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私有制起源问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9966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私有制起源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私有制起源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私有制起源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私有制起源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私有制起源问题内容提要:私有制作为一种社会秩序,是与社会同时起源的。它的更深的根源来源于人自身的生产。私有意识在动物意识阶段就已经起源了。因此,消灭私有制不但需要新的经济制度,还需要更深刻的多的变革,这可能已经超出了现阶段人的能动性力量所具有的能力。1. 什么是私有制?所谓私有制,按照教科书的解释,就是物质生产的生产资料为个人占有的社会制度。与其相对的是公有制,就是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社会制度。之所以将占有对象限定为生产资料,而不是可为人控制和利用的、比较缺乏的、有占有的必要的身外之物,是因为后者将包括那些个体生存所必需而又无法公共占有的生活资料。但是,私有制在成为具有法律

2、形态的政治、经济制度之前,就已经以自发的自然秩序的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对私有制起源作更深入的考察,就应当从私有秩序的产生开始。本文将进一步说明:法律形态的私有制不过是私有秩序的自然发展的结果。而私有秩序根源于人自身的生产。在动物意识的阶段就已经有了占有意识,随着精神生产的产生,发展成了比较普遍公认的社会规范。当物质生产发展起来之后才最终形成法律形态的私有制。2.私有秩序的起源伴随了人自身的生产、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并非经济即物质生产这一个基础,人自身的生产是更基本的基础。在人类的祖先还没有成为人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亿万年的自身生产过程。而人之所以能

3、够脱离动物界,进化成为最高等级的物种,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从变异中获得了精神能力进行精神生产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由低级的意识能力(动物的意识能力)为基础,通过精神生产生产出较高级意识的能力。人在获得了这种能力之后,就与动物有了本质区别,成为已知的最高等级的物种。并且正是因为获得了这种能力,物质生产(即人的劳动)才得以产生。此后,三种生产的共同作用产生了人类社会,并至今还充当着人类社会的基础。在人类社会出现了物质生产以后,例如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强烈需要一种保护和促进生产的统一公认的秩序,没有这种秩序,生产就不能开始和持续。只有在这种秩序中,生产者的目的才能比较必然的得以实现。这就是私

4、有制。但是,这种秩序究竟是应物质生产的需要而新生的呢?还是在原来就有的私有秩序和私有意识的基础上发展的呢?私有这个概念的含义就是指对身外之物的排它性占有。那么,身外之物被排它性占有这种现象,在动物中就已经起源了。在动物群的社会中,对领地的占有和保护,正是为了对领地内的生存资料的占有和利用。这里所说的“为了” ,并非是完全拟人化的。动物也有意识,与人的意识相比是低一个层次的意识,故称之为“动物意识” 。动物意识也能产生某种程度的目的性。只是由于人们发明了“本能”这个概念,模糊了动物也有目的性这一事实。那么,为了生存的目的而排它性的占有身外之物的行为,正是动物意识形态下的私有意识所支配的。具有领地

5、的动物在动物群之间是排它的,但在群内是共享的。那么,为什么排它性在群间和群内表现得如此不同呢?群内个体和群间个体,个体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本质不同吗?像人这样的具有精神能力的个体,甚至具有动物意识的动物个体,究竟什么是这个个体的核心即本质,并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生物体是基因的工具的学说就是解答之一。这种学说认为,基因是生物体的本质,作为生物的个体在基因的操控之下,成为服务于基因这个唯一具有永恒存在可能的实体的工具。当然,这个理论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们的目的性来源于我们的意识,那么如何证明意识属性也是在基因的控制之下?如果说这是基因为了层级管理的需要而创造了大脑,并把认识和改造环境的任务交给它

6、,但是,基因如何控制这个下层管理者?以及基因如何能够容忍对基因本身的认识和改造?不管个体的主体性的本质是什么,所谓主体,它本身就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结构或系统,应当是明显的事实。即使是基因控制的领域,也是不断向外围扩张的。现在的身内之物也曾经是身外之物。例如我们身体里的线粒体,就曾经是一种外来物,它们有着另外一套独立的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对“我们”的基因(即我们染色体上的基因)而言,就是一个身外之物。只是由于其与我们的远古祖先结合成了互补关系,才成为我们现在身体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曾经是异己的身外之物,由于与我们的远古祖先融合到了一起,共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现在所谓的“个体

7、” ,包括了一系列的诸如此类扩张发展过程的结果。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整体具有层次性,相对于不同的层次,就有不同的整体。细胞无疑是一个整体,而无数的各种不同的细胞相互有机关联起来,就形成了我们身体这个整体。无数这样的个体关联起来,又形成社会这个整体。整体还具有等级性。它决定于各部分间关联的互补性程度,互补性程度越高,各部分间结合的就越紧密,运动的协同性就越高,可持续性也越高。相反,各部分间的互斥属性越强,整体性就越低,以致互斥超过了互补,整体就不能形成了。我们的身体无疑是一个高等级的整体,为了与一般的整体性相区分,我们称他为“有机整体” 。我们的身体的扩张过程仍在继续。一些可被我们控制和利用的

8、身外之物,程度不同的被扩张进主体的势力范围,正是这种扩张趋势的延续。这就意味着身外之物一旦被占有,就成了扩张中的整体的一部分。只是整体性的程度还较低,但也代表了身体性自然发展的趋势。经过漫长、复杂的一系列过程,现在的某些身外之物也会成为我们“身体性”的一部分。例如,目前普通视角下的个体,很难不把他所穿的衣服也包括在内。随着整体的不断扩张和新整体的整体性等级不断提高,原来各部分的主体性逐渐向整体的主体性转移,最终将形成一个统一的主体。如果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去寻找一个统治或支配着整体的主体,极有可能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如果存在这样的控制或支配的话,它就不是互补程度很高的整体。理由是:如果

9、整体内部存在控制或支配,那就表明其部分间一定存在较强的互斥性。如果没有较强的互斥作用,控制或支配也就不存在了。因为统治、控制、支配的本来含义就是一方利用对方的少数属性,达到违背其多数或主要属性而服从己方的需要。程度较高的互补性关联对于关联各方的有利程度是大致均衡的,不可能出现只对一方有利或有利性极端不均衡的现象。而控制或支配就基本上只对一方有利或者向一方严重倾斜。一旦整体内部的控制或支配消失了而整体并不解体相反却更加结合得更紧密,那么,部分的主体性就消失了,全部整体成为了一个完全的主体。这种主体性转移可能需要漫长、复杂的过程。过程之中主体性转移的程度决定于新形成的整体的整体性程度。在这个过程的

10、中间阶段,部分的主体性与整体的主体性处于无休止的竞争之中。例如,两性结成配偶就是因互补性而组成的更大的整体。如果他们之间的互斥属性(性格、爱好、理想、追求等等的差异)不是太强的话,互补绝对大于互斥,就不会因为两者的较量产生的涨落使互斥大于互补,导致整体解体。当他们有了后代这是个体超越个体存在的可持续性极限的唯一途径,这个整体就增加了新的互补的部分,成为一个发展了的新的整体。所以,配偶和子女虽然也是单独的个体,但是由于他们之间结成了较强的互补关联而成为一个新的虽然还不是有机整体,但整体性程度比较高的整体。在这个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自然就不再有完全意义上的排它性了。以上说明,私有即对身外之物的排它性

11、占有,是随着主体性不同而不同的。对于动物群间个体,虽然它们也是处于一个更大的共同体即更大的整体(例如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自然环境圈)之中,但是,这个更大的整体的整体性程度是极低的,因此,其间的个体还没有多少相对于这个整体的主体性。它们之间表现出完全的排它性就是极其自然的了。对于动物群内的个体,它们的主体性已经部分或大部分转移给了群整体这个新的主体,群内个体之间就表现较低的排它性。这种本质性的差异来源于两种整体所处的等级的巨大差异。我们再来看一个更高等级的社会整体的例子,那就是蚁群和蜂群。蚁群和蜂群有着独特的自身生产方式,它们以专门化分工的方式来繁衍后代。虽然表面看来蚁后或蜂王处于群的核心位置,但

12、我们完全看不到蚁后或蜂王具有统治和支配的权利。人们通过对它们的命名来与人类社会的“王”与“后”相比拟是完全不恰当的。在这里每一个成员都基本失去了主体性,无条件的服从整体的主体性。它们几乎就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一个细胞,完全不能独立生存,只能与整体的其它部分相关联才能存在。这里没有成员之间的支配,每一个成员都在整体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的支配之下。这里除了身体没有任何私有,在群体的范围内,是标准的共产主义的生存方式。每个个体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个体自由发展的条件。即使是身体,也是无条件的服从整体的需要。例如当蜂群受到外来入侵时会争先恐后的使用自己的毒刺,虽然这意味着自身的死亡。某种程度来说连身体也是公

13、共的。这种奇妙的群体内有严密的分工与合作,但是,这里没有等级,也不需要任何特权等级的组织来强制它们遵守制度,它们的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无论物质生产如何发展也不会产生私有制。蜜蜂或蚂蚁本身是与人类无法相比的较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群体结构却是人类社会的榜样。没有等级;没有特权;没有统治;更没有剥削、压迫和奴役。每个个体都享受着充分的自由,因为在这种结构中,奴役和支配其它个体是根本没有必要的。在它们对自身自由的追求中,不存在侵害别的个体自由的成分。在这里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分工所造成的劳动内容的差异,并没有引起它们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因为它们所从事的是最适宜于自

14、己的劳动,它们之所以乐于劳动,根源于它们与生俱来的生理属性。这种社会应当是更高级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们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所谓“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是企图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人类猛醒,从而自愿起来共同构建这个新的社会。显然,人类要向蚂蚁或蜜蜂的社会学习还存在巨大的障碍。首先人类的自身生产的方式就与蚂蚁和蜜蜂不同,以至在人类的动物祖先的阶段就产生了私有秩序和私有潜意识;其次,人的精神意识的属性并不能自发的产生群体主体性的意识,相反却增加了个体独立的意识。虽然通过理性的发展能够改变人的意识属性,但这必然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如果要依靠一部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去改变大多数人的意识属性,那么首先就需要把人群区分为少数的精英及大多数的被饲养的人类,否则没有人愿意忍受被改造的痛苦。而那种人人都愿意自己改造自己的主张只能是虚幻的空想。那种认为只要改变了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即组织公共劳动,精神生产就会自发的随之改变,即集体主义的整体意识就会自发产生的想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了。文化的改变要更加困难千万倍。现阶段人类所具有的能动性力量还不足以完全按照人类精神的设计来人为构建自己生存的社会,人类可能还要长期的忍受自然的自发性的缓慢所带来的煎熬,人只能做人的能动性力量能够做的事,其余的就只能依靠自然的进化机制,虽然缓慢,但必然的会带来社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