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资源: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 归园田居(其一).ppt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028426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资源: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 归园田居(其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资源: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 归园田居(其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资源: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 归园田居(其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资源: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 归园田居(其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资源: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 归园田居(其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田园诗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 过起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Z x x

2、k,归园田居,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主旨:手法:,(前八句),(中八句),(后四句),误落尘网,渴归自然,景物优美,心旷神怡,村居闲适,复返自然,直抒胸臆,以喻过渡,描图绘景,借景抒情,呼应开头,一气呵成,艺术手法,1,比喻形象贴切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之人比喻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樊笼”,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比喻非常形象、准确。,2,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

3、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 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海阔凭鱼越跃,天高任鸟飞.,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景 语,情 语,和平 宁静,恬淡舒畅,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唐 王 孟 山水田

4、园诗派,归园田居(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作 业,2.背诵课文.,1.讨论:你怎样看待陶渊明辞官归隐这件事?,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