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平五 高二学生 快速跑教学设计北京市第十中学 体育教师 徐超一、教材分析快速跑是中学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是我们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测验项目。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模块高二学生 46 人,经过高一的田径必修课时的学习,在练习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已经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而在生理上,学生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与初中
2、相比,骨骼变粗,肌肉增强,心脏容积,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所增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基本的跑、跳、投的能力,本节课任务在原来的基本技术的前提下,学习步频与步幅是决定跑速的概念,了解跑对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本模块学生在执行常规方面比较能配合教师,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虽然本节课是高中模块教学的基础课,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层次不同,运动能力不同,技术的掌握不同,因此,对本节的课堂效果能掌握 80%左右已经达到目的。三、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目标:学习步频与步幅是决定跑速的概念,掌握提高跑速的技术。2.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增强体能,提高奔跑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跑的学练,形
3、成坚毅、顽强等良好意志品质,并运用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体育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难点:是“步频越快越好”还是“步幅越大越好”2、教学重点:掌握提高跑的速度练习五、教法与学法1、选择分组不轮换教学2、通过讲解示范法、讨论法、展示法、纠正动作法、对比法、谈话法等方法设计教学过程。3、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自我评价法。六、教学程序(一)开始热身部分: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组织措施:成四列横队如右 2.教师导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4、绕场地慢跑 400 米。 组织措施:成一路纵队慢跑 5、
4、徒手操 48 拍 第 1 节 伸展运动 第 2 节 扩胸运动 第 3 节 体侧运动第 4 节 侧压腿 第 5 节 踝腕关节 第 6 节 跳跃运动(二)学习提高部分:1、提出问题:怎样根据跑的距离和个人特点来调整跑的步幅和步频,以提高跑的速度,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在明确跑的运动原理后,怎样来提高自己跑的速度,发展和提高跑的能力。2、体验不同距离、速度的跑: 组织措施:成四纵队练习、站立式 30 米跑,2 次 要求:快速启动、站立式 30 米接 100 米弯道跑,1 次 要求:弯道迈开步幅、固定步长的高频率跑:1.5 米标志线和 2 米标志线 30 米距离 各 1 次 要求:踩到标线跑、快频跑、胸
5、顶白纸 50 米接力跑,2 次 要求:不能让纸张掉落3、休息间小组讨论:不同距离的步幅和步频关系:跑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频与步幅的两个变量,而步频与步幅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那么是“步频越快越好”还是“步幅越大越好”4、发展步幅和步频的练习 抽签练习讨论并小组代表展示第 1 组 小步跑 通过小组长组织练习,讨论这是发展什么?并由小组代表展示。第 2 组 高抬腿 通过小组长组织练习,讨论这是发展什么?并由小组代表展示。第 3 组 弓箭步走 通过小组长组织练习,讨论这是发展什么?并由小组代表展示。第 4 组 后蹬跑 通过小组长组织练习,讨论这是发展什么?并由小组代表展示。5、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6、动作,并适当进行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自主学习。(三)整理恢复部分:一、整理活动1.上肢放松活动2.躯干放松活动3.下肢大小腿放松活动二、教师讲评,布置课外练习:提示还有那些可以提高速度的练习。三、收拾整理器材七、教学效果预计1、本节课是高中模块教学的基础课,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层次不同,运动能力不同,技术的掌握不同,因此,对本节的课堂效果能掌握 80%左右已经达到目的。2、讨论取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过程给予适当指导和提示。3、量的安排:运动强度中等,平均心率 135-140 间。4、本课是技术体会练习,没有运用到电脑课件展示和音乐辅助教学,关键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合作练习来完成课的目标。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该怎么去学、学习节奏该怎么控制?解决办法: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教师多关注学习弱势群体,注意引导学习;3、教师要有较强控制学生的能力与应变能力。九、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回收场地:田径场跑道器材: A4 白纸 4 张,教学提纲,哨子,皮尺,白灰,标志杆 1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