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一给文言准确断句 明辨句读,回归根本,专题三考点突破,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高考考查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2、 掌握断句的基本要求, 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内容索引, 掌握断句的基本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通。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例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而查明史并无此二人,倒是有“陈德、华高、费聚”三人,他们都是作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立有专传。所以此句应标点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3.顾及
3、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化知识。例(1)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例(2)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卷三)标点者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
4、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边练边悟 请根据断句的要求,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错误。1.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答案,应断为: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意思是,子路问应该怎样对待国君,孔子告诉他:“不应该欺骗国君,而应该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君的错误。”这里关键是要懂得两个词的意思:一是“事”,动词,侍候、对待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名词“事情”;一是“犯”,就是犯颜直谏,即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君的错误,而不能理解为“冒犯”。,2.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答案,“甚矣”是“吾衰也”的谓语,“久矣”是“吾不复梦见周公”的谓语,谓语
5、提前有强调的作用。标点者误解语法关系,造成标点错误。正确的标点是:“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我已经老得很厉害了!我已经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3.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唐语林卷一),答案,“居径山”后面不应用句号,而应用逗号。用了句号,连词“以”只管到“道高”;“以其道高”就成了“居径山”的原因和前提,而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另外,“有僧曰法钦”后面的逗号也应改为句号,因为这句话表意完整,句意已完。, 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1.标名代,定句读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康延孝,代北人也。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
6、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节选自新五代史),A.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 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B.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 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C.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 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
7、大怒/让璋曰D.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 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参考译文,答案,康延孝,是代北人。第三年,征伐蜀国,以康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攻破凤州,攻取固镇,降服了兴州。蜀国平定,康延孝功劳最大。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的位子在康延孝之下,但特别受郭崇韬重用,郭崇韬有军事上的问题,唯独召唤董璋去和他商议,而不问康延孝,康延孝大怒,责备董璋说:“我有平定蜀国的功劳,你们像仆人一样跟着,反而在郭公的门前俯首帖耳,我身为一都的将帅,难道独独不能用军法将你斩首么?”,在文言文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
8、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词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精要点拨,2.借动词,定句读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自沐英平云南,在镇十年,恩威著于蛮徼。沐氏亦皆能以功名世其家。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孝宗以为然,许之。(节选自明史云南土司传)注西平:地名。黔国公、西平侯:皆沐英的封爵。A.
9、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B.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C.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D.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答案,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常有省略主语的情况,而动词统统当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可以借助动词和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提高断句的准确率。,精要点拨,3.找虚词,定句读(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假物取譬,谓白马为非马也。孔穿,孔子之裔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
10、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A.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 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B.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 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C.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 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D.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 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11、/,参考译文,答案,公孙龙,是六国时的辩士。因为痛恨名称和实体之间的混乱概念,用比喻的方法,为“守白”做辩护,说白马不是马。孔穿,是孔子的后代。孔穿和公孙龙相会。孔穿对公孙龙说:“我住在鲁国,经常听到消息,推崇先生的智慧,说先生的行为,我希望受教已经很久了,现在才能见到。不过不同意先生的,只有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说法。希望放弃白马不是马的观点,那么我就请求成为您的弟子。”,(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
12、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 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 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 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 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
13、人备一药物/,参考译文,答案,元行冲,河南人。他博学多识,尤其擅长音律及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
14、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精要点拨,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对话标志的词语:曰、谓、云、言等。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其他:以、于、为、则、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而完整的句子时,“而”的前面要断
15、开),4.察对话,定句读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节选自宋史宋庠传),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 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 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
16、/受命 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 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参考译文,答案,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仁宗对待宋庠很看重,行将重用他。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以命运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是不吉祥的。”仁宗没有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于是就改成现名宋庠。宝元年间,宋庠以右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对话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标志性的词语有曰、谓、云、言等。
17、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对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掉,因而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准确断句。,精要点拨,“曰”“云”“言”什么情况下不可断开?“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叫做”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示“为、是”的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言”有八种情况:一是表示“议论、谈论”的意思。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18、言兵事。”二是表示“记载”的意思。例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然自古图牒,未尝,微积累,有言者。”三是表示“问”的意思。例如史记“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四是表示“告知、告诉”的意思。例如礼记:“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五是表示“陈述、叙述”的意思。例如韩非子:“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六是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例如孟子:“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七是表示“说明”的意思。例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其利害。”八是无实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例如左传:“既盟之后,言归于好。”,5.辨句式,定句读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
19、句,正确的一项是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注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注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A.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 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B.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 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C.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
20、后/ 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D.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 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参考译文,答案,此后元妃又进言此事,慕容垂说:“你想让我成为晋献公吗?”元妃哭着退下来,告诉季妃说:“太子不肖,是人所共知的事,可是皇上把我比作骊戎之女,多么让人伤心啊!皇上去世之后,太子一定会使社稷灭亡啊。范阳王慕容德有非同寻常的器度,如果燕国的福运没有终止,希望在于范阳王啊!”,根据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等可进行断句。“者也”,及含有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是典型的判
21、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根据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也可进行断句。千万不要把固定结构拆分开。,精要点拨,6.明修辞,定句读(1)(2016山东)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注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
22、杂彩首服不镂刻。”(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 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 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 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 不镂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标志词或句式等进行断句。“冠足以修敬”与“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与“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与“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由此可
23、知应选A。,参考译文,答案,解析,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贤之王的衣服,居住在圣贤之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大概会来归附吗?”晏子回答说:“效法古代圣贤之王的节俭就可以;效法圣贤之王穿的衣服,居住在圣贤之王的宫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代的明君穿不同的衣服而都能统一天下,不是凭借衣服招致诸侯。诚心地爱护人民,坚决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德行而归向他们的道义,如果他们的衣服节俭人民大众也会喜欢他们。帽子足够用来培养恭敬,不必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遮蔽身体抵御寒冷,不必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镂刻花纹。”,(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帝问:
24、“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答案,参考译文
25、,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古人写文章很讲究修辞技巧,有的讲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有的讲究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断句时可以利用这些修辞现象。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如
26、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精要点拨,在上面介绍的断句方法中,像“找虚词”“察对话”“辨句式”“明修辞”都是有标志断句法,而“标名代”“借动词”则是无标志断句法。在具体实践中,这两大类方法要综合使用,更要灵活使用。1.要灵活使用标志断句法断句一靠理解文意,二靠标志词。用标志断句法断句既快又准,考生大都在用此法,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判错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不少标志词“标志”的位置不同。像“夫”“且夫”“盖”这类词是句首虚词,“哉”“矣”“耶”这类词是句尾虚词,一般判断起来,综合、灵活使用标志断句法和无标志断句法,题点突破,文言文阅读1,没有问题;但像“焉”“者”“而
27、”“为”“乎”这类虚词,其位置很灵活,可作为句首标志词,也可作为句尾标志词,若不了解这一特点,就会出现判错的情况。如“者”,可以放在句中表停顿,就在它的后面断开,但当它作代词讲时,就不能断开了。请看下面的例子: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例句中的“者”后就不可断开。所以在使用标志断句法断句时,对于一些位置不太固定的虚词不可先入为主,要结合语意,灵活使用,准确判断,不能硬套方法。,边练边悟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1.后 生 可 畏 焉 知 来 者 不 如 今 也 四 十 五 十 而 无 闻 焉 斯 亦 不 足 畏 也 已。,答案,后生可畏/
28、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有 以 仁 义 倡 者 其 徒 党 亦 死 仁 义 而 不 顾 有 以 功 利 倡 者 其 徒 党 亦 死 功 利 而 不 返 水 流 湿 火 就 燥 无 感 不 雠 所 从 来 久 矣。,答案,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参考译文,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2.要灵
29、活使用无标志断句法断句是高考文言文中常考的题型,以前句子多有一些“指路牌”式的标志,比如有一些语末助词,如“也”“矣”“焉”“耳”“乎”“耶”“欤”“邪”等;还有一些句首助词,如“夫”“盖”“至若”“若夫”等。有时根据这些词语就可以点断了。可近年来的文言断句题中却有意减少了这些标志式的词语。没有标志式的词语的句子如何进行点断,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规律可循?其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请看2011年广东卷文言断句题:,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
30、道学家之律绳之通过研究答案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上面那些画线的词语,就是每句中的谓词。,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词还要全面考虑,找谓语中心词,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有更准确的把握了。另外,还要借助语境断句。高考目前采用的均是有语境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边练边悟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
31、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张守约)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 不赀/适岁饥/罢其役/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 不赀/适岁饥/罢其役/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
32、/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 不赀/适岁饥/罢其役/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 不赀/适岁饥/罢其役/,参考译文,答案,(张守约)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驻军十万,畏惧张守约的威名,带领军队退走了。(张守约)任泾州知州,泾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值饥荒之年,(张守约)废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河神祠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用这种方法)来制
33、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为沙滩。(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守约)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节选自宋史燕达传),A.擢鄜延都
34、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 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 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 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 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参考译文,答案,燕达,字逢辰,开封人。儿童时,和同辈的孩子戏耍,总是摆出军阵列队的样子,年龄大的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长大后,体态魁梧,擅长骑马射箭。因为才能和武艺成为禁兵,被授
35、为内殿崇班,任延州巡检,戍守怀宁寨。夏人三万骑兵逼近城,战斗一整天没有胜负,燕达的部下仅有五百人,他跃上战马奋力搏击,所向披靡。擢升为鄜延都监,多次率兵深入敌境,九次作战都得胜而归。啰兀失守,派燕达援取戍守士兵和军用物资,被敌人堵截,边打边往南去,失散死了很多人。神宗因为燕达孤军和敌人作战,活下来的士卒也不少,多次升迁为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任秦凤副总管。,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