要求。 (取出一张纸)这是社会某一个具体的领域,像对方辩友所说的,现在它细化了(把纸撕碎) 。如果我们社会要求的不是他们作为碎片,各自为政,而是要求他们整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那么首先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将他们合起来。现在又细化了(再次撕纸) ,现在高度细化了(再次撕纸) 。我再问一遍,如果这个社会要求的不是每一个碎片各自为政,而是要求他们整合起来,发挥共同的作用,那么首选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将他们合起来。谢谢! 现在我要解析对方辩友说的两个问题: 第一、对方辩友老跟我说“专门专门专门”我就很奇怪了,我今天专门是来辩论的,对方辩友告诉我说:“你专门辩论的专才!”我明天专门
16、回去读书,对方辩友说了:“你专门读书的专才!”我明天专门去吃饭,对方辩友说:“你!专门吃饭的专才!”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我们和在座的各位再讲一个创新的问题。我们说今天社会讲创新那些新到底出现在哪里?是出现在那些跨学科,跨领域的地方,那么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您的专才是怎么个跨法!能不能跨好呢?好了,小结至此,感谢在座各位!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下面由我做攻辩小结。我发现对方的一辩很喜欢撕纸,我可舍不得撕这张纸,当年这张纸是蔡伦一个人做的,今天这张纸要伐木工人,造纸工人各个专才一起合作才能做,对方把细化比喻为裂化,分裂!我们社会的分裂是这样的吗?我们社会整合是专才的合作,这样才有更高的效率呀
17、!对方辩友听到了吗? 然后我来解释我方的问题: 我方刚才从法律层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按我们书文解释的方法来解释以下高级、专门、人才。高级指高精尖,专门当然是指专业,人才嘛,顾名思义还是人才!那当然是高精尖的专才了,大学培养的不是高精尖的专才,难道还是万金油的通才吗?当然不是,而且我方辩友提出了一个两个人开公司的问题,大家想一想,现实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当年比尔.盖茨跟保罗.爱伦两个人开了电脑公司,这家电脑公司现今拥有当今最好的管理人才,当今最好的软件人才,当今最好的财务人才,他就是首屈一指的微软,这就是专才的作用,这不是通才能够达到的,对方的通才只是一个幻梦,如果我们人类永远在通才的幻
18、梦中徘徊的话社会就永远得不到前进,所以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我们专才!谢谢! 自由辩论: 正:对方辩友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告诉我专职就等于专才,他们说,伐木工人因为他在伐木,所以他就是一个伐木的专才,那我就不明白了,我们著名的愚公精神的马永顺,十几年前是伐木工人现在又是种树工人。对方辩友可不要告诉我说,十几年前他是伐木专才,现在他是种树专才。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社会变动性是一个最大的特点。请问对方辩友专才如何适应? 反:这个社会是具有变动性的,我们变动的社会是应该做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变动呢,还是十鸟在林呢?我们知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呀!我倒是请问对方辩友,对方
19、一辩说创新是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地方。我就不太清楚了,我的导师他在语法甚至研究一个词都可以研究出来全国震惊的学术效果,他需要跟英语还是跟法语去跨学科呢? 正: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们多一个选择多一个机会,难道不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吗? 反:机会每个人都遇见,但不能每个人兑现。我倒想起一句话,狭路相逢专者胜;通才尽管笑,可惜笑得早;通才不惭,专才在后;只有真较量,才是真内行。 正:对方辩友一直在跟我说合作,我想给大家指出这样一个问题,合作是不是要制度来维系?而这个合作的制度的维系,是不是要靠通才来指出,靠通才来发展,靠通才来维系呢?反:对方辩友谈合作,我们就来谈合作。请问在合作之中,到底是
20、专才还是通才哪一个更能避免重复的劳动呢? 正:对方辩友,假如我是通才,我跟你合作,我能够了解你的知识,我能够更理解呢,难道我不能跟你更好地沟通?难道我们不能更好地把工作做好吗?通才具有整体性宏观性思维,才能够合作得更好呀! 反:您懂我了,我当然很开心。但是我更希望您把您自己专业先做好呀!请问对方辩友,今天一直告诉我们,某一个人是通才,他都不需要。我们今天辩题是,社会更需要通才。请问您这个更是如何比较呢? 正:我们已经有无数的学科和无数的专业向我们证明,现在的创新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交叉学科、交叉领域内。请问对方辩友,是不是能和我们一样认为,通才在这些领域里更能够大展身手,自由驰骋呢? 反:再次请
21、问对方辩友,不要回避我方二辩的问题,您怎么来论证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呢?这个更字如何体现? 正:我来告诉在座的各位和对方辩友,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人具有整合的能力;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人具有创新的能力;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人能适应变动。这不就是更吗?我说了好几次了,对方辩友。 反:谢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是,现代社会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上帝它可以一个人整合所有的东西。那么我们要告诉对方辩友,现代社会需要合作。借用网易的一句话:网聚人的力量,这才是我们的力量! 正:对方辩友,我们要的通才,可从来没有说通才是全才、通才是天才、通才是万斤油呀!对方辩友今天总跟我们说,有专业所以他就专才。那我就搞不懂了
22、,反方四位辩手、我方四位辩手、台上的主席、台下的评委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业。对方辩友偏偏告诉我们,我们大家都是专才呀!看来只有那些小学生中学生还没有专业的叫通才呀! 反:我倒想起龚自珍的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请问对方辩友,不拘一格怎么解释?如果都是通才的话,三人行三人全师,一个东西大家都明白,天公还有没有一点个性? 正:通才当然是不拘一格,今年北大中文系也开始招收理科生。我想在现代战争中,大口径的炮当然比小口径炮火力更大我今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我多一点知识,他就变得不好了呢? 反:对方辩友把专才脖子上的那根绳子勒得越来越紧,专才都透不过气来了。既然对方辩友回答不了不拘一格,我们就
23、看事实层面。我是武汉人,我知武汉事。武汉今年的人才需求表上,排名第一的是高级技工,人才缺口达到 5 万人。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正:我终于明白对方辩友为什么认为通才不需要了,因为他认为,通才根本就实现不了,通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要把国图所有的书都看完,才叫一个通才。那我们今天的通才教育岂不是最大的悲哀? 反:武汉的人才市场对方辩友拒绝回答。那好,我们来看深圳。深圳某企业出 16 万,愿意雇佣高级钳工,他不需要掌握英语。这样的一个专业人才,对方辩友又作何解释呢? 正:对方辩友是认为现代社会到处都是更需要高级钳工了吗?你们的逻辑很奇怪呀!对方辩友说通才是幻梦,通才是半瓶醋,这样的话今天
24、的辩题还有什么意义呀? 反:大家知道,价格能够反映供求关系,我是杭州人。杭州机床厂出 6000 元的天价月薪雇佣一个高级的机控机床工,请问对方辩友这还不叫更需要吗? 正:我再次告诉对方辩友,专业专职不等于专才,对方辩友,我在贵校网站上看到贵校要培养多语种、多层次、多学科的复合型、复语型人才,看来对方辩友,你们贵校也在培养通才呀! 反: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今天我多学几门课,我就是一个通才了,大家知道,埃菲尔铁塔有四个塔基,但是塔尖呢?只有一个呀! 正:对方辩友一直告诉我们说,我这儿需要一个专门人才,我所以要专才;这儿又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人我又需要专才,我再一次纠正对方辩友一个错误,专门的人才、专门的
25、职业、专门的专业决对不等于专才。 反:我发现对方辩友对我们学校很了解,知道了多语种的人才,但是多语种的人才不是多语种的一个人才呀!我们是英语专业、俄语专业、法语专业、日语专业的人才。我们可没有那么强,刚才我们说了埃菲尔铁塔只有一个尖。对方辩友想要崇拜四个角的话,那索性崇拜桌子去算了。 正:没有广泛的基础,就建不起高楼,即使建起来的高楼也有可能是危楼。对方辩友老说:多学一门东西不叫同通,叫专!那我就搞不懂了,如果说我方一辩喜欢一个女孩子,你说他专。他喜欢两个女孩子,你又说他专,他喜欢 100 个是不是还是专呢? 反:我可以告诉对方辩友,我跟我们班所有女生关系都不错,可是我只爱我的女朋友,您说我爱
26、得专不专一呢? 正:我们知道复旦大学的办学方针是通才教育,按类教学。如果通才教育培养的是专才,我们干嘛不叫它专才教育呢? 反:为什么专心致志是一个褒义词,三心二意是一个贬义词? 正:奇怪了,通才怎么不能专心致志呢?怎么通才一到这里就变成三心二意了呢?(正方时间到) 反:我父亲是一个通才,他是一个老师会教书,还会给我理发,但是直到大学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理发师,在此之前,我的头发是惨不忍睹呀! 反:要学武功就要学得最好!我们到底是做少林寺,还是做韦小宝? 反: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反方时间到) 总结称词 反四: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好!我首先想起一句话:人生作为一件大事来,事了则去。所以对
27、方辩友一直热心劝我东成西就,我觉得那不是我的成才观,下面我们看一下对方辩友如何打完这局牌。 第一、对方辩友看融合。怎样看待融合,对方辩友讲了两个前提。第一、是因为分工,那么请问分工与合作,孰在先,孰在后?对方辩友一辩拿起这张纸,我把他撕掉了,然后它就是碎片。那么请问是撕在先,还是整合在先呢?谁先谁是主导。我们要注意,专是通的前提。第二、对方辩友谈只有通才合作才更有利,那我们想,专才和通才它相比较究竟哪一个更能避免重复劳动?哪一个更含效率?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呈螺旋状加速发展,社会分工呈树冠状加速发展,我们要想提高这两个加速度,究竟是专才还是通才能避免这个重复性劳动在其中的消耗呢? 第二、
28、对方辩友谈创新,说只有跨领域才是创新的体现。但是这是一个必然的判断吗?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当年张大千于 20 年代的时候到巴黎求学,他找到了毕加索,问:我要到你这儿来学艺术。毕加索说:你来到法国学什么艺术?你应该到中国去学艺术。我觉得必然判断不构成跨领域。 此外还有五点悬疑: 第一、对方辩友谈良性。我们知道良性是一个持续的概念,良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优有良,有中有差。那么在现代社会的优和良,在古代就可能是差。我们现在谈的是现代社会,对方辩友说良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那么专才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第二、对方辩友谈可持续。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在一个学科的领域内,如果他仅仅是蜻蜓点水,样样松的话。那
29、么这个专业的领导潮流者到底是谁,身份就模糊了。我再请问,领导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基因化学这些所有学科引导潮流者到底是大专才还是大通才? 第三、对方二辩谈到一个细化问题。那么所谓细化,请问:同是粗、专是细,我们单从顾名思义就可以得到。 第四、对方辩友谈专业教育。四辩谈到专业教育与专才教育是两个概念。但我注意到他没有继续谈两个概念分别是什么。所以一会儿请对方四辩为我们解释一下专业教育与专才教育到底概念区分在哪里? 第五、对方辩友说宽口进。那么宽口进是不是窄口出?如果说窄口出的话,这是不是论证专?我们到底是论证因还是论证果? 我的话全讲完了,谢谢大家。 正四:谢谢各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对方的逻辑。
30、 今天这个辩题非常有意思。对方说先有分工,后有合作。那么今天我说了:你先发言我后发言,谁重要呢?这个逻辑成立吗? 你又说了张大千是一个专才,可是我们都知道,在四川菜系当中,还有个大千菜系,你说他是一个通才,还是一个专才? 对方谈分工,分工越来越细。自己一边说越来越细,一边又说 WTO 这么一个大的东西,是一个专业,他说需要 WTO 的专才。你说他这种泛化专业的概念,他到底是不是误解了专业和专门还有专才的概念呢? 第四、他说通才不如专才精深,我就不明白了,通才怎么就等于浅薄呢?我们说站得高、看得远,见的多、识的广,博学才深刻。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对方又说效率论,谈一个公司,谈一个企业。你说一个老
31、板出去谈判,他要带一个司机,带一个秘书,带一个商务代表,带一个财务代表,带一个法律代表,六个人。你说他带一个人好不好?六个人干的活你说它成本低,六个人干的活你说它效率高。我就奇怪了,这怎么就是效率高呢? 对方还谈社会分工,我刚才就讲了,社会分工绝对不是要求只能干这件事的人,而是要求可以干这件事,能干这些事的人。我们说专才是需要,但是通才呢?通才更适于现代社会的创新要求、整合要求和流动要求。 对方谈良性运行,我们说什么是良性运行?良性运行和社会稳定连在一起。我们一再问对方一个问题。你怎么适应社会那种频繁流动的问题,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长江水今天在武汉这儿停止不流了,如果下起雨来,再高的堤坝能当得住
32、洪水吗?如果今天社会结构失去了社会流动性,失去了这种职业的选择性,那么我们说这个社会他是一个安全的社会吗? 我们今天谈专才通才,谁更需要。我们就看到底是谁更适应了社会的良性发展,是谁更适应了人全面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中国入世之后。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是即懂现在又懂过去,即懂国内又懂国外的人,这是什么样的人才?是通才。我记得昨天,就是中山大学的一位同学给我讲了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他说如果你有一块木版,你可以漂着过河;如果你有十块、百块木版,你可以搭一座桥过河:如果你有千块万块木版,你就可以造一艘船乘风破浪。知识也是这样,学识也是这样的,我建议大家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通才,做一个乘风破浪的人。破
33、千层浪,上九重霄!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我的结论是: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谢谢各位一、对本方观点的认识:总 体 :在现在这种瞬息万变的社会条件下,宽口径、厚基础的全才比窄口径的专才更能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竞争。审 题 :1、人 才 : 有某种特长的人。 (97 版现代汉语词典 1060 页)2、全 才 : 在一定范围内各个方面都擅长的人才。 (97 版现代汉语词典 104 页)他要求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简单地说就是具有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使用变动能力强等特点。3、专 才 : 专:集中在某一件事或物上。 (97 版现代汉语词典 1649 页)专才即指某一个专业领
34、域内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4、 更 :副词,要求一种相对比较。5、适 应 :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97 版现代汉语词典 1157 页)从本辩题看就是适合当代社会的竞争环境。6、社会竞争:将广泛社交的好处和坏处相比较,作权衡。逻辑准备:这个比较全才、专才孰更适应社会的辩题,即是对两者的比较它就有一个默认的前提:那就是的那个主体,也就是那个人,已经成材了。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才或者专才。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不需要再讨论一个人能否成为全才或者专才的可行性。切入分析:1、社会竞争的要求:要看谁更能适应社会竞争,主要事看谁更能跟上社会 前进的步伐,被社会淘汰的几率更小。这就需要竞争者
35、的综合素质比别人更胜一筹。2、当代社会的特点: 、社会的就职岗位具有有限性,全才比专才能适应更多的位置。、社会具有变动性与不可预测性,当社会发生变动时全才比专才更能适应变化。、社会需要创新。当今的创新往往产生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中。所以全才比专才更具创新优势。、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它带来的是对人整合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全才与专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总 结:全才和专才都是人才,在当今社会中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都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就社会的竞争力来看,全才比专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竞争的要求。二、对对方论证的猜测:1、对全才的定义过于偏激,把全才理解为事事无所
36、不通的人。 2、认为专才在某一专的领域内比全才更精所以更能适应社会竞争,忽视了社会竞争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竞争的要求。3、只看到社会的分工细化,没有看到细化带来的对整合更高的要求通才和专才是因人不同的个性与爱好在不同的受教育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的有能力的人,社会都需要,就是庸才也不可缺少。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脱离宇宙地球物质事实存在的现实,也就是地球上所有生成物质及人类都有发展建设社会的能力。关键是看你心目中的现代社会是一种什么样概念、轮廓,以期为达此目的如何选、用他们。我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太缺才了-通才、专才、以及能发现且合理使用通才专才的人才。现代社会要更好更快和谐的发展,教育与科普才是首
37、当其冲的重要事情。额。 。提点个人意见。 。 。韩寒说过。 。我们的教育希望把我们教育成个全才。 。也就是人中之王。 。后来发现社会需要的只是人才。 。所以我们可以把那个王字去掉。 。踏踏实实的做好那个人。 。如今社会分工细化。 。对个人专业技能要求更高。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当然学习专业知识远比综合能力更重要。 。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都要有。 。也可以说综合能力事实上也包括专业知识没错。 。可是如今社会现状决定了在两者对比下。 。专业知识无疑占据绝对优势。 。企业也许会选择一个专业知识扎实其他能力却不怎么样的家伙。 。但一个专业知识不过硬的一定得不到青睐。 。 2| 评
38、论 2011-4-6 08:31 narutolida | 一级 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辩述1,个人精力2,社会需求(强调“更”字)3,价值观以及个人品性通才是指综合素质高各方面能力强并且有智、德、体等各方面与之相应的复合型才,专才是指具有某一项或某一行业有突出能力并且有相应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相配的专门才。当今社会既要一批在各行各业拔尖优秀的专门才,又要能够统揽全局的复合通才。但当今社会,更需要通才。如果把一座漂亮的大厦比作一个社会,那么我们可以把整座楼的各方面的协调,它们之间的联系比作通才而把其中的一砖、一瓦、一个螺丝钉比作专才,它们各自在各自的岗位发挥他们的作用。固然,我们
39、的一座楼,不能少砖也不能少瓦还不能少螺丝钉等等,但是,如果没有相互协调好,没有一名通才使他们优美的结合在一起,那一块块砖就是再漂亮,也建不出一座漂亮的大楼的。同样,当今社会尤其如一座大厦,通才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往往是顾及各面,而专才往往是在某一方面专门研究,我们要更好的建设这个社会就必不可少通才,如果一个专才有果后没有能力使它更好地配合这个社会,就好象做了一双2 米高 16 米的皮鞋一样只具有收的价值不仅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许还会阻碍这个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实行了改革开放,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与合作。我们发现,科学技
40、术的突飞进,我们有太多的问题要解决,世界形形的冲击,更要求我们能够认清精华,去其槽粕。我们的家在这样的条件下,更缺乏通才,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讲合作、讲配合协调、讲一起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的社会里,埋苦干我行我素,不与其他很好地流协作的有个好的发展前途。或许我们的教育,培养专才更容易,本低,见效快,或许,生有涯,其学也无涯,我们更应该发展专才,要在生百年中学到世界如此浩博的知识或许是不可能的,但正因为如此,通才才是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才,通才才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用单位在招纳才的时候,并不是冲着他或她具有很优秀的那项技术的,首先看的仍是综合素质,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特定需求以及具备
41、特定技术和相关经验的。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知道:现代的才,不仅仅是专的专长,而更是在专的基础之的通才。很高兴听到我们的家争取到年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活补助,力争到年在全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年在全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消息,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家大部分的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是来自农村,由于农村本的经济原因,农村的学生在学习中大多只能专于“埋苦干” ,课本的知识于农村本又没有起到多大的实际意义,却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弄这东西,很多的认为,农村的孩子“专”到“能认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跟教育资本投入打个“” ,最后他们专的仍然是如何在土地找饭吃。但
42、我相信,家的这个措施将会使农村有更多是经费用在其他事,学生也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基础能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才将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家缺少的如此之多的通才必将在这个措施下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古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见,我们的先就注意到“专”的重要,我们也发现,有些生来就是在战场的,有的生来就有王的霸;在更早的时候更是“耕女织” ,各干各的,各把自己的做好就可以了。但是那些时代是他们特定的时代,那些方式当然是他们特定的方式,而现在,我们也必须有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式。我们的时代是还将是探索大自然的时代,同时又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果的时代,很多一贯主张的唯专
43、才已不能适应这个社会,我们的家必需更多的通才!祖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很多基础之的的,一方面,我们需要一大批在各行各业非常优秀的专门才,另一方面,我们要适应世界,就必须有一大批很优秀的通才。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现在通才的缺乏,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更紧缺的是通才!最后,希望大家看清形势,专而博正方一辩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呢?要看他们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明确以下几个概念: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且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我方认为,通才知识全面化,技能多
44、样化,思维整合化,适应发展能力强。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首先,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在适应经济体制转变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专业设置的影响主要来自社会,政府和高校三个方面。这个时候是不是需要有沟通?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实现沟通?谁更
45、能实现融合?是的,是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其次,让我们来谈谈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对物质的需求也是综合型的,而只有那些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物质,这就需要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需要通才。再次,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残酷的现实失业比例高,就业压力大。众所周
46、知,当今社会是一个善变的社会,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失业队伍越来越大,有些人永远成为了这队伍的一员,而有些人失业后却可以再就业,这些人恰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且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杨德广教授概括了三个特点:(1)具有国际交往能力(2)具有国际观念和国际意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3)更要具有一般意义的全球态度,全球意识,全球活动能力等基本素质。综上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 谢谢!反方一辩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你们好,在座的每一位都在为学位证
47、努力,奋斗,因为大家都知道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同时,我们也看到攻读二学位,或者三学位的同学,但是他们在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绝对没有超过 5%,所以我们不能以这样的少数例子来说明问题。谢谢对方辩友立论时在门缝里肯定了我方的存在。但是 08 版的现代汉语字典给了我们公正的地位,其解释是:专才是建立在广博的基础知识之上而在某一个领域精通的人才。所以我方一致认为当今社会更需要专才。不管是什么人才,如果他更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那么我们就说社会更需要他。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第一,从社会现状的需求来看,更需要专才。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越来越细化,
48、工作的精细和精深程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就凸现了对专业人才的极度渴望和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分工的细化对通才的需求,我们不否认通才的整合性和重要性,但是社会是在先分工以后才需要整合,不管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和需求程度上看,社会都更需要专业人才。第二,从工作效率和协作方面来看,也更需要专业人才。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一点就局限了我们不可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上帝。所以专一在某个领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条件。只有高效率的工作,合作才会有一个更高的效率。我们不否认对方辩友支持的通才的工作效率,但是请对方辩友客观的认识这个比较而言的高低。所以,同样我们可以得出社会更需要专才。第三,从人才培养的方针和政策来
49、看,也更需要专业人才。据权威的中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大学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实践性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培养基地,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很客观的看到社会的需要。理所当然我们也可以得出,社会更需要专才。感谢对方辩友的立论,让我们看到通才的宽度,我方一致看重通才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扭曲了社会更大需求事实,社会更需要的是专业人才。请原谅我方不能在此谦虚了,如果对方辩友还有什么不清楚不明的,我们接下来继续讨论。谢谢!正方四辩总结陈辞: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我对对方辩友的几点观点提出质疑:第一,对方辩友认为通才不如专才精深,我就不明白了,通才怎么就等于浅薄呢?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我想知识同样如此,我们只有拥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立足于当今社会。第二,对方认为专才越往上越精,可你们本末倒置,犯了一个逻辑性错误,从逻辑上讲,专业越深越需要综合性人才。刚才我方辩友分别从社会的发展和分工趋势、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工作中的竞争和合作等不同侧面论证了我方的观点,现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通才。而我们所说的通俗意义上的“通才”是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强的人,那么我奉劝大家赶快去立志做通才吧!只有这样,你才能“卓尔不群” ,而不像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