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学案全册92页.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9325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3.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学案全册9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学案全册9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学案全册92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学案全册92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学案全册92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3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5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 2 课时)第 2 课时7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9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11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 2 课时)第 1 课时13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 2 课时)第 2 课时15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共 3 课时)第 1 课17第一节 练习使

2、用显微镜(共 3 课时)第 2 课时19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共 3 课时)第 3 课时 实验课21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共 2 课时)第 1 课时23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实验课25第三节 动物细胞(共 2 课时)第 1 课时27第三节 动物细胞(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实验课29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共 2 课时)第 1 课时31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共 2 课时)第 2 课时33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5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37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39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41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

3、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43第二节 种子植物(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45第二节 种子植物(第 2 课时)47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49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51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53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共 2 课时)第 1 课时55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共 2 课时)第 2 课时57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59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61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63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

4、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65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67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69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71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732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举例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3、能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二、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 2 页部分,回答问题: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 ,也可以借助 、 、 等仪器,或利用

5、 、 、等工具,有时还需要 。2、阅读课本 P37 部分,回答问题:“观察与思考” ,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三、合作探究:1、分析生石花、钟乳石、机器人、珊瑚和珊瑚虫等,是否是生物?2、分析植物与动物获取营养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人类是否也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4、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四、达标测试:3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食物,要从别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 ( )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 )“一母生九仔

6、,连母十个样” ,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 )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煮熟的鱼 B、珊瑚虫 C、钟乳石 D、恐龙骨骼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长和繁殖 D、进行呼吸4、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发育6、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A、动物取食 、 应

7、激性B、鲸喷出水柱 、 营养C、向日葵朝向太阳 、 繁殖D、植物开花结果 、 生长E、人体排汗 、 排泄F、蘑菇由小长大 、 遗传G、子女与母亲相似 、 呼吸 7、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4一、学习目标:1、尝试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分类。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3、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二、自主学习:1、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人口普查也是_。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

8、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3、 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和_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和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 _、_ 、_ _、_ _等。 三、 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同学们分成 8 人一组,每组推举一名组长。下面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我们身边的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探讨调查校园生物的方案。(1)选择调查范围: _ (2)确定调查路线: _ (3)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各组成员在调查前做好分工: _ _四、达标测试:1、调查时要选取的

9、对象是 (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2、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 、狗和水草3、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4、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5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5、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类: _

10、 6、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请对调查的具体地点进行简要描述(2)若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写出你的分类依据,列出你的分类结果。6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 2 课时)(第 1 课时)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二、自主学习: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

11、生物因素包括: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关系,此外还有_关系、_关系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之间会争夺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够_,从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 3、阅读教材第 14 页部分内容思考:(1)探究实验涉及哪些内容?(2)什么是对照实验?三、合作探究: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 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

12、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 10 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 样 在盒 里 就 形 成 了 和 两 种 环 境 。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 1 只鼠妇,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 (填:是、否) ,7为什么?(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5 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 0 只 1 只 2 只 0 只 2 只阴暗 10 只 9 只 8 只 10 只 8 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13、的环境中生活。2、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2)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3)为什么得出的数据要计算平均值?四、达标测试: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 、对照实验2、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动物。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是 (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 ( )A、光 B、水 C、空气 D

14、、土壤4、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5、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生命现象 非生物因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 A 、阳光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B、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温度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D 、空气8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蛾在夜晚出来活动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 2 课时)第 2 课时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分析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适应的观点。二、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 17 页的插图完成下列

15、各题:实例 适应和影响的角度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特征荒漠中的骆驼荒漠中的骆驼刺寒冷海域中的海豹土壤中活动的蚯蚓2、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举例: 3、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 _ ,适应 _ 。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三、合作探究:1、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93、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现在,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广泛,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很多的破坏(例如温室效应) ,而环境也随时

16、准备报复我们。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将会不堪设想,请你把今天所学内容作为切入口,写一封倡议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环境。四、达标测试:1、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句俗语说明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2 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3、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4、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银杏树

17、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5、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6、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7、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B、壁虎身体的颜

18、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10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 2 课时)第 1 课时一、 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二、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 19 页,思考: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哪些不属于生态系统?一片树林 一条河流 一座城市 一块农田 一片草原的所有生物 一座森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分组进行资料分析(教材第 20 页) ,认真回答其中问题。 (将答案记录下) ,通过上

19、面的分析,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3、请观察教材第 21 页图,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是的关系。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 19 页的“想一想,议一议” ,有人为了防止鸟儿吃草籽,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道理?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 20 页课本“资料分析” ,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1(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

20、色?四、达标测试: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羊 B、植物 C、狼 D、鼠4、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 (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5、请你补充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植物 ( ) 生物部分 ( )消费者生态

21、系统 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 )6、当雨水充足,阳光灿烂,气候适宜时,草长得非常茂盛,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羊的数量增加了,请问羊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7、同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草原会有什么改变?12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 2 课时)第 2 课时一、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二、自主学习:看课本 21-22 页完成下列各题: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光系,主要是 和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 ,它们彼此 ,形成食物网。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22、的 和 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4、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于 年颁布了 ,并且建立了有关的自然保护区。三、合作探究:1、通过 22 页“观察与思考”讨论:,(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2、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引导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分析课本 23 页的资料,讨论思考:(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13(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

23、质积累越多?四、达标测试:1、在“草兔 鹰” 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 、 增加 B、 减少 C、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2、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4、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鱼类藻类水生甲虫池边杂食动物水蚤将上述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次序为 ( ) A、 B、 C、 D、 5、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

24、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 ABCDE B 、 EDCBA C 、 DABCE D 、 CEBAD6、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示:根据图回答:(1) 、属于生产者的是:_ (2)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3) 、该食物网有_食物链。(4)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种:_。14(5) 、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先_ 其理由是:_ _。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 2 课时)(第 1 课时)一、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初步具有保护生

25、物和生物圈的意识。二、自主学习:1、举目瞭望,映入我们眼球的生物很多,是否地球乃至宇宙中的任何角落都有生物生存吗?2、同学们看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地球仪,然后讨论生物圈的概念3、阅读教材第 26 页27 页,回答以下问题:(1) 、你能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吗?(2) 、你认为生物圈包括哪些圈层?(3) 、分组讨论:你们知道在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呢?大气圈的生物有哪些: 水圈的生物有哪些: 岩石圈的生物有哪些 : 4、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它在_ _ 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_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条件下形成的,_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

26、具有_、_的作用。 15三、合作探究:结合插图,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内容,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1、小组合作探究,选取小组代表描述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及各自特点。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电视上经常会播放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公益广告,如:我们要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如果从本节课内容的角度出发,该怎样理解?四、达标测试:1、生物圈的范围为 (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2、生物圈的厚度为

27、 ( )A、20 千米 B、10 千米 C、100 千米 D 、1 千米3、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4、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 、 “绿色水库”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5、下面列举了一些生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蝴蝶、花生、马尾松、乌贼、麻雀、鲸、紫菜、老虎、细菌、扇贝、藏羚羊、萤火虫、大熊猫、蘑菇(1)上述生物中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都有分布的是_。(2)请将以上除(1)提到的以外的生物名称填写在生物圈适当的范围中。16第三节

2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 2 课时)(第 2 课时)一、学习目标:1、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和生物圈的意识。3、理解生物圈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自主学习:1、自学教材 P30 认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分析” , 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河流生态系统与那些生态系统有关联?2、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 ,这种 性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作为 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 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最终

29、夹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 生态系统。3、认真阅读教材第 31 页的内容,知道这些生态系统间都有着密切联系,从而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三、合作探究:1、曾在农田系统中普遍使用的农药 DDT(很难被分解) ,为什么出现在从没使用过 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这说明了什么? 2、请你结合图画,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一名学生,你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17(2) 每年 5 月 22 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请你为这一天写出至少两条富有创意的宣传标语。四、达标测试:1、沾益

30、县大坡乡海峰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C、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2、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3、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开采4、写出下列生物最适于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鲨鱼和带鱼

31、高粱和玉米 狼和鹿 松鼠和啄木鸟 芦苇和鲤鱼 沼泽植物5、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秃岭,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 。请你分析:(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3)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18111 234567891011213(4)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 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

32、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 3 课时)第 1 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独立取镜和安放目镜和物镜。2、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的作用。3、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一些特性。二、自主学习阅读 36-40 页,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正确的把显微镜从箱中取出,并正确的放在桌面2、如何区分和安装目镜和物镜?3、目镜上标的“16”和物镜上标的“10”指的是它们的放大倍数,请你认真观察和比较目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4、根据你阅读的内容,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标出各部分名称。191234三、合作探究1、显微镜载物台有什么作用?它中间的圆孔叫什么?2、反光镜两面一样吗?光线如何通过

33、反光镜透过目镜到达人的眼睛的?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逆时针旋转镜筒_(上升、下降) ;顺时针旋转镜筒_(上升、下降)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旋转相同圈数后镜筒(上升、下降)的距离相同吗?4、在物镜切换时,转动转换器能听到一声“咔” , “咔”的一声说明了什么? 5、利用标有“16”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观察时它能把物像放大多少倍?四、达标测试1、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_,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2、使用显微镜时,取镜要用一手_,一手_,放在自己实验台的偏_的位置,然后安装好_。3、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 5和 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 10和

34、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最小的放大倍数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 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物镜为_。4、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1) 、上图中_(填序号)是目镜,_(填序号)是物镜你判断的依据是_(2)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_(填序号),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是_(填序号)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共 3 课时)第 2 课时一、学习目标1、练习使用显微镜,初步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2、通过使用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特性。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二、自主学习阅读 3739 页练习使用显微镜,回答下列问题。1、取镜和安放:取镜要用一手_,一手

35、_,放在自己实验台的偏_的位置,然后安装好_。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 倍镜对准_。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_也对准_。用_ _眼朝_里注视,_眼睁开,然后用手调节_,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3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 面朝上放在_上,用_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_的中心。4、 时针方向转动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5、 时针方向转动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三、合作探究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什么在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212、在对光时为了通过目镜看到明

36、亮的圆形视野,光圈和反光镜选择是否有要求(光线很强时,光线不足时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对好光后,不能再移动显微镜,为什么?3、玻片上、下、左、右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想一想: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相同的还是相反的关系?4、实验完成后,显微镜该如何整理回箱?四、达标测试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对光,直到整个视野呈白色 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 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取镜安装 收镜并放回原处A B C D2、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核 D、细胞3、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 ,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

37、形状是 ( )A b B d C q D p4、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清晰度5、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6、当显微镜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后,视野亮度比原来 ,此时可采用的方法一是换成 反光镜,二是将 调大。7、有位同学在观察物像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但是速度稍微快22了一点使看清的物像又模糊不清了,你如何做才能使这个同学看到清晰的物像? 第四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 3 课时)第 3 课时 实验课一、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熟练的掌握显微镜规范的操作方法

38、。2、独立的使用显微镜,快速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二、自主学习本次实验材料用具:显微镜,三种标本(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1、用显微镜规范的操作方法,观察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两种标本时,你会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2、在观察动物或植物玻片时,认真比较在低倍镜与高倍镜下哪个看到的视野大?物像大?亮度高?细胞数目多?视野范围 物像(大、小) 亮度(亮、暗) 细胞数目(多、少)低倍镜高倍镜三、合作探究1、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玻片上、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232、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管如何调节粗细准焦螺旋都找不到物像,你能帮他找到原因吗?3、在观察动物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