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学习园地,定义,腹膜后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腹膜后淋巴瘤和转移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来源于腹膜后间隙间质内的脂肪、肌肉、纤维、淋巴、神经等组织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各器官所产生的肿瘤。,定义,腹膜后淋巴瘤:多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也可单独发生或为首先受累部位。 转移瘤:指来自腹膜后间隙以外全身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肿瘤,但以睾丸肿瘤、恶性淋巴瘤及腹内脏器的原发肿瘤较常见,多数沿淋巴系统扩散,少数为肿瘤沿筋膜或间隙的直接延伸。,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由于隐蔽于腹膜后,早期不易被发现,除了嗜铬细胞瘤外,其他肿瘤生长到巨大时压迫邻近器官才产生临床症状。,一、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pr
2、imary retmpefitoneal neoplasm,PRN),恶性肿瘤(大多数):以肉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组织细胞肉瘤、血管肉瘤等)及恶性畸胎瘤等最常见。 良性肿瘤(少见):主要为脂肪瘤、平滑肌瘤、良性畸胎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淋巴管瘤等。,1、脂肪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而不是脂肪组织,是软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肉瘤之一,好发于大腿及腹膜后的软组织深部。 根据不同的CT表现可将其分为3型: (1)实体型:肿瘤分化不好,肿瘤内成分以纤维组织为主,脂肪成分少,密度较高。其中可见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2)假囊肿型:
3、为粘液型脂肪肉瘤,CT值在一2020Hu之间,比脂肪密度略高,密度较均匀。 (3)混合型:肿瘤内成分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有散在的脂肪组织,CT表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周围及肿块内肌肉样组织和纤维组织强化。,病例1病理:“右腹膜后肿物切除标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低度恶性)。,病例2,病理,“腹腔内巨大肿物切除标本”示: 结合病史,符合脂肪肉瘤复发,并去分化发展,部分区域呈硬化性脂肪肉瘤,部分区域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改变。,2、平滑肌肉瘤,起源于腹膜的平滑肌组织,包括血管平滑肌、腹膜后潜在间隙平滑肌、胚胎残余平滑肌等。 影像学表现:瘤体较大,呈混合密度,形态欠规则,并向周围器官侵犯,CT表现为
4、软组织密度,病变中心多有广泛和不规则的坏死或囊变,增强呈中等以上不均匀强化。肿瘤内通常不出现钙化。,“腹膜后肿物、左肾、脾、胰尾切除标本”:符合平滑肌肉瘤复发,肿块与脾、肾、胰纤维性粘连,肿瘤压迫胰尾组织引起部分胰腺组织坏死及炎性反应,脾脏、肾脏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腹膜后肿瘤切除”: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平滑肌肉瘤。,3、纤维肉瘤,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形成的肿瘤。 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较肌肉密度稍低。形态多不规则,常见大片出血、坏死,少数见钙化,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的软组织密度可有中度到高度强化,密度多不均匀。,纤维肉瘤复发,4、横纹肌肉瘤,来源
5、于横坟肌细胞或向横纹肌分化的间叶组织,根据细胞成份及组织结构可分为四型(1)多形型:成人多见 (2)腺泡型:青壮年多见 (3) 胚胎型;(4) 葡萄状肉瘤 后两型常见于幼儿及少年 CT上呈巨块状不规则混杂密度影。,12Y 女性,“腹腔巨大包块切除标本”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另见淋巴结(1/1)枚可见肿瘤累及。,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来源于间叶组织。 CT 表现主要为肿瘤较大并向周围浸润生长,肿瘤内部坏死显著,瘤内出血常见,可伴转移。它属于原发间质肿瘤,肿瘤基质内可以积聚骨软骨化生性结构而出现钙化,团块状或环状钙化是特征性表现。,肿瘤巨大呈浅分叶,内见低密度坏死区及高密度出血灶,6、腹膜后神经
6、源性肿瘤,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是比较常见的腹膜后肿瘤,在腹膜后肿瘤中居第二位,可源于腹膜后任何神经结构。,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肉瘤大多数来自脊神经鞘细胞,故好发于脊柱旁、肾脏内侧和盆腔骶前区等神经组织丰富的部位,与腰大肌关系密切,神经纤维瘤可沿脊柱中线向周围呈分叶多房性发展。,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CT 扫描显示肿块基沿神经走行分布,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边缘清晰;神经鞘瘤密度多不均匀,瘤内可含有脂类成分,密度低于肌肉密度,瘤体大者可见坏死、囊变区,偶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轻度或明显强化,但强化不均匀,发生囊变时呈环形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腹膜后神经鞘瘤。a) 轴面C
7、T 示圆形肿块(长箭) ,内见液化坏死灶(箭) ,囊壁轻度强化; b) CT 冠状面重组示囊性肿块,压迫推移门静脉(箭) 。,“左腹膜后肿瘤切除标本”:节细胞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肉瘤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形态大而不规则或呈结节、分叶状,多个结节融合成混杂密度块,肿块不规则性强化,可见囊变坏死。,神经纤维肉瘤。a)CT 轴面平扫示多结节融合成分叶状肿块(箭) 伴腹水(长箭) ; b) CT 轴面示多个结节不均匀性增强(长箭) ,坏死区无强化(箭) ; c) 矢状面重组示肿块推移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分离移位(箭) 。,7、异位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嗜
8、铬细胞,其余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中,后者称之为异位嗜铬细胞瘤。 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良性者包膜完整,境界清楚,恶性者有包膜外浸润,较大时易发生坏死、出血及囊变,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左侧腹主动脉旁、肾门上方异位嗜铬细胞瘤,其他良性肿瘤,(1)淋巴管瘤呈均匀囊性肿块,无侵袭生长方式,增强无强化; (2)畸胎瘤见混合性成分,有脂肪、钙化或软组织成分; (3)脂肪瘤最常见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以前臂、大腿及腰背部较多见。具有典型CT表现,呈均匀脂肪密度,负CT值,为 -70至-120HU,包膜完整,无强化。,二、腹膜后淋巴瘤,淋巴瘤常表现为腹、盆腔淋巴结受侵,呈散在或融合团块分布,边缘较清
9、楚,密度较均匀,常合并有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盆腔肿物切除标本”: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三、转移瘤,表现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多发结节或孤立团块,可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伴有原发恶性病变的表现,腹水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多来自消化道。,原右半结肠癌术后,四、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腹膜后肿瘤的CT定位征象有: 肿瘤与腹膜内器官间脂肪间隔存在; 腹膜后器官(如胰腺、肾脏等) 受压向前移位; 肿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腔肌肉脂肪间隙不清或消失; 肿瘤包裹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腹部大血管向前及向对侧移位。,定性诊断,神经源性肿瘤位置偏向于中线脊柱两侧,密度较均匀。 肿瘤出现大片范围坏死呈囊样密度,且不伴钙化,见于平滑肌肉瘤.。 肿瘤中出现不均匀的脂肪密度。增强后低密度的脂肪影不强化,倾向于脂肪肉瘤。若脂肪密度均匀,CT值始终为负值,则诊断为脂肪瘤。婴幼儿和儿童腹膜后肿块,伴有钙化的为神经母细胞瘤机会大(应与肾母细胞瘤鉴别,肾母细胞瘤无钙化)。,定性诊断,混合成分有脂肪、钙化、骨化为畸胎瘤。 肿瘤内出现不规则或点状钙化,偏重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 病变广泛,涉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融合为淋巴瘤。 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强化明显并持续时间长,倾向于血管源性肿瘤。,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