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0089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刘长臣,州喜才,张丽娟,等 73中图分类号:$532;$324;$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35(2010)02007304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刘长臣1,刘喜才2,张丽娟2,孙邦升2,宋继玲2(1庆安县种子管理站,黑龙江庆安152400;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克山161606)摘要:自1934年以来。我国共引进国外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系)I 315份。90余个杂交组合的实生种子100余万粒,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共13个种的丸l生系110份,这些种质资源中许多已被直接或阃接用于生产或育种。其中,通过多年多点鉴定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3

2、2个,从引进的杂交实生种子经系统选育推广的品种10余个,直接用于马铃薯有性杂交的国外资源占亲本总数的90以上。诸多国外品种已成为我国高产、优质和多抗育种的骨干亲本。因此,加强国外马铃薯资源的引进、评价和利用,对于丰富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意义重大,也是应对生物资源国际竞争Et益激烈的战略决策。本文在总结我国马铃薯国外引种成就基础上,根据马铃薯国外引种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今后强化引种的建议。关键词:马铃薯;种质资源;国外引种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 of Overseas Potato Germplasm IntroductionLIU Changchenl,LIU

3、XicaF,ZHENG Lijuan2。SUN Bangshen92,SONG Jilin92(1Seed Administrative StaUon,Qingan,Heilongjiang 152400,China;2Keshan Branch,Heilongjiang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shan。Heilongjiang 161606,China)Abstract A total of 1 31 5 potato cultivars(clones)。over 1 million true potato seed(TPS)progenies

4、of more than 90crosses and 11 0 dones of 1 3 wild and primitive spec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from foreign countries since 1 934The mostof them were used in pOtalo production and breeding program directly or indirectlyThirty two clones out of them were useddirectly as varieties in potato production a

5、fter evaluation of multi-year and multi-siteMore than 1 0 clones selected from theprogenies of crosses introduced were released as cultivarsThe potato germplasm used as parental lines accounted forabout 90out of the total parental linesMany foreign varieIies became main parents in potato breeding pr

6、ograms in Chinafor high-yielding,good quality and multi-resistancesIt is significant to enhance the introduction,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Itis also important for ennching genetic basis of the germplasm of China,which is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 for internationalcompetition of biological resoumes i

7、ncreasinglyThis paper made summarization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foreignpotato germplasm introduction,and suggested that the imroduction should be enhanced and be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situationKey Words:potato;germplasm resource;variety introduction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约在16世

8、纪70年代传入中国,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有计划地进行马铃薯引种工作始于1934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世界诸国和国际农业组织引入并保留下的马铃薯种质资源l 315份。其中,20世纪40年代引进七百万、火玛、北方红等优良品种与品系共74份,杂交组合90余个;50年代至60年代从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引进疫不加、波友2号、南湖塔、荷兰薯、米拉等优良品种、近缘种和野生种共250份;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促进了资源的引进与交流,先后从荷兰、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马铃薯中心国际组织引进一大收稿日期:200912埘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4DKA30

9、390-06)。作者简介:刘长臣(1965一),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马铃薯种质资源引用整理及种子管理工作。万方数据中国马铃薯,第24卷,第2期。2010批种质资源,整理后(不含重复)996份。进一步扩大了我国马铃薯资源的遗传基础,许多国外优异种质资源被直接或间接利用,有效地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国外引种成就11为生产提供一批优良品种统计表明,一些引进的马铃薯品种,经多点试验与试种后,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明显优于地方品种,经重命名或用原品种名直接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推广利用。曾在生产上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有25个(表1),其中米拉、费乌瑞它、底西瑞、卡迪拉尔等部

10、分品种仍有较大的应用面积。如米拉品种,又名德友1号,引自德国,丰产,块茎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淀粉含量17左右,食用品质极佳,耐退化,抗癌肿病,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强的水平抗性,为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晚疫病流行地区的主栽品种,现仍有较大面积种植。费乌瑞它也称鲁引1号、津引8号、荷兰7号等,引自荷兰,极早熟,块茎长形,黄皮黄肉,大而整齐,芽眼浅,结薯集中,休眠期短,适于二季作,食用品质优,是适于鲜食及鲜食出口品种,为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主栽品种之一,现仍有较大面积种植1”。12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亲本我国自40年代开展马铃薯杂交育种以来,先后育成近200个品种,同时创造出30

11、0多个具有不同特性的优良品系或中间材料。育种的突破是与引表1 引进鉴定推广的主要马铃薯品种Table l Main potato varieties released after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注:类型均为栽培种。Note:All types ale common potatoes万方数据马铃薯围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胡l长臣,刘喜才,张丽娟,等 75进和利用国外优异马铃薯种质资源分不开的,经统计,直接用于马铃薯有性杂交的国外资源占亲本总数的90以上闭。通过大量杂交组合的后代分析,引进种质如多子自、卡它丁、疫不加、米拉、白头翁、小叶子、紫山药、燕子、阿奎拉、

12、疫畏它等是配合力较强的有利用价值的亲本。据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程天庆研究员统计,在我国90年代以前育成的93个马铃薯品种中,用多子白作亲本育成的品种有23个,占育成品种总数的427;用卡它丁作亲本育成的品种有16个,占育成品种总数的17;用疫不加作亲本育成的品种有14个,占育成品种总数的15;用米拉或紫山药作亲本育成的品种皆为8个,分别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6;用小叶子作亲本育成的品种有7个,占育成品种总数的75;用白头翁作亲本育成的品种有6个,占育成品种总数的65。这些材料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表2)t31。13创造出一批具有不同特性的优良新材料利用引进的马铃薯原始栽培种、野生种,

13、通过轮回选择、自交和种间杂交等手段,创造筛选出一批适于我国自然条件的新型栽培种、优良亲本材料和具特殊用途的遗传材料哪。如利用引进的安第斯种和亚种的种子,经轮回选择,已选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高度水平抗性、高淀粉含量等新型栽培种的无性系;利用富利亚薯、恰苛薯、角萼薯、落果薯、无薯系等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通过对种间杂种的鉴定,已筛选出高淀粉、抗马铃薯PVX,PVY病毒和晚疫病的无性系;利用引进荷表2引进马铃薯主要亲本的性状及其育成的主要品种Table 2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ntroduced potatoes and main variefies dev

14、eloped using them as parents多子白 中熟,丰产性中等,感PLRV、PvY,植株抗晚疫病,基因型R。,感黑胫病;花白色,有效花粉量多,天然结实性强,块茎白色,扁阋形,大而整齐,芽眼浅。卡它丁 中熟。丰产性中等,抗P、rY和PVA轻感PLRV,植株和块茎中抗晚疫病,抗癌肿病和黄萎病;花淡紫色,有效花粉量多,块茎圆形,大而整齐,芽眼浅。白皮白肉,薯形遗传力强。疫不加 晚熟。丰产,抗P、丌r和PLRV,易感PSTV,中抗晚疫病,基因型R她。抗癌肿病和环腐病。花冠紫红色,有效花粉量多,天然结实性强;块茎长椭圆形,薯皮淡黄色,薯肉白色,食味差。米拉 中晚熟,丰产,感PVX和PV

15、Y,轻感PLRV,对晚疫病有较强的水平抗性,基因型R1抗癌肿病;花冠白色,有效花粉量多,天然结实;块茎长椭圆形,黄皮黄肉,淀粉含量高(15一17),食用品质极好。小叶子 中晚熟,丰产性中等,抗P”,轻感PLRV,抗晚疫病,抗旱;花冠紫色,有效花粉量多;块茎长卵或椭圆形,薯形小但个数多,薯皮薯肉黄白色。食用品质较好。白头翁 早熟,丰产,对PVY和PVA过敏,感PVX和PLRV,茎叶不抗晚疫病块茎较抗晚疫病,抗癌肿病,高抗环腐病,花冠白色,花粉不育;块茎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薯形较小,食用品质好。燕子 晚熟。抗PvY。PVA和PLRV,感Pslv,抗环腐病和晚疫病。花白色,有效花粉率高。可天然

16、结实;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淀粉含量高(17),品质极好,耐贮性差。紫山药 中熟轻感PVX和PVY,耐旱,不抗晚疫病。花冠白色,有效花粉量少;块茎长椭圆形,薯皮紫色有条纹,薯肉白色,耐贮,食用品质极好。阿奎拉 中晚熟,抗PVY,耐PLRV,中抗晚疫病,基因型R。,抗癌肿病,中抗疮痂病。花冠紫红色,有效花粉率中等。可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淀粉含量高(17)。食用品质好。万农4号,万薯8号,万薯9号。乌盟601,克新7号,呼薯I号,高原1号,高原2号高原4号,临薯7号,黔薯5号,晋薯4号等。北薯1号,东农303,克新4号。克新5号,克新3号,坝薯8号,内薯2号,内薯3号,春薯1号,高原8号

17、泰山l号,雪花白,雁平l号等。克新1号,长薯4号,辽铃l号,同薯5号,克新2号,沙杂l号,抗疫l号,坝薯9号,金坑白,新芋3号,抗病迟,新芋4号,丰收白,跃进。高原2号,高原4号,克新2号克新3号,围丰lO号,锡薯7号,高原3号,新芋3号。丰收白,虎头,乌盟601。跃进,乌盟623,锡薯3号,胜利2号,临薯2号,临薯3号。东农303,克新4号,克新5号,郑薯2号,泰山1号,北薯l号。内薯2号内薯3号。高原7号,川芋56,呼盟314,晋薯5号,坝薯lo号。乌盟691,同薯5号,抗病迟,虎头,7192等。新芋4鸟,坝76-5224,青772,青69228等。万方数据中国马铃薯,第24卷,第2期,2

18、010兰的IVP35、IVP48,通过自交,成功地筛选出NEAP一16、NEAP一19、D一21、D_5一l等诱发高频率双单倍体的“授粉者”。这些特殊遗传材料的创造,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马铃薯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2国外引种出现的新情况由于人口膨胀,自然资源的局限性和全球环境恶化,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未来世界各国对生物资源的争夺将是激烈、全面和长期的。对作物基因资源的搜集、控制和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措施。马铃薯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能结块茎的种就有160多个。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如美国、德国、瑞士、荷兰、原苏联等国的科学家就开始到南美考察、搜集种质

19、资源,并在欧洲、美洲建立多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目前世界上保存马铃薯资源数量较多的国家有: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荷兰。国际马铃薯中一G(CIP)保存了包括野生种在内的约14 0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151。目前的情况是原马铃薯资源贫乏的国家想引入尽可能多的种质资源,而且越丰富越好,而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利益分享尚未落实的情况下,为保护本国利益正在逐步设置壁垒,尽可能控制本国资源不外流。国际马铃薯中心在种质资源交流上处于一种比较微妙的境地。一方面它要遵从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将所有的种质资源纳入FAO的管理体制下,以推动全球种质资源的交流。另一方面应一些国家的要求,对CIP提供的种质资源的流

20、向和用途做出限定。近年,国际马铃薯中心出台两份供种协议,一份是关于CIP培育品种(系)的供种协议,另一份是关于非CIP种质资源的供种协议。两份协议的要点是:(1)CIP提供的种质资源并非表明可由某一机构(组织)或个人独占;(2)如授权者欲向第三者转送该种质资源,需向CIP提出书面申请,获得种质资源的第三方也应遵守CIP的供种协议;(3)在未得到CIP的允许,授种者不得寻求或申请该引人种质及相关资料的知识产权;(4)该种质资源的利用具有公共性质,授权者应适时向CIP提供该种质资源利用情况报告。基于上述出现的新情况,我国应及时研究和完善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入机制,加速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

21、用。3 引种建议生物资源的竞争趋势表明,植物遗传资源的引进将越来越受到引出国的限制,引种的代价和费用也将越来越高,特别是那些珍贵、稀有和优异的种质资源。因此,应抓紧时机制定有效的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引入尽可能多的优良马铃薯种质资源。31进一步加强国外引种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通过官方及民间的多渠道加快引种步伐和引种数量,在现有“948”专项的基础上,设立长期性的国外引种专项资金,新引入的种质资源经检疫和隔离试种后,引种单位或个人凭引种入国家库(圃)证明获得引种经费。32建立健全国外引种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分散引种,重复引种,有的单位或个人引进的种质资源不登记、不

22、上报,不送交国家种质库(圃)复份保存。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一些马铃薯科研单位、马铃薯加工企业、种薯生产单位及个人从国外引进各类马铃薯品种、品系及野生资源等500份以上,但入国家种质圃甚少。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统一的国外引种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引种利用效率。33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交流的国际合作和协作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建立种质资源的国际合作或协作项目,如与马铃薯起源地国家联合考察收集资源,搜集的种质资源双方共享;通过与国际上马铃薯资源丰富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以及国际马铃薯中心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和协作研究,每年可引人数量可观的具有广泛遗传背景的优良马铃薯种质

23、资源。I参考文献】【l】孙慧生马铃薯育种学MI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马铃薯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3】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全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编目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等马铃薯及其近缘种的利用fMy,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与东北振兴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225232【5】柳俊,谢从华,吴承金,等我国马铃薯育种研究浅析【Ml,陈伊里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6:3944万方数据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作者: 刘长臣, 刘喜才, 张丽

24、娟, 孙邦升, 宋继玲, LIU Changchen, LIU Xicai, ZHENGLijuan, SUN Bangsheng, SONG Jiling作者单位: 刘长臣,LIU Changchen(庆安县种子管理站,黑龙江,庆安,152400), 刘喜才,张丽娟,孙邦升,宋继玲,LIU Xicai,ZHENG Lijuan,SUN Bangsheng,SONG Jiling(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克山,161606)刊名: 中国马铃薯英文刊名: CHINESE POTATO JOURNAL年,卷(期): 2010,24(2)被引用次数: 0次参考文献(5条)1.孙慧生 马铃

25、薯育种学 20032.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 中国马铃薯栽培学 19943.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 全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编目 19834.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 马铃薯及其近缘种的利用 20055.柳俊.谢从华.吴承金 我国马铃薯育种研究浅析 1996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 宋继玲.刘喜才.张丽娟.张文英.李军.孙邦升 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2007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本文回顾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的历史,简述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与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今后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的主攻方向。2.期刊论文 孙海宏.

26、周云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现代农业科技2008,“(12)马铃薯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要科学合理的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就马铃薯种质资源的2种保存方法,即试管苗保存方法和田间种植保存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工作提供参考.3.学位论文 杨志平 马铃薯(S.tuberosum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006马铃薯是世界广泛种植的高营养作物,属同源四倍体作物,以无性繁殖为主,遗传复杂。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对提高育种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形态学标

27、记和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分子标记研究方法,以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分析、系统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和关联度分析(relevancyanalysis)为统计手段,研究了4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遗传基础,进而对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其主要结果如下:变异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在各性状上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63.6,最小为1.8,平均变异系数达95.6。聚类分析表明,当欧氏距离D=9.32时,44份种质资源被划分为四大类群,第一大类群还可作亚类群和亚

28、亚类群划分。各类群在抗病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和外观性状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反映了所研究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随机抽取27对SRAP引物,对44份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其中23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比率达63.9,共获得104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5个多态性条带,表明SRAP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比率。44份种质资源的SRAP标记遗传距离为0.147-0.741,当遗传距离D=0.67时,将44份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群,包括一个复合大类群和三个独立类群。其中复合类群可进一步作亚类群和亚亚类群划分。从DNA水平上证明了所研究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

29、遗传多样性。SRAP标记聚类结果与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比较分析表明,同一类群、亚类群、亚亚类群内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在系谱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血缘;不同类群、亚群、亚亚群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在系谱上有种间或亚种间血缘上的差别。SRAP标记聚类所划分的四大类群在血缘上存在差别,反映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第一大类群大部分种质资源有普通栽培种血缘,39份种质资源又被划分为7个亚类群,有2个亚类群具有马铃薯亚种(S.tuberosumssp.tuberosum)的血缘,有3个亚类群具有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的血缘,有2个亚类群具有安第斯亚种(S.tuberosumssp.andige

30、na)的血缘;第二大类群属于野生种或近缘栽培种血缘;第三大类群完全属于马铃薯亚种的血缘;第四大类群是源自于种间(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和亚种间(马铃薯亚种和安第斯亚种)杂交的后代。分子标记和形态学性状聚类结果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形态学性状与SRAP标记聚类结果的关联度在块茎品质性状上最大,植株性状和块茎外观性状次之,植株抗病性状和块茎产量性状最小,说明在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时,块茎品质性状是一种理想的指标。4.期刊论文 张丽莉.宿飞飞.陈伊里.卢翠华.程海民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育种方法 -中国马铃薯2007,21(4)文章从种质资源的搜集引进历程、研究利用现状、保存等方面回顾了我国马

31、铃薯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引种、杂交育种、自然诱变育种、辐射育种、天然籽实生苗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方法以及各种育种方法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探讨了当前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及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5.会议论文 李军.刘喜才.张丽娟.张文英.孙邦升 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与利用 2005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马铃薯的生产和贸易现状,以及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利用的研究现状.从中找出不足,制定相应措施,为中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先进技术和丰富的种质资源.6.学位论文 孙伟 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2006该试验采用形态学标记与AFL

32、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分别从马铃薯品种资源的形态特性以及遗传物质的特异性两方面研究供试的62份马铃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马铃薯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研究(1)通过对6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形态特点的观测和分析,表明其地上茎、叶、花和块茎等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多样性。(2)对比寻找出19个适应本地气候条件、早熟或特早熟、结薯性好、单株产量高的马铃薯品种(系),可以用作为筛选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良品种或者用作育种的亲本材料。(3)加拿大引入的部分马铃薯资源适应性比较差,俄罗斯和国内其他地区引入的类型适应性较好。(4)聚类图按照形态特点基本上把供试的62个马铃薯品种(系)的熟性划分了

33、出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遗传特性的差异。(5)形态标记聚类没有将不同来源的马铃薯类型聚为相同的群组,而是混杂在一起,反映不出供试材料原生态环境的差异对马铃薯遗传变异的影响。(6)形态标记聚类用来鉴定品种(系)亲缘关系容易受环境条件差异的影响,从而导致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其结果只能作为AFLP分子标记在亲缘关系确定上的参考。2.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研究(1)采用CTAB法,提取的马铃薯DNA质量可靠,经充分双酶切,预扩增产物DNA片段主要集中在100bp1000bp之间,高亮带主要分布在250bp500bp范围内,满足A

34、FLP分析要求。(2)筛选出了E-AAG/M-CTG、EACA/M-CT6、E-ACA/M-CTA、E-ACT/M-CAG、E-ACT/M-CTA、 E-ACT/M-CTG、E-ACT/M-CTT、E-ACG/M-CTG、E-ACG/M-CTT等9对引物组合,对62份马铃薯品种(系)进行AFIP分析均能够得到分辨率较高的指纹图谱。(3)总的1440个AFLP标记中,1045个标记在三个不同生态区域来源的群体间表现为多态性,该62个马铃薯资源,无论是总的群体或者按照来源地域划分的小群体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AFLP聚类图中把从62个马铃薯资源划分为三个群组,与马铃薯引入地的地域划分基本一

35、致。从引入地区群体来说,聚类图表明我国国内的马铃薯与加拿大和美国的马铃薯亲缘关系较远,而与俄罗斯的亲缘关系相对比较接近。经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的分析,从我国国内和从俄罗斯以及荷兰引入的3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之间遗传距离比较近,而分别与加拿大引入的马铃薯资源相比较,亲缘关系较远。(5)整个供试的62份马铃薯资源相似系数在0.60350.8650之间,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stuberosum ssptuberosum),某些个体与个体之间遗传距离较远,可能是各地区育种家在育种育种过程中引入了亲缘关系较远的种质。(6)本试验划分清楚了62个不同生态区域来源马铃薯资源的亲缘关系,其结

36、果可以用于辅助下一步的马铃薯育种中亲本选配工作。7.期刊论文 宋继玲.Song Jiling 马铃薯种质资源档案研究进展 -中国种业2010,“(1)随着马铃薯资源研究不断深入,档案工作也有新的内容,根据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介绍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档案工作的建设与进展.8.期刊论文 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卞春松.段绍光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种子2003,“(5)我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过程,在过去的60多年中育成了将近190个品种,但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本文回顾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历

37、程,全面阐述了我国马铃薯育种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指出了应重视野生种利用和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加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针对消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不同的生态条件,选育聚合多种性状、优质专用型品种.9.会议论文 谢开云.David Tay.王凤义.王晓雪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马铃薯种质资源及其在中国的利用 2009经过数十年的努力,CIP从秘鲁和玻利维亚及周边国家收集了142个野生马铃薯种的2118个品系以及7个栽培种的4640个品系。与此同时,CIP对这些进行了分类和鉴定,从中筛选出抗病毒、早熟、抗晚疫病、抗旱、高产和适合不同

38、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系,建立了不同的育种群体。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CIP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的CIP高代品系资源(试管苗)部分经评价后直接应用于生产、部分作为亲本用于马铃薯育种中。引进的实生种子直接用于新品种选育。充分利用CIP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和实生种子)将对我国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马铃薯生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0.期刊论文 宋继玲.刘长臣.孙邦升.刘喜才.张丽娟.张文英.李军.Song Jiling.Liu Changchen.Sun Bangsheng.Liu Xicai.Zhang Lijuan.Zhang Wenying.Li Jun 基因库中马铃薯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中国马铃薯2009,23(5)以马铃薯克新4号试管苗的离体茎尖为试材,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预培养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等影响超低温保存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马铃薯种质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技术方案.通过形态观察和同工酶检测,冻存前后材料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表明该方法对马铃薯的种质保存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