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地质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内容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更是重中之重。在湘教版教材中交代了地质构造的概念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但忽略了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于地质构造规律知识,不仅要了解,更要掌握如何应用知识。这样既可巩固所学的识记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采矿石也要在背斜部位;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教学过程】
2、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水、柴油、透明塑料管,相关地质构造模型、资料和图片。2、教学组织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一组长,负责该组实践、讨论等的记录和最后的总结等工作。第一组:负责储水、储油地质构造研究;第二组:负责隧道开凿的研究;第三组:负责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教学问题:1、第一组: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现提供一褶皱模型以及水、柴油和透明塑料管,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说明石油和地下水的储存构造。(2)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说明其储存原理;(3)根据其储存构造原理,指出其开采的位置选择,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
3、方法。2、第二组:因修建一高速公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一垂直穿越山地的隧道,假如你们是地质工程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全面考虑,对隧道的开凿进行研究,请通过相关实验,然后确定隧道位置选择(是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并说明其理由。3、第三组:假如由你们来负责三峡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请你们根据提供的相关材料和长江三峡地质构造图,从安全性、防渗漏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三峡水库坝址、库区进行合理选址,并说明其理由。探究解决问题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调控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解决各组负责的问题。讨论与交流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
4、式、过程、结果以及体验,谈谈各自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然后各组进行互评,指出其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优缺点,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总结。【自我评价】1、本案例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方面的理念转变实践得比较成功:(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该教学设计有更多的学生实验,有更多的学生探究,有更多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师生双边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全体学生都自始至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通过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归纳总结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突出教师
5、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调控引导地位,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2、在学生自主研究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组织上混乱,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引导,使教学能顺利的进行。专家点评:地理学习必须注重学生亲身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把一些自然环境中的现象转变为课堂上的模拟实验,以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己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还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